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08年海军总医院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3
1
作者 郝秀红 马骢 丁毅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2006—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 目的分析2006—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出细菌4982株,革兰阴性菌2922株占58.7%,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分离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40%以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在30%以下,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3.2%-58.1%。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 2006-200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善桥 陆晓白 +1 位作者 李杰 马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5-476,487,共3页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 ,以便及时监控和治疗。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 ,从 5 33株肠杆菌科细菌筛选出产 ESBL s菌株 ,并对产 ESBL s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5 33株肠杆菌... 目的 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 ,以便及时监控和治疗。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 ,从 5 33株肠杆菌科细菌筛选出产 ESBL s菌株 ,并对产 ESBL s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5 33株肠杆菌科细菌产 ESBL s菌株 96株 (18.0 % ) ,以 ICU病房分离率最高 (2 9.5 % ) ,产 ESBL s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 (90 .6 %~ 92 .7% ) ,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磺胺甲口恶唑 /甲氧苄啶耐药率也较高 (5 1.0 %~ 88.5 % ) ,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方便、有效检测 ESBL s的方法 ;治疗产 ESBL s细菌引起的感染 ,可选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及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敏感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肠杆菌科 细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学斌 马聪 +3 位作者 王倩 赵强元 杨明 刘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1-854,共4页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3-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46例,男113例,女133例,年龄60.2±15.3岁,病程5~22年。根据有无...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3-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46例,男113例,女133例,年龄60.2±15.3岁,病程5~22年。根据有无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n=106)及有并发症组(n=140)。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20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有并发症组TG、TC、LDL-C、MPV、PDW、P-LCR、FIB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P〈0.05),PLT、APTT、PT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P〈0.05),HDL-C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黏度、高凝状态,易发生血管并发症。及时进行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脂异常 凝血功能 血小板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蒋学兵 张立萍 +1 位作者 王燕菊 马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92-1095,共4页
临床输血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输血对肿瘤患者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氧含量,加速肿瘤细胞氧化和变性坏死;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受者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和术后感染。滤除白细胞输血能减少输血不良反... 临床输血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输血对肿瘤患者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氧含量,加速肿瘤细胞氧化和变性坏死;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受者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和术后感染。滤除白细胞输血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合理进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自体输血是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输血对肿瘤患者治疗的支持作用、输血和免疫抑制、输血与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和肿瘤复发、去白细胞输血及肿瘤患者自体血输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肿瘤治疗 免疫抑制 感染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海洋细菌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马聪 陈昌国 +5 位作者 蒋学兵 李丹丹 刘敏 郝秀红 马学斌 钱扬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海域主要细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沿舰船航线用海水采样器对海面下1m左右的海水进行取样,行增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中国4大海域共采集528份海水样本,获得海洋细菌145种共759株,主要包括弧菌、肠杆菌、非发... 目的了解我国海域主要细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沿舰船航线用海水采样器对海面下1m左右的海水进行取样,行增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中国4大海域共采集528份海水样本,获得海洋细菌145种共759株,主要包括弧菌、肠杆菌、非发酵菌、真菌、巴斯德菌、革兰阳性球菌、啮蚀艾肯菌、革兰阳性杆菌和厌氧菌等菌属。其中弧菌占52.9%,弧菌中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副溶血弧菌占75%。4大海域中含量较多的溶藻弧菌、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分布无差别(P=0.071)。对中国4大海域的7种海洋细菌的分布行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渤海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较高;啮蚀艾肯菌在黄海的分离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东海以弧菌占绝对优势,占总分离株数的70.8%;南海较其他3大海域分离出较多真菌。各海域特有的海洋菌分布特点是种类多、数目少。自北向南,各海域分离数目最多的菌种分别为粪肠球菌、黄杆菌、沙鱼弧菌和无名假丝酵母。结论弧菌为中国海域分离率最高的优势细菌,厌氧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含量极低。4大海域海洋细菌在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分离的啮氏艾肯菌致病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建巍 马骢 +8 位作者 郝秀红 付凯飞 蒋学兵 马学斌 刘敏 王珍光 张雅芳 王芳 王海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就中国海域分离的啮氏艾肯菌对小鼠的毒力及伤口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方法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啮氏艾肯菌悬液,观察一般状态、白细胞计数和血培养。第5天脱颈处死后解剖取脏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 目的就中国海域分离的啮氏艾肯菌对小鼠的毒力及伤口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方法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啮氏艾肯菌悬液,观察一般状态、白细胞计数和血培养。第5天脱颈处死后解剖取脏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昆明小鼠致伤后浸泡在含啮氏艾肯菌的人工海水中45~60min,打捞后分笼于层流柜中饲养。于致伤浸泡后不同时间做白细胞计数及血培养,并观察一般状态和伤口炎性反应,定时取伤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实验完毕后伤肢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镜检查;用K-B法做啮氏艾肯菌对各种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小鼠注射啮氏艾肯菌液后,白细胞升高,感染12h后20%小鼠心和肝脏有细菌生长。小鼠感染啮氏艾肯菌后,病变部位以肺、肝及肾脏为重,病变性质主要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及血停滞现象。致伤小鼠经含啮氏艾肯菌的海水浸泡后,6、12、24、48、72h伤肢培养均为阳性,感染后48h时20%小鼠肠组织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时间点和其他组织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伤肢组织可见肌纤维排列疏松、紊乱、断裂,横纹肌间较多炎细胞浸润。啮氏艾肯菌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美洛培南、磺胺的敏感性仅为67%,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结论中国海域分离的啮氏艾肯菌具有致病力,啮氏艾肯菌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美洛培南、磺胺的敏感性较低,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啮氏艾肯菌 致病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海洋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蒋学兵 马聪 +4 位作者 郭建巍 陈昌国 张在文 刘敏 王海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8-900,共3页
目的探讨理想的海洋细菌增菌、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海洋细菌经8种不同种类增菌液增菌后,选择11种不同种类的培养基进行分传,然后挑选单个菌落应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AMS)、API微生物鉴定系统和BIOMIC检测仪进行检测,用微... 目的探讨理想的海洋细菌增菌、分离与鉴定方法。方法海洋细菌经8种不同种类增菌液增菌后,选择11种不同种类的培养基进行分传,然后挑选单个菌落应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AMS)、API微生物鉴定系统和BIOMIC检测仪进行检测,用微量生化反应管进行手工补充鉴定。结果从中国四大海域采集的海水中共分离到72种411株细菌与真菌。弧菌为海水中的优势菌(177株,43.1%)。弧菌应首选碱性蛋白胨水和嗜盐菌增菌液进行增菌,然后用TCBS平板和血平板进行分传。其他细菌适合用2号营养肉汤增菌后再用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分离。真菌适合用真菌肉汤液增菌,用沙氏平板进行分传。对所分离的细菌采用VITEK-AMS、API系统和BIOMIC检测仪结合微量生化反应管进行手工补充鉴定,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结论对于海洋中不同种类的细菌与真菌,应选用不同种类的增菌液和培养基进行增菌与分离。采用VITEK-AMS、API系统、BIOMIC检测仪结合微量生化反应管进行手工补充鉴定,是较理想的海洋细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细菌 细菌分离 细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海域细菌谱及其优势菌伤口感染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骢 韩善桥 +3 位作者 郝秀红 蒋学兵 李艳君 虞积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了解东南沿海海域细菌分布之特征,观察致病菌的伤口感染特征。方法:经大范围海水采集后行海洋细菌增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进行单一优势细菌的小鼠毒力实验和伤肢感染实验,并行组织病理光镜检查。结果:(1)共分离... 目的:了解东南沿海海域细菌分布之特征,观察致病菌的伤口感染特征。方法:经大范围海水采集后行海洋细菌增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进行单一优势细菌的小鼠毒力实验和伤肢感染实验,并行组织病理光镜检查。结果:(1)共分离出34种203株细菌,其中弧菌科159株(78.33%),肠杆菌科24株(11.82%),非发酵菌15株(7.39%),革兰阳性球菌3株(1.37%),厌氧菌2株(0.99%)。(2)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亚氨培南、奈替米星、左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对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敏感性差。(3)4种优势弧菌的细菌毒力实验发现,小鼠肠、肺、肝、肾脏组织细胞水肿、变性、灶性坏死。毒力强度依次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海鱼弧菌、霍利斯弧菌,副溶血弧菌可致败血症。(4)通过建立小鼠伤肢感染模型,观察优势弧菌的伤口感染能力,发现实验鼠皮下及横纹肌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可形成蜂窝织炎。结论:菌谱调查结果涵盖了该海域及海岸带细菌分布的特征。动物实验数据证实了4种优势弧菌的毒力和伤口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海域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海鱼弧菌 霍利斯弧菌 毒力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石湘芸 杨晔 +6 位作者 赵云涛 川玲 丁殿勋 高连如 李仲安 郝唯蔚 费宇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3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在AMI早期CGRP浓度升高达峰值(59.31±24.72pg/ml),第1天开始下降,最低值在第7天,第10天开始回升,28天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对照组(33.32±6...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3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在AMI早期CGRP浓度升高达峰值(59.31±24.72pg/ml),第1天开始下降,最低值在第7天,第10天开始回升,28天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与对照组(33.32±6.44pg/ml)比较,除第1天无差异外,余各次与对照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考虑AMI患者血浆CGRP水平有自身规律性变化,除缺血损伤早期有代偿性升高外,在AMI整个急性期其血浆CGRP含量是减少的,伴严重心律失常者血浆CGRP水平亦明显降低(P<0.001)。提示CGRP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可能将成为防治心肌细胞损害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浆 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创伤弧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凯飞 马骢 +3 位作者 郭建巍 乔媛媛 郝秀红 王大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制备高效、特异的抗创伤弧菌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用创伤弧菌菌体蛋白抗原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创伤弧菌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及Western blot等筛选、鉴定其与创伤弧菌溶血素蛋白(vvhA... 目的:制备高效、特异的抗创伤弧菌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用创伤弧菌菌体蛋白抗原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创伤弧菌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及Western blot等筛选、鉴定其与创伤弧菌溶血素蛋白(vvhA)及其他重要海洋细菌的交叉反应性和效价。结果:共获得5株抗创伤弧菌的mAb,鉴定结果表明,5株mAb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结论:获得5株抗创伤弧菌的特异性mAb,为建立创伤弧菌快速检测试剂盒提供了重要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海洋细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聪 郝秀红 +5 位作者 马学斌 李丹丹 李艳君 蒋学兵 钱扬会 郭建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对中国海域海洋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治疗海洋相关性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海域203个采样点获得的海洋标本进行细菌鉴定,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判定,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海域共分离... 目的对中国海域海洋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治疗海洋相关性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海域203个采样点获得的海洋标本进行细菌鉴定,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判定,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海域共分离到海洋细菌569株,其中弧菌222株、肠杆菌100株和非发酵菌87株。弧菌属:中国海域弧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四环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头孢敏感率较高,达85%。中国海域弧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达40%和20%左右;经χ2检验,不同海域所分离的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不同(P<0.05),渤海海域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率最高,南海最低。肠杆菌科:中国海域肠杆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达90%左右,中国海域菌株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达30%左右,其中黄海海域菌株对2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非发酵菌属:中国海域菌株对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率80%左右,中国海域菌株对磺胺耐药率30%左右。结论中国海域海洋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某些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提示我们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细菌 敏感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株疑似鼠疫耶尔森氏菌的系统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建 李艳君 +8 位作者 祁芝珍 崔玉军 任玲玲 代瑞霞 王效义 崔百忠 张青雯 杨瑞馥 宋亚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对1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方法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株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 目的对1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方法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株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蜜二糖(-)、甘油(+)、脱氮(+),与典型鼠疫菌一致。毒力因子检查结果为均为阴性;对实验动物小白鼠完全无致死能力。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实验和PCR扩增表明55023菌株没有鼠疫菌的三个质粒;也不具鼠疫标识基因;pgm位点代表性基因YPO1954扩增阳性,YPO1908扩增阴性,表明其pgm位点不完整;差异片段(DFR)分型结果表明该菌株缺失了14个DFR,不符合鼠疫菌的特征;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鼠疫存在16个碱基的差异,而与血清Ⅲ型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仅相差两个碱基。结论尽管55023菌株具备鼠疫菌的一些表型特征,但基因组特征表明其不是鼠疫菌,而可能是血清III型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噬菌体裂解结果等表型不能作为鼠疫菌鉴定的最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氏菌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表型鉴定 基因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近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善桥 陆晓白 +1 位作者 李杰 马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0-91,95,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近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细菌鉴定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在分离出的596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为1844株(30.9%),占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标本中的... 目的了解我院近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细菌鉴定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在分离出的596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为1844株(30.9%),占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标本中的检出率以痰液最高(66.1%),其次是分泌物(17.5%)和中段尿(12.6%);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小于30%的抗生素只有亚胺培南(12.7%)、头孢他啶(25.3%)和头孢吡肟(25.6%),其余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33.1%~80.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高,治疗该菌感染应根据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敏感药物及联合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分离 抗生素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蓖麻毒素B链的新型黏膜免疫佐剂设计及靶向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建巍 秦力维 +3 位作者 冯健男 付凯飞 王珍光 赵强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4-980,988,共8页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基因工程合成后,动物实验评价绿色荧光蛋白在基于RTB活性肽靶向下在体内的分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 目的: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抗体3E1,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基因工程合成后,动物实验评价绿色荧光蛋白在基于RTB活性肽靶向下在体内的分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RTB与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肽部位;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不同肽的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实现肽-GF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动物实验评价小鼠舌下口服肽-GFP融合蛋白后GFP在体内的分布。结果: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单抗3E1与RTB相互作用的空间构象,判定出四个活性区域,构建了4个含不同活性肽的GFP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高纯度蛋白;经舌下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证实,P1-GFP免疫组GFP和CD11c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P1-GFP初次免疫后,GFP主要分布于空肠,再次免疫后,GFP主要集中于回肠、肠相关淋巴组织和小肠PP结;初次免疫后CD11c+细胞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胃和空肠,再次免疫后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11c+细胞不再占优势,空肠中CD11c+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基于RTB的活性肽P1与GFP融合蛋白口服免疫小鼠后,P1-GFP经P1肽的导向,初次和再次免疫后GFP在体内的分布不同,再次免疫后范围更广。P1的导向使GFP直接进入小肠PP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两个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诱导及效应部位,利于免疫应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B链 黏膜免疫 小分子肽 靶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的CIK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学斌 马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58-662,共5页
肝癌在全球肿瘤相关疾病中的死因占第二位,常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有效方法来治疗。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T淋巴细胞的高效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的特点,是目... 肝癌在全球肿瘤相关疾病中的死因占第二位,常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有效方法来治疗。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T淋巴细胞的高效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的特点,是目前对肝癌过继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及研究进展、不同细胞因子及作用途径对其活性的影响、在杀伤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理及在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肿瘤治疗及疗效评价中的新靶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建巍 秦力维 马聪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2-655,共4页
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 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R7),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表面,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和促进肿瘤侵袭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CCR7使活化的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导负载抗原的(dendritic cell,DC)从肿瘤部位迁移至淋巴组织,在诱导DC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CCR7在多种肿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胃癌等中表达,而淋巴结中丰富的CCL21则能趋化CCR7阳性的肿瘤细胞向淋巴结转移,直接导致肿瘤的扩散。CCR7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同表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很有可能成为DC疫苗免疫效果和DC功能评价,以及某些实体瘤淋巴结转移评价乃至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CCR7 树突状细胞 肿瘤转移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头喷雾器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叶莉 王玚 +1 位作者 蒋学兵 田沈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3期5-6,13,共3页
目的调查喉头喷雾器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和胃镜室患者使用后的污染情况,寻求最佳的消毒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进行采样及消毒,比较5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使用后的喷雾器存在严重的污染,除有口咽部... 目的调查喉头喷雾器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和胃镜室患者使用后的污染情况,寻求最佳的消毒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进行采样及消毒,比较5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使用后的喷雾器存在严重的污染,除有口咽部和鼻腔分布的正常菌群外,还存在大量致病菌。喉头喷雾器在胃镜室较耳鼻咽喉科患者使用后污染程度轻。5种方法的消毒效果均较明显,乙醇灯烧烤法优于碘附法、乙醇擦拭法、碘酒加乙醇、氧化电位水冲洗法等4种消毒方法(P<0.01),碘附法、乙醇擦拭法与碘酒加乙醇3种消毒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优于氧化电位水冲洗法(P<0.01)。结论5种消毒方法均有效,以酒精灯烧烤法为最优,医院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头喷雾器 细菌污染 消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不同毒力的土拉弗氏菌脂多糖的SDS-PAGE图谱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国才 李俐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8,F003,共3页
应用SDS-PAGE技术和银氨染色方法,初步分析了四株不同毒力的土拉弗氏菌内毒素脂多糖(LPS)的分子组成。结果显示:4株土拉弗氏菌的LPS的图谱随着毒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别。
关键词 土拉弗氏菌 银氨染色法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血清叶酸分布特点及胎儿神经管缺损与母亲血清叶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悦勤 连志浩 卢妙如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59-262,共4页
1985~198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孕产妇血清叶酸分布特点及与胎儿神经管缺损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孕妇血清叶酸水平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且冬季最低,秋季最高,农村低浓度叶酸所占比重远高于城市。44例神经管缺损儿母亲的血清叶酸略低... 1985~198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孕产妇血清叶酸分布特点及与胎儿神经管缺损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孕妇血清叶酸水平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且冬季最低,秋季最高,农村低浓度叶酸所占比重远高于城市。44例神经管缺损儿母亲的血清叶酸略低于88例正常儿对照母亲。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母亲血清叶酸水平低下,极少食水果、膳食质量差和女性胎儿可能是胎儿发生神经管缺损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神经管缺损 叶酸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及其在小鼠脾脏内的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力维 张宁坤 +6 位作者 路平 彭秀军 王桂琴 高原 曹利群 崔蓓 郭建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83,共6页
目的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用携带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使MSC具有靶向性,将靶向MSC注入小鼠体内后观察MSC在小鼠脾脏的定位及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用组织片贴壁法培养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基因工程... 目的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用携带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使MSC具有靶向性,将靶向MSC注入小鼠体内后观察MSC在小鼠脾脏的定位及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用组织片贴壁法培养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尾静脉将转入P1-GFP融合基因的MSC注入小鼠体内,18 h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FP在小鼠脾脏的定位。结果培养的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MSC感染含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18 h后MSC开始出现绿色荧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增强,72 h达高峰。靶向MSC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将靶向MSC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18 h后小鼠脾脏出现大量GFP阳性细胞,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P1-GFP融合基因的靶向MSC,靶向MSC成功定向脾脏,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慢病毒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