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第1级风扇叶片鸟撞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力 姜甲玉 薛庆增 《航空发动机》 2014年第2期65-69,共5页
针对目前对鸟体撞击风扇部位影响分析不全的问题,计算了鸟体飞向叶片不同部位和穿过支板间隙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鸟体撞击旋转状态第1级风扇叶片不同位置的概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鸟体撞击叶片的有限元模型,模拟鸟撞击风扇... 针对目前对鸟体撞击风扇部位影响分析不全的问题,计算了鸟体飞向叶片不同部位和穿过支板间隙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鸟体撞击旋转状态第1级风扇叶片不同位置的概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鸟体撞击叶片的有限元模型,模拟鸟撞击风扇叶片叶尖、叶中、叶根部位,在分析引起叶片不同位置塑性变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风扇损伤最大的位置。针对4种不同的鸟体撞击速度,对发动机第1级风扇叶片鸟体撞击部位损伤进行了分析。得到鸟体穿过叶尖部位支板间隙的概率约为50%,撞击叶尖部位概率约为16.7%,是最容易撞击的部位,受到的损伤也较大。计算结果可以为确定发动机风扇叶片鸟体撞击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扇叶片 航空发动机 故障 鸟撞 数值模拟 概率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相机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建川 张润琦 +3 位作者 王杰 邵毓 申越 刘传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无论是军事领域战术和战略侦查,或者是民用领域测绘、精细农业、海岸资源勘察和地图导航等应用,随处可见航空相机的身影。本文先介绍了几款20世纪典型的航空胶片相机以及它们的工作方式,然后将航空数字相机按工作方式分成了扫描型航空... 无论是军事领域战术和战略侦查,或者是民用领域测绘、精细农业、海岸资源勘察和地图导航等应用,随处可见航空相机的身影。本文先介绍了几款20世纪典型的航空胶片相机以及它们的工作方式,然后将航空数字相机按工作方式分成了扫描型航空相机、步进凝视型相机和多镜头数字相机3类,简要介绍了其工作方式的原理及特点,并分别列举了相应的航空数字相机。最后对航空相机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相机 推扫成像 摆扫成像 步进凝视成像 倾斜相机 下视相机 多镜头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炭纤维微孔尺寸测量结果不一致性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宇 彭刚 +2 位作者 韩志鹏 高忠民 李向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采用X射线小角散射方法,应用D/max2550型衍射仪,测量了国产高强炭纤维中的微孔为非单一尺寸散射体系,以及实验时选择不同的散射角范围,计算微孔尺寸时采用不同的微孔形状模型等因素,是导致不同实验者测得的微孔尺寸结果一致性不好的主... 采用X射线小角散射方法,应用D/max2550型衍射仪,测量了国产高强炭纤维中的微孔为非单一尺寸散射体系,以及实验时选择不同的散射角范围,计算微孔尺寸时采用不同的微孔形状模型等因素,是导致不同实验者测得的微孔尺寸结果一致性不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X射线小角散射 微孔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激光主动成像和识别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建川 王弟男 +1 位作者 陈长青 郭劲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5期795-802,共8页
在传统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识别技术搭建了一台激光主动成像识别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激光主动成像后的目标识别技术。由7个不变Hu矩构成特征量,用由136个权值系数构成BP神经网络算法对黑夜条件下450 m处的运动目标—43式... 在传统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识别技术搭建了一台激光主动成像识别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激光主动成像后的目标识别技术。由7个不变Hu矩构成特征量,用由136个权值系数构成BP神经网络算法对黑夜条件下450 m处的运动目标—43式冲锋模具枪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成功获得了清晰的红外激光主动成像效果,对2 740 frame激光主动成像图像的统计目标识别率达到了68.87%,其中旋转变换下的统计识别率可达80.05%。该项研究对实际黑夜暗小目标的探测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主动成像 红外成像 目标识别 成像距离模型 Hu矩特征量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扰动仿真技术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波 王挺峰 +2 位作者 王弟男 田玉珍 安雪晶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3期289-295,共7页
为了研究激光大气传输时湍流效应对激光应用技术的影响,对湍流扰动的仿真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实验室内进行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扰动研究的数值仿真技术和仿真系统。阐述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Zernike多项式两种湍流扰动数值仿真方法,并... 为了研究激光大气传输时湍流效应对激光应用技术的影响,对湍流扰动的仿真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在实验室内进行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扰动研究的数值仿真技术和仿真系统。阐述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Zernike多项式两种湍流扰动数值仿真方法,并且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利用物理相位屏搭建了实物湍流仿真系统,介绍了其理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激光经湍流系统传输后的光强能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室内湍流仿真系统能够准确地模拟弱起伏条件下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传输 湍流扰动 随机相位仿真 随机相位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建川 郭汝海 孙涛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舰载激光武器作为常规舰载武器的有益补充,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分析了它们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最后,论述了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动向,指出... 舰载激光武器作为常规舰载武器的有益补充,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分析了它们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最后,论述了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动向,指出自由电子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是未来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重点,而低能、小体积重量的激光器也会逐步用于舰载激光武器,未来舰载激光武器会向小型化、高效率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激光武器 低能激光器 高能激光器 自由电子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链式脉冲DF激光器放电生成物处理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建川 王春锐 谢冀江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1-248,共8页
非链式脉冲DF激光器放电产生的基态DF分子对激发态DF分子的消激发作用是影响激光器稳定工作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采用3A和5A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进行实验研究。无分子筛时,激光器重频运转1 000个脉冲后,输出功率下降到初始功率... 非链式脉冲DF激光器放电产生的基态DF分子对激发态DF分子的消激发作用是影响激光器稳定工作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采用3A和5A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进行实验研究。无分子筛时,激光器重频运转1 000个脉冲后,输出功率下降到初始功率的56%。分别使用3A、5A分子筛后,激光器重频运转脉冲个数达到5 000和6 800时,输出功率下降幅度仍然不超过20%,大大提高了激光器的稳定工作时间。实验结果表明,5A分子筛的吸附效率大于3A分子筛,且两种分子筛不仅对基态DF分子产生吸附,还对工作气体产生吸附,可通过及时补充工作气体提高激光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链式脉冲DF激光器 放电生成物 分子筛吸附 3A分子筛 5A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波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6期818-823,共6页
从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出发,阐述了红外隐身的基本原理,分析得出实现红外隐身的几种方法。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的作用机理,指出了目前这些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描述了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具体应用和研究进展,总结了红外隐身技术... 从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出发,阐述了红外隐身的基本原理,分析得出实现红外隐身的几种方法。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的作用机理,指出了目前这些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描述了红外隐身技术在军事上的具体应用和研究进展,总结了红外隐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将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寻求全波段多隐身技术的兼容;二是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并探索新的红外隐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红外辐射特性 隐身材料 多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务流程建模中流程校验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喆 徐伯夏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175,共4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自动化流程为核心理念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越来越普及,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出了一种工作流建模时的验证方法: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工作流建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自动化流程为核心理念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越来越普及,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出了一种工作流建模时的验证方法: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工作流建模环境中加入流程验证模块,对建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进行验证,进而建立简洁实用的流程;通过分析流程中的异常和失败的类型,增强系统的纠错能力,减少引擎处理的压力;对有着特殊应用的建模过程,能够方便地添加自定义的验证条件,为流程的正确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向基于规则化的工作流系统提供建模完整性的方案,获得系统工作流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 流程建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