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8例海南α-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及血液学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洁 林丽 覃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58-1661,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α-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构成及其血液学表型特点。方法:收集78例门诊及住院α-地中海贫血患者EDTA-K2抗凝全血标本,经PCR扩增后电泳检测α-地中海贫血常见3种缺失型突变,同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参数分析、两管... 目的:探讨海南α-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构成及其血液学表型特点。方法:收集78例门诊及住院α-地中海贫血患者EDTA-K2抗凝全血标本,经PCR扩增后电泳检测α-地中海贫血常见3种缺失型突变,同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参数分析、两管法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红蛋白亚型含量。结果:静止型α-地贫患者基因型为αα/-α3.7或-α4.2/αα,中间型患者为-α3.7/--SEA或-α4.2/--SEA,而轻型患者以--SEA/αα基因型为主。红细胞参数分析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者在α-地贫患者中占62.82%,静止型、轻型和中间型患者中则各占25.00%、74.42%和81.82%;MCV和(或)MCH降低者在α-地贫患者和静止型、轻型和中间型患者中则分别占87.18%、70.83%、93.02%和100%,远高于MCV合并MCH降低者所占比例,特别对于静止型α-地贫患者更为明显。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者在α-地贫患者及静止型、轻型和中间型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0.77%、79.17%、79.09%和90.91%。仅有29.49%α-地贫患者HbA2<2.50%;而静止型、轻型和中间型患者中HbA2<2.50%者分别占29.17%、16.28%和81.82%。结论:海南是地贫高发区,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液学表型特点对防治α-地贫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地区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血液学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淡紫拟青霉EPS纯化物体外抗HSV-1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霞 黄燕妮 +5 位作者 李国军 葛婷婷 常城 裴华 杨文 林英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红树林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EPS)纯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以Vero细胞为病毒感染靶细胞,以不同浓度EPS纯化物作用于HSV-1感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以细胞病变程度(CPE)... 目的:探讨海南红树林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EPS)纯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以Vero细胞为病毒感染靶细胞,以不同浓度EPS纯化物作用于HSV-1感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以细胞病变程度(CPE)测定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 0),MTT法检测该纯化物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HSV-1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和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EPS纯化物对Vero细胞无增殖作用,其半数有毒浓度(CC5 0)为735.49μg/mL,纯化物在400μg/mL以下时,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在所用浓度范围内该纯化物可不同程度抑制病毒吸附,抑制率最高达35.0%,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该纯化物还具有抑制HSV-1生物合成作用,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现出量效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 0)为387.26μg/mL,最高抑制率达61.3%;在所用浓度范围内未发现该纯化物对HSV-1有直接灭活作用。结论:红树林来源的淡紫拟青霉EPS纯化物对Vero细胞毒性较小;该纯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HSV-1吸附和生物合成,且抑制生物合成作用较强,并表现出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EPS纯化物 VERO细胞 HSV-1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栖稻假单胞菌海南变种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至成 覃西 +3 位作者 吴琳 翟英超 王小娟 李影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95-2597,共3页
目的:鉴定从肺结核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并鉴定至种。方法:按常规鉴定方法进行细菌表型特征的鉴定;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使用16SrDNA通用引物,做16SrDNA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所分离的病原菌的表型特征基本符合栖稻假... 目的:鉴定从肺结核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并鉴定至种。方法:按常规鉴定方法进行细菌表型特征的鉴定;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使用16SrDNA通用引物,做16SrDNA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所分离的病原菌的表型特征基本符合栖稻假单胞菌鉴定标准,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故称为栖稻假单胞菌海南变种;经16SrDNA扩增及测序结果在NCBI上比对结果为栖稻假单胞菌。结论:海南省首次发现栖稻假单胞菌海南变种引起的菌血症,应引起医务人员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变异的核苷酸序列定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稻假单胞菌 致病性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免疫细胞活性与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永霞 裴华 +3 位作者 杨文 牛莉娜 饶朗毓 林英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170-1172,1176,共4页
目的: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该胞外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和对小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刺... 目的: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该胞外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和对小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刺激作用,并观察该胞外多糖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产自海南红树林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在体外能显著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能力;另外该胞外多糖还具有促进N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能力。结论:产自海南红树林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红树林 光滑假丝酵母菌 胞外多糖 脾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永霞 陈桂林 李伟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MTA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口腔鳞癌标本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MT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包括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MTA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口腔鳞癌标本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MTA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TA1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MTA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或细胞浆,于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达72.2%(39/54),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MTA1蛋白高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MTA1蛋白高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MTA1蛋白有望成为判断口腔鳞癌患者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一个新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1蛋白 口腔鳞癌 免疫组化 高表达 浸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S结合RPS0两步PCR快速鉴定临床5种假丝酵母菌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金燕 张蕾蕾 +4 位作者 易国辉 刘飞 周利民 王华民 郭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定常见假丝酵母菌种类的基因检测技术。方法:提取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第一步PCR用通用引物扩增ITS基因;第二步三重PCR用种特异性引物扩增RPS0基因;分别对已知及未知样本检测、验证。结果:ITS基因扩增,光滑假丝酵母...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鉴定常见假丝酵母菌种类的基因检测技术。方法:提取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第一步PCR用通用引物扩增ITS基因;第二步三重PCR用种特异性引物扩增RPS0基因;分别对已知及未知样本检测、验证。结果:ITS基因扩增,光滑假丝酵母菌(Cg)和克柔假丝酵母菌(Ck)分别得到与预期结果吻合的881bp和419bp的PCR产物;白假丝酵母菌(Ca)、热带假丝酵母菌(Ct)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的ITS扩增片段均略大于500bp;RPS0三重PCR对Ca、Ct和Cp DNA扩增,分别得到约310bp、147bp及110bp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30株已知假丝酵母菌两步PCR检测结果,种类符合率为100%;43株未知样本两步PCR鉴定结果,经RPS0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符合率亦为100%。结论:建立了ITS通用基因结合RPS0种特异基因鉴定5种常见假丝酵母菌种类的两步PCR技术,该技术简单、快速、准确及廉价;对双重感染患者更有鉴别优势,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菌 PCR鉴定 内部转录间隔区 核糖体蛋白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永霞 陈钟 +2 位作者 裴华 饶朗毓 刘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8-170,174,共4页
目的:探讨CXCR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CXCR7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包括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CXCR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CXCR7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包括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癌患者CXCR7表达。结果:CXCR7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及细胞膜,于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达81.2%(39/48),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XCR7高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X-CR7高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CXCR7有望成为判断口腔鳞癌患者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R7 口腔鳞癌 免疫组化法 高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对小鼠DCs表型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海岩 王华民 +3 位作者 林英姿 常彩红 杨文 王永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红树林来源的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s)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mG M-CSF、rmI L-4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并用不同浓度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干预,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红树林来源的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s)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从小鼠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mG M-CSF、rmI L-4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并用不同浓度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s的表面标志CD11c、MHCⅡ、CD80、CD86分子的表达及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ELISA检测该多糖对DCs分泌IL-12的影响;MTT法检测该多糖对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400μg/ml多糖作用48 h后DCs表面分子CD11c、MHCⅡ、CD80、CD86的表达显著上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LPS组相比P>0.05;经该多糖作用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下降,尤其300μg/ml、400μg/ml的多糖作用效果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该多糖还可刺激DCs分泌IL-12,尤其100~400μg/ml的多糖刺激作用较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另外,经该多糖处理的DCs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将不同比例刺激细胞与T作用后均可见T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可上调DCs表面CD11c、MHCⅡ、CD80和CD86分子表达,降低其吞噬能力,促进其分泌IL-12,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初步表明该多糖可刺激DCs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淡紫拟青霉 树突状细胞 表型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E和HGF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桑圣刚 荣红 +1 位作者 覃西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入院12 h和第7天血清中NSE、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入院12 h和第7天血清中NSE、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含量变化。选6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结果:较HIE组入院12 h血清NSE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时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GF含量在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7天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NSE和HGF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肝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 缺血 脑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GLL-37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融合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珊 史霖 +1 位作者 裴华 王永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86-588,591,共4页
目的:研究抗菌肽GLL-37的原核表达及产物纯化。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2个串联GLL-37的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中,构建表达载体pGEX-2T/GLL-37,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GLL-37-M-GLL-37,产... 目的:研究抗菌肽GLL-37的原核表达及产物纯化。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编码2个串联GLL-37的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中,构建表达载体pGEX-2T/GLL-37,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GLL-37-M-GLL-37,产物经Glutathione Sepharose4B亲和层析分离纯化后,再经CNBr切割,阳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GLL-37。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重组GLL-37对6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和纯化了具有完全抗菌活性的重组GLL-37,其产量为8.5mg/L的培养物。结论:通过原核表达可高效、低成本地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GLL-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GLL-37 大肠杆菌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和脂联素联合检测在AMI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圣刚 荣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和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2例AMI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PLGF和血浆APN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和脂联素(adiponectin,APN)含量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2例AMI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PLGF和血浆APN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T(cTnT)。结果:AMI患者在<6h、12h、24h采血,PLGF水平在6h内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开始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明显升高,与6h内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N水平在6h内即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显著降低,与6h内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PLGF水平与Mb、APN无相关性(P>0.05),与cTnT呈正相关(r=0.67,P<0.05);APN与Mb呈负相关(P<0.05)。结论:PLGF及APN分别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联合检测PLGF和APN有利于对AMI早期心肌坏死程度的评估及危险终末事件发生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胎盘生长因子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胎盘生长因子检测在AMI中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桑圣刚 荣红 +1 位作者 覃西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49-85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核DNA改变的特点,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 factor,PLGF)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核DNA改变的特点,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 factor,PLGF)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102例AMI患者(AMI组)和75例健康人(对照组)CEC核DNA的损伤;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进一步检测两组v WF、PLGF的含量。结果:SCGE显示:AMI组患者(93.72±6.75)%CEC核DNA电泳呈明显的"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42.22±1.56)%;对照组(10.24±4.33)%CEC核DNA表现为"彗星"状,其彗尾DNA含量为(6.31±2.41)%。AMI组与对照组彗星率、彗尾DN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AMI组v WF、PLGF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损伤;血浆中v WF、PLGF的含量明显升高,早期检测血浆v WF、PLGF的含量可能有利于AMI的治疗,甚至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循环内皮细胞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胎盘生长因子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谱的注水肉检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建梅 杨芳 +2 位作者 林卿 王佳慧 艾竹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6-232,共7页
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将猪背最长肌制备成注水比例分别为0、2%、6%、10%和14%的肉样本。利用低场核磁共振(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测量肉样本产生的NMR信号,并将反演后得到的横向弛豫谱参数作为自变量,通过判别分析(... 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将猪背最长肌制备成注水比例分别为0、2%、6%、10%和14%的肉样本。利用低场核磁共振(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测量肉样本产生的NMR信号,并将反演后得到的横向弛豫谱参数作为自变量,通过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分析,分别建立注水肉检测模型,并尝试多种可能性的PLSR建模,评估分析模型对较低注水比例的注水肉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对DA模型进行回代验证和留一交叉验证,模型对注水肉分类的总正确率分别为89.4%和88.2%。采用将杠杆值和学生化残差相结合的方式判别和删除异常数据,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法筛选出6个横向弛豫谱参数作为自变量建立的优化PLSR模型的检测性能最优,校准集决定系数(R_(c)^(2))和标准误差(SEV)分别为0.9603和1.0033%,交叉验证的决定系数(R_(cv)^(2))和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0.9508和1.1169%,预测集决定系数(R_(p)^(2))和标准误差(SEP)分别为0.9518和1.1280%。在95%的置信概率下,优化PLSR模型能够预测未知样本中注水百分比的置信区间的最好估计值约为2.256%。表明基于LF-NMR横向弛豫谱建立的DA模型和PLSR模型可以对注水肉进行有效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判别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注水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