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和零维纳米材料协同增强的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5,共9页
将二维蒙脱土和零维纳米TiO_2共同复合到环氧树脂中,成功地制备出一种高性能有机蒙脱土/纳米TiO_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热分析显示,该复合材料在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 将二维蒙脱土和零维纳米TiO_2共同复合到环氧树脂中,成功地制备出一种高性能有机蒙脱土/纳米TiO_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热分析显示,该复合材料在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分解温度上都明显优于纯环氧树脂,也优于有机蒙脱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纳米TiO_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XRD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在有机蒙脱土/纳米TiO_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蒙脱土被完全剥离为纳米单片,和纳米TiO_2交错分布于环氧树脂中。选择适宜的两种维度的纳米材料复合于聚合物中,是制备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功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土 纳米TIO2 维度 环氧树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改性聚四氟乙烯的摩擦及振动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雪 李少楠 +1 位作者 王轩 胡晓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5,73,共7页
文中研究了20%的碳纤维(体积分数)改性聚四氟乙烯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磨损性能和摩擦振动性能。结果表明:(1)在干摩擦下,随着线速度增加,摩擦界面生成大量的热,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严重,表面越来越粗糙,摩擦系数明显... 文中研究了20%的碳纤维(体积分数)改性聚四氟乙烯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磨损性能和摩擦振动性能。结果表明:(1)在干摩擦下,随着线速度增加,摩擦界面生成大量的热,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严重,表面越来越粗糙,摩擦系数明显变大,摩擦振动加速度增加。而在水润滑条件下,随着线速度增加,摩擦界面间形成了一层水润滑膜,使摩擦系数降低,另外由于转速增加,使流噪声增加,从而使振动增加。(2)在干摩擦下,随着比压增加,摩擦系数和摩擦振动变化较大,而在水润滑条件下,随着比压增加,摩擦系数和摩擦振动变化较小。(3)干摩擦时,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不同比压下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水润滑条件下,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在高比压下的磨损机理主要是黏着磨损。因此,碳纤维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应该在水润滑条件下应用有利于提高耐磨性,降低摩擦系数和摩擦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四氟乙烯 摩擦系数 磨损 摩擦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A/TDI聚氨酯共聚物阻尼结构抑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轩 孙希鹏 朱金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6,共8页
为获得高阻尼性能的聚氨酯材料,本文结合高分子材料的阻尼机理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PEA/TDI)聚氨酯共聚物,并以聚氨酯试样为阻尼层,钢板为基体制备成自由阻尼结构,利用模态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杂化小分子... 为获得高阻尼性能的聚氨酯材料,本文结合高分子材料的阻尼机理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PEA/TDI)聚氨酯共聚物,并以聚氨酯试样为阻尼层,钢板为基体制备成自由阻尼结构,利用模态分析技术研究了有机杂化小分子对聚氨酯阻尼结构阻尼性能的影响.通过苯酐-吡啶酰化法精确测定了聚酯二元醇的平均分子质量,设计合成了系列软段分子量不同和分子量不同的聚氨酯试样,通过模态分析技术对利用合成的聚氨酯试样制备的一系列不同聚氨酯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二丁基羟基甲苯(受阻酚BHT)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EA(Mn=1 000)/TDI聚氨酯阻尼结构的阻尼性能;聚氨酯分子量相同时,聚氨酯阻尼结构的阻尼性能总体上随着BHT用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BHT用量相同时,随着聚氨酯分子量的提高,聚氨酯阻尼结构的阻尼性能得到改善,且在低频和高频范围内提升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模态分析 分子量 阻尼性能 受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穴蚀微胶囊/环氧树脂涂料的制备及涂层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徐朝阳 余红伟 +1 位作者 王源升 王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4-104,共11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MMA)的共聚物为壁材、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防穴蚀微胶囊,并将其加入环氧树脂中制成防穴蚀涂料。探究了硬度、附着力、抗冲击性、拉伸强度、最大吸水率等涂层力学性...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BMA)、甲基丙烯酸丁酯(MMA)的共聚物为壁材、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防穴蚀微胶囊,并将其加入环氧树脂中制成防穴蚀涂料。探究了硬度、附着力、抗冲击性、拉伸强度、最大吸水率等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磁致伸缩振动实验研究了涂料防穴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微胶囊用量及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防穴蚀性能提升但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涂层,即从涂层内部到表面,微胶囊含量由0%递增至5%,对比微胶囊均匀分布的涂层结构,新型涂层结构在力学性能和防穴蚀效果上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蚀 微胶囊 环氧树脂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