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深度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多志 谢海 +3 位作者 刘健 李铁军 任建军 董振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83-1285,1289,共4页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45-55)和BIS-II组(BIS:55-65)。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抽取静脉血,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前一天记录MMSE评分,并在术后3、7天随访。记录患者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BIS-I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浓度高于BIS-II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时,BIS值在45~65,患者的术中应激、苏醒、拔管、术后早期疼痛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但BIS值在45~55较55~65的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可能伴有更好的应激水平的控制,维持BIS值在45-55之间麻醉深度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MMSE评分 脑电双频谱指数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杨 韩永正 +9 位作者 李娇 王明亚 曲音音 房景超 金辉 李民 王军 徐懋 王圣林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因颈椎病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SEH的患者作为SEH组... 目的: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因颈椎病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SEH的患者作为SEH组,将术后未出现SEH的患者以4∶1的比例随机纳入非SEH组,匹配条件为相同术者、相同性别、相同手术年份和相似年龄(±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术前合并症、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术前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颈椎病分型、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颈部残障指数评分、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与术后苏醒期间平均动脉压、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术后发生SE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指标的准确性。结果:共有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EH组共17例,非SEH组68例。17例SEH患者均接受了血肿清除术,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并出院。椎体次全切除术(OR=7.247;95%CI:1.962~26.766;P=0.003)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OR=1.056;95%CI:1.002~1.113;P=0.043)是导致SEH的危险因素,其AUC分别为0.713(95%CI:0.578~0.848)和0.665(95%CI:0.51~0.82)。SEH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3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术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出现术后SEH的危险因素,应在围术期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硬膜外血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温度变化对截瘫患者下肢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世禄 谢海 +6 位作者 马乃全 周期 陈立 符少川 顾颖红 金辉 肖志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温度(皮温)变化对感觉缺失区域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肌痉挛松解手术的截瘫患者58例,在手术侧行超声引导下单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周围注射2.5 mg/L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周围注射5.0 mg/... 目的:探讨皮肤温度(皮温)变化对感觉缺失区域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肌痉挛松解手术的截瘫患者58例,在手术侧行超声引导下单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周围注射2.5 mg/L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周围注射5.0 mg/L罗哌卡因10 mL。随机在两侧下肢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区域、隐神经支配的小腿内侧区域、坐骨神经支配的股二头肌区域、小腿腓肠肌区域皮肤上各取一个测量点,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 min的皮温。阻滞侧和非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_阻和T_非)为注药前后皮温的差值,校准的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_校)=T_阻-T_非。结果:两侧各有232个测量点,T_阻=-(1.8±0.5)℃,T_非=-(0.5±0.3)℃,T_校=-(1.2±0.6)℃。其中阻滞侧202个点神经阻滞效果佳,30个点神经阻滞效果差。T_校与神经阻滞效果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_S=-0.758,95%CI=-0.790^-0.572)。以T_校对神经阻滞效果绘制ROC,则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06~0.973),诊断临界值为-1.2℃,此时的诊断敏感度达83.3%,特异度达81.7%。结论:皮温变化是评估皮肤感觉缺失情况下神经阻滞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皮肤温度 神经阻滞效果 截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通过MAPK/STAT3信号通路诱导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世禄 马乃全 +3 位作者 周期 符少川 衣小卓 李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用2~10μmol/L七氟烷作用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Hochest/PI双染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TAT3信号通...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用2~10μmol/L七氟烷作用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Hochest/PI双染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以及通过加入MAPK抑制剂检测MAPK与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七氟烷对Tca-8113细胞具明显的杀伤效应,IC_(50)=8μmol/L。七氟烷能够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促进Bax、cle-cas-3、cle-PARP、p-p38及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p-STAT3蛋白的表达;加入MAPK抑制剂后,细胞中p-p38、p-JNK、cle-cas-3及cle-PARP表达量降低,p-STAT3、p-ERK表达量增多。结论:七氟烷可能通过调控MAPK/STAT3信号通路从而导致Tca-8113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 细胞凋亡 MAPK信号通路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对乳腺癌患者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艳 谢海 +4 位作者 向伟 吴多志 周期 马乃全 欧阳碧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乳腺癌患者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与阻滞效果之间的关系,探讨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均为女性,年龄29~67岁,ASAⅠ~Ⅲ级。全麻之前行超声...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乳腺癌患者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与阻滞效果之间的关系,探讨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均为女性,年龄29~67岁,ASAⅠ~Ⅲ级。全麻之前行超声引导下T3~4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椎旁间隙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随机在阻滞侧和非阻滞侧的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各取一个测量点,记录神经阻滞前、阻滞后15 min的皮肤温度。以神经阻滞效果佳(阳性)、神经阻滞效果差(阴性)作为评判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寻找诊断临界值(cutoff值);Pearson分析温度变化和阻滞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手掌心温度变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AUC手掌心)为0.892(95%CI 0.803~0.947),Cutoff值为0.9℃,其敏感度为87.3%,特异性为75.9%;腋窝温度变化的AUC(AUC腋窝)为0.813(95%CI 0.756~0.884),Cutoff值为0.4℃,其敏感度为80.7%,特异性为71.6%;AUC手掌心明显大于AUC腋窝(P<0.05)。结论手掌心和腋窝区域皮肤温度变化对评估T3~4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用于T3~4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价;手掌心皮肤温度变化对阻滞效果评估的准确性高于腋窝皮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手掌心温度 腋窝区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娇 陈锐 +2 位作者 李媛 谢海 王珊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8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芬太尼不同剂量组(N1组、N2组、N3组、N4组和N5组,注射剂量分别为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芬太尼不同剂量组(N1组、N2组、N3组、N4组和N5组,注射剂量分别为5、6、7、8和10μg/kg),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注射麻醉,阿芬太尼不同剂量组采用不同剂量的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检查完毕评估麻醉效果。比较各组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暂停时间、胃镜置入不耐受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给药前比较,胃镜置入前各组的SBP和HR均降低(P<0.01);胃镜置入后1 min时对照组SBP和HR均升高(P<0.01),N3、N4组SBP降低(P<0.01),HR无变化(P>0.05),N5组SBP和HR均降低(P<0.01)。与胃镜置入前比较,在胃镜置入后1 min时,对照组、N1、N2和N3组的SBP和HR均升高(P<0.01),N4和N5组SBP和HR均无明显变化(P>0.05)。阿芬太尼不同剂量组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N5组呼吸暂停时间高于N1组、N2组、N3组、N4组(P<0.01)。6组胃镜置入不耐受反应发生率以及呛咳反应、干呕反射、吞咽反射及肢体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无痛胃镜检查后瘙痒、恶心呕吐、焦虑烦躁、头晕嗜睡及腹泻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8μg/kg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时麻醉效果确切,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无痛胃镜检查 有效性 安全性 生命体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