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汤净 陈军 +1 位作者 谭安萍 谭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09,415,共5页
目的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 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 目的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 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 cm及远离PC6 15~20 cm的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容受、胃电图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GA(725±46)m L,FD患者GA(539±36)m L(P<0.001)。(2)治疗前FD症状积分24.5±2.9,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2.1(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假-TEA组(P<0.001)。(3)TEA组餐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8.2±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2.4)%,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以及与假-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1.53)db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GA,降低内脏高敏感。(2)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促进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胃容受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海桃 李俊 +2 位作者 陈珊娜 杨艳 罗阳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4例自然分娩的产妇按照意愿分为观察组(n=67名)和对照组(n=67名),两组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产后护理,并由责任护士指导产妇行盆底功能训练。出院后对照组由专人...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4例自然分娩的产妇按照意愿分为观察组(n=67名)和对照组(n=67名),两组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产后护理,并由责任护士指导产妇行盆底功能训练。出院后对照组由专人负责进行电话随访,每2周1次,连续3个月;观察组出院后开展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评价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盆底功能障碍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力和肌电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产妇实施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提升产妇盆底肌力和肌电位,有效改善其盆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盆底肌 康复锻炼 盆底功能 信息化管理平台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NA-ValAAC-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慧 谭琰 +2 位作者 陈卜钰 云虹渝 杨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53-258,267,共7页
目的:本研究论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tRNA-ValAAC-5表达发挥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RNA-ValAAC-5在人正常细胞肝癌细胞(THLE2,THLE3)和HCC细胞株(Hep3B,HuH7,SNU398,Hep3G2)和中的表达。He... 目的:本研究论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tRNA-ValAAC-5表达发挥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RNA-ValAAC-5在人正常细胞肝癌细胞(THLE2,THLE3)和HCC细胞株(Hep3B,HuH7,SNU398,Hep3G2)和中的表达。Hep3B和Hep3G2细胞分别转染tRNA-ValAAC-5-inhibitor及对照tRNA-ValAAC-5-NC即为inhibitor组和NC组。两组细胞分别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相较于THLE2、THLE3细胞,tRNA-ValAAC-5在Hep3B、HuH7、SNU398、Hep3G2细胞中相对表达量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RNAValAAC-NC相比,转染tRNA-ValAAC-5-inhibitor的Hep3B、Hep3G2细胞tRNA-ValAAC-5表达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2、27.45,P<0.001),表示转染成功。与tRNA-ValAAC-5-NC相比,Hep3B、Hep3G2细胞转染tRNA-ValAAC-5-inhibitor后24、48、72、96 h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8.23、7.33、14.16,P<0.001)、(t=4.25、5.11、9.39、7.59,P<0.001)。转染tRNA-ValAAC-5-inhibitor组Hep3B、Hep3G2细胞侵袭转移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1、21.85,P<0.001)。转染tRNA-ValAAC-5-inhibitor组Hep3B和Hep3G2细胞p21表达升高、MMP2和MMP9的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6、12.80、4.652,P<0.01)、(t=15.17、22.36、12.61,P<0.01)。结论:tRNA-ValAAC-5能够有效促进肝癌增殖,侵袭和转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调控p21、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NA-ValAAC-5 肝细胞癌 侵袭转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消蕈汤防治结肠息肉术后复发及对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符娇文 韩平 高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消蕈汤防治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实施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肠息肉术后给予基础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医消蕈汤防治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实施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的2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肠息肉术后给予基础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蕈汤辅助治疗,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息肉复发率、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AF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中医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125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腹部胀痛、大便稀溏、便血、食欲减退、精神匮乏、畏寒怕冷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中医组患者的腹部胀痛、大便稀溏、便血、食欲减退、精神匮乏、畏寒怕冷积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中医组的复发率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0%(P<0.05)。结论:中医消蕈汤在结肠息肉内镜下摘除术后应用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症状,并且具有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消蕈汤 结肠息肉 肿瘤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学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敬 陈喜 +2 位作者 谭琰 李小六 江丽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74-167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学科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分析,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和管理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667例,按收治例数多少排名前5位的科室分为5组,1、3、5组为内科组,2、4... 目的通过对不同学科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分析,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和管理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667例,按收治例数多少排名前5位的科室分为5组,1、3、5组为内科组,2、4组为外科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药物治疗、入出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差值的变化。结果不同科室收治的患者女性均高于男性,骨科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均高于内科组(P<0.05),提示随年龄增长,并发骨折人数增多,年龄与骨折的发生呈正比例关系。以骨质疏松原发病就诊率低,仅为8.0%,一般与多种疾病共存时发现。骨科组药物治疗率低,内科组使用率高,各组间有差异(P<0.05),但按照指南规范仍尚未达到标准。各组出入院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差值的比较,其改变与所在科室、是否手术存在相关性(P<0.001)。结论骨质疏松原发病就诊率低,一般与多种疾病共存时发现,治疗欠规范,各科室治疗重点及方法不同。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各科医生对于基础药物治疗方面均重视不够,加强外科医生对原发病的干预显得更为重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需多学科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规范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康复疗效及费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敬 陈喜 +3 位作者 谭琰 肖欢 李小六 江丽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康复治疗效果及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康复医学科住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分为2组,A组为骨质疏松症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2例,B组为骨质疏松症不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康复治疗效果及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康复医学科住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分为2组,A组为骨质疏松症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2例,B组为骨质疏松症不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康复功能评定指标:是否有疼痛、疼痛缓解程度、Bobath平衡、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休息和活动时疼痛(VAS)分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休息和活动时疼痛(V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平衡情况、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蛋白血症延缓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对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未见明显差异,但纠正患者营养状况将是骨质疏松症治疗及康复的重要环节,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直接住院费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低蛋白血症 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