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与5-氟尿嘧啶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刚 刘宁 +3 位作者 徐亮 刘哲 宋从浩 王丹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 选取PANC-1人胰腺癌细胞系,分别用PDCD4表达质粒PEGFP-N1/PDCD4和空载体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建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系,依次加入10、50、100、500μg/m L的5-FU,应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Western boltting检测PDCD4和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结果 5-FU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且该效应在转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5-FU作用下,转染组的胰腺癌细胞中CytC表达增高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D4能够增强5-FU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增强5-FU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胰腺癌 5-氟尿嘧啶 凋亡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CASC11靶向调控miR-146a-3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廖薇薇 傅祥炜 +1 位作者 温必盛 杨维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3-809,共7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癌症易感候选基因11(lncRNA CASC11)通过靶向调控miR-146a-3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人结肠癌组织源细胞及3种不同的人...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癌症易感候选基因11(lncRNA CASC11)通过靶向调控miR-146a-3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人结肠癌组织源细胞及3种不同的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SW620及SW480中lncRNA CASC11、miR-146a-3p的表达量,同时体外培养SW620细胞系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组)、lncRNA CASC11 siRNA组、lncRNA CASC11 siRNA阴性对照组及lncRNA CASC11 siRNA+miR-146a-3p inhibitor共转染组,分别予以相应处理后,用MTT法及EdU染色检测各组SW620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组SW620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ICF)检测各组SW620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情况;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SW620细胞miR-146a-3p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Vimentin、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W620细胞中lncRNA CASC11对miR-146a-3p的靶向调控作用;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W620细胞中lncRNA CASC11对c-Met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结果与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相比,HCT116、SW480、SW620中lncRNA CASC11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而miR-146a-3p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lncRNA CASC11 siRNA组细胞活性、EdU阳性率、侵袭细胞数及Vimentin 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细胞Bax/Bcl-2比值、miR-146a-3p及E-cadherin mRNA表达均升高(均P<0.05);lncRNA CASC11 siRNA阴性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lncRNA CASC11 siRNA组相比,共转染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侵袭细胞数、Vimentin mRNA表达升高(均P<0.05),细胞Bax/Bcl-2比值、miR-146a-3p及E-cadherin mRNA表达均降低(均P<0.05)。在SW620细胞中,lncRNA CASC11可靶向下调miR-146a-3p的表达,上调下游c-Met基因的表达。结论lncRNA CASC11通过靶向下调miR-146a-3p介导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敲低lncRNA CASC11基因可促进miR-146a-3p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CASC11 miR-146a-3p 结肠癌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PD-L1和EGFR三阴性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石坚 李丽 许铁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高表达PD-L1和EGFR的人源性三阴性乳腺癌动物模型,为高表达PD-L1和EGFR的三阴性乳腺癌寻找新治疗方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人源乳腺癌细胞MDA-MB-231胰酶消化去除上清,用PBS洗两遍,最后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数量为1×... 目的:构建和鉴定高表达PD-L1和EGFR的人源性三阴性乳腺癌动物模型,为高表达PD-L1和EGFR的三阴性乳腺癌寻找新治疗方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人源乳腺癌细胞MDA-MB-231胰酶消化去除上清,用PBS洗两遍,最后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数量为1×10~5个/mL,取0.1 mL接种至Balb/c裸鼠右腹股沟区乳脂垫,成瘤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等过程。第8周末处死"荷瘤鼠",取瘤体,经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固定,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度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Ki-67、EGFR及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MDA-MB-231乳腺癌细胞接种第6天,接种区可及一结节,第9天开始对其进行测量并记录,第4周时瘤体体积(0.970±0.073)cm^3。第8周时瘤体体积(3.280±0.145)cm^3,瘤体生长较均匀、周围血管丰富、中央坏死少,瘤区皮肤无溃疡。HE染色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Ki-67(+,85%)、EGFR(+,90%)和PD-L1(+,80%)。结论:成功构建PD-L1和EGFR高表达的人源性三阴性乳腺癌小动物模型,为研究表达PD-L1和EGFR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了一种小动物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PD-L1 EGFR 精准医疗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长智 李平 +2 位作者 叶晓谊 曾祥勇 梁月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及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9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及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9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29例患者中58例(9.2%)有第253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癌结节、脉管癌栓和术前CA19-9水平与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分层分析显示,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对pN1、pN2a和pN2b期患者预后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Ⅲ期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5.9%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倾向匹配后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1.474,95%CI:1.072~2.498;P=0.037)。结论: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第253组淋巴结状态对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存在该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第253组淋巴结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