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热带珊瑚岛优势木本植物抗风桐和草海桐的水分适应策略解析
1
作者 唐玮泽 李沁 +5 位作者 张浩萍 金益 李强 殷德意 叶清 刘慧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植物水力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研究热带珊瑚岛特殊生境下优势植物的水力功能特征对深入理解热带珊瑚岛植物的水分适应策略,从而选择热带珊瑚岛植被构建和恢复的适生物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热带珊瑚岛生境... 植物水力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研究热带珊瑚岛特殊生境下优势植物的水力功能特征对深入理解热带珊瑚岛植物的水分适应策略,从而选择热带珊瑚岛植被构建和恢复的适生物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中国热带珊瑚岛生境中2种优势适生木本植物: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叶片和枝条的水力性状,并分析了其水分适应策略。结果表明,抗风桐的叶片栓塞抗性、枝条边材比导水率和叶片膨压丧失点显著高于草海桐,而枝条栓塞抗性、叶片导水率、边材密度和叶面积边材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草海桐。抗风桐的叶片具有比枝条更强的抗栓塞能力,对水分胁迫敏感,但同时选择以高效的枝干水分运输来满足叶片高蒸腾需求的充足供水。草海桐枝条与叶片则存在水力脆弱性分区,在面临水分胁迫时叶片充当“安全阀”以保证枝干木质部的水力安全。抗风桐与草海桐能够通过协调叶片与枝条水力性状采取不同的水分适应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热带珊瑚岛的特殊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力性状 栓塞 水力脆弱性分区 水分运输 热带珊瑚岛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lumina MiSeq对热带环境血蜱属成蜱内共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芦亚君 袁传飞 +2 位作者 解芸芸 夏琪 夏乾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海南热带环境血蜱属成蜱内共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对成蜱样本进行形态学分类,扩增线粒体COI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血蜱属内共生真菌ITS1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以OTU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 目的探讨海南热带环境血蜱属成蜱内共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对成蜱样本进行形态学分类,扩增线粒体COI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血蜱属内共生真菌ITS1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以OTU聚类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阐明内共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热带环境游离血蜱属内共生真菌聚类为245个OTU;群落组成分布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80.56%、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15.43%及接合菌门(Zygomycota)占0.37%;优势菌种为Zasmidium citrigriseum,占7.72%。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血蜱属内共生真菌具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结论热带环境血蜱属成蜱内共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可为揭示蜱与内共生真菌复杂的互作关系提供依据,为进一步阐明热带蜱的行为特征并探索有效的生物学防控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环境 血蜱属 内共生真菌 ITS1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κ-卡拉胶/MIL-53复合气凝胶对水体中环丙沙星的吸附去除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娜 夏玮 +2 位作者 孙思宇 王禹洋 杨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5-2408,共14页
环丙沙星(CIP)是一种常见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抗感染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但其大部分以原药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流入水体环境中,研究CIP的高效去除技术对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利用羧甲基纤维... 环丙沙星(CIP)是一种常见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抗感染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但其大部分以原药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流入水体环境中,研究CIP的高效去除技术对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利用羧甲基纤维素(CMC)和CMC/κ-卡拉胶(κ-CG)气凝胶为载体,原位负载一种常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53,制备CMC/MIL-53和CMC/κ-CG/MIL-53复合气凝胶,并研究复合气凝胶对CIP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相比于CMC和CMC/κ-CG气凝胶,CMC/MIL-53和CMC/κ-CG/MIL-53复合气凝胶不仅吸附量得以提高,其耐碱性及抗盐性均得到有效改善,在pH 4.0—9.0范围内和高盐浓度下对CIP均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CMC/MIL-53和CMC/κ-CG/MIL-53复合气凝胶对CIP的吸附均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过程,在中性条件下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05 mmol·g^(-1)和1.464 mmol·g^(-1).结合表观吸附性能结果和吸附前后的FTIR和XPS光谱特征分析得出,CMC/MIL-53和CMC/κ-CG/MIL-53复合气凝胶对CIP的高效吸附是氢键、静电吸附、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络合作用等多重作用的结果.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Fe^(3+)离子浸出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阈值,较好地解决了原粉末状MIL-53在实际水体中易流失难回收的问题.相比于CMC/MIL-53,CMC/κ-CG/MIL-53复合气凝胶对水体中CIP具有更佳的吸附去除性能,有着更为优良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羧甲基纤维素 Κ-卡拉胶 MIL-53 环丙沙星 吸附性能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ΔrelA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兴勇 李雪苗 +5 位作者 刘成利 田申 王彦双 厉安洋 朱侨 夏乾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5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敲除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严谨反应信号分子(p)ppGpp合成相关基因relA,探讨其对细菌的生长、泳动和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resistance,TPR)抗性片段通过BglⅡ酶切位点经酶切酶连的方法对含S... 目的:敲除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严谨反应信号分子(p)ppGpp合成相关基因relA,探讨其对细菌的生长、泳动和生物被膜形成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resistance,TPR)抗性片段通过BglⅡ酶切位点经酶切酶连的方法对含SacB蔗糖致死基因的pK18mobSacB自杀性质粒进行改造,从而获得具有甲氧苄啶抗性的质粒(TPR-pK18mobSacB);通过同源重组基因的敲除方法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HNBP001的relA进行敲除,获得relA缺失菌株并测定比较其缺失前后生长、泳动、生物被膜的表型变化。结果:成功获得relA缺失菌株;ΔrelA的生长速度、泳动性及生物被膜形成均下降。结论:TPRpK18mobSacB改造质粒提高HNBP001菌株的敲除效率,可广泛应用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基因敲除,为实验室从分子水平研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基因功能提供便利;relA基因的缺失可抑制HNBP001的生长、泳动和生物被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RELA 基因敲除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法快速合成胶体金建立猴痘病毒抗原免疫层析试纸条半定量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赖祥德 曹佩佩 +5 位作者 彭雅南 张瑞 赵宣 高智军 李东霞 乔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 建立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A35R蛋白现场快速半定量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方法 以微波法6 min快速合成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作为标记物,基于双抗体夹心法体系建立检测MPXV A35R蛋白的免疫层析试纸... 目的 建立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A35R蛋白现场快速半定量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方法 以微波法6 min快速合成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作为标记物,基于双抗体夹心法体系建立检测MPXV A35R蛋白的免疫层析试纸方法。利用真核系统表达的MPXV包膜成分A35R蛋白配制系列浓度标准液,初步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等检测性能。结果 20 min内完成检测,建立MPXV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半定量检测的灵敏度达到62.5 pg/mL,肉眼最低检测限是125 pg/mL。与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诺如病毒(Norovirus, NV)均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胶体金半定量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实现对MPXV的快速灵敏检测,在MPXV的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领域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胶体金 猴痘病毒 免疫层析法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情况监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晨 庞燕 +2 位作者 邵仁杰 李雪霞 夏乾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5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及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20年~2022年海口市售的3大类海产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采用实时荧光PC... 目的:了解海口市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及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20年~2022年海口市售的3大类海产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及溶藻弧菌进行鉴定,分析不同种类海产品、不同年份和不同季度的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检出情况。结果:海产品中共采集119份,其中2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20.1%;46份检出溶藻弧菌,阳性率38.7%;各类海产品中虾类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为50%;贝类溶藻弧菌阳性率最高,为48%。监测年份之间比较,2021年溶藻弧菌的阳性率最高,为76.7%;2022年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为25%。不同季度之间比较,第二季度溶藻弧菌的阳性率最高,为80%,第四季度副溶血弧菌的阳性率最高,为33.3%。不同年份、季度海产中溶藻弧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季度副溶血弧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年~2022年海口市海产品中存在着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建议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保障人民海产品食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sRNA敲除株的构建及生物学功能初步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心怡 厉安洋 +2 位作者 李艳梅 徐淑慧 夏乾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41-646,共6页
目的: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 pseudomallei)sRNA基因敲除菌株,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设计合成引物9sF/9sR、9xF/9xR、R1/F1,扩增sRN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通过酶切、连接和转化,将目的片... 目的: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 pseudomallei)sRNA基因敲除菌株,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设计合成引物9sF/9sR、9xF/9xR、R1/F1,扩增sRN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通过酶切、连接和转化,将目的片段克隆至质粒TPR-pK18mobSacB上,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sRNA敲除菌株。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敲除株△sRNA构建成功。与野生株HNBP001比较,△sRNA生长速度、泳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下降,药敏结果无差异。结论:成功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sRNA基因敲除株,为进一步研究sRNA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SRNA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凌聿 林倩妃 +4 位作者 王鸿霖 肖璇 陈春泉 邓浩 尹青春 《肉类研究》 2022年第8期57-65,共9页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普遍存在于水产品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食品中,与腐败微生物密切相关,水产品在长时间的贮存和售卖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腐败变质,产生超标的、对人体有害的...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普遍存在于水产品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食品中,与腐败微生物密切相关,水产品在长时间的贮存和售卖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腐败变质,产生超标的、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等生物胺,因此,生物胺的检测技术十分必要。本文详细综述国内外测定水产品中生物胺的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展望了生物胺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为水产品中生物胺的检测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生物胺 前处理技术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杀菌能力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睿 牛路丹 +4 位作者 钟梦 李雨燕 龙凯军 修皓 孙庆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2,共5页
为探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筛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采用形态学、一步生长曲线、宿主范围测定分析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小鼠体内杀菌试验和体外消毒能力检测评估该噬菌体的疗效... 为探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筛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采用形态学、一步生长曲线、宿主范围测定分析该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小鼠体内杀菌试验和体外消毒能力检测评估该噬菌体的疗效。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1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命名为HNS1。形态学观察显示,噬菌体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直径为(62.8±3.0)nm,尾部长为(54.9±5.0)nm,根据命名法则该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该噬菌体的潜伏期约为32 min,释放量约为8.04 PFU/infection center。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该噬菌体的裂解率达到73.3%(11/15)。小鼠体内杀菌试验和体外消毒能力检测结果显示,该噬菌体能够有效在小鼠体内和环境中裂解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噬菌体具有较广的裂解谱,可能成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潜在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噬菌体 肌尾噬菌体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平亚 何翠华 +3 位作者 张亮亮 吴少荣 王绥家 赵光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74-7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针对单增李斯特菌的actA基因序列,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 [目的]建立一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针对单增李斯特菌的actA基因序列,设计6条LAMP特异性引物,通过对LAMP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温度、内外引物浓度比、镁离子浓度等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反应体系。以单增李斯特菌株CMCC54006株为阳性对照,其他菌株为阴性对照,验证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将纯培养的单增李斯特菌菌液提取DNA后10倍梯度稀释为模板进行LAMP检测,以测定该检测方法灵敏度。[结果]建立了特异性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LAMP检测方法,优化后确定了检测体系中FIP/BIP与F3/B3的终浓度比为1.6∶0.2,镁离子浓度为6 mmol/L,dNTPs浓度为1.6 mmol/L,反应温度为65℃。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仅单增李斯特菌反应管中的反应液呈绿色,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以单增李斯特菌DNA为模板进行的LAMP检测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灵敏度为64 copies/mL。[结论]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的LAMP检测方法,高效特异,灵敏度高,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适合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 act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