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左琦 李天发 +2 位作者 王军 孙雯 肖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目的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 目的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4例不合并糖尿病,应用^(99)Tc^m-MIBI G-MPI检查检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比较两组心肌缺血的差异。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显像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96.15%比73.53%,χ~2=5.43,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部位供血冠状动脉总支数显著多于B组(82.67%比62.67%,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总节段数显著多于B组(P<0.05),其中A组前壁、间壁及心尖部位和下壁心肌灌注异常节段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单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99)Tc^m-MIBI G-MPI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心肌缺血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心绞痛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心肌缺血 门控血池显像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高龄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左琦 李天发 +4 位作者 秦将均 张光星 刘先霞 王军 杨新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法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评价64-SCTCA诊断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1)在CAG可清晰显影的144个节段中,64-SCTCA可清晰辨认和评价的占139段(96.53%),另外5段(3.47%)显影不清。左主干、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右冠状动脉(χ2=10.36,P=0.016),同一支血管中近、中、远段可评价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2)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1.43%、81.25%、80.00%、83.33%。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各节段有意义狭窄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97.58%、95.83%、85.00%、97.58%。(3)按可评价节段计算,64-SCTCA检出存在有意义病变与CA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检测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及同一支血管近、中、远段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SCTCA与CAG检查结果高度相近,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检测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病变的价值高于右冠状动脉,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高龄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LDL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OPG及RANKL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马贤骥 兰友玲 +1 位作者 郭峻莉 李天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457-1459,1462,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s细胞株(A7r5),采用不同浓度Ox-LDL(75、150、300μg/mL)或不同时间(4、12...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s细胞株(A7r5),采用不同浓度Ox-LDL(75、150、300μg/mL)或不同时间(4、12、24h)处理构建VSMCs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OPG、RANKL表达情况。结果:经过oxLDL干预后,VSMCs高表达OPG而低表达RANKL,且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结论:ox-LDL能够促进大鼠VSMCs OPG表达,并同时抑制RANKL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平滑肌细胞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肽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左琦 李天发 +2 位作者 杨洋 黄珊 王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变化趋势和三者间相关性,及其对早期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且需要进行冠状...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的变化趋势和三者间相关性,及其对早期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且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1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积分法再分亚组:A组(0 ~20积分)、B组(21 ~40积分)及C组(大于40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浆中Copeptin、TNF-α及IL-10水平,分析冠心病冠脉病变不同程度患者血浆中Copeptin、TNF-α及IL-10的变化趋势及三者间相关性.结果 (1)B组和C组血浆Copeptin浓度及TNF-α/IL-10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组(均为P<0.05),其中C组显著高于B组(均为P<0.01),但在A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2)血浆Copeptin浓度与TNF-α/IL-10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949,P<0.01).结论 血浆Copeptin浓度及TNF-α/IL-10比值联合检测能作为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肽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有华 钟江华 +1 位作者 何喜民 姚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患者4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25例)和CHF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氟伐他汀口服8周(20mg/d)。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患者4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25例)和CHF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氟伐他汀口服8周(2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抵抗素浓度,并行6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P<0.05),LVDd降低,6min步行距离增加,血清抵抗素明显下降(P<0.05)。(2)治疗8周后,CHF治疗组LVEF、LVDd、6min步行距离和抵抗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氟伐他汀 抵抗素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因素及心电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春芳 李天发 何喜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电极脱位的原因及心电图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起搏电极导线脱位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6例中,29根电极导线脱位,双极电极导线17根,单极电极导线12根,心室电极导线18根,心房电极导线11根,心电图表现为心房、... 目的:探讨电极脱位的原因及心电图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起搏电极导线脱位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6例中,29根电极导线脱位,双极电极导线17根,单极电极导线12根,心室电极导线18根,心房电极导线11根,心电图表现为心房、心室间断起搏或不起搏,感知功能正常或感知不良,或异处着床并间歇起搏。结论:双极电极导线脱位率高于单极电极导线,基础心脏疾病者电极导线脱位的危险性增高。电极导线脱位的早期识别,有赖于术后心电图的密切观察,心电图可作为起搏器术后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脱位 电极 心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