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船赴拉美三国开展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
1
作者 陈会杰 谢倩 刘百臣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46-47,共2页
目的总结医院船赴拉美三国开展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的经验体会。方法对31例白内障患者手术护理配合情况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1例手术均安全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无一例眼心反射等意外事... 目的总结医院船赴拉美三国开展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的经验体会。方法对31例白内障患者手术护理配合情况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31例手术均安全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无一例眼心反射等意外事故发生。结论语言的有效沟通、手术仪器设备的针对性准备、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护是医院船在海外开展白内障手术护理配合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船 白内障手术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logMAR视力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刚 张方华 +1 位作者 颜少明 彭秀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标准化logMAR视力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Weber-Fechner法则设计本视力表和记录方法。采用三划等长的E形视标,视标大小及排列采用均匀的几何增率,每行视标数为4个,共14行,每两行视标变化进率为1010。视力检查...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标准化logMAR视力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Weber-Fechner法则设计本视力表和记录方法。采用三划等长的E形视标,视标大小及排列采用均匀的几何增率,每行视标数为4个,共14行,每两行视标变化进率为1010。视力检查距离是为3 m。视力记录可选择视角对数记录、小数记录。以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为标准,通过检查100人的单眼裸眼视力验证本视力表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该视力表纠正每行之间视标个数不等和大视标个数较少的缺点,采用多种视力记录方法,并可以作多种视力记录的相应数值的转换。本视力表与国家“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论:本标准化logMAR视力表具有检查结果可靠、视力统计方便、准确的优点,可应用于眼视光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logMAR视力表 Weber-Fechner法则 标准对数视力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剪法”联合泪小点扩张治疗泪小点开口狭窄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刚 彭秀军 +1 位作者 姚白云 刘海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76,共1页
关键词 三剪法 泪小点扩张 泪小点开口狭窄 溢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9
4
作者 彭秀军 颜少明 +1 位作者 杨明迪 叶彤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和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老年性、先天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300只眼进行了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切口撕裂、前囊膜瓣残留、虹膜损伤及... 目的分析和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老年性、先天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300只眼进行了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患者3~24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切口撕裂、前囊膜瓣残留、虹膜损伤及后囊膜破裂。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复视及黄斑水肿。术后矫正视力0.3~0.5者34眼,0.6~1.0以上者266眼。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晶状体核的密度、颜色、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aPVR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百臣 张卯年 +1 位作者 刘铁城 彭秀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aPVR)病理状态下低眼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为防治外伤性aPVR引起的慢性低眼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青紫兰兔制作外伤性aPVR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 (n =8) ,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aPVR)病理状态下低眼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为防治外伤性aPVR引起的慢性低眼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青紫兰兔制作外伤性aPVR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 (n =8) ,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观测眼压 (IOP) ,并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1周、2周、4周、8周实验组平均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光镜检查发现实验组术后 2周、4周、8周睫状体水肿 ,术后 4周及 8周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缺失。电镜检查发现实验组术后 4周和 8周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线粒体明显减少 ,细胞内空泡。结论 外伤性aPVR睫状膜的增生和收缩引起对睫状上皮的牵拉 ,造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和睫状体水肿 ,进而促进慢性低眼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慢性低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G的增生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利群 刘敬 +2 位作者 卢华 马志中 冯玉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GC)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μg/ml、10μg/ml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加入体外培养SD大鼠RGC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GC增生活性下降,H...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GC)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μg/ml、10μg/ml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加入体外培养SD大鼠RGC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GC增生活性下降,H121对RG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50.37%。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GC的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1 细胞培养 视网膜胶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某部226名官兵立体视功能现况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濮蓉 张旭 +2 位作者 刘百臣 陈昌玖 易贵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6,75,共2页
关键词 现况调查 立体视觉 视功能 西藏地区 官兵 精细 必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无张力性瞳孔三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百臣 彭秀军 李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无张力性瞳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机械损伤后IL-8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贾洪真 韩泉洪 +1 位作者 惠延年 彭秀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受机械损伤后IL-8表达情况。方法取在6孔培养板内培养的RPE细胞,并建立机械损伤模型。待细胞铺满融合后,每孔刮除相同面积的细胞,72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试验检测培...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受机械损伤后IL-8表达情况。方法取在6孔培养板内培养的RPE细胞,并建立机械损伤模型。待细胞铺满融合后,每孔刮除相同面积的细胞,72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试验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PE细胞内IL-8的表达。结果 RPE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IL-8的表达,几乎不着色。经过机械损伤刺激充分反应后,在损伤边缘的RPE细胞内IL-8蛋白质的表达呈阳性,胞浆出现浓淡不一的棕黄色着色。ELISA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RPE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可表达少量的IL-8,在经过机械损伤反应后,IL-8表达量显著增加,3次检测中对照和刮伤模型上清液中IL-8的浓度分别是105×10-12kg.L-1、965×10-12kg.L-1,108×10-12kg.L-1、990×10-12kg.L-1,100×10-12kg.L-1、960×10-12kg.L-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体外培养RPE细胞经过机械损伤反应后,IL-8的分泌和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在视网膜脱离前及脱离过程中,RPE细胞受到通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传导过来的机械牵拉力的作用后在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可能会诱导IL-8的产生,从而有助于启动RPE细胞的移行及早期的炎症反应,导致PV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8 机械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眼免疫性疾病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力维 高原 郭建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0-893,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指存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非造血细胞来源的细胞亚群,它们不仅具有多潜能分化作用,同时还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MSC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MSC、实验性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指存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非造血细胞来源的细胞亚群,它们不仅具有多潜能分化作用,同时还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MSC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MSC、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和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的基础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做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蓖麻毒素B链的新型黏膜免疫佐剂设计及靶向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建巍 秦力维 +3 位作者 冯健男 付凯飞 王珍光 赵强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4-980,988,共8页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基因工程合成后,动物实验评价绿色荧光蛋白在基于RTB活性肽靶向下在体内的分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基因工程合成后,动物实验评价绿色荧光蛋白在基于RTB活性肽靶向下在体内的分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不同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实现肽-GF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动物实验评价小鼠舌下口服肽-GFP融合蛋白后GFP在体内的分布。结果: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单抗3E1与RTB相互作用的空间构象,判定出四个活性区域,构建了4个含不同活性肽的GFP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纯度蛋白;经舌下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证实,P1-GFP免疫组GFP和CD11c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P1-GFP初次免疫后,GFP主要分布于空肠,再次免疫后,GFP主要集中于回肠、肠相关淋巴组织和小肠PP结;初次免疫后CD11c+细胞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胃和空肠,再次免疫后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11c+细胞不再占优势,空肠中CD11c+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基于RTB的活性肽P1与GFP融合蛋白口服免疫小鼠后,P1-GFP经P1肽的导向,初次和再次免疫后GFP在体内的分布不同,再次免疫后范围更广。P1的导向使GFP直接进入小肠PP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两个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诱导及效应部位,利于免疫应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B链 黏膜免疫 小分子肽 靶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表面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桂琴 曹利群 +4 位作者 李娜 彭秀军 唐慧琴 董亚利 顾汉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改变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前表面性能,并进行改性后观察人工晶状体表面超微结构。方法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对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进行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以及氧化钛单面修饰并观察其表面形貌;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 目的改变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前表面性能,并进行改性后观察人工晶状体表面超微结构。方法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对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进行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以及氧化钛单面修饰并观察其表面形貌;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于术后90 d摘出修饰人工晶状体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与未修饰人工晶状体相比,改性处理后的人工晶状体表面更均匀光滑。未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术后90 d,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有细胞以及蛋白膜附着物,黏附细胞多为大小及形态多样的巨噬细胞,主要集中于人工晶状体周边。修饰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少于未修饰人工晶状体,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修饰人工晶状体表面黏附细胞更少。结论表面修饰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提高了人工晶状体的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表面修饰 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肿瘤治疗及疗效评价中的新靶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建巍 秦力维 马聪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2-655,共4页
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 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导负载抗原的(dendritic cell,DC)从肿瘤部位迁移至淋巴组织,在诱导DC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CCR7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癌等中表达,而淋巴结中丰富的CCL21则能趋化CCR7阳性的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直接导致肿瘤的扩散。CCR7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同表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很有可能成为DC疫苗免疫效果和DC功能评价,以及某些实体瘤淋巴结转移评价乃至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CCR7 树突状细胞 肿瘤转移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芊 彭秀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对新生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同窝新生小鼠14只,随机分为7组(P1-P7),每组2只,出生后连续7d每天取1组幼鼠,分离视网膜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传代后培养2周,然后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 目的对新生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同窝新生小鼠14只,随机分为7组(P1-P7),每组2只,出生后连续7d每天取1组幼鼠,分离视网膜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传代后培养2周,然后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的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细胞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视网膜亮氨酸拉链(Nrl)和视蛋白(Opsin)的表达情况,并对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在特定的培养基中,部分P1-P7各组新生小鼠视网膜细胞贴壁生长,荧光免疫组化标记显示传代后生长细胞大部分为BrdU阳性细胞。P1-P7组Nestin阳性率分别为31.0%、31.6%、32.3%、30.2%、31.2%、30.9%、29.5%。Nrl阳性细胞数出生后3d开始明显增多,随后小幅增加,P1-P7组阳性率分别20.6%、35.2%、65.5%、68.6%、71.6%、73.0%、73.3%。P1-P4组细胞不表达Opsin,P5-P7组少量细胞表达Opsin。结论新生小鼠视网膜存在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该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及向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分化和表达视蛋白的潜能,并于生后3d明显增多,此后逐渐分化为成熟的光感受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光感受器 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分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对兔眼视网膜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伟 彭秀军 +2 位作者 石芊 李娜 贾洪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2-724,729,共4页
目的观察海水进入兔眼玻璃体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按伤后30min、2h、6h、12h和24h随机均分为5组,以每组动物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中注射0.5ml实验用人工海水,对照眼注... 目的观察海水进入兔眼玻璃体后不同时间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按伤后30min、2h、6h、12h和24h随机均分为5组,以每组动物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实验眼玻璃体中注射0.5ml实验用人工海水,对照眼注入0.5ml平衡盐溶液。分别在伤后30min、2h、6h、12h和24h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楚,染色均匀,细胞形态规整,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实验眼30min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稍水肿,2h组神经纤维水肿明显,视网膜内节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6h时内核层细胞数开始减少,12h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出现细胞核碎裂、边集,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变,核膜皱缩,内陷,内外节空泡变明显增多。结论海水进入兔眼玻璃体早期即可引起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损伤逐渐加重。6~12h即发生不可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玻璃体 形态学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保存人角膜内皮细胞复苏培养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秀军 黄晋生 +2 位作者 黄友章 杨明迪 李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深低温保存 人角膜内皮细胞 复苏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舰船冲击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娜 彭秀军 胡运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研制经济简便、易搬运携带、可真实模拟实船水下非接触爆炸响应的模拟舰船冲击装置。方法: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传感器检测技术模拟舰船冲击装置,并对该装置的冲击响应用动物实验检验。选择4个冲击级别,每组10只青紫兰兔,分别观... 目的:研制经济简便、易搬运携带、可真实模拟实船水下非接触爆炸响应的模拟舰船冲击装置。方法: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传感器检测技术模拟舰船冲击装置,并对该装置的冲击响应用动物实验检验。选择4个冲击级别,每组10只青紫兰兔,分别观察不同冲击加速度、冲击持续时间和位移对实验兔的致伤作用。结果:本装置性能稳定、安全,冲击加速度值最高可达1 000 m/s2,持续时间约2 ms,砧板位移约100 mm;4个冲击加速度级别差异显著,数据重复性好;兔冲击伤主要表现为胸腹腔脏器的不同程度点片状出血,未见脏器破裂,尤以肺损伤率最高,其损伤程度和波及范围随冲击加速度的增大有加重趋势。结论:该装置可模拟舰船冲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冲击装置 模型 动物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暴露后与用户视觉相关的模拟器病致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师国伟 郭小朝 +3 位作者 熊端琴 王涌天 刘越 曹利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79,共6页
为了优化虚拟环境设计,增强虚拟现实系统的可用性,对虚拟环境暴露后用户出现的与视觉相关的模拟器病症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双眼视觉感知机理和虚拟环境立体显示基础上,给出了视差型立体图像显示的深度感知控制公式;通过比较用户在实际... 为了优化虚拟环境设计,增强虚拟现实系统的可用性,对虚拟环境暴露后用户出现的与视觉相关的模拟器病症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双眼视觉感知机理和虚拟环境立体显示基础上,给出了视差型立体图像显示的深度感知控制公式;通过比较用户在实际环境、平面显示和虚拟立体显示中的视觉感知差异,得出了调节固定的显示模式是虚拟环境暴露后用户视觉感知冲突并诱发视觉相关模拟器病症状的重要致因。最后通过虚拟飞行实验前后用户双眼调节性辐辏AC/A的变化和虚拟环境暴露后模拟器病问卷调查,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并提出虚拟环境优化设计和合理安排模拟训练的原则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环境 双眼视觉 模拟器病 双眼调节 辐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桂琴 彭秀军 +1 位作者 顾汉卿 李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术后180d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10只(20眼)大耳白兔,其中5眼行超声乳化,15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第7、15、30、60、90、120、150、180天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术后反应。结果术后... 目的观察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术后180d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10只(20眼)大耳白兔,其中5眼行超声乳化,15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第7、15、30、60、90、120、150、180天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术后反应。结果术后反应包括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后囊膜混浊、人工晶状体位置与表面变化、瞳孔与虹膜的改变。其中术后第7天,2眼角膜明显水肿;前房反应明显。术后第15天,后囊膜混浊出现。术后第30天,1眼人工晶状体表面出现粗大颗粒沉着。50%发生人工晶状体移位,最严重的是1眼发生巩膜葡萄肿。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兔眼植入人工晶状体180d动态观察到的术后反应及最严重的并发症,可以作为今后进行动物实验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术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和肝素修饰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利群 王桂琴 +4 位作者 彭秀军 李娜 卢成戎 贾洪真 石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0-472,475,共4页
目的比较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肝素修饰的亲水性丙烯酸酯IOL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1例(152眼)白内障患者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其中64眼植入疏水性Sensar AR40e丙烯酸酯IOL为Sensar AR... 目的比较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肝素修饰的亲水性丙烯酸酯IOL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1例(152眼)白内障患者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其中64眼植入疏水性Sensar AR40e丙烯酸酯IOL为Sensar AR40e组,88眼植入肝素修饰的亲水性HQ201hep丙烯酸酯IOL为HQ201hep组。记录并比较2组术后3d裸眼视力、术后2a最佳矫正视力及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间术后3d裸眼视力及术后2a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66、1.912,P=0.785、0.591)。术后2a PCO的发生率,Sensar AR40e组为15.63%(10/64),HQ201hep组为21.59%(19/88);2级和3级PCO的发生率Sensar AR40e组为1.56%(1/64),HQ201hep组为7.95%(7/88),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18、3.036,P=0.374、0.08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组60岁以上患者的148眼中,Sensar AR40e组的1.56%(1/64)和HQ201hep组的3.57%(3/84)发生了2级或3级PCO,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4);Sensar AR40e组1.56%(1/64)和HQ201hep组2.38%(2/84)接受了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疏水性丙烯酸酯IOL与肝素修饰的亲水性丙烯酸酯IOL植入术后的视力和PCO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疏水性丙烯酸酯 肝素修饰亲水性丙烯酸酯 后囊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