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海溶 孙早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分析近3年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为提高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海南省医师资格考试资料、2006~2008年3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资料、大学生4级英语(CET4)资... 目的:分析近3年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为提高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海南省医师资格考试资料、2006~2008年3届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资料、大学生4级英语(CET4)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07年海南省临床医师参加全国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和综合理论考试通过情况:海医学生与外院学生比较,2007年有统计学意义,海医学生的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下降最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外院学生的技能考试及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均呈下降趋势,也以综合理论考试通过率下降最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和P=0.000)。2006~2008届临床本科毕业生大学生4级英语(CET4)累计通过率分别为50.0%、62.1%和5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升研率分别为20.0%、60.7%、6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客观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本科 毕业生 客观质量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康复医学在完善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庆杰 林铁琴 +1 位作者 陈蓉 陈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康复 临床医学 学科 教育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3
作者 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 +6 位作者 姜天俊 辛德莉 江佳富 齐文杰 谷丽 王磊 孙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表现为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表现为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相关专家,根据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与咨询论证,形成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临床诊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淡紫拟青霉EPS纯化物体外抗HSV-1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永霞 黄燕妮 +5 位作者 李国军 葛婷婷 常城 裴华 杨文 林英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17-2220,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红树林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EPS)纯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以Vero细胞为病毒感染靶细胞,以不同浓度EPS纯化物作用于HSV-1感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以细胞病变程度(CPE)... 目的:探讨海南红树林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EPS)纯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活性,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以Vero细胞为病毒感染靶细胞,以不同浓度EPS纯化物作用于HSV-1感染过程的各个阶段,以细胞病变程度(CPE)测定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 0),MTT法检测该纯化物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HSV-1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和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EPS纯化物对Vero细胞无增殖作用,其半数有毒浓度(CC5 0)为735.49μg/mL,纯化物在400μg/mL以下时,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在所用浓度范围内该纯化物可不同程度抑制病毒吸附,抑制率最高达35.0%,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该纯化物还具有抑制HSV-1生物合成作用,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现出量效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 0)为387.26μg/mL,最高抑制率达61.3%;在所用浓度范围内未发现该纯化物对HSV-1有直接灭活作用。结论:红树林来源的淡紫拟青霉EPS纯化物对Vero细胞毒性较小;该纯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HSV-1吸附和生物合成,且抑制生物合成作用较强,并表现出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EPS纯化物 VERO细胞 HSV-1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影像专业人员现状与需求调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涂蓉 万江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95-397,共3页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专业 专业人员 需求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胃肠道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武平 许荣华 +3 位作者 高炳玉 孟津 夏立平 房学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本研究以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胃肠道低分化腺癌T4期残留病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转移情况,并且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方法:术中制备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喷涂在实验组术者腹腔内残留病灶或瘤床周围,并用标记物... 目的:本研究以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胃肠道低分化腺癌T4期残留病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转移情况,并且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方法:术中制备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喷涂在实验组术者腹腔内残留病灶或瘤床周围,并用标记物标记出残留范围或瘤床范围,而对照组未使用。观察两组:(1)术后1,3,6,12,18个月,复查CT,了解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及淋巴转移情况。(2)术后7d内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并且观察术后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了解局部化疗对全身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局部标记病灶6个月进展者1例,12个月进展者3例,18个月进展者5例,随诊18个月15例患者局部标记范围病灶无进展;对照组局部标记病灶3个月进展者1例,6个月进展者3例,12个月进展者7例,18个月进展者13例,随诊18个月7例患者复查局部肿瘤无进展。术后7d所有病例均未观察到出现化疗不良反应。随诊18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局部病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化疗对T4期的胃肠道低分化腺癌术中局部残留的病灶有抑制作用,并且全身毒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 缓释化疗 胃肠道低分化腺癌 术中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循证医学指导诊断学教学
7
作者 顾申红 李羲 +2 位作者 姚震 林云 黄华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804-805,807,共3页
关键词 诊断学 循证医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细胞程序性坏死上调Biglycan促进PMOP破骨细胞活化的机制
8
作者 符永华 王裕倩 +5 位作者 李吉 崔红旺 苏天 李昌家 邓小中 赵伟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收集临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标本,检测双糖链蛋白多糖(Biglycan)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情况和表达部位,并明确骨细胞程序性坏死上调Biglycan与破骨细胞TLR4表达的相关... 目的收集临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标本,检测双糖链蛋白多糖(Biglycan)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情况和表达部位,并明确骨细胞程序性坏死上调Biglycan与破骨细胞TLR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H&E染色和TRAP染色观察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和重度骨质疏松组的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组间Biglycan与TLR4的表达情况和部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骨细胞程序性坏死上调Biglycan与破骨细胞TLR4表达是否存在关联。结果①各分组间临床基本资料中的年龄、绝经年龄、身高和体重之间无明显差异;而随着PMOP的进展,患者的骨密度T值逐渐下降,且与正常组间的差异明显。②H&E染色和TRAP染色结果提示,PMOP患者破骨细胞的活化与骨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PMOP患者的Biglycan和TLR4蛋白的表达发生上调。④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PMOP患者骨细胞中的Biglycan和破骨细胞表面的TLR4表达上调,且Biglycan的表达阳性率与TLR4蛋白表达阳性个数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中分别为0.9038与0.8672。结论在PMOP的进展过程中,损伤相关分子Biglycan是促进破骨细胞活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干预Biglycan/TLR4可能是有效抑制PMOP进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细胞 程序性坏死 双糖链蛋白多糖 TOLL样受体4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分析的临床模式
9
作者 陈淑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89-1390,共2页
家庭对个人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以家庭为单位是全科医疗的特点之一。作为全科医生不仅要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概念,还要了解家庭功能的评估方法,掌握家庭功能的障碍所在,从而找出干预的目标和方法。本文将分期介绍... 家庭对个人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以家庭为单位是全科医疗的特点之一。作为全科医生不仅要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概念,还要了解家庭功能的评估方法,掌握家庭功能的障碍所在,从而找出干预的目标和方法。本文将分期介绍家庭功能分析的模式,希望广大全科医生读后有所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分析的临床模式
10
作者 陈淑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566-1568,共3页
家庭对个人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以家庭为单位是全科医疗的特点之一。作为全科医生不仅要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概念,还要了解家庭功能的评估方法,掌握家庭功能的障碍所在,从而找出干预的目标和方法。本文将分期介绍... 家庭对个人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以家庭为单位是全科医疗的特点之一。作为全科医生不仅要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概念,还要了解家庭功能的评估方法,掌握家庭功能的障碍所在,从而找出干预的目标和方法。本文将分期介绍家庭功能分析的模式,希望广大全科医生读后有所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临床实习中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莲萍 张建中 +1 位作者 卢玉淑 崔海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基本技能 实验室 学生 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22
12
作者 GD2单抗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应用协作组 袁晓军 +1 位作者 李杰 顾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0,共7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低危患儿预后较好,高危患儿即使接受化疗、放疗、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仍不足50%。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临床表现及预后具有高度异质性。低危患儿预后较好,高危患儿即使接受化疗、放疗、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仍不足50%。探索潜在的治疗靶点对于提高高危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原GD2在NB细胞高表达,达妥昔单抗β可与NB细胞膜表面过表达的GD2特定靶点结合,触发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效应,通过双重免疫机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总结国外多项关键临床研究,并结合在海南和天津医疗先行区的上市前初步应用经验,我们对达妥昔单抗β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和推荐,提出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性细胞 细胞毒性作用 长期存活率 神经母细胞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肿瘤 临床医师 神经节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番木瓜提取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抗衰老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芸雲 周艳宁 +2 位作者 谢昌材 周凯 虞道锐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6期1207-1213,共7页
目的:探索海南番木瓜提取物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将水迷宫实验筛选认知能力正常的4月龄昆明种小鼠共72只,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以及海南番木瓜提取物高... 目的:探索海南番木瓜提取物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的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和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将水迷宫实验筛选认知能力正常的4月龄昆明种小鼠共72只,根据随机平均原则,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以及海南番木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共6组,每组12只,海南番木瓜提取物与吡拉西坦组每天以灌胃给药途径给予以上药物,阴性对照与模型两个组以同样的给药途径给予等量0.9%NaCl溶液。各组小鼠每周称重1次;给药的同时,每天用2%D-半乳糖对除阴性对照组小鼠外各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阴性对照组小鼠注射0.9%NaCl溶液,共7周。49 d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分别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含量;以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海南番木瓜提取物干预衰老模型小鼠后,其高、中、低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游泳距离,同时能升高小鼠脑组织SOD、CAT、NOS活力和降低MDA含量;且高剂量组表现最佳,优于吡拉西坦组(P<0.01);同时能通过减少神经元细胞核固缩来改善小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能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小鼠脑组织中Nrf2蛋白的表达。结论:海南番木瓜一定程度上有延缓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各项体征,具有一定的抗衰老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番木瓜提取物 D-半乳糖 抗衰老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海南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赛明 黄静 +4 位作者 周小柳 李智群 陆菁菁 祝芙蓉 周利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2019-2022,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GC)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健康对照标本113例进行病例比对研究,以质谱分型技术进行GC基因多态性位点识别,利用SNPStats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基...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GC)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健康对照标本113例进行病例比对研究,以质谱分型技术进行GC基因多态性位点识别,利用SNPStats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型的共显性、显性、隐性、超显性四种模型的验证,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等位基因的组间差异分析。结果:rs7041多态性位点的三种基因型TT、GT、GG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4%/42.5%、44.7%/42.5%、14.9%/1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rs222016位点的三种基因型AG、GG、AA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8%/40.7%、12.8%/25.7%、40.4%/33.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GG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接近显著差异(P=0.062),而等位基因G在健康对照组中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变应性鼻炎组(P<0.05)。结论:GC多态性位点rs7041多态性与海南人群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无显著关联,rs222016位点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可能对海南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具有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D 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R1基因遗传变异对海南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赛明 周小柳 +4 位作者 李智群 李志路 庞思蓓 舒宏臻 周利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1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探讨CYP2R1(cytochrome P450family 2subfamily R member 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794714多态性对海南人群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为其遗传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海南本地慢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科... 目的:探讨CYP2R1(cytochrome P450family 2subfamily R member 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794714多态性对海南人群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影响,为其遗传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海南本地慢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4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人群113例,所有患者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napshot技术进行序列测定及分型。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进行组间差异化分析。结果:rs12794714多态性位点在海南人群中均可检测出AA、AG、GG三种基因型它们在慢性变应性鼻炎组中的分布频率为20.2%、46.8%、33%,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18.6%、38%、43.4%。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及超显性模型验证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和G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4%和46%,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63%和37%,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s12794714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海南慢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家族 维生素D信号通路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非尼基于Hippo/YAP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细胞自噬在肝细胞癌中产生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智 周塏 +3 位作者 陈骋 梁贤文 刘路政 武金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480,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具体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大多数HCC患者被诊断出来时已是晚期,通常已丧失良好的手术时机。而靶向药物的出现给当前HC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还可作为术后治...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具体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大多数HCC患者被诊断出来时已是晚期,通常已丧失良好的手术时机。而靶向药物的出现给当前HC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还可作为术后治疗措施,在HCC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索拉非尼是第一个被用于治疗HCC的靶向药物,它可抑制肝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可诱导肝肿瘤细胞凋亡,进而提高部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据目前研究显示,有50%~60%HCC经治患者对该药物出现了敏感性下降。主要是由于索拉非尼使用后会抑制体内相关信号通路,从而致使耐药的发生,故进一步探索索拉非尼耐药机制,使其逆转索拉非尼耐药对于改善肝癌治疗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索拉非尼通过Hippo/YAP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细胞自噬与耐药性的产生有着密切联系。并探讨其耐药分子机制,使该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从Hippo/YAP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展开,探讨其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以及介导的耐药机制,为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产生耐药性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非尼 Hippo/YAP信号通路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肝细胞癌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铁死亡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锦浩 曹智 +1 位作者 陈家诚 郑进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04-1110,共7页
铁死亡被认为是一种铁依赖性、非凋亡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主要由活性氧产生和铁稳态失衡导致严重脂质过氧化而引发的,它可诱导相关因子可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和细胞中脂质活性氧积累,最... 铁死亡被认为是一种铁依赖性、非凋亡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主要由活性氧产生和铁稳态失衡导致严重脂质过氧化而引发的,它可诱导相关因子可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和细胞中脂质活性氧积累,最终导致氧化细胞死亡。同时,铁死亡受到了多种途径调控,如铁代谢、线粒体活性、氧化还原稳态以及与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等。据研究报道,铁死亡代谢途径失调可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目前铁死亡导致疾病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但铁死亡相关基因和通路与肝癌进展有关。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肝癌的复发、侵袭、转移以及免疫逃逸有关,且与铁死亡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该通路可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加重肝癌的恶化。目前该领域在肝癌中已取得一定的实质性进展。因此,在本综述中通过概述铁死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肝癌中的作用,探讨其影响肝癌进展的过程,同时,具体分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的发生过程,为未来肝癌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铁死亡 肝癌 侵袭 转移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A修饰的circ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凤冉 刘路政 武金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一种可逆的表观遗传修饰,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修饰物之一,在信使RNA和非编码RNA中被普遍报道。m6A修饰可调节RNA的转录、加工、剪接、降解和翻译等,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乏5’帽...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是一种可逆的表观遗传修饰,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的修饰物之一,在信使RNA和非编码RNA中被普遍报道。m6A修饰可调节RNA的转录、加工、剪接、降解和翻译等,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乏5’帽子结构的circ RNA(circular RNA)一直被误认为是转录过程中偶然剪切生成的“垃圾序列”,然而研究发现,circ RNA可以通过micro RNA、结合蛋白、翻译多肽和m6A修饰等多种方式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本文就m6A修饰在circ RNA调控作用及其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作一综述,并讨论其在该领域的潜在临床应用和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 环状RNA 修饰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蛋白聚糖Biglycan在骨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符永华 李吉 +2 位作者 王裕倩 邓小中 崔红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Biglyca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双链蛋白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结缔组织当中,在许多器官和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参与细胞的生长、凋亡的全过程,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Biglycan被证实可通过... Biglyca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双链蛋白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结缔组织当中,在许多器官和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参与细胞的生长、凋亡的全过程,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Biglycan被证实可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活化等方面导致骨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对Biglycan在骨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扮演的角色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LYCAN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秦将均 涂蓉 孙清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58-1861,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同时经64-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拟诊为冠心病的图像资料...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同时经64-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拟诊为冠心病的图像资料。结果39例50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每位患者分13个节段),64-SCT图像质量1、2、3级分别为185(36.5%)、236(46.5%)、86(16.9%)个节段,其心率范围分别为(62±5)、(66±4)、(75±10)次/min。其中1、2级共421/507(即优良率达83.1%)个节段,能满足临床诊断;而86(86/507,16.9%)个节段因严重钙化51个(51/86,59.3%)或运动伪影35个(35/86,40.7%)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金标准",64-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50%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94.9%、93.3%、88.5%、95.5%。结论64-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十分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