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黄海芯1号”55K SNP芯片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近交水平
1
作者 刘丹阳 孔杰 +15 位作者 王平 陈荣坚 傅强 罗坤 陈宝龙 隋娟 孟宪红 代平 谭建 曹家旺 李旭鹏 康子仪 刘绵宇 强光峰 迟长凤 栾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 K SNP)的基因分型数据,首次分析了GK(1064尾个体)和KD(564尾个体)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调查了连续性纯合片段(ROH)的基因组分布特征,并重点评估了两个群体的基因组近交水平。PCA及进化树分析表明GK及KD群体可明确分层,亲缘关系热图表明KD群体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比GK群体更近。GK群体包括的家系数量更多,导致其遗传多样性高于KD群体;两群体间的F_(st)为0.09,存在中等遗传分化。GK和KD群体每个ROH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70±0.34)Mb和(1.65±0.38)Mb,每个样本ROH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98±1.30和2.07±1.37。GK和KD群体0.8~1.25 Mb长度的ROH占比分别为11.41%和19.17%,表明KD群体的选育历史比GK群体更长。两个群体>2.25 Mb长度的ROH片段占比分别为10.26和9.74%,表明两个群体短期内未发生近亲交配。七种基因组近交系数评估结果表明,KD群体的近交水平高于GK群体。不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F_(ROH)和F_(HOM)方法可准确地评价育种群体的真实近交水平,而F_(VR1)、F_(YA1)和F_(LH1)等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方法可以用来比较群体及个体间的相对近交水平。上述结果为准确地评估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和优化育种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黄海芯1号” 遗传多样性 连续性纯合片段 基因组近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酵母菌及乳杆菌发酵饲料养殖凡纳对虾效果比较
2
作者 张红芳 王秀华 +3 位作者 朱娜 李婷 王平 张雪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养殖对虾的效果,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3种益生菌单一及联合发酵对虾饲料,投喂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28d,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养殖对虾的效果,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3种益生菌单一及联合发酵对虾饲料,投喂凡纳对虾(Penaeusvannamei)28d,分析对虾的存活、生长及饲料利用情况,检测对虾体内外弧菌(Vibrio)数量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不同组间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氮的浓度差异。研究表明,对虾摄食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及复合菌发酵饲料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提高率分别达到8.54%、8.54%和9.76%;枯草芽孢杆菌及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对虾的体长增长率(P<0.05);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显著降低对虾的饵料系数(P<0.05);投喂发酵饲料的各实验组养殖至第14、21天时的对虾肝胰腺中弧菌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中,虾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投喂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酚氧化酶活性(P<0.05),且在养殖末期,投喂不同益生菌发酵饲料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养殖后期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氮浓度。综上可知,3种益生菌单一或混合发酵对虾饲料对提高对虾存活率、促进生长及提高免疫力方面均有积极效果,但嗜酸乳杆菌用于对虾饲料发酵的综合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 嗜酸乳杆菌 发酵饲料 凡纳对虾 生长性能 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氮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宇航 黄学聃 +4 位作者 陈欢 温木春 廖晓言 范朋 孙成波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11期1-5,36,共6页
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开展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氮对斑节对虾仔虾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3.0%时,亚硝酸盐氮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3.09,68.45,58.58,38.83 mg/L;盐度为2.5%时,亚硝酸盐氮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 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开展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氮对斑节对虾仔虾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3.0%时,亚硝酸盐氮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3.09,68.45,58.58,38.83 mg/L;盐度为2.5%时,亚硝酸盐氮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5.69,170.01,136.28,124.49 mg/L;盐度为2.0%的条件下,亚硝酸盐氮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7.86,168.20,122.30,79.72 mg/L;盐度为1.5%时,亚硝酸盐氮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9.50,93.35,40.68,2931 mg/L;盐度为1.0%时,亚硝酸盐氮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3.13,48.75,38.59,25.43 mgL;盐度为0.5%时,亚硝酸盐氮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6.23,28.11,17.38,14.19 mg/L。盐度分别为0.5%,1.0%,1.5%,2.0%,2.5%,3.0%时,相对应的亚硝酸盐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419,2.543,2.931,7.972,12.479,3.883 mg/L。指出,盐度对亚硝酸盐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提出,在盐度为2.5%、亚硝酸盐氮毒性最弱时进行育苗,过高或者过低的盐度,都会加剧亚硝酸盐氮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仔虾 盐度 亚硝酸盐氮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虾源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的分离鉴定及口服后对对虾体内弧菌的影响
4
作者 朱娜 王秀华 +3 位作者 张红芳 李婷 王平 张雪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为探讨对虾细菌性病原的微生物防控技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对分离自对虾育苗池的一株编号为2021041402-14的细菌(简称“02HN”)进行了抗菌测试,分析其对欧文氏弧菌(Vibrio owens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坎贝氏弧菌(V.campbellii)、... 为探讨对虾细菌性病原的微生物防控技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对分离自对虾育苗池的一株编号为2021041402-14的细菌(简称“02HN”)进行了抗菌测试,分析其对欧文氏弧菌(Vibrio owens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坎贝氏弧菌(V.campbelli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和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等6株虾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浸泡感染测试了菌株02HN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物毒性,采用16S rRNA、gyrB-rpoD串联基因序列比对法及生理生化方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并将该菌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对虾,评价该菌对对虾体内弧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02HN对欧文氏弧菌、哈维氏弧菌、坎贝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美人鱼发光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32×10~4、2.32×10~3、2.32×10~6、2.32×10~6、2.32×10~3、2.32×10~6 CFU/mL;采用02HN浓度为1×10~7 CFU/mL以下的菌液浸泡凡纳滨对虾,生物毒性不明显;分子鉴定显示,该菌与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及金丽假交替单胞菌(P.flavipulchra)最为接近,为一株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对虾摄食菌含量分别为1×10~5、1×10~7cells/g的饵料后,其存活及生长无显著性变化,但能显著降低对虾肝胰腺中的弧菌数量(P<0.05)。研究表明,菌株02HN在对虾养殖中具有开发应用潜能,本研究结果可为对虾细菌性病原的生物防控提供生物材料及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假交替单胞菌 拮抗菌 对虾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