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璐 陈峙霖 +3 位作者 胡敏 陶石 陈瑜 苏群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6-1172,共7页
目的: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97例均行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重度贫血、轻链型、低蛋白血症、截... 目的: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血液科收治的97例均行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重度贫血、轻链型、低蛋白血症、截瘫、肾损伤、淀粉样变、复杂核型、骨病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获得完全缓解等)、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血β2微球蛋白等)、治疗方案(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等指标的情况。随访1-60个月,记录患者总生存期。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总生存期和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97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29例(29.90%),部分缓解56例(57.73%),总有效率为87.63%(85/97)。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死亡19例(19.5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1%、71.13%、37.11%。中位总生存期29(1-6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截瘫、肾损伤、淀粉样变、复杂核型、获得完全缓解、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等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截瘫、淀粉样变、复杂核型、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97例患者中,早期死亡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淀粉样变、重度贫血均是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淀粉样变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诸多影响预后效果的不良因素,如高龄、伴有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截瘫、淀粉样变、复杂核型等,其中伴有淀粉样变的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性较高,而采取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病理特征 实验室指标 治疗方案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钟敏 苏群豪 徐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EBV^+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EBV^+DLBCL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CHOP组(32例)和R-CHOP组(34例),即CHOP方案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EBV^+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EBV^+DLBCL患者66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CHOP组(32例)和R-CHOP组(34例),即CHOP方案治疗基础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2年,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与CHOP组比较,R-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进展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危险度评分、Ki-67^+率为影响EBV^+DLBCL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OR=2.689,P=0.038;OR=3.232,P=0.025;OR=2.919,P=0.023)。结论:对EBV^+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Ann Arbor分期较晚、IPI危险度评分较高以及Ki-67阳性率为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EB病毒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PDTC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陶石 徐珊琦 +3 位作者 焦明秀 陈瑜 符才波 胡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PDTC 0、25、50、100μmol/L处理HL-60细胞24、48、72 h,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PDTC)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PDTC 0、25、50、100μmol/L处理HL-60细胞24、48、72 h,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活化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8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25、50、100μmol/L PDTC处理HL-60细胞24、48、72 h后,同一时间点下随着PDTC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越高(r=0.924,P<0.01),在同一PDTC浓度下,随着时间推移,细胞增殖抑制率增高(r=0.952,P<0.01)。在25、50、100μmol/L PDTC处理HL-60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PDTC能显著提高HL-60细胞凋亡率,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PDTC能显著下调HL-60细胞BCL-2,cyclinD1、p-NF-κB p65表达(P<0.05),上调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8表达(P<0.01);50、100μmol/L PDTC能显著下调HL-60细胞p-NF-κB抑制蛋白(p-IκBα)表达(P<0.01)。结论:PDTC能显著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吡咯烷二硫基甲酸盐 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4靶向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敏 李海龙 +2 位作者 符才波 陈瑜 陈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miR-214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Jurkat细胞分为4组:Jurkat(对照组);miR-214 inhibitor组;sh-AIFM2组;miR-214 inhibitor+sh-AIFM2组。实时定量PCR(qRT-...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miR-214对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Jurkat细胞分为4组:Jurkat(对照组);miR-214 inhibitor组;sh-AIFM2组;miR-214 inhibitor+sh-AIFM2组。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14和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2(AIFM2)的表达;荧光素酶分析验证miR-214与AIFM2的靶向关系;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结果:在Jurkat细胞中,miR-214负向调控AIFM2表达。MiR-214可直接靶向AIFM2。与对照组相比,miR-214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下降,细胞凋亡增加;sh-AIFM2组细胞增殖上升,细胞凋亡降低(P<0. 05)。而且,sh-AIFM2会减弱miR-214 inhibito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细胞凋亡的诱导(P<0. 05)。另外,miR-214 inhibitor可降低细胞侵袭;sh-AIFM2会增强细胞侵袭(P <0. 05)。Sh-AIFM2会抑制miR-214inhibitor导致的细胞侵袭的下降(P<0. 05)。结论:MiR-214可通过靶向AIFM2促进Jurkat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miR-214 AIFM2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生素靶向ULK1蛋白诱导HL-60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钟敏 苏群豪 徐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泥蚶提取物海生素通过靶向调控ULK1蛋白诱导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潜能,以及自噬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海生素10、100和1000 mg/L处理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5μmol/L处理组和对照组,共5组,分别培养HL-60细胞12、24、48和72 h,采用... 目的:探讨泥蚶提取物海生素通过靶向调控ULK1蛋白诱导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潜能,以及自噬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海生素10、100和1000 mg/L处理组、全反式维甲酸(ATRA)5μmol/L处理组和对照组,共5组,分别培养HL-60细胞12、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分化成熟标志分子CD11b和CD15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分子ULK1、LC-3蛋白的表达。结果:海生素100和1000 mg/L处理HL-60细胞48和72 h,HL-60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ATRA组(P<0.05)和海生素10 mg/L组和对照组;处理72h后,HL-60细胞CD11b、CD15表达百分比和ULK1、LC-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TRA组和海生素10 mg/L组和对照组(P<0.05)。海生素10、100和1000 mg/L组同时给予ULK1蛋白抑制剂培养HL-60细胞72 h,各组细胞增长率均明显增加,CD11b、CD15表达百分比和ULK1、LC-3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泥蚶提取物海生素通过靶向调控ULK1蛋白诱导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潜能,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通过介导细胞自噬活性促进细胞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生素 ULK1蛋白 HL-60细胞 细胞分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瑜 陶石 +4 位作者 胡敏 徐璐 王娇 符才波 周威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5)与死亡组(n=37)。比较两组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ROC曲线获取各因素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TCL-N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结果: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说明此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高风险阈值>0.06时,Nomogram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在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可提供显著的额外临床净收益。结论:PIT≥2.4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受累个数≥2、PLR≥180.27、NLR≥4.05及LMR<2.81是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识别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临床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标志物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miR-146a和STAT1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谭文敏 黄芬 +2 位作者 李国雄 吴洁 韩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1-827,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miR-146a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确诊ALL儿童102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分组比较包括性别、患病年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型、疾病危险...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miR-146a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确诊ALL儿童102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分组比较包括性别、患病年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型、疾病危险度、化疗阶段、阳性基因突变。同时选择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反转录PCR法检测miR-146a及STAT1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1蛋白相对水平。比较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miR-146a与STAT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随访3年,比较miR-146a与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的ALL患儿总生存期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L患儿血清miR-146a和STAT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ALL患儿在不同性别、年龄和淋巴细胞分型的分组中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ALL患儿不同疾病危险度、化疗阶段、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3年,miR-146a高表达及STAT1蛋白高表达的ALL患者OS均优于miR-146a低表达及STAT1蛋白低表达的ALL患者(P<0.05)。结论:血清miR-146a和STAT1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AL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与ALL儿童多种临床特征如疾病危险度、化疗阶段、基因突变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R-146A STAT1 临床特征 疾病危险度 化疗阶段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韦传姑 陶石 +1 位作者 黄红谦 蔡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7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进展期NSCLC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TC,依据CTC水平变化情况判定患者疗效,以CTC水平降低为有效,以CTC水平上升或不变为无效;以RECIST 1.1评估疗效为标准,采用四格表评估CTC水平变化对经PD-1抑制剂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预测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治疗后CTC对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结果RECIST 1.1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56例(60.00%),纳入有效组,无效104例(40.00%),纳入无效组;CTC水平检测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35例(51.92%),无效125例(48.08%)。有效组患者治疗后CTC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无效组(均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水平预测PD-1抑制剂治疗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准确度为82.69%,灵敏度为78.85%,特异度为88.46%,Kappa检验两种评估手段的一致性为0.651。ROC曲线显示,治疗后CTC水平评估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09~0.826,P<0.001),截断值为7.80 FU/3 ml。结论CTC与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有关,或可作为监测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进展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疗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E-CAD与Matriptase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莲 郑子阳 钟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3-757,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可溶性E钙粘蛋白(SE-CAD)与Matriptase表达水平,评估2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10例AML患者分为:初治组(38例)、缓解组(40例)和复发组(32例)。收集3组患...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可溶性E钙粘蛋白(SE-CAD)与Matriptase表达水平,评估2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10例AML患者分为:初治组(38例)、缓解组(40例)和复发组(32例)。收集3组患者骨髓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triptase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E-CAD水平。随访一年,根据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2组Matriptase及血清SE-CAD表达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atriptase及血清SE-CAD表达水平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atriptase联合血清SE-CAD检测对AML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3组AML患者的血清Matriptase及SE-CAD表达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其中缓解组血清Matriptase及SE-CAD表达水平最低(P<0.05),初治组与复发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triptase(OR=3.157,P=0.016)及血清SE-CAD(OR=2.426,P=0.027)表达水平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随访一年,死亡组血清Matriptase及SE-CAD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atriptase截断值为0.73及SE-CAD截断值为3.42 ng/ml,预测AML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AUC为0.849(P=0.029),灵敏度为85.6%(95%CI:0.810~0.924),特异度为89.6%(95%CI:0.849~0.941)。结论:血清Matriptase及SE-CAD联合检测能较好地评估AML患者的病情及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MATRIPTASE 可溶性E钙粘蛋白 临床预后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B1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锋 赖庭文 +2 位作者 李浩 谭文敏 吴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体内LKB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病情与LKB1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98例,根据诊断结果的不同分为:ALL组56例,ANLL组42例。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体内LKB1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病情与LKB1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98例,根据诊断结果的不同分为:ALL组56例,ANLL组42例。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的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应用RT-PCR检测并比较各组的LKB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ALL患者LKB1基因表达水平分为2个亚组:低表达组(39例),高表达组(17例)。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ALL患者的OS及DFS曲线。比较2组CR及复发比例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L患者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LKB1基因表达水平对照组为1.56(1.38-1.74)>ALL组1.32(1.22-1.40)>ANLL组0.89(0.78-1.02),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CR率显著较高,而复发比例较低(均P<0.05)。随访3年,LKB1高表达的ALL患者OS和DFS率均优于LKB1低表达的ALL患者(P<0.05)。LKB1基因表达水平与ALL患者危险分层存在负相关(r=-0.712,P=0.039),其中标危ALL,LKB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显著少于高表达组(P=0.014),而高危ALL,LKB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872,P=0.020)、外周血幼稚细胞数(OR=2.268,P=0.028)为ALL患者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而LKB1表达水平(OR=0.426,P=0.016)为保护因素。结论:ALL患者体内LKB1基因呈低表达水平,且表达水平越低ALL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KB1基因 病情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