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浸泡腹部开放性损伤对大鼠体液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育红 鹿尔驯 +3 位作者 虞积耀 王大鹏 周正谋 关淑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86-788,共3页
目的 :了解腹部开放性损伤的大鼠经海水浸泡不同时间后机体体液代谢的变化。方法 :观察雄性 Wistar大鼠腹部开放性损伤条件下 ,经海水浸泡不同时间后大鼠血浆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晶体渗透浓度 ,红细胞体积分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等的变... 目的 :了解腹部开放性损伤的大鼠经海水浸泡不同时间后机体体液代谢的变化。方法 :观察雄性 Wistar大鼠腹部开放性损伤条件下 ,经海水浸泡不同时间后大鼠血浆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晶体渗透浓度 ,红细胞体积分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等的变化 ,并设单纯腹部开放性损伤组及生理盐水浸泡组作为对照。 结果 :与单纯腹部开放性损伤组及生理盐水浸泡组相比 ,高渗海水进入腹腔后 1h,大鼠血浆 Na+ ,K+ ,Cl- 浓度即显著升高 ,HCO3- 浓度显著下降 ,阴离子间隙明显扩大 ,血浆晶体渗透浓度、红细胞体积分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也明显增加 ;且随浸泡时间的延长 ,大鼠体内高钠、高钾、高氯血症 ,血液浓缩及酸中毒程度愈加严重 ,在浸泡后 2~ 3h达峰值。结论 :海水浸泡腹部开放性损伤与单纯腹部开放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有明显不同 ,经海水浸泡的时间愈长 ,上述变化愈严重 ,对机体的危害性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腹部损伤 海水浸泡 体液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福亭 王中华 +5 位作者 潘培涛 陈学东 田磊 杨晓冬 王世华 王育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07-409,413,共4页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60条肢体)在我院进行腔内治疗,通过SIA方法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后,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60条肢体)在我院进行腔内治疗,通过SIA方法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后,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总结分析SIA治疗技术、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55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SIA技术成功率91.7%(55/60),术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2±0.13(P<0.000 1,t=18.2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包括穿刺点血肿3例,动脉穿孔2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及死亡病例。术后12月、24月分别随访38条肢体和23条肢体,随访中4例发生再狭窄并有明显缺血症状,经PTA解除,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1.6%(31/38)和73.9%(17/23),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9.5%(34/38)和78.3%(18/23),术后24月肢体保全率为100%(23/23)。结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中,SIA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和肢体保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血管成形术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大鼠腹腔海水浸泡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炎 刘刚 +1 位作者 王育红 陈学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764-3766,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大鼠腹部开放合并海水浸泡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致伤模型。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损伤程度...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大鼠腹部开放合并海水浸泡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致伤模型。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损伤程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小肠组织MDA、SOD的含量。结果: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大鼠小肠病理学检查出现小肠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及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等改变;血中TNF-α、IL-6水平升高(P<0.05或P<0.01);肠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结论:腹部开放合并海水浸泡可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TNF-α、IL-6、氧自由基参与了腹部开放海水浸泡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肠黏膜 TNF-α IL-6 MDA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中华 杨晓冬 +4 位作者 陈学东 田磊 王世华 姜福亭 王育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0-06在我院行腔内治疗的60例老年LEAOD患者腔内治疗技术、围术期处理特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8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0-06在我院行腔内治疗的60例老年LEAOD患者腔内治疗技术、围术期处理特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8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成功率为94.44%(68/72);并发症发生率为6.94%(5/72),其中2例发生心衰,1例发生造影剂肾病,2例发生导丝穿破血管壁,无围术期死亡;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5±0.13)增至术后7d的(0.82±0.15)(t=11.54,P<0.001);术后12个月、24个月肢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46%(46/52)和71.88%(23/3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31%(48/52)和78.13%(25/32),术后24个月肢体保全率为100.00%(32/32)。结论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老年LEAOD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股动脉 血管成形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中华 庄百溪 +4 位作者 陈学东 王育红 田磊 王仕华 姜福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182例(21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或内膜下成形技术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38条肢...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182例(21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或内膜下成形技术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38条肢体在胫腓干植入冠脉支架。结果 195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残余狭窄率〈30%),技术成功率为92.9%(195/210)。并发症主要有动脉穿孔(3例)、痉挛(4例)、管壁夹层(6例)及穿刺点血肿(5例),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182例术后肢体疼痛、麻凉感等临床症状均改善,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3±0.15(t=33.50,P〈0.0001)。术后6、12个月肢体血流通畅率分别为89.0%(187/210)和73.3%(154/210),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1.4%(192/210)、93.3%(196/210)。结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膝下动脉 硬化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中华 田磊 +5 位作者 陈学东 庄百溪 杨晓冬 王世华 姜福亭 王育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248条肢体)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动脉病变28条,股、腘动脉病变76条,膝下动脉病变56条,多节段动脉病变88条,观察围手...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248条肢体)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动脉病变28条,股、腘动脉病变76条,膝下动脉病变56条,多节段动脉病变88条,观察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腔内治疗ASO技术成功率为92.74%(230/248);21例发生并发症(21/210,10.00%),包括穿刺处血肿6例,假性动脉瘤1例,心力衰竭2例,对比剂肾病1例,动脉穿孔及夹层各3例,再狭窄5例,均经相应治疗后缓解。结论腔内治疗下肢ASO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效控制合并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正规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血管 外周动脉疾病 下肢 并发症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技术及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中华 陈学东 +3 位作者 田磊 王世华 姜福亭 王育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联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介入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伴有严重缺血症状的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采用顺行途径穿刺,经左肱动脉穿刺3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12例。... 目的探讨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联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介入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伴有严重缺血症状的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采用顺行途径穿刺,经左肱动脉穿刺3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12例。通过SIA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应用球囊扩张成形并植入支架(裸支架18枚,覆膜支架4枚)。结果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植入后髂动脉闭塞段管腔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1±0.12增至术后7天的0.81±0.13(t=8.76,P<0.0001)。近中期随访2例发生再狭窄,经PTA解除,术后12个月支架一期通畅率为85.71%(12/14)。结论 SI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战伤员救护中快速留置导尿法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岩 张恩华 +3 位作者 黄叶莉 孙艳杰 黄瑾 贾广月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海战救护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法和常规法对60名男性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时间和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两种操作方法所用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快速法用时... 目的探讨海战救护中提高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操作时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法和常规法对60名男性患者实施留置导尿术,对两种方法所用时间和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两种操作方法所用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快速法用时明显缩短;尿道口黏膜细菌培养结果无差异。结论快速留置导尿法用于海战伤员的救护,既可提高海战救护时效,也可保证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 战伤 救护 尿道口 黏膜 细菌培养 男性患者 结论 有效方法 常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大鼠肠屏障和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刚 王育红 +3 位作者 虞积耀 孟宇宏 周丽君 张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1-137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肠屏障和传输功能的影响,为研究肠道损伤及其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模型,测定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测定肠内容物SIg... 目的:探讨大鼠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肠屏障和传输功能的影响,为研究肠道损伤及其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模型,测定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测定肠内容物SIgA及血IgA含量;测定小肠蠕动速率变化;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血DAO、D-乳酸、LPS、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肠内容物SIgA、血Ig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小肠蠕动速率显著下降(P<0.01);小肠黏膜病理损伤显著。结论: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可致大鼠肠屏障和传输功能受损,成为伤后肠源性感染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海水浸泡 肠屏障 肠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TASC C、D级髂股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磊 刘希光 +4 位作者 王中华 谷雨丰 杨晓冬 王世华 张朝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对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C、D级髂股动脉闭塞老年患者行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104例老年TASC C、D级髂股动脉闭塞患者接受微创腔内介入手术,其中TASC C型73例、TASC D型31例,闭塞长度4.25~17.61cm,平均(13.46±1.24)cm。... 目的探讨对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C、D级髂股动脉闭塞老年患者行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104例老年TASC C、D级髂股动脉闭塞患者接受微创腔内介入手术,其中TASC C型73例、TASC D型31例,闭塞长度4.25~17.61cm,平均(13.46±1.24)cm。对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术后随访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4例成功开通闭塞动脉,技术成功率90.38%(94/104),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2例、联合支架植入92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8/104),包括急性动脉血栓2例、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心功能衰竭4例、对比剂肾病1例。术后7天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2±0.12增至0.81±0.11(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各随访78例和53例患者,通畅率分别为88.46%(69/78)、81.13%(43/53)。结论对老年TASC C、D级髂股动脉闭塞患者,微创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髂动脉 股动脉 血管介入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刚 王强 +3 位作者 王育红 张炎 周丽君 王欲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657-3659,共3页
目的:探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在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观察腹腔海水浸泡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含量变化,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利... 目的:探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在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观察腹腔海水浸泡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含量变化,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计数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大鼠血浆DAO、LPS水平显著升高;肠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肠黏膜屏障受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导致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肠组织氧自由基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在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海水浸泡 肠屏障功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泛大西洋共识D级病变患者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中华 赵树民 +5 位作者 田磊 杨晓冬 陈学东 王世华 姜福亭 王育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泛大西洋介入学会(TASC)Ⅱ-D级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我院收治并进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患者(64条下肢),对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疗效、并发症、术后随访等进行...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泛大西洋介入学会(TASC)Ⅱ-D级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我院收治并进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患者(64条下肢),对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疗效、并发症、术后随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成功进行腔内治疗58条下肢,技术成功率90.6%(58/64),其中单纯行球囊扩张10条下肢,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48条下肢。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0.0%(5/50),包括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心力衰竭1例、造影剂肾病1例、动脉穿孔2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前与术后7 d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11 vs 0.78±0.14,P<0.001)。术后12、24个月分别随访50条和30条下肢,Ⅰ期通畅率分别为84.0%(42/50)和66.7%(20/30),Ⅱ期通畅率分别为88.0‰(44/50)和76.7%(23/30),24个月保肢率为100%(30/30)。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进行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保肢率高、并发症少、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 阿司匹林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与细胞因子过度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刚 王育红 +3 位作者 虞积耀 孟宇宏 周丽君 刘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5-876,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变化,讨论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调控作用。方法:观察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肿... 目的:探讨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肠屏障功能变化,讨论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调控作用。方法:观察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F-κB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小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小肠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肠黏膜屏障受损;血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BL和小肠组织NF-κB表达的阳性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可致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NF-κB活性明显升高,NF-κB活化可上调TNF-α、IL-6的表达,参与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腹部 海水浸泡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胀、腹水、呕吐(第47例)
14
作者 付山峰 孙涛 +3 位作者 刘超群 浦江 王嘉玲 陈学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04-1406,共3页
关键词 腹胀 腹水 呕吐 散发性内脏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肼诱发大鼠大肠癌时下丘脑、垂体及脑桥ir-β-EP含量的变化
15
作者 陈腾 王元和 +1 位作者 王育红 赵荣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二甲肼(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中下丘脑、垂体及脑桥组织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肿瘤组动物下丘脑ir-β-E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生组下丘脑、垂体ir-β...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二甲肼(DMH)诱发大鼠大肠癌过程中下丘脑、垂体及脑桥组织中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n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肿瘤组动物下丘脑ir-β-E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生组下丘脑、垂体ir-β-EP含量亦显著升高;各组脑桥组织中ir-β-EP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中下丘脑-垂体轴分泌的β-内啡肽(β-EP)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内啡肽 免疫活性 二甲肼 致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因子PTEN上调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建军 刘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152-157,共6页
进展胃癌患者往往失去手术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但目前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分子靶向药物对胃癌极不敏感,仅有少数患者能够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治疗获益。检测肿瘤抑制因子PTEN上调Trastuzumab杀伤胃癌... 进展胃癌患者往往失去手术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但目前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分子靶向药物对胃癌极不敏感,仅有少数患者能够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治疗获益。检测肿瘤抑制因子PTEN上调Trastuzumab杀伤胃癌细胞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在胃癌细胞系中使用PTEN的抗体检测其表达水平。在最为公认的胃癌研究模型BGC-823细胞中利用脂质体转染PTEN的表达载体,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利用系列浓度梯度的Trastuzumab处理胃癌细胞;并计算抑制率和IC_(50)值。在此基础上,利用MTT和Transwell等技术检测转染PTEN的表达载体对Trastuzumab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使用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 Blot,WB)检测PTEN对HER2下游信号通路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是PTEN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极低,过表达PTEN能够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作用。PTEN能够上调Trastuzumab抑制BG-823细胞的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体外侵袭/转移作用。说明PTEN具有对Trastuzumab杀伤胃癌细胞有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TEN 曲妥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受体5和肿瘤生物治疗
17
作者 蒋效 周丽君 王育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8-583,共6页
死亡受体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它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相应的配体结合而迅速诱导细胞凋亡。死亡受体5在正常细胞很少或几乎不表达,因此其对正常细胞没有作用。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可以将死亡受体5作为一个... 死亡受体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它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相应的配体结合而迅速诱导细胞凋亡。死亡受体5在正常细胞很少或几乎不表达,因此其对正常细胞没有作用。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可以将死亡受体5作为一个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为研究出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帮助。目前重组人TRAIL、抗DR5单克隆抗体等相关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小分子DR5活化剂的发现,更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于DR5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认识。因此,对死亡受体5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能为未来肿瘤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就DR5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受体5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抗DR5单克隆抗体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腹膜后神经节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18
作者 鲍鲁平 施靖华 刘会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8-268,共1页
巨大腹膜后神经节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鲍鲁平,施靖华,刘会敏关键词神经节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腹膜后间隙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15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下腹包块半个月,于1995年9月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 巨大腹膜后神经节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鲍鲁平,施靖华,刘会敏关键词神经节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腹膜后间隙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15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下腹包块半个月,于1995年9月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软,无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神经节细胞 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