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三维CT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智群 梁茂金 +3 位作者 张华宋 宋超 王晓凤 周学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125-3129,共5页
目的通过颞骨高分瓣CT三维重建咽鼓管影像,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咽鼓管的特征。方法收集SOM患者40例(63耳)及对照者18例(36耳),所有被试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组重建及图像处理,分析静态及Valsalva状态下软骨段开放长度,开放... 目的通过颞骨高分瓣CT三维重建咽鼓管影像,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咽鼓管的特征。方法收集SOM患者40例(63耳)及对照者18例(36耳),所有被试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多平面重组重建及图像处理,分析静态及Valsalva状态下软骨段开放长度,开放比例,咽鼓管圆枕厚度及下鼻甲距圆枕距离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SOM患者Valsalva后软骨开放长度较短和Valsalva后软骨开放比例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SOM组的圆枕厚度较对照组小(P <0.001),下鼻甲距圆枕距离显著比对照组短(P=0.031)。但两组间全段软骨长度、静态下软骨开放长度以及静态下软骨开放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OM患者咽鼓管开放功能不良及咽鼓管圆枕结构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分泌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因果关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严旌仁 杨屿楠 +4 位作者 李智群 邢成亮 丁顺 张启萌 牟忠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 通过两样本双向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探讨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其中变应性鼻炎来自于英国UKB数据库,包括18 934例患者,64 595例对照;哮喘来自于芬兰数据库,包括20 629例患者,135 449例对... 目的 通过两样本双向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探讨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因果关系。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其中变应性鼻炎来自于英国UKB数据库,包括18 934例患者,64 595例对照;哮喘来自于芬兰数据库,包括20 629例患者,135 449例对照。利用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和加权模式等方法进行MR分析。采用Cochrane′s Q检验识别MR结果中的异质性。进行MR-Egger截距检验和MR多向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检测水平多效性。采用留一法检验评估因果关联的可靠性。结果 IVW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呈正相关,OR值为5.290(95%CI 2.200~12.716,P<0.001)。Egger-intercept的值为-0.006,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检验证实了这种关联的可靠性。IVW结果显示,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OR值为1.051(95%CI 1.031~1.073,P<0.001)。Egger-intercept的值为-0.006,说明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检验结果显示这种关联的可靠性。结论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呈正相关,纠正变应性鼻炎对哮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哮喘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影响鼻咽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冼德生 曾银萍 +3 位作者 周小柳 李智群 王丽萍 羊俊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96-2100,2106,共6页
目的:探讨组胺对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侵袭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其对Hippo-YAP信号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组胺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细胞不添加任何药物常规培养;组胺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依次添加100、200、400... 目的:探讨组胺对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侵袭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其对Hippo-YAP信号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组胺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细胞不添加任何药物常规培养;组胺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依次添加100、200、400μmol/L的组胺处理后进行培养。CCK-8法检测各组CNE1细胞的增殖率,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JC-1染色检测各组CNE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检测各组CNE1细胞的体内生长能力,特异性PCR检测各组CNE1细胞中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的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NE1细胞YAP1、p-YAP1、LATS1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组胺低、中、高剂量组细胞的增殖率、侵袭细胞数、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比值(线粒体膜电位)、肿瘤瘤体质量、LATS1的甲基化比例、YAP1、p-YAP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LATS1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组胺能抑制鼻咽癌CNE1细胞的体外增殖与侵袭能力,降低其线粒体膜电位,使肿瘤细胞体内生长明显受限,这可能是通过调控Hippo-YAP信号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鼻咽癌 增殖与侵袭 线粒体膜电位 Hippo-YA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在难治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银萍 牟忠林 +1 位作者 丁顺 罗志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821-827,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难治性鼻窦炎鼻黏膜中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探究其与难治性鼻窦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正常鼻黏膜、30例慢性鼻窦炎组织和30例难治性鼻窦炎组织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各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目的:通过检测难治性鼻窦炎鼻黏膜中树突状细胞的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探究其与难治性鼻窦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正常鼻黏膜、30例慢性鼻窦炎组织和30例难治性鼻窦炎组织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各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各组CD83和CD11c表达情况,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差异统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测各组CD83和CD11c共表达与嗜酸性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难治性鼻窦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标志物CD83和CD11c的阳性表达与另外两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组CD83和CD11c共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难治性鼻窦炎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且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树突状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难治性鼻窦炎发生及发展中起着相互促进作用,进一步得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难治性鼻窦炎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鼻窦炎 嗜酸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丁顺 段婷婷(综述) 牟忠林(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鼻咽癌(NPC)起源于鼻咽上皮,在东亚和东南亚高度流行,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其是一种低分化癌症,在头颈癌中转移率最高。NPC的发生受到环境、病毒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在NPC的发生和发展中... 鼻咽癌(NPC)起源于鼻咽上皮,在东亚和东南亚高度流行,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其是一种低分化癌症,在头颈癌中转移率最高。NPC的发生受到环境、病毒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在NP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lncRNAs已俨然成为NPC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在癌症增殖、侵袭转移、上皮间质性转化、耐药、放射及预后等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总结lncRNAs在NPC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为NP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lncRNAs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b基因沉默增强T细胞对人喉鳞癌细胞Hep-2的免疫杀伤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赛明 李智群 +1 位作者 周利民 张云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4-560,共7页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Cbl-b)基因沉默对H9人T淋巴细胞免疫杀伤人喉鳞癌细胞Hep-2作用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选择12例喉鳞癌患和12例健康对照者,用磁性细胞分离技术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Cbl-b的表达水平。同时,将人T淋巴... 目的研究泛素连接酶(Cbl-b)基因沉默对H9人T淋巴细胞免疫杀伤人喉鳞癌细胞Hep-2作用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选择12例喉鳞癌患和12例健康对照者,用磁性细胞分离技术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Cbl-b的表达水平。同时,将人T淋巴细胞H9接种培养于96孔板,分为4组:以脂质体转染法将Cbl-b-siRNA重组序列转染人T淋巴细胞H9,作为Cbl-b-siRNA组;Cbl-b-siRNA重组序列转染T细胞成功后,在其培养液中加入IL-2中和抗体,作为anti-IL-2+Cbl-bsiRNA组;以脂质体转染法将随机阴性对照序列转染的人T淋巴细胞H9作为阴性组(NC组);以不做任何处理人T淋巴细胞H9为空白组(BC组)。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人T淋巴细胞H9的转染效率、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人T淋巴细胞H9中Cbl-b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人T淋巴细胞H9对Hep-2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人T淋巴细胞H9表面活化分子CD69、CD25阳性表达率;采用ELISA法检测T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水平。结果 Cbl-b mRNA在喉鳞癌患者CD4+T细胞中表达升高,与健康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Cbl-b-siRNA组和阴性组的转染效率分别为(78.30±6.06)%、(77.25±6.38)%,转染效果良好;Cbl-b-siRNA组人T淋巴细胞H9的Cbl-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与anti-IL-2+Cbl-b-siRN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空白组和阴性组(P<0.05);不同效靶比时,Cbl-b-siRNA组Hep-2肿瘤细胞杀伤率均显著高于anti-IL-2+Cbl-b-siRNA组、阴性组和空白组(P<0.05)。Cbl-b-siRNA组人T淋巴细胞H9表面活化分子CD69、CD25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anti-IL-2+Cbl-b-siRNA组、空白组和阴性组(P<0.05);Cbl-b-siRNA组人T淋巴细胞H9上清液中INF-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阴性组(P<0.05);空白组与阴性组人T淋巴细胞H9的Cbl-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肿瘤细胞杀伤率、表面活化分子CD69、CD25阳性表达率、上清液中IL-2、INF-γ水平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siRNA技术沉默T细胞Cbl-b基因可有效增强人T淋巴细胞H9对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体外免疫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Cbl-b基因沉默促进人T淋巴细胞H9分泌IL-2、加强T淋巴细胞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沉默 泛素连接酶 人喉鳞癌 免疫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 被引量:36
7
作者 谭惠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62-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采用倍他司汀结合前庭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60例残余症状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与观察组81例,仅给予对照组常规前庭训练,观察组联用倍他... 目的探讨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采用倍他司汀结合前庭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160例残余症状BP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与观察组81例,仅给予对照组常规前庭训练,观察组联用倍他司汀,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残余症状发生频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DHI-躯体障碍(DHIP)、DHI-情绪障碍(DHIE)、DHI-功能障碍(DHIF)、DH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8、0.054、0.193、0.267,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P、DHIE、DHIF、DH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51、8.267、8.644、19.449,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4,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3.583,P<0.05);观察组走路不稳、漂浮感、昏沉、头晕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5、14.748、11.004、8.350,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P>0.05)。结论前庭训练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有效减轻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眩晕障碍程度,降低残余症状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训练 残余症状 倍他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