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热环境吊转训练具有改善晕动病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罗琳 李成 +4 位作者 朱娇 张雷 房晓 周启玮 包瀛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通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训练,明确高温高湿环境训练与晕动病等级变化情况的关联。方法挑选我校年龄在18~23岁的男性学员60人作为受试者,均体检合格并经《军人体能标准》测试达标;其中30人为实验组,另30人构成对照... 目的通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训练,明确高温高湿环境训练与晕动病等级变化情况的关联。方法挑选我校年龄在18~23岁的男性学员60人作为受试者,均体检合格并经《军人体能标准》测试达标;其中30人为实验组,另30人构成对照组;实验组在35~39℃高温与60%~85%湿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相同项目与相近强度的晕动病转椅吊转习服训练,两组在实验前后各自进行两次晕动病测试,均以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转椅实验诱发晕动病,以格瑞比尔(Graybiel)评分法评定晕动病程度。结果根据等级程度不同,设N为无不适,Ⅰ为轻度不适,ⅡB分为中度不适B级,ⅡA为中度不适A级,Ⅲ分为重度不适,F为严重不适。实验组总人数29人(1人退出),训练前晕动病等级如下:N2人,Ⅰ0人,ⅡB0人,ⅡA0人,Ⅲ21人,F6人;训练后晕动病等级如下:N0人,Ⅰ3人,ⅢB7人,ⅡA4人,Ⅲ14人,F1人。对照组30人,训练晕动病等级如下:N1人,Ⅰ1人,ⅡB0人,ⅡA1人,Ⅲ22人,F4人,总人数29人;实验结束,晕动病等级如下:N0人,Ⅰ0人,ⅡB5人,ⅡA3人,Ⅲ16人,F5人。通过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的训练,实验组受试者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平均晕动病等级较对照组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环境下的训练可以改善同样条件下晕动病的发病情况,降低晕动病发病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格瑞比尔法 评分 湿热环境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