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道吸入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明欣 周向东 +5 位作者 徐立 张娜 周明 骆丁 张华 李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年轻化以及空气污染严重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手段中,临床干预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全身用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及全身副作用大等弊端。近年来,呼吸道吸入药... 随着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年轻化以及空气污染严重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手段中,临床干预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全身用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及全身副作用大等弊端。近年来,呼吸道吸入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为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手段带来了新的变革,局部递送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等特点,对控制气道疾病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业已成为当下研究及推广的热点方向。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呼吸道吸入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轨迹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在用药的选择和应用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吸入制剂 药物递送系统 局部用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少宁 李琪 +2 位作者 熊晓嫚 李秋呈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海南地区800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包括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曲霉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马尔尼菲青霉菌、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病例...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海南地区800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包括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曲霉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马尔尼菲青霉菌、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病例资料,研究上述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人群分布中,曲霉菌、诺卡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均为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在年龄方面,类鼻疽、曲霉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立克次体的感染人群均中年组占比最高,隐球菌感染青年组占比最高,白色念珠菌感染老年组占比最高,支原体感染儿童组占比最高;沿海地区为高发地区,高达89.63%以上;发病时间多集中在第三季度,占比最多;对可分离出的标本来源方法统计,以痰培养最常见;伴有基础疾病最多的是高血压,且55%以上的患者入院前或入院时伴有发热。结论:海南地区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在人群分布中存在差异,各病原体感染均有好发性别及年龄,职业分布好发于儿童及农民,沿海地区及第三季度为高发地区和季节,此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者常伴有发热及存在高血压,临床上对于怀疑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应积极通过多标本来源寻找病原体,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病原体 感染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家亮 李琪 +5 位作者 周向东 陈小妹 刘峰 刘畅 钟有清 李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2,共8页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阐明其对内质网应激(ERS)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OB组、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组和NOB+4-...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阐明其对内质网应激(ERS)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OB组、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组和NOB+4-PBA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用烟熏联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建立COP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50 mg·kg^(-1)·d^(-1)Nob或0.35 g·kg^(-1)·d^(-1)4-PBA)干预,每天1次,连续干预4周。完成药物干预后,采用小动物呼吸机和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指标[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气道阻力(RL)]和动脉血气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气道杯状细胞内黏蛋白5AC(MUC5AC)、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UC5AC和ERS相关蛋白肌醇依赖酶1α(IRE1α)、转录激活因子6(ATF6)、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气道杯状细胞大量增生,Cdyn和PaO_(2)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RL和PaCO_(2)水平明显升高(P<0.05),BALF中MUC5AC、IL-1β、TNF-α和IL-6水平及肺组织中MUC5AC、IRE1α、ATF6、CHOP以及GRP7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4-PBA组和NOB+4-PBA组大鼠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气道杯状细胞增殖情况均有明显缓解,且BALF中IL-1β、TNF-α和IL-6水平及肺组织中MUC5AC、IRE1α、ATF6、CHOP以及GRP78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NOB+4-PBA组大鼠的缓解效果最佳。结论:NOB能有效缓解COPD大鼠肺气道黏液高分泌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S介导的MUC5AC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质网应激 气道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丽芳 李琪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160,共8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目前世界上常见和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以持续气流受限、不可逆性慢性气道阻塞为特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及伴随症状,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目前世界上常见和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以持续气流受限、不可逆性慢性气道阻塞为特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及伴随症状,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肺栓塞为COPD合并症之一,可导致肺血液循环及呼吸衰竭,有极高的死亡风险。但因其临床症状与COPD急性加重期症状重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易被误诊和忽略,从而延误患者治疗,影响预后。本文将从COPD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诊疗方面进行阐述,为早期识别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及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栓塞 诊断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生物标志物在病毒性和细菌性脓毒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娅 李琪 +2 位作者 徐超群 黄建鑫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1-867,共7页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通常以细菌为代表。一直以来,病毒引起的脓毒症往往被忽视,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其严重性使病毒性脓毒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通常以细菌为代表。一直以来,病毒引起的脓毒症往往被忽视,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其严重性使病毒性脓毒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确定病原体具有挑战性,临床上一直缺乏一种能在脓毒症发展初期广泛区分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因此,该文对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中性粒细胞CD64及钙卫蛋白在病毒性和细菌性脓毒症早期鉴别中的价值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同时提高对病毒性脓毒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脓毒症 细菌性脓毒症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的病因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梓源 李琪 +2 位作者 黄娅 黄建鑫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46-1352,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随着近期COVID-19疫情的常态化流行,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部分患者SARS-CoV-2感染后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正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SARS-CoV-2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随着近期COVID-19疫情的常态化流行,COVID-19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部分患者SARS-CoV-2感染后可出现肺纤维化改变,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正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多基于既往肺纤维化疾病的诊治经验,本文通过总结SARS-CoV-2感染后肺损伤及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方案,为临床的防治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纤维化 发病机制 抗纤维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味类中药成份藉苦味受体途径对气道炎症过程的遏制效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美花 周向东 +3 位作者 李琪 刘峰 王杰 钟有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探讨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TAS2Rs)在苦味类中药组份治疗慢性气道炎症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实验分为三组(n=8),即空白对照组、PM2.5组(雾化吸入PM2.5悬液复制大鼠慢性气道炎症模型)和PM2.5+柠檬苦素组(陈皮提取物干预),... 目的:探讨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TAS2Rs)在苦味类中药组份治疗慢性气道炎症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实验分为三组(n=8),即空白对照组、PM2.5组(雾化吸入PM2.5悬液复制大鼠慢性气道炎症模型)和PM2.5+柠檬苦素组(陈皮提取物干预),分别以ELISA、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炎症因子及TAS2R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M2.5刺激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AS2R14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柠檬苦素干预组炎症因子TNF-α和IL-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PM2.5组降低,TAS2R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结论:苦味类中药组份吸入治疗可遏制慢性炎性气道的炎症因子产生及释放,并刺激肺部TAS2Rs的表达增加,故认为苦味类中药组份激活气道TAS2Rs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受体 苦味中药 炎症因子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通路需肌醇酶1α/X盒结合蛋白1在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诱导的气道黏液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琪 周向东 +2 位作者 曾曼 Victor P.KOLOSOV Juliy M.PERELMA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反应在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反应在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别给予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ate,4-PBA)预处理,或分别转染需肌醇酶1α(inositol-requiring kinase 1α,IRE-1α)小干扰RNA(siRNA)、X盒结合蛋白1(X-boxbinding protein 1,XBP-1)siRNA,再予以NE刺激;同时设单纯NE组和空白对照组。试剂盒检测ROS的生成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干预后ERS相关信号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PERK)、活化转录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磷酸化IRE-1α(pIRE-1α)及XBP-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剪切的XBP-1(XBP-1s)mRNA水平;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MUC5AC在各组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E刺激24 h后细胞ROS含量增加,GRP78、ATF6、pPERK及pIRE-1α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XBP-1s mRNA及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均P<0.05),同时MUC5AC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NAC及4-PBA预处理后均使上述ERS相关蛋白表达较单纯NE组降低(均P<0.05),MUC5AC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转染IRE-1αsiRNA或XBP-1 siRNA,细胞中MUC5AC蛋白表达也较单纯NE组明显降低,同时XBP-1s mRNA及蛋白表达也有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NE通过产生ROS引起ERS反应,诱导MUC5AC蛋白表达及分泌增加,ERS通路IRE-1α/XBP-1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需肌醇酶1α X盒结合蛋白1 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 活性氧 黏蛋白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寻白芨的作用功效及其对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杰 周向东 +4 位作者 李琪 贾盼红 钟有清 覃英娇 李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617-625,634,共10页
目的:探寻白芨活性成分的作用功效,同时预测白芨治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检索白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的靶点,以及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相关的靶点,通过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 目的:探寻白芨活性成分的作用功效,同时预测白芨治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检索白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的靶点,以及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相关的靶点,通过UniProt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运用Cytoscape 3.2.1构建白芨成分-靶点网络以及白芨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相关靶点网络,通过Metascape等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富集分析,并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以预测白芨的主要作用功效和治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机制。结果:白芨包含29个活性成分,相应靶点632个,作用的关键靶点包含AURKA、BRAF、RAF1、MMP1、ESR2等共计213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 398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2 096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133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169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60条信号通路(P<0.05)。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相关靶点335个,与白芨作用靶点的共同靶点95个,关键作用靶点33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47个条目(P<0.05),其中BP条目499个、CC条目19个、MF条目29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46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激素抵抗、Fc-εRI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PPI分析得到6个核心靶点(MAPK14、MMP9、HSP90AA1、ROCK2、PRKCB、PTGS2),可参与IL-17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白细胞迁移、VEG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过程。结论: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诠释了中药白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疾病”的作用特点,并预测得出白芨的活性化合物可通过调节机体的抗炎及修复能力发挥治疗支气管-肺炎性病变的作用,从理论上验证了白芨的功能效用,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白芨 支气管-肺炎性病变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位点磷酸化对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分泌的影响
10
作者 李琪 周向东 +3 位作者 曾曼 钟有清 维克多.科罗索夫 尤列.皮尔曼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皮层肌动结合蛋白(cortical actin-binding protein,又称cortactin)在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mucin,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不同磷酸化位点对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以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磷酸化位点突变载体... 目的:了解皮层肌动结合蛋白(cortical actin-binding protein,又称cortactin)在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mucin,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不同磷酸化位点对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以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磷酸化位点突变载体转染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剪应力刺激组、剪应力+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nhanced greenfluorescentproteinplasmid,p EGFP)-N1组、剪应力+p EGFP-N1-cortactin(Cort)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21A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70A组及剪应力+p EGFP-N1-Cort-Y486A组,剪应力设定为4 dynes/c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real-time PCR法测定转染前后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中MUC5AC蛋白和m 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及磷酸化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含量;异硫氰酸荧光素(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丝状肌动蛋白(fi lamentous actin,F-actin)的分布情况。结果:4 dynes/cm^2剪应力刺激30 min后,细胞中磷酸化皮层肌动结合蛋白表达增加,在2 h时表达水平最高;剪应力刺激2 h后,MUC5AC m RNA表达增强,细胞及培养上清中MUC5AC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剪应力刺激组相比,剪应力+p EGFP-N1-cortactin(Cort)组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UC5AC蛋白含量显著增加,F-actin在胞膜的分布也明显增多(均P<0.05),而胞质内MUC5AC蛋白及MUC5AC m RNA水平变化不大。与剪应力+p EGFP-N1-Cort组相比,剪应力+p EGFP-N1-Cort-Y421A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70A组培养上清液中的MUC5AC蛋白含量有明显降低,F-actin在胞膜的聚集也有所减少(均P<0.05),而剪应力+p EGFP-N1-Cort-Y486A组中MUC5AC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参与了剪应力诱导产生的人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蛋白分泌,Tyr421和Tyr470位点磷酸化在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类 分泌 剪应力 皮层肌动结合蛋白 丝状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计划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1
作者 谭春苗 周向东 +1 位作者 伊焕英 陈丽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18例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试验组由出院计...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18例COPD患者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试验组由出院计划团队根据出院计划的内容进行指导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的6min步行距离(6MWD)、体重指数(BMI)、呼吸困难指数(MMRC)、FEV1(%预计值)、血氧饱和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平均住院日、1年内再住院次数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出院计划模式后,干预1年试验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体重指数、FEV1%、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指数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干预1年内因急性发作而再入院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出院计划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医技护和多学科合作,提高肺康复训练效果,降低再住院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计划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护理 6MIN步行距离 呼吸困难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抑制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气道高分泌黏蛋白5ac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覃英娇 周向东 +2 位作者 钟有清 王杰 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抑制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小鼠气道高分泌黏蛋白5ac(muc5ac)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7 d后各组小鼠肺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抑制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小鼠气道高分泌黏蛋白5ac(muc5ac)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7 d后各组小鼠肺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检测肺组织muc5ac、ERK1/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muc5ac、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抑制药组和西药组的低0.3 s用力呼气量(FEV0.3)、用力肺活量(FVC)、FEV0.3/FVC、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muc5ac mRNA表达量、muc5ac、p-ERK1/2蛋白表达量降低(P <0.05),且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结论 ERK1/2抑制药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下调muc5ac表达改善COP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慢性阻塞性肺病 小鼠 气道 黏蛋白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地胆头干预社区获得性肺炎机制研究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盼红 李琪 +3 位作者 熊晓嫚 刘颖 贾孟哲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观察地胆头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探讨其与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和下游炎性因子IL-6、IL-8、TNF-α表达的关系,以期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1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地胆头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探讨其与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和下游炎性因子IL-6、IL-8、TNF-α表达的关系,以期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1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地胆头液+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头孢他啶针静脉注射;对照组:头孢他啶针静脉注射治疗,选择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TLR4、NF-κB、IL-6、IL-8、TNF-α表达,并对照观察地胆头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消失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TLR4、NF-κB、IL-6、IL-8、TNF-α有明显差异(P<0.05);地胆头治疗前后,观察组血清TLR4、NF-κB、IL-6、IL-8、TNF-α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LR4、NF-κB、IL-6、IL-8、TNF-α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TLR4、NF-κB、IL-6、IL-8、TNF-α呈高表达状态,地胆头液降低血液中TLR4、NF-κB的表达,其下游炎症因子也明显下降,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液中TLR4、NF-κB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地胆头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地胆头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头 社区获得性肺炎 TOLL样受体4 核转录因子ΚB 雾化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介导的通路研究地胆头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黏液高分泌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贾盼红 李琪 +1 位作者 熊晓嫚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01-104,110,共5页
目的:观察地胆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疗效,探讨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介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MUC5AC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肺功能(FEV1、FEV1/FVC)的影响,以期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将160... 目的:观察地胆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疗效,探讨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中性粒细胞弹力蛋白酶(NE)介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MUC5AC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肺功能(FEV1、FEV1/FVC)的影响,以期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将1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常规诊治基础上加用地胆头液雾化吸入,两组均治疗2周,选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对照组诊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NE、MUC5AC表达,比对分析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变化,并观察地胆头对慢阻肺病人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NE、MUC5A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NE、MUC5A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E、MUC5A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FEV1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诊疗后(P<0.05)。结论:地胆头能够明显提高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及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可有效抑制其血液中NE、MUC5AC的表达,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NE、MUC5AC存在明显差异(P<0.05),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地胆头液抑制慢阻肺患者MUC5AC的分泌可能与NE介导的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胆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气道黏液高分泌 NE MUC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谭春苗 周向东 +1 位作者 陈晓梅 伊焕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7年6-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方法带...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7年6-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方案。研究结束后立即使用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及满意度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生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发展4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方法、学习机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医护合作的移动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生的临床核心能力;同时,护生对此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合作 移动教学 护生 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究白茅根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及疗效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秋呈 李琪 +3 位作者 贾盼红 李少宁 熊晓嫚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0期1552-1556,共5页
目的:探讨白茅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寻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新型药物。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9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20名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 目的:探讨白茅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寻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新型药物。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9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20名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名,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试验组给予头孢呋辛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白茅根煎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IL-8、TNF-α及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白茅根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疗效影响。结果:试验组发热、咳嗽、咳痰消退时间及胸部CT炎症吸收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PCT、IL-6、IL-8、TNF-α均较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茅根治疗CAP具有降低血清CRP、PCT、IL-6、IL-8、TNF-α水平等功效,其机制与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达到下调炎症因子释放作用,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社区获得性肺炎 TLR4 NF-κB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通道蛋白Sec61在PM2.5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高表达MUC5AC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秀山 周向东 王才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694-2699,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通道蛋白Sec61在PM2.5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高表达黏蛋白5AC(MUC5AC)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PM2.5(0、25、50、100、200μg/ml)刺激BEAS-2B不同时间(0、6、12、24、48 h),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内质网通道蛋白Sec61在PM2.5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高表达黏蛋白5AC(MUC5AC)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PM2.5(0、25、50、100、200μg/ml)刺激BEAS-2B不同时间(0、6、12、24、48 h),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Sec61的表达。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PM2.5组、siRNA-Control组、siRNA-Sec61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进行PM2.5刺激,siRNA-Control组和siRNA-Sec61组分别使用转染对照或Sec61干扰序列的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ec61、MUC5AC、GRP78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MUC5AC和游离钙离子的表达。结果:随着PM2.5刺激浓度增加和刺激时间延长,Sec61的表达量逐渐升高,100μg/ml刺激48 h时,Sec61的表达量最高。与PM2.5组和siRNA-Control组相比,siRNA-Sec61组细胞中Sec6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降低(P<0.05);MUC5AC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降低(P<0.05);GRP78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中游离钙离子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论:PM2.5可以诱导Sec61高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使用小分子RNA沉默Sec6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UC5AC高表达,可能与调节内质网应激和钙离子稳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Sec61 PM2.5 黏蛋白5AC 内质网应激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中相关炎症因子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欢欢 李琪 +1 位作者 贾盼红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647-65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在全球广泛传播,具有感染力强、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相关。细胞因子风暴是指机体感染微生物后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FN⁃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在全球广泛传播,具有感染力强、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相关。细胞因子风暴是指机体感染微生物后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FN⁃β、IFN⁃γ、MCP⁃1和IL⁃8等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大量的细胞因子可引起炎症反应,令被破坏的机体肿胀、发热以及疼痛,使血管壁变得更易穿透,其释放的一氧化氮可进一步破坏血管。细胞因子风暴被认为是轻症转为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严重者可引起低氧血症、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减,危及生命。故笔者认为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导致COVID⁃19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感染病毒时细胞因子产生较多,本文对IL⁃6、CRP、PCT、淋巴细胞等实验室指标在COVID⁃19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因子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APJ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地胆头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盼红 熊晓嫚 +3 位作者 李琪(指导) 周向东 唐欢欢 王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探讨Apelin/APJ系统在急性肺损伤(ALI)细胞模型的作用,研究中药地胆头(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Apelin/APJ系统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依据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施加条件不同(n=8),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LPS组),阳... 目的:探讨Apelin/APJ系统在急性肺损伤(ALI)细胞模型的作用,研究中药地胆头(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Apelin/APJ系统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依据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施加条件不同(n=8),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LPS组),阳性对照组(LPS+Apelin-13组),低、中、高地胆头组[LPS+ESE(20μg/ml)组、LPS+ESE(40μg/ml)组、LPS+ESE(80μg/ml)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检测16HBE细胞及炎症模型Apelin/APJ表达与定位;CCK8法检测地胆头对LPS诱导的细胞损伤的影响;ELISA法测定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16HBE中Apelin/APJ的转录及表达。结果:Apelin、APJ均在16HBE细胞膜上表达;10μg/ml LPS干预后Apelin/APJ细胞膜表达明显增多(P<0.05),IL-1β、IL-6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Apelin-13+LPS组中16HBE的Apelin/APJ表达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减轻(P<0.05),地胆头预处理可明显提高Apelin/APJ表达,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P<0.05)。结论:Apelin/APJ系统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过程中被激活,对抗炎症反应。地胆头通过上调16HBE细胞Apelin/APJ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APJ 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 地胆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盼红 李琪 +3 位作者 熊晓嫚 李亮 王星星 周向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0期1589-1590,1595,共3页
目的:分析类鼻疽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加强对类鼻疽病的认识,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参考,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类鼻疽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随访情况进行系... 目的:分析类鼻疽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加强对类鼻疽病的认识,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参考,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类鼻疽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随访情况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鼻疽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极易误诊,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结论:分析鉴别类鼻疽肺炎并多脏器衰竭十分重要,尤其对于该病高发的海南地区显得更为重要,可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 类鼻疽肺炎 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