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南高隆湾海草床修复成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陈石泉
蔡泽富
沈捷
吴钟解
陈益忠
王道儒
-
机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南中坤渝安投资有限公司
-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3,共9页
-
基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ZDYF202019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506104)
+1 种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ZY2019HN03)
清澜港5000吨级航道扩建填海造地项目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资助项目。
-
文摘
为缓解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的持续退化,在高隆湾光滩区采用单株定距移植法移植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及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进行海草床修复研究,修复面积约为1000 m 2。结果表明,采用铁架加网的修复方式,泰来草1 a后平均成活率为56.39%,其成活率在移植7个月后下降比较明显,容易被掩埋;由于其植株高大,受风浪影响较小,海菖蒲移植1 a后其成活率为88.75%。泰来草比海菖蒲明显容易生根出芽,其新分枝率比海菖蒲高很多,移植1 a后,其斑块平均新分枝率达到22.64%,海菖蒲仅为3.13%;由于海菖蒲植株高大,且不易死亡,其平均盖度为21.90%,远远高于泰来草(4.25%)。由椰子壳、竹筐及泥框作为移植固定修复方式,其修复成活率、新分枝率、盖度及美观程度远远低于铁架加网的修复方式。修复效果优劣为:铁架加网>竹筐>泥框>椰子壳。高隆湾海草床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动力及悬沙、修复品种、人工岛及人为活动(捕鱼)等的影响。为确保修复效果,本研究提出在我国南方底质为珊瑚礁碎屑及潮汐动能较大的开放水域,宜选用海菖蒲及泰来草相互间隔单株移植,并竖立警示及标识牌,雇佣当地渔民看护,定期监测及管理,加强海草床群落结构及生物功能提升方面的研究等建议,可为今后其他开放水域海草床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
-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草
移植
修复
效果评估
高隆湾
-
Keywords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seagrass
transplantation
restor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Gaolong Bay
-
分类号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