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佳丽 李鹏翔 +2 位作者 龙发青 吉贞料 杨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91-2294,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14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14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肌电图、生活质量评分(QOL)、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TFGS)改善情况,并根据House-Braek-mann(H-B)分级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级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1潜伏期及CMA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R1潜伏期(9.52±1.55)ms、CMAP(1.45±0.31)m V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0.39±1.93)ms、CMAP(1.12±0.29)m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及TFG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QOL评分及TFGS评分(88.39±8.12)分、(89.43±9.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2.19±7.99)分、(83.13±8.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时,改善肌电图变化,临床疗效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治疗疗程缩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针刺疗法 中药熏蒸法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中Th17/Treg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琳 闫丽敏 +3 位作者 邢槐杰 陈敏 黎晓艳 曾超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7,共11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血必净组和高剂量血必净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给予抗原注射与免疫刺激结合法建立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5和10 mL·kg-1血必净注射液。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CSF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IL-10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和Foxp3阳性细胞率。结果:HE染色,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部分锥体细胞呈三角形固缩浓染,顶树突拉长,少数神经细胞脱失,组织稀疏;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减小,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且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损伤的改善情况更明显。TUNEL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ELISA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能够有效改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脑组织损伤,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干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Th17/Treg免疫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血必净 神经元凋亡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免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脑血管反应性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姝莹 陈睿 +3 位作者 唐玮婷 马晓杰 蔡华彬 游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持续血液透析ERS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屏气试验时脑血...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持续血液透析ERS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屏气试验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计算屏气指数。屏气指数≥0.69为CVR正常,屏气指数<0.69为CVR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SRD患者抑郁状态的因素。结果CVR异常组总胆固醇(P=0.010)、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6)和抑郁状态发生率(P=0.012)高于正常组。抑郁组较无抑郁组的病程更长(P=0.039)、体重指数更低(P=0.048)、HAMA评分更高(P=0.001)、焦虑状态发生率更高(P<0.001)、屏气指数更低(P=0.015)、CVR异常发生率更高(P=0.0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22.915,95%CI=2.653~197.956,P=0.004)和CVR异常(OR=0.074,95%CI=0.008~0.730,P=0.026)是抑郁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VR异常可能是ESRD患者发生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脑血管反应性 抑郁 焦虑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辅助检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熊亦璇 唐玮婷 游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714,共8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发性震颤与其临床症状部分相似,早期帕金森病与震颤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但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研发的新型分子探针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3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发性震颤与其临床症状部分相似,早期帕金森病与震颤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但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研发的新型分子探针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31碘-间碘苄胍心肌显像等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二者。因此,本文总结影像、经颅超声和电生理等相关检查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鉴别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分子影像 电生理 经颅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婷婷 张正学 +2 位作者 胡鸿炜 林慧怡 张应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5-2277,共3页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CSS评分、HAMD评分、IL⁃2、IL⁃...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CSS评分、HAMD评分、IL⁃2、IL⁃1β、TNF⁃α、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SS评分、HAMD评分、IL⁃2、IL⁃1β、TNF⁃α降低(P<0.05),前、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增加脑部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酮通络胶囊 帕罗西汀 脑卒中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吉训宁 邢波 苏庆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FKN)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不规则趋化因子(FKN)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2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AMI)组。同期收集我院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并且评价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准确率明显高于分别单独检测血清NT-proBNP、MCP-1和FK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8%vs 77.97%、75.42%、76.27%,P=0.010;91.28%vs 79.07%、77.91%、76.74%,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MCP-1和FKN水平可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趋化因子CCL2 趋化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建红 苏庆杰 张余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4618-4622,共5页
背景血栓弹力图(TEG)可以快速评估急诊患者的止血过程,但其能否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工具目前数据有限。目的探究TEG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 背景血栓弹力图(TEG)可以快速评估急诊患者的止血过程,但其能否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工具目前数据有限。目的探究TEG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0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TEG测量,并记录TEG的主要参数(R值,表示凝血反应时间;K值和α角,表示血凝块形成的速率;MA值,表示最大振幅;LY30,表示血凝块的稳定性)。本研究主要观察结果为出血转化,次要观察结果为神经功能恶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2040例患者中280例(13.7%)发生出血转化,24例(1.2%)发生神经功能恶化,9例(0.3%)同时出现以上2种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OR=1.335,95%CI(1.100,1.621),P=0.004〕和R值<5.0 min〔OR=1.689,95%CI(1.324,2.153),P<0.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EG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转化有一定价值,且TEG中的R值<5.0 min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栓弹力图 出血转化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晓杰 姚波暖 +1 位作者 游咏 蒋鸿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72,共7页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较高,临床结局更好。但肾移植受者常存在衰弱、心肺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生理功能障碍及心理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概... 肾移植是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相比,肾移植受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较高,临床结局更好。但肾移植受者常存在衰弱、心肺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生理功能障碍及心理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外科概念的应用,康复治疗在优化术前基线功能、减少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加速康复外科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肾移植预康复、术后急性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肾移植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改善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及促进肾移植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加速康复外科 终末期肾病 围手术期 功能障碍 衰弱 并发症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者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闫丽敏 代鸣明 于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术后联合药物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参数、认知功能、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闭塞、血管再狭窄、新发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1.61%vs 11.29%,4.84%vs 19.35%,1.61%vs 14.52%,4.84%vs 17.74,P<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提高认知功能,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内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脑血流灌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表现Wernicke脑病三联征的E200K突变克雅病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斌 张杉 +7 位作者 肖英 吴映曼 唐玮婷 闫丽敏 张正学 秦胜全 代鸣明 游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71-673,共3页
朊蛋白病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综合征(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 syndrome, GSS)、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与库鲁病(Kuru disease)。其中CJD在... 朊蛋白病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综合征(Gerstmann-Str?usslerScheinker syndrome, GSS)、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与库鲁病(Kuru disease)。其中CJD在疾病的早期具有多变的临床表现,常常很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尤其当眼球震颤、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三联征出现在酗酒或者营养不良的患者当中时,更加难以与Wernicke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 WE)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克雅病 WERNICKE 脑病 精神障碍 认知障碍 PRNP基因 朊蛋白病 记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