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航空铝合金材料复杂形貌点蚀损伤应力集中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治国 李旭东 陈川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1,共9页
根据7B04铝合金材料试件模拟加速点蚀试验检测结果,并结合铝合金材料点蚀行为机制、微观结构特征与随机性过程本质,构建由多个微观椭球体合成的楔入型与合围型两种典型复杂形貌点蚀损伤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模并基于线弹性断裂力... 根据7B04铝合金材料试件模拟加速点蚀试验检测结果,并结合铝合金材料点蚀行为机制、微观结构特征与随机性过程本质,构建由多个微观椭球体合成的楔入型与合围型两种典型复杂形貌点蚀损伤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建模并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对上述两种点蚀损伤模型的应力集中效应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两种复杂形貌特征的点蚀损伤模型产生的应力集中系数数值基本相当,各个微观椭球体蚀坑分别对应力分布产生影响并相互干涉与叠加,造成复杂形貌点蚀损伤模型的应力集中系数数值增大;两种复杂形貌点蚀损伤模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各个微观椭球体蚀坑交会的位置,大都位于宏观点蚀损伤的侧边;两种复杂形貌点蚀损伤模型的应力集中效应作用区域的尺寸与铝合金材料微观晶粒尺寸、点蚀萌生的短裂纹初期尺寸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04铝合金 应力集中效应 复杂形貌 点蚀损伤 微观椭球体蚀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型航空地面液压源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德会 李合 耿海泉 《新型工业化》 2020年第5期74-75,77,共3页
航空地面液压源是飞机液压系统性能检测和实验的必需设备。为提高地面液压源的通用性,文中设计了一种流量、压力均可调的地面液压源,可用于多种飞机液压系统的性能检测和实验;同时该设备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噪音较小、可靠性... 航空地面液压源是飞机液压系统性能检测和实验的必需设备。为提高地面液压源的通用性,文中设计了一种流量、压力均可调的地面液压源,可用于多种飞机液压系统的性能检测和实验;同时该设备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噪音较小、可靠性高,适用于航空实践教学和航空液压系统检测使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液压源 航空地面设备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量比对汽油燃料两相旋转爆轰发动机工作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葛高杨 马元 +4 位作者 侯世卓 夏镇娟 马虎 邓利 周长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32,共12页
为了研究当量比对汽油燃料两相旋转爆轰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以高总温空气为氧化剂的气液两相旋转爆轰实验研究。旋转爆轰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外径、内径和长度分别为202、166和155 mm。汽油和高温空气采用高压雾化喷嘴与环缝对撞... 为了研究当量比对汽油燃料两相旋转爆轰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以高总温空气为氧化剂的气液两相旋转爆轰实验研究。旋转爆轰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外径、内径和长度分别为202、166和155 mm。汽油和高温空气采用高压雾化喷嘴与环缝对撞喷注的方式混合,以此提高推进剂的掺混效果与活性,采用预爆轰管作为点火装置。实验通过改变汽油质量流量改变推进剂当量比,并基于燃烧室内测得的高频动态压力和平均静压,对气液两相旋转爆轰波的传播模态和传播特性以及发动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为0.79~1.25时,燃烧室内均实现了旋转爆轰波的连续自持传播,且随着当量比的增加,爆轰波传播模态从双波对撞/单波的混合模态转变为单波模态;降低当量比至0.61~0.66,爆轰波传播稳定性变差,传播模态表现为间断爆轰以及零星爆轰;进一步降低当量比至0.53,爆轰波起爆失败。此外,燃烧室平均绝对压力与爆轰波平均传播频率均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极大值出现在当量比1.19附近。在此工况下获得了最佳实验结果,旋转爆轰波的平均传播频率为1900.9 Hz,平均传播速度为1110.8 m/s,与高频压力信号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的主频基本一致,爆轰波传播速度存在严重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量比 气液两相 旋转爆轰 高总温空气 传播模态 传播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总温空气与汽油燃料的旋转爆震验证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葛高杨 马元 +4 位作者 夏镇娟 侯世卓 马虎 邓利 周长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3-223,共11页
为验证高总温空气来流条件下汽油燃料旋转爆震的可行性,开展了气液两相旋转爆震发动机试验研究。旋转爆震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外径和内径分别为202mm和166mm,长度为155mm。通过空气加热器模拟高总温空气来流环境,汽油和空气采用分开喷注的... 为验证高总温空气来流条件下汽油燃料旋转爆震的可行性,开展了气液两相旋转爆震发动机试验研究。旋转爆震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外径和内径分别为202mm和166mm,长度为155mm。通过空气加热器模拟高总温空气来流环境,汽油和空气采用分开喷注的方式,分别通过高压喷嘴和环缝进入燃烧室。试验采用垂直安装的预爆震管成功起爆了旋转爆震波,并实现了旋转爆震波的连续稳定传播。试验结果表明:当空气质量流量为1110.0g/s,当量比为0.97,空气总温为713K时,旋转爆震波以双波对撞模态在燃烧室内连续传播,爆震波传播频率为1827.31Hz,与高频压力信号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的主频一致,爆震波传播速度为1059.6m/s。在空气质量流量为1110.0g/s,当量比为0.84,空气总温为713K的工况下进行了3s的长程试验,验证了以高总温空气为氧化剂、汽油为燃料的旋转爆震发动机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可行性,获得的旋转爆震波传播频率为1907.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总温空气 气液两相 旋转爆震 双波对撞 长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缝宽度对两相旋转爆轰波压力与频率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葛高杨 马虎 +4 位作者 夏镇娟 马元 侯世卓 邓利 周长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5-205,共11页
为了研究空气喷注环缝宽度对两相旋转爆轰波压力与频率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环缝宽度与当量比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旋转爆轰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外径、内径以及长度分别为204mm,166mm和155mm。汽油和高温空气采用高压雾化喷嘴与环缝对撞喷... 为了研究空气喷注环缝宽度对两相旋转爆轰波压力与频率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环缝宽度与当量比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旋转爆轰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外径、内径以及长度分别为204mm,166mm和155mm。汽油和高温空气采用高压雾化喷嘴与环缝对撞喷注的方式进行混合,以此提高推进剂的掺混效果与活性,发动机采用预爆轰管作为点火装置。实验通过燃烧室内测得的高频动态压力信号,对两相旋转爆轰波的传播稳定性、压力特性以及频率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环缝宽度下均实现了高总温空气与汽油的两相旋转爆轰。当环缝宽度为3mm和4mm时,旋转爆轰波平均峰值压力与传播频率均随着当量比增大而增大;增加环缝宽度至6mm,爆轰波传播稳定性变差,平均峰值压力与传播频率随当量比先增大后减小。当环缝宽度为4mm时,获得的旋转爆轰波平均峰值压力最高,压力脉动强度最小,爆轰波传播稳定性最强。在一定工况范围内,增加当量比可有效降低爆轰波峰值压力脉动强度。此外,随着空气环缝宽度的增加,爆轰波传播频率整体降低。当环缝宽度为3mm,当量比为1.19时,爆轰波以单波模态在环形燃烧室内连续旋转传播,平均传播速度约为1176.6m/s,爆轰波传播速度存在严重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缝宽度 两相旋转爆轰波 当量比 压力特性 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预处理的发动机叶片掉块损伤自动测量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小丽 陈新波 +2 位作者 吴松华 梁德钧 黄富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5-224,共10页
针对当前孔探仪检测飞机发动机叶片缺乏有效自动测量缺陷尺寸的问题,从处理孔探图像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叶片损伤的图像预处理方式,并运用基于特征点的自动测量方法实现了发动机叶片损伤的识别测量。首先,在预处理阶段运用... 针对当前孔探仪检测飞机发动机叶片缺乏有效自动测量缺陷尺寸的问题,从处理孔探图像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叶片损伤的图像预处理方式,并运用基于特征点的自动测量方法实现了发动机叶片损伤的识别测量。首先,在预处理阶段运用直方图均衡化、Grab Cut分割、空间域增强等算法实现了图像去噪、改善局部高光、简化预处理一般步骤等。其次,建立图像坐标扫描叶片轮廓线获取位置信息,利用曲线斜率特点拟合叶片边缘直线,提取损伤的三个特征点用以描述获取损伤尺寸。最后,以某型发动机叶片的损伤为例,运用此预处理方法提取到了叶片边缘曲线,测量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该算法识别测量的可靠性,为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损伤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航空发动机叶片 损伤识别 自动测量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弯头管道超声导波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朱龙翔 赵时 +2 位作者 王悦民 张海兵 段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44-2854,共11页
使用半解析有限元法对弯管中导波传播特性进行研究,计算导波频散曲线和各模态导波的振动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ANSYS软件中对L(0,1)模态导波检测含弯头管道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L(0,1)模态导波对U型管道进行检测实验。研究结果表... 使用半解析有限元法对弯管中导波传播特性进行研究,计算导波频散曲线和各模态导波的振动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ANSYS软件中对L(0,1)模态导波检测含弯头管道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L(0,1)模态导波对U型管道进行检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弯管与直管中导波频散曲线的差异与两者中导波振动特征的差异密切相关。在低频条件下,弯管中L(0,1)和T(0,1)模态导波存在截止频率,频散曲线与直管中的差异较大,此时弯管与直管中L(0,1)和T(0,1)模态导波的振动变形差异也较大;随着频率的增加,L(0,1)和T(0,1)模态导波在弯管和直管中振动变形趋于相似,弯管和直管中两者频散曲线也趋于相近。在某些频率范围内,L(0,1)和T(0,1)模态导波与某些弯曲模态导波振动特征类似,此时,在频散曲线中存在"模态耦合"现象;由于弯管不具有轴对称性,弯曲模态导波2个分支的振动特征不再等效,两者的相速度及群速度不再相同,导致频散曲线中存在"模态分支"现象;数值模拟中在截止频率区域和模态耦合区域都出现了较明显的弯头反射信号,弯头反射现象与直管、弯管中频散曲线的差异有关,差异越大,弯头反射越明显;在实际检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避免弯头反射现象的干扰,有效地对含弯头管道进行检测,且L(0,1)模态导波对于弯头拱腹、拱背处的缺陷具有不同的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波 含弯头管道 频散曲线 弯头反射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蠕变载荷等效转换的涡轮盘载荷谱编制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阳 徐可君 +1 位作者 秦海勤 贾明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16-2324,共9页
针对雨流计数法在峰谷值提取时进行等值压缩,忽略保载时间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损伤曲线的疲劳-蠕变载荷等效转换方法。利用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函数和损伤等效原则,建立了不同应力水平、不同保载时间下疲劳-蠕变载荷与疲劳... 针对雨流计数法在峰谷值提取时进行等值压缩,忽略保载时间的问题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损伤曲线的疲劳-蠕变载荷等效转换方法。利用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函数和损伤等效原则,建立了不同应力水平、不同保载时间下疲劳-蠕变载荷与疲劳载荷之间的等效换算模型。利用涡轮盘材料试验数据,计算了不同循环加载条件下的等效换算比,得到了其随保载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改进的雨流计数法,编制了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载荷谱,并将其与寿命-时间分数预测法相结合,得到了涡轮盘剩余寿命。结果表明,改进的雨流计数法综合考虑了疲劳-蠕变耦合损伤对涡轮盘寿命造成的影响,相比于传统雨流计数法,寿命预测误差降低了15.02%,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流计数法 等值压缩 保载时间 等效转换 载荷谱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泡环境下ZL105不同腐蚀损伤表征量动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颜光耀 刘治国 刘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利用沿海加速腐蚀试验谱中的环境参数,开展腐蚀浸泡环境下的铝合金壳体材料ZL105的腐蚀损伤实验研究。每一浸泡周期结束时对试件工作表面进行腐蚀损伤的形貌观测和电化学测量,获得不同腐蚀周期的平均蚀坑深度和表面自腐蚀电流密度。通... 利用沿海加速腐蚀试验谱中的环境参数,开展腐蚀浸泡环境下的铝合金壳体材料ZL105的腐蚀损伤实验研究。每一浸泡周期结束时对试件工作表面进行腐蚀损伤的形貌观测和电化学测量,获得不同腐蚀周期的平均蚀坑深度和表面自腐蚀电流密度。通过拟合分析,分别得到以平均腐蚀深度变化率和表面自腐蚀电流密度为腐蚀损伤表征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利用无量纲的归一化处理,量化对比两种腐蚀速率的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腐蚀前期(36~120 h)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69。依据ZL105相应腐蚀损伤形貌观测和建立相应点蚀数学模型,合理解释了两种腐蚀速率在不同腐蚀时期的差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蚀坑深度 线性极化 ZL105 自腐蚀电流密度 归一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dner-Partom理论的FGH96合金本构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阳 秦海勤 徐可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125-16130,共6页
为研究某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典型材料粉末高温合金FGH96高温下的变形特性,基于Bodner-Partom(B-P)统一粘塑性本构理论对其高温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本构建模。开展了550℃下的单轴拉伸及低周疲劳试验,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 为研究某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典型材料粉末高温合金FGH96高温下的变形特性,基于Bodner-Partom(B-P)统一粘塑性本构理论对其高温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本构建模。开展了550℃下的单轴拉伸及低周疲劳试验,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识别。采用隐式积分算法将本构方程离散为差分方程组,推导了一致切线刚度矩阵,为提高积分过程的精度和可靠性,引入以非弹性应变增量为度量的积分步长控制策略。通过用户子程序接口UMAT将B-P模型引入到ABAQU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温下FGH96材料表现出一定的率相关性及循环软化特性,模拟曲线与试验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B-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FGH96合金高温下的变形特性,验证了本实验模型与UMAT子程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 变形特性 粘塑性 本构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低空交变环境下30CrMnSiNi2A钢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泰峰 张勇 +2 位作者 樊伟杰 齐阳 杨振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目的研究30CrMnSiNi2A钢制腔体的力学性能影响及演化规律。方法借助高低温低气压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交替进行,模拟高低空交替变化的腐蚀环境。通过比较静力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的结果,进一步揭示预腐蚀对静力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30CrMnSiNi2A钢制腔体的力学性能影响及演化规律。方法借助高低温低气压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交替进行,模拟高低空交替变化的腐蚀环境。通过比较静力拉伸试验和疲劳试验的结果,进一步揭示预腐蚀对静力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经过预腐蚀处理,30CrMnSiNi2A钢制腔体的力学抗拉强度下降了0.73%,规定塑延伸强度上升了0.04%,断后伸长率下降了0.95%。疲劳寿命数据与对数疲劳寿命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高低空交变环境下,腔体内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腐蚀,但由于腐蚀程度较小,对30CrMnSiNi2A钢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 预腐蚀 疲劳 呼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典型菌种复合环境下2A12铝合金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洪波 张勇 +1 位作者 樊伟杰 刘宏禧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目的研究由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脱氮硫杆菌三种典型菌种复合环境下飞机常用材料2A12铝合金的腐蚀行为。方法实验室内菌种培养再现飞机内部封闭部位复合菌种环境,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体视显微镜对2A12铝合金的电化... 目的研究由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脱氮硫杆菌三种典型菌种复合环境下飞机常用材料2A12铝合金的腐蚀行为。方法实验室内菌种培养再现飞机内部封闭部位复合菌种环境,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体视显微镜对2A12铝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和宏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揭示2A12铝合金在复合菌落下腐蚀程度随时间和复合菌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试验对比发现,复合菌种环境下,2A12铝合金表面出现明显裂缝与腐蚀坑,部分腐蚀孔隙中有腐蚀产物与微生物膜的残留。在复合菌液中,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1.12×10^-6 A/cm^2,最大为2.43×10^-6 A/cm^2。结论三种典型菌种复合环境下,2A12铝合金的腐蚀速率是对照组的62.79倍,腐蚀深度是对照组的3.41倍,复合菌落对2A12铝合金的腐蚀影响规律与菌落种类、代谢特点及多种菌落间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腐蚀 电化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8611/AC531复合材料性质及其与7B04铝合金接触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安东 陈跃良 卞贵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9,共9页
设计了CF8611/AC531复合材料的正面(Front surface,FS)试件和侧面(Side surface,SS)试件及3.5%NaCl+12.5%Cu_2SO_4电解液,借助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和扫描振动电极等设备,开展了复合材料和7B04-T74铝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化学测量及... 设计了CF8611/AC531复合材料的正面(Front surface,FS)试件和侧面(Side surface,SS)试件及3.5%NaCl+12.5%Cu_2SO_4电解液,借助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和扫描振动电极等设备,开展了复合材料和7B04-T74铝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化学测量及偶接全浸试验。在恒温35℃、3.5%NaCl溶液中浸泡0h和96h后,FS试件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96和117mV,1.742×10^(-7)和2.213E×10^(-7) A/cm^2,铝合金则分别为-870和-897mV,2.920×10^(-5)和3.068×10^(-5) A/cm^2。FS和SS试件在恒温35℃、3.5%NaCl+12.5%Cu_2SO_4电解液中的极化电流密度分别为3.99×10^(-4)和1.01×10^(-3) A/cm^2,且在碳纤维裸露处均有明显Cu金属沉积;在恒温35℃、3.5%NaCl电解液中,FS/7B04偶对电偶电流密度均值为6.75E×10^(-6) A/cm^2,低于SS/7B04偶对的6.2×10^(-5) A/cm^2。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稳定;FS试件电化学活性低于SS试件;证明了碳纤维在复合材料电化学响应中的贡献,指出了原始表面存在碳纤维裸露缺陷,由此划分了活性阴极区和惰性阴极区;接触腐蚀中铝合金的主要腐蚀形式是点蚀,并伴有少量沟状腐蚀,揭示了沟状腐蚀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路径;SS试件对铝合金的电偶效应较FS试件显著,讨论了偶对中复合材料未失效的原因,指出表面阴极点及Al 3+的水解可能会减弱电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电化学 铝合金 偶接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推广疲劳-蠕变等效转换理论的高温条件载荷谱编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常宇 李政广 +2 位作者 秦海勤 徐可君 肖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3-329,共7页
针对现有载荷处理方法对高温条件下保载时间内损伤的忽略或考虑不足问题,对疲劳-蠕变转换理论进行了推广,给出普适的转换模型建立流程,以此修正雨流计数中的等值点压缩、小幅值剔除等数据压缩步骤,从而获得了能够量化全工况保载损伤的... 针对现有载荷处理方法对高温条件下保载时间内损伤的忽略或考虑不足问题,对疲劳-蠕变转换理论进行了推广,给出普适的转换模型建立流程,以此修正雨流计数中的等值点压缩、小幅值剔除等数据压缩步骤,从而获得了能够量化全工况保载损伤的高温条件载荷谱编制方法。在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上的应用表明:本方法考虑了全工况等值及小幅值载荷贡献的疲劳-蠕变耦合损伤,其相当于纯疲劳循环(传统雨流法)的298.25%,比常规转换方法多236.91%;寿命预测误差为8.35%,较常规转换方法降低了95%,仅为传统雨流法的2.5%,证明了优化的高温条件载荷谱编制方法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保载时间 雨流计数法 载荷谱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载时间下FGH96粉末高温合金疲劳-蠕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阳 秦海勤 +1 位作者 徐可君 王永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3-880,共8页
对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的典型材料FGH96粉末高温合金不同保载时间下的疲劳-蠕变变形特性及微观损伤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开展了550℃下不同保载时间的低周疲劳-蠕变试验,讨论了保载时间对FGH96合金应力-应变曲线、循环应变响应、疲劳-蠕变... 对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的典型材料FGH96粉末高温合金不同保载时间下的疲劳-蠕变变形特性及微观损伤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开展了550℃下不同保载时间的低周疲劳-蠕变试验,讨论了保载时间对FGH96合金应力-应变曲线、循环应变响应、疲劳-蠕变寿命及损伤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载时间对FGH96合金疲劳-蠕变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随着保载时间的增加,非弹性应变迟滞能增大,稳态滞回曲线发生右移,包络应变及包络应变率增加,疲劳-蠕变寿命先呈指数减小后趋于平稳,蠕变损伤逐渐起主导作用。断口分析表明:保载时间的引入使得断面呈现出多裂纹源特征,断裂模式由穿晶断裂向穿晶-沿晶混合断裂转变,裂纹扩展区存在滑移带及少量韧窝,瞬断区韧窝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 粉末高温合金 疲劳-蠕变 变形特性 断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对复合材料粘接修理裂纹铝合金板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京涛 苏洪波 +2 位作者 谭晓明 汪余博 赵培仲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1年第8期94-99,共6页
目的研究湿热对复合材料粘接修理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在表面处理工艺中分别选择KH550和AC130两种偶联剂,设计制备一系列复合材料粘接修理试样。在温度为55℃、相对湿度为98%的环境试验箱中湿热处理72 h。测试湿热前后复合材料粘接... 目的研究湿热对复合材料粘接修理结构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在表面处理工艺中分别选择KH550和AC130两种偶联剂,设计制备一系列复合材料粘接修理试样。在温度为55℃、相对湿度为98%的环境试验箱中湿热处理72 h。测试湿热前后复合材料粘接修理结构的疲劳性能。结果复合材料粘接修理后,采用KH550、AC130修理试样的疲劳寿命分别是未修理试样的4.3、5.2倍。湿热处理后,相较于未修理试样,采用KH550的修理试样,疲劳寿命提高了3.8倍,而采用AC130的试样为4.6倍。结论湿热处理导致粘接界面和复合材料补片的性能下降,从而造成疲劳性能降低。采用AC130偶联剂比采用KH550偶联剂能够获得更好的疲劳性能,且湿热后,其疲劳性能下降较少。采用AC130的试样,其裂纹扩展速率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复合材料粘接修理 裂纹扩展 偶联剂 疲劳性能 扩展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