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菠萝蜜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玉子 谭乐和 +4 位作者 刘启兵 吴刚 张彦军 徐飞 朱科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89-196,共8页
为探究菠萝蜜多糖(JFP-Ps)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影响,将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JFP-Ps(50 mg/kg BW)组、JFP-Ps(100 mg/kg BW)组和JFP-Ps(200 mg/kg BW)组,连续灌喂2周后,收集新鲜小鼠粪便,提取粪便DNA扩增肠... 为探究菠萝蜜多糖(JFP-Ps)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影响,将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JFP-Ps(50 mg/kg BW)组、JFP-Ps(100 mg/kg BW)组和JFP-Ps(200 mg/kg BW)组,连续灌喂2周后,收集新鲜小鼠粪便,提取粪便DNA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菠萝蜜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JFP-Ps可通过调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肠道优势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通过属水平分析发现,JFP-Ps可增加拟杆菌属(Bacteroides)、异杆菌属(Allobacul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等产SCFAs菌属的丰度,减少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等菌属丰度,发挥肠道微生物调节作用,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健康,研究结果为JFP-Ps在肠道益生产品的研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多糖 肠道菌群 调节作用 高通量测序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焦亡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昊霖 徐怡倩 +4 位作者 方星悦 樊好飞 王锐 易西南 刘启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6-473,共8页
近年来,焦亡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卒中、肺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多有报道,干预其过程或成为改善心脑血管疾病进程的潜在治疗手段之一。内皮细胞焦亡主要由胱天蛋白酶1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发,形态学具有坏死和凋亡... 近年来,焦亡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卒中、肺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多有报道,干预其过程或成为改善心脑血管疾病进程的潜在治疗手段之一。内皮细胞焦亡主要由胱天蛋白酶1依赖和非依赖途径诱发,形态学具有坏死和凋亡的双重特征,其鉴定主要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监测炎症小体相关功能蛋白的激活,同时测定相关炎症因子的生成变化。部分基于焦亡相关信号通路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模型中发挥了特定的保护作用。本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内皮细胞焦亡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抗焦亡靶点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焦亡 心脑血管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大血藤、鸡血藤和桑黄四种中药提取物的抗痛风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昊霖 蔡来燕 +5 位作者 樊好飞 方星悦 徐怡倩 虞道锐 唐晓亮 刘启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9期1451-1457,共7页
目的:探究杜仲、大血藤、鸡血藤和桑黄四种中药提取物的抗痛风作用。方法:尿酸钠(MSU)建立小鼠痛风关节炎模型,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组,研究杜仲、大血藤、鸡血藤和桑黄四种中药提取物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热板法观察四种中药提取... 目的:探究杜仲、大血藤、鸡血藤和桑黄四种中药提取物的抗痛风作用。方法:尿酸钠(MSU)建立小鼠痛风关节炎模型,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组,研究杜仲、大血藤、鸡血藤和桑黄四种中药提取物对小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热板法观察四种中药提取物的镇痛作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四种中药提取物对小鼠血液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和足趾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不同时间点的关节直径比、血液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L-1β均显著升高(P<0.01),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杜仲组、大血藤组、鸡血藤组和桑黄组关节直径比明显降低(P<0.05),痛阈值升高(P<0.05);四种中药提取物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P<0.05),杜仲组、大血藤组和桑黄组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杜仲和鸡血藤减轻小鼠足趾组织病理损伤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鸡血藤水提物的抗痛风作用明显,镇痛消肿效果最好,杜仲和大血藤抗炎作用更为明显并有一定的镇痛消肿疗效。桑黄对IL-1β抑制作用明显,但未显示出较好的抗痛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中药提取物 抗炎 镇痛 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樊好飞 张勇 +2 位作者 刘嫱 贾皓 刘启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是目前较为认可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寻找新药物靶点的关键工具,也应用于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药理和毒理研究。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等基因的...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是目前较为认可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寻找新药物靶点的关键工具,也应用于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药理和毒理研究。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机体脂质、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转运和代谢,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敲除这些基因会引起脂质转运及代谢紊乱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常见的基因敲除小鼠有ApoE基因敲除、LDLR基因敲除及其改良品系,这些模型小鼠能够客观反映敲除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且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非临床研究。本文阐述了当前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机制、应用和优缺点,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小鼠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昊霖 徐怡倩 +4 位作者 方星悦 王爱萍 孟庆雯 刘启兵 樊好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6-152,共7页
铁死亡受基因调控,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调控p53基因可诱导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铁死亡。而抑制铁死亡使GPX4正常发挥作用,阻断细胞膜上脂质氧化,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 铁死亡受基因调控,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肿瘤等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调控p53基因可诱导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铁死亡。而抑制铁死亡使GPX4正常发挥作用,阻断细胞膜上脂质氧化,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保护正常细胞。鉴于铁死亡的多反应性,可能有助于杀死癌细胞,可能会损伤正常细胞,所以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及触发机制亟待阐明。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已知的GPX4、FSP1、SLC7A11、P53等调节性铁死亡敏感相关基因功能机制,以期为铁死亡研究深度剖析及重大疾病药物靶向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氧化应激 GPX4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茶苷保护活性氮诱导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巧凡 吴昊霖 +6 位作者 徐怡倩 樊好飞 方星悦 王爱萍 虞道锐 孟庆雯 刘启兵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4期1846-1851,共6页
目的:通过葫芦茶苷作用于活性氮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葫芦茶苷在5~160μmol/L浓度范围对EA.hy 926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EA.hy 926内皮细胞预给药葫芦茶苷1 h后,给予0.5 ... 目的:通过葫芦茶苷作用于活性氮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葫芦茶苷在5~160μmol/L浓度范围对EA.hy 926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EA.hy 926内皮细胞预给药葫芦茶苷1 h后,给予0.5 mmol/L 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GSNO)损伤内皮细胞12 h,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葫芦茶苷对EA.hy 92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eal-time PCR法检测EA.hy 926细胞线粒体特异性因子细胞色素氧化酶1(COX-1)、NADH脱氢酶亚单位1(ND-1)和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效果,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关联X蛋白(Bax)和B细胞肿瘤因子2(Bcl-2)经时蛋白表达量的变化;通过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1)检测葫芦茶苷对EA.hy 92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规律。结果:MTT法结果表明葫芦茶苷在5~160μmol/L范围内对EA.hy 926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且最佳药物保护浓度为40μmol/L。Western Blot法显示GSNO经时损伤EA.hy 926细胞后Bax蛋白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Bcl-2蛋白表达量与之相反。Real time-PCR结果显示,葫芦茶苷能明显上调COX-1基因(P<0.05),且能明显抑制活性氮GSNO诱导的ND-1(P<0.05)和IL-1β基因上调(P<0.01)。同时JC-1结果显示葫芦茶苷能明显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免受GSNO损伤的作用。结论:活性氮GSNO损伤模型可能通过线粒体DNA损伤诱发Bax等促凋亡蛋白的增加,使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降低。葫芦茶苷对活性氮诱导的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ND-1和IL-1β基因表达,上调COX-1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线粒体 葫芦茶苷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