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下肢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林洋 曾允富 +2 位作者 王溶 程少文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治疗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份收治的1例创伤弧菌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救治经验并与其它文献比较,分析目前最合理的创伤弧菌脓毒症... 目的:总结和分析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治疗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份收治的1例创伤弧菌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救治经验并与其它文献比较,分析目前最合理的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发热、软组织肿痛、坏死、破溃流脓、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家属最终放弃治疗,微生物学培养提示:副溶血弧菌。结论:创伤弧菌感染后早期干预、血液净化、扩大清创、清除感染源及炎症介质、防治DIC等多管齐下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由于该病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脓毒血症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蛋白聚糖Biglycan在骨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符永华 李吉 +2 位作者 王裕倩 邓小中 崔红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Biglyca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双链蛋白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结缔组织当中,在许多器官和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参与细胞的生长、凋亡的全过程,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Biglycan被证实可通过... Biglyca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双链蛋白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结缔组织当中,在许多器官和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参与细胞的生长、凋亡的全过程,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Biglycan被证实可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活化等方面导致骨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对Biglycan在骨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扮演的角色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LYCAN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L2与MASPs家族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少文 陈扬平 +3 位作者 张安强 彭磊 梁华平 吕传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21-1124,1129,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蛋白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s)家族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预测分析。方法:使用同源建模(Swiss-model)和折叠识别(Phyre2)分别来构建MBL2蛋白与MASPs家族蛋白质...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蛋白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s)家族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预测分析。方法:使用同源建模(Swiss-model)和折叠识别(Phyre2)分别来构建MBL2蛋白与MASPs家族蛋白质的结构,使用STRING数据库及ZDOCK3.02预测分析MBL2与MASP1、MASP2两个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MBL2与MASP1和MASP2均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和COLEC11、COLEC10、FCN2、C4B等构成相互作用网络。MBL2与MASP1结合位点和MASP2的结合位点高度重叠。MBL2参与结合MASP1的残基,大部分(77%)也参与了与MASP2的结合,表明MBL2是通过同一个区域,分别与MASPs家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结论: MBL2与MASPs家族蛋白质之间作用密切,从而可能在补体系统激活及机体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 丝氨酸蛋白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肽Y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洪娇 袁伟 卞阳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测量血清钙、磷、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25-OH维生素D和NPY浓度。根...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测量血清钙、磷、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25-OH维生素D和NPY浓度。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BMD值:正常(n=66)、骨量减少(n=63)和骨质疏松症(n=63)。根据血清NPY水平,受试者也被分为3组:低NPY(n=30)、正常NPY(n=126)和高NPY(n=36)。结果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NPY、PTH和年龄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NPY水平,各组腰椎、股骨总、股骨颈、转子、股骨转子间和Ward’s三角BMD值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PY水平与患者年龄、BMI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不同部位的BMD值之间均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NPY水平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或任何部位测量的BMD值之间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神经肽Y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华 张娜 +3 位作者 蒙莉萍 王雪娇 陈洪娇 何国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改良医院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台风灾害中得到急救的15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 目的探讨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改良医院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台风灾害中得到急救的15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以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台风灾害中得到急救的18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回顾性分析两组急救反应速度、接诊分流时间、入住医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急救反应速度平均为(4.96±0.30)min,多于观察组的(2.13±0.40)min;对照组接诊分流时间及入住医院时间分别为(4.83±0.60)min和(20.32±0.40)min,而观察组为(1.96±0.40)min和(13.87±0.50)min;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3%,高于对照组的9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缩短应急救护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快速高效应对灾害,减少台风灾害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配置 灾害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sprosin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夏海娥 陈鸿颜 陈洪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Asprosin(白脂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Asprosin(白脂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骨折发生率、髋部骨密度、平衡指数评分(BIS),前后比(FBR)和左右比例(RLR)。分析白脂素与BMD、BIS、FBR、RLR以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非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3.56±0.54)pg/mL,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6.56±1.01)pg/mL,两组血清白脂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试验结果显示,白脂素与BIS、FBR和RLR及BMD呈负相关(P<0.05);白脂素与年龄(r=0.384)、身高(r=0.343)、体质量指数(r=0.181)和髋部BMD显著相关(r=0.387),但与体重无显著相关性(r=0.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白脂素的独立因素。结论白脂素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出现骨密度降低和平衡能力下降及出现骨折的危险因子,与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脂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平衡能力 骨折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水硫酸钙-氢氧化钙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正东 卞阳阳 +4 位作者 刘晓迁 王栋 张思远 杨健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为制备具有一定力学强度和生物活性的骨修复材料,本研究采用半水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CSH)粉末复合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a(OH)_(2)]粉末制备出骨修复支架材料,并进行理化性能表征测试。方法:将烘干固化后... 目的:为制备具有一定力学强度和生物活性的骨修复材料,本研究采用半水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CSH)粉末复合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a(OH)_(2)]粉末制备出骨修复支架材料,并进行理化性能表征测试。方法:将烘干固化后的骨修复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定其理化性能及表征;万能材料测试机测定复合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结果:XRD显示5%浓度的复合材料物相结构为水合后的半水硫酸钙和氢氧化钙。FT-IR与XRD的分析结果相一致。SEM结果显示,氢氧化钙均匀地分散在半水硫酸钙材料中。0%、1%、5%、10%试样组抗压强度分别为(3.86±3.1)、(5.27±1.28)、(8.22±0.96)和(14.4±3.28)MPa。添加10%的氢氧化钙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但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孔隙率。结论:氢氧化钙的加入提升了CSH-Ca(OH)2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 氢氧化钙 骨缺损 骨修复材料 抗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钙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正东 卞阳阳 +4 位作者 刘晓迁 王栋 张思远 杨健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及相关抑菌机制。方法:利用微孔板稀释法确定氢氧化钙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生长曲... 目的:研究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及相关抑菌机制。方法:利用微孔板稀释法确定氢氧化钙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生长曲线法比较8×MIC、MIC、1/4×MIC、0浓度的氢氧化钙对MRSA的影响;利用钙黄绿素(calcein AM)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荧光染色确定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氢氧化钙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态的影响;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horesis,SDSPAGE)蛋白条带探究氢氧化钙对MRSA的抑菌机制。结果:氢氧化钙对MRSA的MIC为3.125 mg/mL;氢氧化钙与细菌共培养后,荧光强度出现明显变化;MRSA在氢氧化钙的作用下出现明显皱缩和破损;SDS-PAGE实验条带表明随着氢氧化钙浓度的提高,细菌内部的蛋白质相应地减少。结论:氢氧化钙对MR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杀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菌体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作用 抑菌机制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免疫生物标志物ORMDL2在胶质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严东明 梁健堂 +7 位作者 刘晓迁 李蒙勇威 丁顺 孟庆雯 张思远 唐才颖 刘启兵 杨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28-437,共10页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RMDL2 鞘脂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