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血脂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雷 郑振优 宋绪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1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的相关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将其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180例,...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的相关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将其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180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11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5例,并设正常人群对照组40例。每个被调查对象均进行眼底彩照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体格和血液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的体质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T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与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关系;高密度脂蛋白与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越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 血脂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楠楠 令狐敏丽 陈梨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探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haco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A、B组(各60眼),A组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3.0mm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 目的:探讨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haco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A、B组(各60眼),A组3.0mm透明角膜切口,B组3.0mm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等指标。结果:⑴OSDI:术后A、B组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各时间点B组OSDI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角膜知觉测定:两组术后1周、1个月测定中央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较前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1个月A组的角膜知觉测定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BUT测定:A、B组术后的BUT缩短,术后各时间点B组BUT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FL:术后各时间段两组F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结膜瓣角巩膜缘隧道切口是隧道入前房,切口密闭性更好,不易感染,无需缝线,对眼表上皮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尤为适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角巩膜缘隧道切口 眼表 糖尿病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1蛋白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梨萍 李科 +3 位作者 郑振优 宋绪华 李雷 赵楠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探讨Wnt1蛋白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人角膜上皮细胞经复苏、培养,连续传代2次后共培养12个T25细胞培养瓶,4个培养瓶一组,共3组,分别加入25 ng/m L的重组人Wnt1蛋白和50 ng/m L的重组人W... 目的:探讨Wnt1蛋白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人角膜上皮细胞经复苏、培养,连续传代2次后共培养12个T25细胞培养瓶,4个培养瓶一组,共3组,分别加入25 ng/m L的重组人Wnt1蛋白和50 ng/m L的重组人Wnt1蛋白,一组不加入重组人Wnt1蛋白作为对照,于不同时间点(6、24、48和72 h)各取一个T25培养瓶的细胞,计算各组角膜上皮细胞总数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在0~48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在48 h达到最低状态,在72 h有所提高。加入Wnt1后6 h,25 ng/m L组未检测到Cyclin D1蛋白表达,50 ng/m L组Cyclin D1蛋白表达有所提高。在24,48和72 h时间点,25 ng/m L组和50 ng/m L组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提高,48 h达到最高峰,72 h有所回落。添加Wnt1后与对照组比较,25 ng/m L组及50 ng/m L组角膜上皮细胞生长速度均加快,但在6、24及48 h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在72 h差异有显著性。结论:Wnt1蛋白的刺激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增强人角膜上皮细胞Cy-clin D1的表达,且与Wnt1蛋白量呈正相关。Cyclin D1的表达强弱,在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及其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 D1 人角膜上皮细胞 角膜 Wn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控制相关因素与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眼底出血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伟仙 王玲 黄雄高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相关因素对视网膜病变(DR)光凝术后眼底出血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98例DR光凝术后7d的患者,根据术后眼底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眼底正常组42例、眼底出血组30例、眼底增殖组2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相关因素对视网膜病变(DR)光凝术后眼底出血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98例DR光凝术后7d的患者,根据术后眼底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眼底正常组42例、眼底出血组30例、眼底增殖组27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血糖与血脂情况,同时采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波动指标MAGE、MBG的检测。结果:对比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病程、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眼底正常组相比,眼底出血组与眼底增殖组的FPG、HbA1c、2hPG、LDL-C和TC值均明显增高(P<0.05),而HDL-C值明显降低(P<0.05)。眼底出血组的MAGE与MBG都明显高于眼底正常组(P<0.05),与眼底增殖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8例患者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AGE、MBG、FPG、HbA1c、LDL-C与眼底出血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分析(r=0.452,0.398,0.411,0.394,0.487,P<0.05)。结论:血糖控制相关因素MAGE、MBG、FPG、HbA1c、LDL-C为影响DR光凝术后眼底出血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患者体内血糖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眼底出血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PGC-1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纪舒昱 钟华 +1 位作者 李雷 冯诗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factor 2 related enzyme 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 目的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factor 2 related enzyme 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表达水平,探讨其与POAG小梁网组织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确诊为POAG 40例(40眼)患者的小梁网组织为POAG组样本,另取30例眼球供体的小梁网组织为对照组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2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IRT1、PGC-1α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dismut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mRNA表达水平(0.11±0.03、0.32±0.10)均低于对照组(0.24±0.07、0.67±0.21)(均为P<0.05);POAG组小梁组织中SIRT1表达与PGC-1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9,P<0.05);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POD水平[(102.59±22.37)×10~3 U·L^(-1)]高于对照组[(73.46±15.81)×10~3U·L^(-1)](P<0.05),SOD水平[(347.62±50.73)U·L^(-1)]低于对照组[(412.57±61.25)U·L^(-1)](P<0.05);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表达与POD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636、-0.737,均为P<0.05),与SOD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62、0.614,均为P<0.05)。结论 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SIRT1和PGC-1α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在线粒体功能失调和氧化应激对小梁网的损伤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组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对骨盆骨折卧床患者DVT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玉 沈京 +3 位作者 蒙莉萍 徐立 白芳 宋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对骨盆骨折卧床悲者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91例骨盆骨折卧床悲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5例和观祭组3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栓护理管理小组对骨盆骨折卧床悲者DVT(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91例骨盆骨折卧床悲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5例和观祭组3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理,观察组采用血栓护理管理小组,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华为0.8%,明显低于对照纽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纽遵医依从丰高于对照纽,Aut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护理管理小组能够有效降低骨盆骨折卧床悲者DVT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护理管理小组 骨盆骨折 卧床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裂孔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唐吉森 黄雄高 +3 位作者 刘伟仙 令狐敏丽 符树宇 陈又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寻找各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10例确诊为特发...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寻找各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10例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作为黄斑裂孔组,收集13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视力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黄斑裂孔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填塞术。对照组、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1个月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将术后愈合类型分为U型、V型、不规则型和不愈合型4种类型。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变化及组间差异;并探索和术后裂孔愈合类型的相关性。结果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长度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VS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后颞侧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灌注密度(retinal perfusion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PSCP)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象限PSCP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PSCP较对照组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PSCP和术后PSCP呈正相关(r=0.721,P<0.05)。裂孔愈合类型和术后PSCP有相关性(r=-0.737,P<0.05),和术后VSCP无相关性(r=-0.533,P>0.05)。结论PSCP比VSCP更能反映黄斑部视网膜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术后裂孔愈合的情况;术后PSCP越大,裂孔愈合形态越接近U型愈合,可以将PSCP用于评价和预测术后裂孔的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毛细血管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通过上调MTSS1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虹 黄蝶 +1 位作者 王瑞杰 余壮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37,共7页
目的探究辣椒素通过上调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MTSS1)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实验1:10、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5、50、100μmol/L辣椒素,对照组不添加辣椒素,恒温箱中培养24 h;实验2:对照组正常培... 目的探究辣椒素通过上调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MTSS1)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方法实验1:10、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5、50、100μmol/L辣椒素,对照组不添加辣椒素,恒温箱中培养24 h;实验2:对照组正常培养,100μmol/L辣椒素组添加终浓度为100μmol/L辣椒素,100μmol/L辣椒素+对照siRNA组、100μmol/L辣椒素+MTSS1 siRNA组在100μmol/L辣椒素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终浓度为50 nmol/L对照siRNA、MTSS1 siRNA,转染4 h更换为终浓度100μmol/L辣椒素培养液。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辣椒素受体(TRPV1)、MTS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浓度辣椒素处理细胞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10、25、50、100μmol/L辣椒素组细胞中TRPV1、MTSS1蛋白水平升高,细胞侵袭数量、迁移百分比、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P<0.05)。干扰MTSS1并添加100μmol/L辣椒素发现,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辣椒素组、100μmol/L辣椒素+对照siRNA组、100μmol/L辣椒素+MTSS1 siRNA组细胞侵袭数量、迁移百分比、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降低,细胞中MTSS1蛋白水平升高(P<0.05);分别与100μmol/L辣椒素组、100μmol/L辣椒素+对照siRNA组相比,100μmol/L辣椒素+MTSS1 siRNA组细胞侵袭数量、迁移百分比、细胞中MMP-2、MMP-9蛋白水平升高,细胞中MTSS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辣椒素通过上调MTSS1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从而起到对结肠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 结肠癌细胞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康柏西普治疗2型糖尿病所致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籍雪颖 孙宏亮 +1 位作者 李传武 陈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所致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治疗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都治疗3次,观察...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所致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治疗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都治疗3次,观察两组视力、视网膜与黄斑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0.45±14.38和45.33±12.89,都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在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和黄斑总体积(TMV)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CRT和TMV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渗漏分型多为弥漫性,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与康柏西普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恢复视力与视网膜状况,稳定患者的黄斑水肿情况,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指标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不同OCT分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卫文 符树宇 +2 位作者 黄雄高 邢文锐 陈又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索外周血炎症指标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不同OCT分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RVO-ME患者共100例(100眼)。根据视网膜静脉阻... 目的探索外周血炎症指标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不同OCT分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RVO-ME患者共100例(100眼)。根据视网膜静脉阻塞部位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其次,根据RVO-ME患者的OCT形态分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型(SRD)组、黄斑囊样水肿型(CME)组和混合型ME组。同时,选取已排除眼底疾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10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组间比较。结果CRVO组和BRVO组患者外周血NLR、PLR、MPV和PDW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RVO组、BRVO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根据OCT不同形态分组结果发现,不同类型RVO-ME在不同RVO类型中占比不同(χ^(2)=6.489,P<0.05),其中有15眼SRD由BRVO引起,占比78.9%。混合型ME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差于SRD组和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三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混合型ME组患者的MPV和PDW均高于SRD组和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RD组、CME组和混合型ME组患者的PLT、NLR和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OCT分型的RVO-ME患者的MPV和PDW存在差异,血小板的活化和体积增大与混合型ME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新型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视功能的差异 被引量:11
11
作者 麦圣龙 邢健强 黄雄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和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新型连续视程(EDOF)人工晶状体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差异。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9月于海南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 目的对比分析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和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新型连续视程(EDOF)人工晶状体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差异。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9月于海南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入两组MIOL组和EDOF组,每组各50例(100眼)。MIOL组患者双眼植入衍射型三焦点人工晶状体,EDOF组患者采用“微单视”方案双眼植入EDOF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复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以logMAR表示)、对比敏感度、脱镜率、波前像差、不良视觉现象(跳视感、光晕、眩光、星芒)发生情况。其中视力检查包括单眼及双眼的远视力(5 m)、中视力(60 cm)、近视力(33 cm)。结果EDOF组患者非主视眼裸眼远视力较其他各眼(EDOF组患者主视眼,MIOL组患者非主视眼、主视眼)高(均为P<0.05);并且EDOF组主视眼裸眼近视力较其他各眼(EDOF组患者非主视眼,MIOL组患者非主视眼、主视眼)也高(均为P<0.05)。术后3个月,MIOL组实现完全脱镜的患者有46例,脱镜率为92%;EDOF组完全脱镜的患者有45例,脱镜率为90%,两组患者脱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2,P=0.137)。术后3个月,在明视条件下两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暗视条件下,EDOF组患者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M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MIOL组患者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均高于EDO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EDOF组患者各不良视觉现象的发生率均低于M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采用“微单视”方案植入EDOF人工晶状体,可有效解决以往EDOF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近视力欠佳的问题。植入EDOF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和暗视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优于植入MIOL眼,且不良视觉现象发生少于植入MIOL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新型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65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
12
作者 王玲 刘伟仙 +1 位作者 黄雄高 李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建立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正常喂养,8周后测定...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建立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正常喂养,8周后测定两组大鼠血清与视网膜组织中HSP65表达情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情况与斑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血糖值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中HSP65含量分别为(45.66±8.24)μmol·L^(-1)和(20.67±9.44)μmol·L^(-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视网膜中的HSP6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6±0.11,高于对照组的0.1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和弹力板均完整且贴附紧密;实验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膜有程度不等的增厚,管腔呈偏心性狭窄,内膜中细胞外基质增多。实验组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面积、斑块面积与斑块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SP65在视网膜毛细血管粥样硬化大鼠的血清与视网膜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可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面积、斑块面积与斑块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65 视网膜毛细血管 血管粥样硬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治疗高糖损伤大鼠视神经细胞的机制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平 陈春妹 +5 位作者 陈执 李蒙恩 黄雄高 何泽银 李雨航 刘梅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目的通过SwissTarget及PubMed数据库预测人参皂苷Rg1治疗高糖损伤大鼠视神经细胞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Med compound网站获取人参皂苷Rg1的分子结构式并于SwissTarget数据库进行Rg1治疗全部疾病的靶点预测,通过高糖损伤视... 目的通过SwissTarget及PubMed数据库预测人参皂苷Rg1治疗高糖损伤大鼠视神经细胞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ubMed compound网站获取人参皂苷Rg1的分子结构式并于SwissTarget数据库进行Rg1治疗全部疾病的靶点预测,通过高糖损伤视神经相关PubMed数据库数据集GSE 27382分析视神经损伤患者与健康人员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将SwissTarget数据库的预测结果与PubMed数据库分析结果进行集合,最终筛选Rg1治疗高糖损伤大鼠视神经细胞的潜在靶点IL-2、PTAFR、PSEN2、PSENEN、NCSTN、APH1A、PSEN1、APH1B、HSP90AA1,将获得的靶点进行KEGG及GO富集分析,明确相关的生物过程及分子功能、信号通路,将Notch/MAPK信号通路选定为机制研究的内容。镜下摘取饲养的16只Wistar大鼠双侧视神经,使用含新生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2周,经过形态学验证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损伤组(高糖DMEM/F12培养24 h)、Rg1治疗组(10μg·L^(-1) Rg1及高糖DMEM/F12同时培养24 h)及Notch1抑制剂组(10μg·L^(-1) Tangerintin及高糖DMEM/F12同时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视神经细胞培养24 h、48 h、72 h的增殖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法验证Notch/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损伤组大鼠视神经细胞培养24 h、48 h、72 h后吸光度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与高糖损伤组相比,Rg1治疗组大鼠视神经细胞培养24 h、48 h、72 h后吸光度均增加(均为P<0.05)。免疫印记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损伤组大鼠视神经细胞Notch1受体蛋白表达下降,MAPK、JNK、ERK1、P38蛋白表达均增加;而与高糖损伤组相比,Rg1治疗组和Notch1抑制剂组大鼠视神经细胞中Notch1受体蛋白表达均升高,MAPK、ERK1、JNK、P38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人参皂苷Rg1通过激活Notch1受体影响Notch/MAPK信号通路,进而缓解高糖引起的大鼠视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高糖损伤 Notch/MAPK信号通路 视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卫文 黄雄高 +2 位作者 符树宇 刘亮 陈又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80例(8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主任医师进行玻璃...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黄斑下积液(SM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SMF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80例(8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主任医师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OCT检查是否发生SMF,将80例患者分为无SMF组(59眼)和SMF组(21眼)。收集两组患者裂孔定位、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NLR和BCVA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寻找SM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无SMF组患者下方视网膜裂孔引起的RRD发生率低于S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观察期(3个月)内未发生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再脱离。术后1个月有6眼SMF自行吸收,剩余21眼仍存在SMF并且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有6眼SMF较术后1个月加重。术后3个月,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术前,SMF组患者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无SMF组和SMF组患者NLR均低于术前,无SMF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NLR均高于同时期SM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F组患者术后3个月BCVA较同时间点无SMF组差,各组内患者术后3个月BCVA均好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方视网膜裂孔是术后SMF发生的危险因素(OR=4.510,P=0.044);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06,P=0.010;OR=0.304,P=0.040)。结论下方视网膜裂孔、术后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NLR是术后SMF发生的影响因素,SMF与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SMF对视力的早期恢复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 黄斑下积液 血清胆红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和OCTA在视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亮 黄雄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0-914,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眼科先进的检查手段,可对眼部进行高分辨率检测,发现眼部的细微病变。OCT和OCTA可用于视神经炎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随访,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展过程。本文就OC...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眼科先进的检查手段,可对眼部进行高分辨率检测,发现眼部的细微病变。OCT和OCTA可用于视神经炎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随访,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展过程。本文就OCT和OCTA在视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报告与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6
作者 符树宇 黄雄高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1例高度近视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pIOL)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诊治病情的变化,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pIOL... 目的:观察1例高度近视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pIOL)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患者诊治病情的变化,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pIOL后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过程及眼科检查结果。结果:本例患者行巩膜外环扎+垫压+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2个月,眼底彩照提示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状态,眼底视网膜平伏,环扎脊明显,大量陈旧激光斑。再次手术取出眼内硅油后,眼部检查:左眼裸眼视力0.12,矫正视力−3.25DS/−1.50DC*180=0.4,眼压19 mmHg,散瞳后眼底见环扎脊存在,大量陈旧激光斑,视网膜平伏;眼底OCT见左眼黄斑部结构完整,无视网膜下液。结论:巩膜外环扎+垫压+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是一种对pIOL后发生的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陈烨鋆 宋绪华 +1 位作者 陈小燕 李雷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1019-1026,共8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不加以干预可致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快速、安全、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在不同层面观察和量化分析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变化情况。本文将综述OCTA的基本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不加以干预可致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快速、安全、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在不同层面观察和量化分析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变化情况。本文将综述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DR中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糖尿病脉络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神经损伤的应用,了解DR不同的形态学改变,实现对DR的早期筛查、监测及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唐吉森 黄雄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缺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过去通过生物显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发现,裂孔的形成和预后与玻璃体的牵拉及裂孔的大小具有相关性。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的剥离可以在一...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缺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过去通过生物显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发现,裂孔的形成和预后与玻璃体的牵拉及裂孔的大小具有相关性。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的剥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的视功能。随着OCT扫描深度和扫描速度的提高,实现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该技术可以量化黄斑部视网膜各层次毛细血管,对IMH的发病及预后有了新的发现。本文针对OCTA在IMH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