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预测的高寒地区燕麦和豌豆混播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1
作者 马晓涓 王维英 +4 位作者 张晓娟 才让卓玛 马祥 李思达 刘凯强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本研究通过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地区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燕麦+豌豆混播草地,分析不同混播草地的种间关系和饲草产量,评价并筛选青海省海北州地区最佳燕麦+豌豆混播比例。通过采集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利用主成分... 本研究通过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地区建植不同混播比例的燕麦+豌豆混播草地,分析不同混播草地的种间关系和饲草产量,评价并筛选青海省海北州地区最佳燕麦+豌豆混播比例。通过采集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从不同光谱指数中筛选适用于草地产量估算的指标,以有效提升草地牧草产量估算效率。结果表明:当混播比例为5∶5时,混播草地中燕麦和豌豆均受到促进作用,可获得最高的牧草干草产量。此外,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功能成像仪采集多源影像是高效预测禾豆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有效方法。利用REDVI、MSAVI、DVI、RVI、MNDI和NDRE光谱指数构建的牧草产量综合度量值(D)可用于预测评价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混播 燕麦 豌豆 综合评价 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乳粉饲喂量对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别欣亚 袁金泉 +7 位作者 周亚楠 徐玉麟 谷颖超 周玉青 丁海玲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3150,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代乳粉饲喂量对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取14头体重[(36.30±1.09) kg]相近、健康的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牛。2组代乳粉饲喂量分别为0.8%(dC组)和1.2%平均体重(dH组)... 本试验旨在探究代乳粉饲喂量对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瘤胃发育的影响。选取14头体重[(36.30±1.09) kg]相近、健康的42日龄断奶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牛。2组代乳粉饲喂量分别为0.8%(dC组)和1.2%平均体重(dH组)。预试期30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1)dH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净增重、体斜长和管围均显著高于dC组(P<0.05),胸围极显著高于dC组(P<0.01)。2) dH组的瘤胃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dC组(P<0.05)。3)在门水平上,dH组的瘤胃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C组(P<0.05);在属水平上,dH组的瘤胃毛螺菌科-ND3007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C组(P<0.05)。4)在代谢组学中,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有:嘌呤代谢、硫胺素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天冬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维生素B_(6)代谢和鞘脂代谢。由此可见,提高代乳粉饲喂量能够改善牦牛犊牛瘤胃发酵功能,增加瘤胃毛螺菌科-ND3007群的相对丰度,促进丁酸的生成和纤维素的分解,从而提高牦牛犊牛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乳粉 牦牛犊牛 早期断奶 瘤胃发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粗分饲与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袁金泉 别欣亚 +4 位作者 周亚楠 杨得玉 单青生 冯宇哲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34-4650,共1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精粗分饲和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颗粒型混合饲粮在断奶牦牛犊牛培育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选取10头体重[(57.90±2.93)kg]相近、健康的6月龄断奶母牦牛犊牛... 本研究旨在探究精粗分饲和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颗粒型混合饲粮在断奶牦牛犊牛培育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选取10头体重[(57.90±2.93)kg]相近、健康的6月龄断奶母牦牛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5头牛。2组分别进行精粗分饲(SCF组)和颗粒型混合饲粮饲喂(PMD组)。试验期70 d,其中预试期8 d,正试期62 d。结果表明:1)SCF组和PMD组之间生长性能和腹泻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PMD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SCF组(P<0.05),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SCF组(P<0.01)。2)PMD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SCF组(P<0.05)。3)PMD组的瘤胃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SCF组(P<0.05),瘤胃胃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SCF组(P<0.01)。4)SCF组的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F082和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MD组(P<0.05)。5)SCF组和PMD组主要的代谢通路有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综上所述,相比精粗分饲,饲喂颗粒型混合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瘤胃功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提高了瘤胃主要消化酶活性,提高了养分表观消化率,更有利于促进断奶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牦牛犊牛 精粗分饲 颗粒型混合饲粮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张犇 丁自强 +5 位作者 康彦东 赵索南 杨涛 白玛多杰 索昂求培 郭宪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1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6岁牦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放牧组仅放牧,补饲组在放牧前和收牧后均补饲精料1 kg/头。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放牧...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6岁牦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牛。放牧组仅放牧,补饲组在放牧前和收牧后均补饲精料1 kg/头。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放牧组相比,补饲组牦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16S rDNA测序表明,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厚壁菌门_A、疣微菌门、厚壁菌门_C及厚壁菌门_D是两组瘤胃液样本中的主要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拟杆菌属、Limimorpha、RF16及SFMI01是主要优势菌属。与放牧组相比,补饲组牦牛瘤胃厚壁菌门、普雷沃氏菌属、SFMI01、UBA4334及UBA1711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拟杆菌门、拟杆菌属、RF16、UBA1067及纤维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补饲组瘤胃菌群在氨基酸生物合成、发酵、碳水化合物降解及羧酸降解通路的丰度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冷季补饲精料可改善放牧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功能,降低瘤胃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强能量供应、物质代谢及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补饲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羔数藏羊卵巢组织中GDF9基因mRNA表达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雲鑫 孙武 +4 位作者 马世科 金夏阳 马玉红 周玉青 王维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高产羔与低产羔藏羊卵巢组织中GDF9 mRNA表达水平,揭示GDF9基因在羊繁殖能力中的潜在作用,从而为提高藏羊的繁殖效率提供基因层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单胎和多胎藏羊各10只,利用定量PCR技术进行GDF9 mRNA表达水平的... 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高产羔与低产羔藏羊卵巢组织中GDF9 mRNA表达水平,揭示GDF9基因在羊繁殖能力中的潜在作用,从而为提高藏羊的繁殖效率提供基因层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单胎和多胎藏羊各10只,利用定量PCR技术进行GDF9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产双羔组藏羊卵巢组织中的GDF9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产单羔组羊卵巢组织(P<0.05)。可见,GDF9基因在藏羊的繁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产羔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GDF9基因 卵巢组织 定量实时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型藏羊多胎性能选育及生长发育分析
6
作者 马世科 孙芸 +2 位作者 周玉青 孙武 马玉红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3期1-3,12,共4页
通过对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原型藏羊多胎性能进行调查和基因检测,发现藏羊群体中存在与多胎性能相关BMPR-IB基因FecB突变,跟踪研究发现藏羊多胎性能与FecB基因存在重要相关。通过定向培育多胎群杂合子母羊多胎率平均达到45.79%,最高达到58.... 通过对海北藏族自治州高原型藏羊多胎性能进行调查和基因检测,发现藏羊群体中存在与多胎性能相关BMPR-IB基因FecB突变,跟踪研究发现藏羊多胎性能与FecB基因存在重要相关。通过定向培育多胎群杂合子母羊多胎率平均达到45.79%,最高达到58.82%,对多胎和单胎羔羊生长发育进行测定,多胎羔羊初生重明显低于单胎羔羊,但后期生长发育速度快,6月龄体重与单胎羔羊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藏羊 多胎性能 FECB基因 羔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早期断奶牦牛犊牛皱胃形态与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关 张颖楠 +4 位作者 杨得玉 刘书杰 周玉青 单青生 崔占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4,共10页
试验旨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皱胃发育的影响。选取21头60日龄左右健康的牦牛公犊牛,分为高饲喂水平组(AL组)、中饲喂水平组(IR70组)和低饲喂水平组(IR40组),每组7头。各组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 试验旨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皱胃发育的影响。选取21头60日龄左右健康的牦牛公犊牛,分为高饲喂水平组(AL组)、中饲喂水平组(IR70组)和低饲喂水平组(IR40组),每组7头。各组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梯度投喂由苜蓿干草和开食料组成的固体饲料。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待试验结束空腹称重后,每组分别随机选取5头犊牛进行屠宰,采集皱胃组织及内容物样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AL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浆膜层厚度显著高于IR70组(P<0.05);IR70组的终末体重、日增重、黏膜上皮厚度、肌层厚度显著高于IR40组(P<0.05);AL组的黏膜上皮、黏膜肌层、肌层、浆膜层厚度显著高于IR40组(P<0.05);IR70组的黏膜肌层厚度显著高于AL组(P<0.05);IR40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AL组(P<0.05)。②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IR40组和AL组相比,IR70组在咖啡因代谢途径中,差异代谢物黄嘌呤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AL组相比,IR70组在泛醌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叶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代谢物4-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得出,在饲喂代乳粉的基础上提高固体饲料饲喂水平利于牦牛犊牛体重的增长,促进了其早期的健康成长;通过代谢组学发现中饲喂水平提高了牦牛犊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能力,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断奶牦牛犊牛的早期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早期断奶 固体饲料饲喂水平 皱胃发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期玉树牦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菌群构成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自强 张犇 +7 位作者 郭韶珂 胡丽妍 裴杰 熊琳 索昂求培 杨涛 赵索南 郭宪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枯草期玉树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微生物构成变化,为制定冷季精准补饲方案提供参考。在冷季随机选取16头健康、体重相近的放牧玉树牦牛(公母各半),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采集枯草期牧草,测... 本研究旨在探究枯草期玉树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微生物构成变化,为制定冷季精准补饲方案提供参考。在冷季随机选取16头健康、体重相近的放牧玉树牦牛(公母各半),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采集枯草期牧草,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枯草期牧草中的粗蛋白含量为5.71%,粗脂肪含量为0.60 g/kg,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65.47%和38.60%。血清生化指标分析显示,公牦牛血清中的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肌酐含量均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含量显著低于母牦牛(P<0.05)。瘤胃微生物16S rRNA测序发现,母牦牛瘤胃液中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ota)和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而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Limimorpha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公牦牛(P<0.05)。LEfSe和随机森林分析显示,琥珀酸单胞菌属(Succinimonas)是公母牦牛之间重要的差异标志物种。综上说明,枯草期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较低,应进一步补饲营养价值较高的饲草料,以满足玉树牦牛在冷季的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牦牛 血液生化指标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研究
9
作者 李世关 刘燕红 +4 位作者 杨得玉 刘书杰 周玉青 张万明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2523,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选取35头健康、体重相近的(60±3)日龄牦牛犊牛(公),分为3组,分别为初期屠宰组(IS组,7头)、中期屠宰组(MS组,7头)、末期屠宰组(FS组,21头),而FS组又分为自由采食组(AL组,21头)... 本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选取35头健康、体重相近的(60±3)日龄牦牛犊牛(公),分为3组,分别为初期屠宰组(IS组,7头)、中期屠宰组(MS组,7头)、末期屠宰组(FS组,21头),而FS组又分为自由采食组(AL组,21头)、70%采食组(IR70组,21头)和40%采食组(IR40组,21头)。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AL组、IR70组和IR40组牦牛犊牛分梯度饲喂基础饲粮。当IS组、MS组、AL组牦牛犊牛体重分别达到48、64、88 kg时,5组各选择5头牦牛犊牛进行屠宰。在试验结束前2周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AL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2)AL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的总能、粪能、代谢能和消化能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和IR40组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IR70组(P<0.05)。3)AL组和IR70组的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3组之间呼吸熵和甲烷产生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熵在0.65~0.80。4)组织中能量含量从高到低为:脂肪>肌肉>血液+内脏>皮>骨骼>毛。5)40~90 kg牦牛犊牛平均日增重在100~500 g/d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1.37~8.10 MJ/d,生长净能需要量的模型为:log 10能量=0.8309+1.232×log 10空腹体重。维持净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为:log 10产热量=0.000138×代谢能摄入量+2.573,维持净能需要量为374.10 kJ/kg SBW 0.75。综上得出,40~90 kg牦牛犊牛气体代谢的呼吸熵为0.65~0.80,维持净能需要量为374.1 kJ/kg SBW 0.75,平均日增重在100~500 g/d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1.37~8.10 MJ/d,补充了饲养标准中牦牛犊牛营养需要的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能量需要量 饲喂水平 消化代谢 气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BI日粮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亚楠 夏洪泽 +4 位作者 刘书杰 孙璐 崔占鸿 周磊 周玉青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17-2222,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arbohydrate balance index,CBI)日粮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种不同CBI(1.17,2.45,5.67)日粮,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通过一系列指标测定,明确牦牛最优...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arbohydrate balance index,CBI)日粮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3种不同CBI(1.17,2.45,5.67)日粮,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通过一系列指标测定,明确牦牛最优日粮CBI水平。结果表明:不同CBI牦牛日粮瘤胃发酵参数均不显著;CBI=1.17与CBI=5.67牦牛日粮的白蛋白/球蛋白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BI=2.45的牦牛日粮(P<0.05);CBI=2.45牦牛日粮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CBI=1.17和CBI=5.67(P<0.05);CBI=2.45与CBI=5.67牦牛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BI=1.17(P<0.05)。综上所述:牦牛日粮的CBI=2.45更有利于其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 消化率 瘤胃发酵参数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食限制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腹泻频率及主要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嘉钰 刘书杰 +4 位作者 周磊 周玉青 杨得玉 孙璐 崔占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7-53,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采食限制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腹泻频率及主要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60±3)日龄体重接近的牦牛犊牛(公)21头,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同等代乳粉的基础上,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70%(IR70组)和自由... 试验旨在探究采食限制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腹泻频率及主要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60±3)日龄体重接近的牦牛犊牛(公)21头,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同等代乳粉的基础上,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70%(IR7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3个水平饲喂基础日粮。代乳粉适应期10 d,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采食限制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的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犊牛到5月龄时,腹泻频率AL组显著低于IR70组和IR40组(P<0.05);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胸腺重量均随饲喂水平的限制而显著减小(P<0.05),AL组大肠重量占肠道总重比例最高,与IR70组和IR40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哺乳期采食限制会影响到牦牛犊牛主要内脏器官和胃肠道的良好发育,并引起腹泻频率增加,显著降低了生长性能水平,不利于保障牦牛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健康,因此实施哺乳期营养补饲调控对正处于生长发育窗口期的牦牛犊牛早期培育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 牦牛犊牛 生长性能 腹泻频率 器官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颖楠 李世关 +4 位作者 刘书杰 周玉青 杨得玉 张万明 崔占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5,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60日龄断奶牦牛公犊牛21头,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70%采食组(R70组)和40%采食组(R40组),试验预试期20 d,...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60日龄断奶牦牛公犊牛21头,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70%采食组(R70组)和40%采食组(R40组),试验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AL组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值较高,其中日增重、末重等指标极显著高于R70组和R40组(P<0.01),体尺指标3组间差异不显著;犊牛瘤胃中氨态氮浓度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减少,AL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R70组和R40组(P<0.05或P<0.01);关于瘤胃微生物区系,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AL组中丰度较高并具有显著变化趋势(0.05<P<0.1)。AL组与R40和R70相比拟杆菌属(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略有提高,且AL组与R40、AL与R70组均差异不显著;R40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R70组和R100组(P<0.01)。说明低营养水平饲喂断奶犊牛会影响其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要保证断奶牦牛犊牛饲粮中固体饲料的适宜营养水平,达到犊牛后期高效健康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饲喂水平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营养需要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操君 张博 +6 位作者 段嘉钰 冯宇哲 刘书杰 杨得玉 张晓卫 周磊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5-1715,共11页
为探究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的分布规律及营养需要量,采用比较屠宰法,选取21头体质健康、体重[(60.44±4.59)kg]相近的公牦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犊牛分别在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即初期屠宰... 为探究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的分布规律及营养需要量,采用比较屠宰法,选取21头体质健康、体重[(60.44±4.59)kg]相近的公牦牛犊牛,随机分为3组,试验犊牛分别在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即初期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和末期屠宰组(F组)。对内脏(含血)、骨骼(含头蹄)、肌肉、脂肪、皮、毛称重并记录数据,测定各组织中矿物质元素铜、铁、锌含量,分析各组犊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矿物质元素体内分布规律,并建立70~9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铜、铁、锌净生长需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宰前活重(SBW)、空腹体重(EBW)、干物质采食量、胴体重、肉重、内脏(含血液)重、毛重均显著增加(P<0.05)。F组的骨重显著高于BL组和M组(P<0.05),M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BL组和F组(P<0.05)。2)铜、铁在内脏(含血)中的占比最高,锌在肌肉中的占比最高,铜、铁、锌在脂肪中占比均较低。3)牦牛犊牛体内铜、铁、锌含量与EBW具有高度相关性,70~90 kg牦牛犊牛铜、铁、锌的净生长需要量预测模型和净生长需要量分别为:铜净生长需要量=4.4025×EBW^(-0.1228),净生长需要量为2.65~2.72 mg/kg EBW;铁净生长需要量=94.4258×EBW^(0.0039),净生长需要量为95.88~95.97 mg/kg EBW;锌净生长需要量=5.1939×EBW^(0.4161),净生长需要量为26.55~29.19 mg/kg EBW。综上所述,本试验得出了70~90 kg牦牛犊牛铜、铁、锌净生长需要量参数及分布规律,为牦牛犊牛的科学饲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屠宰性能 分布规律 净生长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水平对泌乳期牦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博 潘浩 +3 位作者 刘书杰 崔占鸿 周磊 周玉青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15,共5页
试验探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泌乳期牦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头体重、产犊日期接近的健康经产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80%采食组(IR80组)和60%采食组(IR60组),每组5个重复。结果显示,IR60组的牦... 试验探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泌乳期牦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头体重、产犊日期接近的健康经产母牦牛,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80%采食组(IR80组)和60%采食组(IR60组),每组5个重复。结果显示,IR60组的牦牛平均日增重、泌乳后期乳产量、泌乳前期乳蛋白含量显著低于AL组(P<0.05)。泌乳期牦牛瘤胃液氨态氮含量随饲喂水平的降低而升高(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随饲喂水平的降低而降低(P<0.05)。牦牛泌乳后期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泌乳前期(P<0.05),AL组牦牛泌乳前期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L组与IR80组牦牛泌乳后期血清中黄体酮含量高于泌乳前期(P<0.05),IR60组牦牛泌乳前期的催乳素含量和泌乳后期的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泌乳期牦牛需供给高营养水平的日粮以保证牦牛良好的瘤胃代谢、激素代谢水平及较高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水平 泌乳期牦牛 生产性能 瘤胃发酵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犊牛生长后期能量消化代谢及生长需要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燕红 张玉莹 +4 位作者 刘书杰 周玉青 张万明 杨得玉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0-314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犊牛生长后期能量消化代谢及生长需要量。选择健康、出生日期接近、平均体重(60.44±4.59)kg的大通牦牛犊牛(公牛)21头,随机等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组(平均体重73.61 kg,IS组)、中期屠宰组(平均体重81.96 kg,MS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犊牛生长后期能量消化代谢及生长需要量。选择健康、出生日期接近、平均体重(60.44±4.59)kg的大通牦牛犊牛(公牛)21头,随机等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组(平均体重73.61 kg,IS组)、中期屠宰组(平均体重81.96 kg,MS组)、末期屠宰组(平均体重96.53 kg,FS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犊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所有牦牛犊牛均单栏饲喂,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当犊牛平均体重达到73.61、81.96、96.53 kg时进行消化代谢、气体代谢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宰前活重和空腹体重显著增加(P<0.05)。2)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干物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IS组无机物、氮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MS组和FS组(P<0.05)。3)随着牦牛犊牛体重增加,总能、粪能、尿能和消化能显著增加(P<0.05),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IS组和MS组代谢能和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FS组(P<0.05)。4)FS组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显著高于IS组和MS组(P<0.05)。5)FS组和MS组肌肉和皮的能量总量显著高于IS组(P<0.05),FS组毛的能量总量显著高于IS组和MS组(P<0.05)。6)平均日增重在100.00~500.00 g/d的生长净能为1.19~5.95 MJ/d,生长净能需要量模型为:log10能量=0.9106+0.9898log10空腹体重。综上所述,本试验根据牦牛犊牛生长后期能量的消化代谢特征,建立了牦牛犊牛生长后期生长净能需要量的回归模型,获得了能量需要量营养参数,为牦牛犊牛的科学饲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能量 消化代谢 生长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肥阶段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操君 周磊 +4 位作者 周玉青 杨得玉 孙璐 冯宇哲 崔占鸿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9-12,共4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育肥阶段对生长期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5岁体重相近、健康的牦牛21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0 d屠宰组、45 d屠宰组和90 d屠宰组,每组7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90 ...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育肥阶段对生长期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5岁体重相近、健康的牦牛21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0 d屠宰组、45 d屠宰组和90 d屠宰组,每组7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90 d屠宰组牦牛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OM)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 d屠宰组(P<0.05),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5 d屠宰组(P<0.05)。0 d屠宰组牦牛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90 d屠宰组(P<0.05),ALP活性显著高于45 d屠宰组(P<0.05)。90 d屠宰组牦牛的胴体重、骨重、净肉重、肉骨比、屠宰率、胴体产肉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90 d屠宰组牦牛的头、蹄、肠、胃、内脏、皮毛重量均显著高于0 d屠宰组(P<0.05),头、蹄、皮毛重量显著高于45 d屠宰组(P<0.05)。研究表明,在不同育肥阶段,增加可消化营养物质进食量能够改善生长期牦牛的屠宰性能,促进牦牛机体代谢,且内脏、肠、复胃的发育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育肥阶段 血清生化指标 养分表观消化率 屠宰性能 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GI与CBI组合饲粮对牦牛瘤胃和直肠细菌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郝文君 夏洪泽 +4 位作者 焦洋 崔占鸿 刘书杰 周磊 周玉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5-1726,共12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组合饲粮对牦牛瘤胃和直肠细菌区系的影响,旨在为舍饲牦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调控以及饲粮合理配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岁健康、体重相近的公牦牛12头分为...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组合饲粮对牦牛瘤胃和直肠细菌区系的影响,旨在为舍饲牦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调控以及饲粮合理配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岁健康、体重相近的公牦牛12头分为3组,即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精料组(CAC组)、玉米青贮-小麦秸秆-精料组(CWC组)、玉米青贮-燕麦干草-精料组(COC组)。3组试验牛均采用全混合饲粮方式进行饲喂,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束时采集瘤胃液和直肠粪样,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和直肠细菌区系变化情况。【结果】对于瘤胃,①3组牦牛瘤胃细菌区系的Chao1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PCoA分析结果显示,CAC与COC组的瘤胃细菌区系有明显的PC1差异(P<0.05);③在门水平上,CWC组牦牛瘤胃放线菌门与CAC、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3组牦牛瘤胃细菌区系差异不显著(P>0.05);④瘤胃细菌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复制与修复、原核细胞群体、细胞信号传递、环境适应等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AC与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复制与修复、转录、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原核细胞群体和老化等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AC与CW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脂质代谢、其他氨基酸代谢和老化等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WC组和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于直肠,①3组牦牛直肠细菌区系的Chao1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PCoA分析结果显示,3组牦牛直肠细菌区系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门水平上和属水平上3组牦牛直肠细菌区系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直肠细菌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能量代谢有关的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AC与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膜转运、能量代谢、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新陈代谢、细胞运动、折叠降解、翻译和环境适应等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AC与CW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脂质代谢通路在CWC和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GI与CBI组合饲粮改变了牦牛瘤胃细菌区系,但是直肠细菌区系组成多样性却不受其影响。随着GI的降低,瘤胃细菌群落丰富度有增加的趋势,且GI越高越有利于牦牛脂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分级指数(GI) 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 牦牛 细菌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饲料不同饲喂量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胰腺发育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玉鸿 焦洋 +4 位作者 刘书杰 杨得玉 周玉青 张万明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03-7919,共17页
牦牛犊牛出生后,经历从采食液体饲料过渡到采食固体饲料、由非反刍营养型过渡到反刍营养型的转变。犊牛及早适应采食固体饲料对其生长和消化系统发育非常关键,是犊牛培育的重点。本试验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固体饲料不同饲喂... 牦牛犊牛出生后,经历从采食液体饲料过渡到采食固体饲料、由非反刍营养型过渡到反刍营养型的转变。犊牛及早适应采食固体饲料对其生长和消化系统发育非常关键,是犊牛培育的重点。本试验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固体饲料不同饲喂量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胰腺发育的影响。选取日龄[(60±3)日龄]、体重[(54.20±3.28)kg]相近的21头健康的牦牛犊牛(公)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低饲喂量组(40%采食组,IR40组)、中饲喂量组(70%采食组,IR70组)和高饲喂量组(自由采食组,AL组),每组7头。3组试验犊牛均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别采食低、中、高饲喂量的固体饲料(精料和苜蓿干草)。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AL组的体重、胰腺指数、外分泌部面积总占比显著高于IR70组(P<0.05);AL组的体重、胰腺重量、胰腺指数、外分泌部面积总占比显著高于IR40组(P<0.05)。2)AL组胰腺的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和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IR70组(P<0.05);AL组胰腺的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IR70组胰腺的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3)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AL组相比,IR70组在甾体生物合成中,麦角钙化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通路、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通路和乳腺癌通路中,孕酮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在嘧啶代谢通路中,脱氧胞苷酸、尿嘧啶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IR40组相比,IR70组在胰岛素抵抗通路中,UDP-N-乙酰葡糖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甾体生物合成通路中,麦角钙化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内分泌抵抗通路中,睾酮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中,O-磷酸-L-丝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生物合成通路中,UDP-N-乙酰葡糖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甾体激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科托酮、睾酮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得出,采用代乳饲喂方式培育哺乳期牦牛犊牛时,提高固体饲料饲喂量改善了犊牛的生长发育质量,促进了其胰腺组织形态与功能的发育;且中饲喂量能够诱导哺乳期牦牛犊牛胰腺细胞分化,提升机体对小分子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 牦牛犊牛 固体饲料饲喂量 胰腺发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100 kg牦牛犊牛钠、钾、镁元素分布规律及生长需要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嘉钰 张博 +2 位作者 操君 刘书杰 崔占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139,共10页
为探究70~10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的分布规律及其生长需要量。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开展试验,历时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选取21头体况良好、体重[(60.44±4.59)kg]相近的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 为探究70~100 kg牦牛犊牛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的分布规律及其生长需要量。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开展试验,历时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选取21头体况良好、体重[(60.44±4.59)kg]相近的牦牛犊牛(公),随机分为3组,即初期屠宰组(BL组)、中期屠宰组(M组)和末期屠宰组(F组),3组试验犊牛均饲喂同种饲料自由采食,分别在平均体重73.61、81.96和96.53 kg时屠宰,采集各组织样品称重并记录数据,测定组织中常量矿物质元素钠、钾、镁的含量,并分析犊牛机体矿物质分布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对生长需要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随着牦牛犊牛体重不断增加,肉重、内脏(含血液)重、皮重、毛重均显著增加(P<0.05),F组的骨重和脂肪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骨骼生长速度减慢,而肌肉生长速度呈增加的趋势;2)钾在肌肉中分布量最大,在脂肪中的含量较少;钠、镁在骨骼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镁少量分布于脂肪和毛中;3)牦牛犊牛生长后期的钠、钾、镁净生长需要量(NRG)预测公式分别为:NRG=1.0125×EBW^(-0.0807)、NRG=0.8810×EBW^(0.2650)、NRG=0.04567×EBW^(0.5209)。由此可见,以空腹体重(EBW)表示,70~100 kg牦牛犊牛机体中钠、钾、镁的NRG分别为0.73~0.74 g·kg^(-1)EBW、2.49~2.65 g·kg^(-1)EBW、0.35~0.40 g·kg^(-1)E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犊牛 分布规律 生长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