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典型性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钱海蓉 孟宇宏 +3 位作者 王巍 卢德宏 朴月善 戚晓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60-567,共8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左侧肢休无力,伴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性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者,35...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左侧肢休无力,伴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性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者,35岁。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及记忆力减退,但不伴发热、癫癎发作。病程进展过程中相继出现阵发性四肢抽动、右侧下肢无力、小便失禁、多食、体质量增加、停经、体温波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青露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抗炎药物治疗无效,随着颅内压逐渐升高,脑疝形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仅蛋广白定量显著升高。脑电图提示右侧前额颞区慢波。MRI呈以右侧大脑半球、额顶颢叶、半卵圆中心及基底节为主的大片长T_1、长T_2信号,并不均匀疏松团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并累及左侧大脑半球。病理学检查呈现大片状坏死,脑组织及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大量格子细胞渗出,胞质丰富,内含大量六胺银和PAS染色阳性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病变及炎性假瘤等疾病。结论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学检查仅能提示特殊感染,治疗困难,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早期进行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可以明确诊断,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PPLE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生 冯立群 +2 位作者 戚晓昆 雷霞 袁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27-29,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图结果以及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进行了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7~10d,... 目的探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图结果以及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进行了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7~10d,患者均出现了四肢肌肉力弱及腱反射低下,14d后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者2例。肌电图结果示四肢多条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减慢,部分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神经活检可见有髓神经纤维减少和轴索再生现象;肌肉活检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及肌病样改变。结论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是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电生理和神经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预防本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 电生理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Fas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涛 朱克 +1 位作者 戚晓昆 熊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Fas基因表达以及与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 ,建立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分别在电凝术后 3、6、12、2 4、48、72和 12 0h取材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检测...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后Fas基因表达以及与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 ,建立大鼠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分别在电凝术后 3、6、12、2 4、48、72和 12 0h取材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用原位RT PCR法检测Fas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梗死灶周边区细胞从 12h开始表达FasmRNA ,2 4h达到高峰 ,48和、72h逐渐下降 ,12 0h已经检测不到。缺血后 3、6、12、2 4和 48h未见凋亡细胞 ,72h在梗死灶周边区域出现散在的凋亡细胞 ,12 0h仍然有凋亡细胞 ,分布范围与数量与 72h相似。FasmRNA原位杂交信号阳性细胞的出现明显早于凋亡细胞 ,数量明显多于后者 ,而细胞形态和分布区域相似。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诱导梗死灶周边区域FasmRNA的表达 ,Fas基因可能介导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基因表达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海蓉 戚晓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lymphoma,PCNSL)是指用现代诊断技术证实恶性淋巴瘤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周皮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小胶质细胞瘤等以前的不同命名反映了...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lymphoma,PCNSL)是指用现代诊断技术证实恶性淋巴瘤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周皮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小胶质细胞瘤等以前的不同命名反映了不同作者对其组织发生学及病变性质的认识不同,1972年,Henry把这类肿瘤称为PCN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戚晓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55-956,共2页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床治疗全自主神经病体位性低血压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永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9期818-818,共1页
关键词 全自主神经病 倾斜床 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神经疾病临床进展学习班通知
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5-275,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鸡尾酒”疗法对多系统萎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邱峰 刘建国 +2 位作者 张海玲 董秦雯 戚晓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在原有"鸡尾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3周,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6个月及1年采用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评估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治疗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在原有"鸡尾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3周,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6个月及1年采用统一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评估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和1年,患者语言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0.52)分和(1.66±0.86)分vs(2.44±0.72)分,P=0.030],但随访6个月与随访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行走、跌倒、下肢运动灵活性及坐位站起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P〈0.01),随访1年后上述各项指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鸡尾酒"疗法对多系统萎缩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硫胺素 核黄素 维生素E 维生素K3 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烟雾病患者临床、影像学与经颅多普勒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钱海蓉 戚晓昆 +3 位作者 熊斌 赵敏 王巍 李友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 (TCD)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例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和TCD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头颅磁共振 (MR)发现脑梗塞、脑出血、局限脑萎缩 ,颅底大血管流空信号变细或消失、基底节区散在点状和... 目的 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 (TCD)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例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和TCD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头颅磁共振 (MR)发现脑梗塞、脑出血、局限脑萎缩 ,颅底大血管流空信号变细或消失、基底节区散在点状和弧线状流空信号。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显示颅底异常血管网无显著差异 (P >0 .0 5 )。TCD表现为Willis环广泛分布的双侧血流速度异常 ,多支血管频谱紊乱 ,闻及乐音性杂音。结论 头痛、癫、反复 (交替性 )肢体麻木无力、失语等脑缺血和脑出血症状是烟雾病突出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有脑萎缩。DSA是诊断金标准。TCD作为筛选手段 ,结合头颅MR、MRA有助于烟雾病早期诊断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核磁共振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痨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晓风 边洋 +2 位作者 黄鑫 戚晓昆 邱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11-415,共5页
目的 总结脊髓痨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明确诊断的3例及文献报道的7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电生理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分别以行走不稳、腰腹部和双下肢针刺样或... 目的 总结脊髓痨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海军总医院明确诊断的3例及文献报道的7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电生理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分别以行走不稳、腰腹部和双下肢针刺样或闪电样疼痛、四肢麻木(以双下肢显著)首发,临床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双下肢麻木、躯干和四肢针刺样或闪电样疼痛、排尿障碍等,以及双下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Romberg征阳性、深感觉障碍、跟-膝-胫试验欠稳准、浅感觉障碍等。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1∶8~256;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定量升高,脑脊液TPPA试验阳性、RPR试验滴度1∶1~8。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多表现为退行性变。体感诱发电位呈现双侧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其中6例患者经青霉素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脊髓痨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易误诊,明确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电生理学表现,仅少数患者表现出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痨 血清学试验 脑脊髓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检测在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兴华 王志伟 戚晓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337-1339,共3页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是成年期隐匿起病、散发的、快速进展的累及神经系统多个功能解剖部位的变性疾病,以中老年居多。其临床表现按运动症候主要分2个类型:(1)以帕金森样症候为主要表现的MSA-P型;(2)以...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是成年期隐匿起病、散发的、快速进展的累及神经系统多个功能解剖部位的变性疾病,以中老年居多。其临床表现按运动症候主要分2个类型:(1)以帕金森样症候为主要表现的MSA-P型;(2)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MSA-C型。实际上很多MSA患者以非运动症候首发,如尿便障碍、性功能障碍、汗腺分泌异常等自主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肌电描记术 多道睡眠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非运动症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海玲 宋东东 +3 位作者 邱峰 刘建国 董秦雯 戚晓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6-950,共5页
目的总结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以非运动症候和运动症候为首发症状的构成比和MSA非运动症候的具体症候构成比。方法选择MSA患者31例,其中MSA-P型18例,MSA-C型13例。进行详细病史记录和神经系统体检,记录运动症候及非... 目的总结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以非运动症候和运动症候为首发症状的构成比和MSA非运动症候的具体症候构成比。方法选择MSA患者31例,其中MSA-P型18例,MSA-C型13例。进行详细病史记录和神经系统体检,记录运动症候及非运动症候具体表现及出现时间。结果 23例MSA以非运动症候首发。非运动症候的首发症状以快速眼动睡眠异常、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及直立性低血压常见。31例MSA患者均有非运动症候表现。以直肠功能障碍(93.5%)、排尿障碍(90.3%)、直立性低血压(64.5%)、睡眠呼吸暂停(61.3%)、快速眼动睡眠异常(48.4%)最为常见。MSA-P型与MSA-C型在年龄、性别、首发病程、就诊病程及非运动症候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A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候表现,且以首发症状多见。MSA-C型患者中以非运动症候起病较MSA-P型患者更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REM睡眠行为障碍 运动障碍 排尿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英欣 朱宗红 +3 位作者 姚生 刘建国 段枫 戚晓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83-187,共5页
目的分析大脑皮质静脉血栓(CoVT)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海军总医院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例CoVT患者(4例单纯皮质静脉血栓,6例伴有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影像及3例脑组织病理检查的特点。结果 10例CoV... 目的分析大脑皮质静脉血栓(CoVT)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海军总医院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例CoVT患者(4例单纯皮质静脉血栓,6例伴有静脉窦血栓),分析其病因、影像及3例脑组织病理检查的特点。结果 10例CoVT患者,女3例,男7例,平均年龄(31±15)岁。(1)头部CT及MRI多提示为出血性梗死,增强MRI显示病灶多散在不均匀强化。DSA可发现不同部位皮质静脉血栓。(2)3例因首诊考虑占位性病变,行脑组织活检术。病理学检查见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内皮增生,伴吞噬细胞反应,并可见散在灶状出血,小静脉扩张显著,少数有血液淤滞或血栓形成。结论 CoVT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多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栓逆行累及皮质静脉所致,易误诊为肿瘤占位,诊断需注意临床与影像学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脑血管造影术 病理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钱海蓉 韩晓琛 王志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8-210,共3页
患者男,47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不清3矿入院。患者于2013年3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食指活动不利,无法正常写字,伴言语不清,持续约3min自行缓解.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静脉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张型头痛患者咀嚼肌外感受抑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浩静 于生元 +2 位作者 李丽萍 戚晓昆 姜树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ES)检测紧张型头痛(TTH)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紧张型头痛患者及30名正常志愿者利用肌电图(EMG)刺激眶下神经进行ES试验,检测颞肌、咬肌ES的潜伏期和时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紧张型头痛患...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ES)检测紧张型头痛(TTH)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紧张型头痛患者及30名正常志愿者利用肌电图(EMG)刺激眶下神经进行ES试验,检测颞肌、咬肌ES的潜伏期和时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第二抑制期(ES2)潜伏期延长,时限缩短,出现率降低(P<0.05)。结论:外感受抑制检查对紧张型头痛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肌电图 外感受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患者1例的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友莲 刘岩 +2 位作者 黄建萍 刘华英 戚晓昆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患者 护理 吞咽困难 原因不明 共济失调 进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战伤员救护中快速留置导尿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岩 张恩华 +3 位作者 黄叶莉 孙艳杰 黄瑾 贾广月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海战救护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法和常规法对60名男性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时间和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两种操作方法所用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快速法用时... 目的探讨海战救护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法和常规法对60名男性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时间和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两种操作方法所用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快速法用时明显缩短;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无差异。结论快速留置导尿法用于海战伤员的救护,既可提高海战救护时效,也可保证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 战伤 救护 尿道口 黏膜 细菌培养 男性患者 结论 有效方法 常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分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微微 黄勇华 +5 位作者 马志刚 刘建国 刘莹 刘纬 秦伟 张茁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4个区6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情况及影像学... 目的研究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4个区6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北京市五家医院急性脑梗死的亚型构成为:腔隙性脑梗死46.5%,小梗死38.1%,中梗死9.4%,大梗死6.0%。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脑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根据影像学的分型法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意外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对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戚晓昆 王湘庆 +3 位作者 钱海蓉 刘鹏 冯大刚 邵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 82例 ,男性 5 4,女性 2 8,年龄 5 5~ 80岁 ,平均 6 8岁。随机分为降纤酶...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原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 82例 ,男性 5 4,女性 2 8,年龄 5 5~ 80岁 ,平均 6 8岁。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 5 2例 ,川芎嗪组 30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D 二聚体的检测。另有 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后改用降纤酶治疗。结果 降纤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短 ,显著优于川芎嗪 (P <0 .0 1)。降纤酶组治疗后FIB下降显著 (P <0 .0 1) ,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降纤酶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延长 (P <0 .0 1) ,D 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而川芎嗪组无明显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 8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后 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降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 ,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 降纤酶对FIB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 ,短期应用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暂时性 纤维蛋白原 川芎嗪 降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康复治疗对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永霞 戚晓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研究规范的康复治疗对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患者给予6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1个月的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 目的研究规范的康复治疗对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患者给予6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1个月的康复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6个月时肢体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康复治疗对于前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