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丁腈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晓林 王源升 +2 位作者 王轩 刘吟松 杨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7,共8页
为探究不同含量1-羟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IL)改性石墨烯(GR)后对石墨烯/丁腈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文中设置了3种GR与IL的质量比,通过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GR与IL不同质量比制备的改性石墨烯(GR-IL)的... 为探究不同含量1-羟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IL)改性石墨烯(GR)后对石墨烯/丁腈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文中设置了3种GR与IL的质量比,通过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GR与IL不同质量比制备的改性石墨烯(GR-IL)的改性效果,并研究了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R与IL的质量比为1:1和1:2的GR-IL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及振动加速度总级,在载荷0.25MPa、转速1000r/min下干磨2h后最低质量磨损率仅为0.175%;而当质量比为1:3时,则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降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石墨烯/丁腈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石墨烯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老化对聚醚-MDI型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陆刚 帅长庚 +1 位作者 杨雪 王源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120,126,共5页
采用紫外老化加速方法模拟高分子材料自然老化现象,探究聚氨酯材料老化前后性能差异,为聚氨酯制品工业化生产参数的选定提供参考。选择聚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预聚物为研究对象,一步法合成了聚醚-MDI型聚氨酯弹性体试样,对试样... 采用紫外老化加速方法模拟高分子材料自然老化现象,探究聚氨酯材料老化前后性能差异,为聚氨酯制品工业化生产参数的选定提供参考。选择聚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预聚物为研究对象,一步法合成了聚醚-MDI型聚氨酯弹性体试样,对试样的力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对紫外加速老化120 h,240 h后的试样也做了同种性能测试。结果发现,紫外老化前后试样的拉伸强度由21.8 MPa提高至30.8 MPa,撕裂强度由93 kN/m上升到109 kN/m,氧指数由23.4%下降至21.4%,其他方面性能均无明显变化,分析可能是受到端基官能团和物料内部残留的少量扩链剂等因素影响,聚氨酯内部结构及柔顺性出现了微妙改变,导致其相关性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聚氨酯 力学性能 柔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氧化亚铜微胶囊防污涂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毛田野 陆刚 +2 位作者 余红伟 王轩 王源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3,共6页
采用葡萄糖还原-单凝聚法合成了聚乙二醇-氧化亚铜(PEG-Cu2O)微胶囊,并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微胶囊的结构组成和包覆效果进行了验证。以合成的微胶囊为防污剂,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共混树脂为基体制备防污涂料试样,并对涂料试样的... 采用葡萄糖还原-单凝聚法合成了聚乙二醇-氧化亚铜(PEG-Cu2O)微胶囊,并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微胶囊的结构组成和包覆效果进行了验证。以合成的微胶囊为防污剂,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共混树脂为基体制备防污涂料试样,并对涂料试样的涂层硬度、抗冲击性、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吸水性能及释放性能等进行了测试。探究了防污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防污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使用普通Cu2O作为防污剂的涂料试样相比,使用PEG-Cu2O微胶囊的涂料试样涂层硬度、抗冲击性、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吸水率和缓释效果等性能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但当PEG-Cu2O用量增加至40 phr时,微胶囊对防污涂料性能的改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减弱;综合考虑涂料试样的各种性能,确定PEG-Cu2O用量以20 phr为宜。对遴选的优异配方涂料进行浅海挂板防污试验,结果发现,用量为20 phr的微胶囊涂料达到了与商品防污涂料基本相当的防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氧化亚铜 微胶囊 防污涂料 浅海挂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接枝含氟树脂改性HGB对聚氨酯涂层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潘越 文庆珍 朱金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5-313,344,共10页
目的在中空玻璃微珠(HGB)表面接枝含氟树脂,以其为填料改善聚氨酯(PU)涂层的耐老化性能。方法采用表面接枝法将中空玻璃微珠分别经NaOH溶液、硅烷偶联剂KH550、HDI三聚体、含氟树脂处理,制备表面接枝含氟树脂的中空玻璃微珠(F-HGB),并以... 目的在中空玻璃微珠(HGB)表面接枝含氟树脂,以其为填料改善聚氨酯(PU)涂层的耐老化性能。方法采用表面接枝法将中空玻璃微珠分别经NaOH溶液、硅烷偶联剂KH550、HDI三聚体、含氟树脂处理,制备表面接枝含氟树脂的中空玻璃微珠(F-HGB),并以HGB、F-HGB为填料制备HGB/PU、F-HGB/PU涂层。通过FTIR、SEM、EDS、接触角测定仪表征HGB表面接枝情况。利用紫外老化装置、氙灯老化箱分别对涂层进行紫外老化和氙灯老化,以涂层的外观、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评价玻璃微珠添加量、表面改性对涂层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HGB表面成功接枝含氟树脂。相比于PU、HGB/PU涂层,F-HGB/PU涂层的耐老化性能有较大提高。当F-HGB添加量为20 phr时,F-HGB/PU涂层紫外老化1320 h后,色差为24.38,相比PU、HGB/PU涂层分别降低了48.03%、12.21%,光泽度为49.2,相比PU、HGB/PU涂层分别提升了11.58%、5.70%。氙灯老化360个循环后,色差为18.82,相比PU、HGB/PU涂层分别降低了37.62%、20.05%,光泽度为48.6,相比PU、HGB/PU涂层分别提升了7.52%、7.76%。结论表面接枝含氟树脂改性中空玻璃微珠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可作为功能填料提高聚氨酯涂料的耐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玻璃微珠 表面改性 含氟树脂 聚氨酯 紫外老化 氙灯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接枝含氟树脂改性HGB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越 文庆珍 朱金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5-342,共8页
目的对中空玻璃微珠(HGB)进行表面接枝含氟树脂改性,以其为填料制备含氟树脂涂料,并进行性能研究。方法将中空玻璃微珠分别经NaOH溶液、硅烷偶联剂KH550、HDI三聚体、含氟树脂处理,并通过FTIR、SEM、EDS等表征手段对接枝情况进行验证。... 目的对中空玻璃微珠(HGB)进行表面接枝含氟树脂改性,以其为填料制备含氟树脂涂料,并进行性能研究。方法将中空玻璃微珠分别经NaOH溶液、硅烷偶联剂KH550、HDI三聚体、含氟树脂处理,并通过FTIR、SEM、EDS等表征手段对接枝情况进行验证。以制备的表面接枝含氟树脂HGB(F-HGB)为填料,制备了含氟树脂隔热涂料,研究了HGB改性温度、时间对F-HGB接触角的影响,以及HGB粒径、添加量、改性、涂层厚度对涂料的疏水性能、隔热性能、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出F-HGB,50℃下接枝含氟树脂反应8h,F-HGB与纯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49.21°。与HGB/含氟树脂涂料相比,F-HGB/含氟树脂涂料的疏水性能、隔热性能、拉伸强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当F-IM16K添加量为20 phr时,F-HGB/含氟树脂涂层与水的接触角为100°,模拟曝晒实验涂层试板温差为7.4℃,拉伸强度为10.39 MPa。当F-K1添加量为20 phr时,F-HGB/含氟树脂涂层的导热系数为0.0701 W/(m·K),同时涂层隔热性能随HGB粒径、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强,拉伸强度随之降低,但表面改性能有效减小涂料拉伸强度的降低幅度。结论 F-HGB具有疏水、隔热、与含氟树脂相容性好的特点,可作为功能填料制备疏水、隔热、力学性能优良的多功能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B 表面改性 含氟树脂 疏水 隔热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Cu_2O微胶囊防污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毛田野 陆刚 +3 位作者 迟钧瀚 徐朝阳 杨宏波 余红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52,共7页
目的合成一种氧化亚铜微胶囊,以其为防污剂制备防污涂料,并进行性能研究。方法利用亚硫酸钠还原-单凝聚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氧化亚铜(PVP-Cu_2O)微胶囊,并利用电镜测试和红外光谱对微胶囊的结构组成和包覆效果进行了验证。以合成的微... 目的合成一种氧化亚铜微胶囊,以其为防污剂制备防污涂料,并进行性能研究。方法利用亚硫酸钠还原-单凝聚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氧化亚铜(PVP-Cu_2O)微胶囊,并利用电镜测试和红外光谱对微胶囊的结构组成和包覆效果进行了验证。以合成的微胶囊为防污剂,PU/EP改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防污涂料试样,对涂料试样的涂层硬度、抗冲击性、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吸水性能、释放性能等进行了测试表征,探究防污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防污涂料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对遴选的优异配方涂料进行浅海挂板防污试验,探究其实海防污性能。结果实验成功合成出了PVP-Cu_2O微胶囊,与使用普通Cu_2O作为防污剂的涂料试样相比,使用PVP-Cu_2O微胶囊的涂料试样涂层硬度、抗冲击性、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吸水率和缓释效果等性能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当PVP-Cu_2O用量增加至35 phr时,微胶囊对防污涂料性能改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减弱,综合考虑涂料试样的各方面性能,确定PVP-Cu_2O用量以15 phr为宜。浅海挂板防污试验证明:用量仅为15phr的微胶囊涂料达到了与商品防污涂料基本相当的防污效果。结论 PVP-Cu_2O微胶囊防污涂料可以在实现防污涂料的环保化、节能化和长效化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凝聚法 聚乙烯吡咯烷酮 微胶囊 防污涂料 浅海挂板试验 防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凝聚法制备PEG-Cu_2O微胶囊防污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毛田野 余红伟 +2 位作者 王玥 陆刚 徐朝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0-67,共8页
目的制备一种包埋氧化亚铜的微胶囊防污剂,延长防污期效,减少环境污染。方法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氧化亚铜(Cu_2O)的基础上,利用单凝聚法将聚乙二醇(PEG)包覆在Cu_2O防污剂的表面,制得PEG-Cu_2O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 目的制备一种包埋氧化亚铜的微胶囊防污剂,延长防污期效,减少环境污染。方法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氧化亚铜(Cu_2O)的基础上,利用单凝聚法将聚乙二醇(PEG)包覆在Cu_2O防污剂的表面,制得PEG-Cu_2O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红外光谱(FT-IR)对微胶囊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和成分验证。利用粒径分析仪(PSA)和热重分析仪(TGA)测定PEG-Cu_2O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包埋率大小。通过基于分光光度法的铜离子渗出率测定实验,对PEG-Cu_2O微胶囊的释放性能进行探究。通过单因素优化分析实验和SEM形貌测试讨论PEG和凝聚剂的加入方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PEG-Cu_2O微胶囊,微胶囊颗粒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66μm,囊壁平均厚度约200 nm,包埋率为78.1%。与普通Cu_2O防污剂相比,微胶囊的缓释效果明显。采用PEG与氯化铜预混合、凝聚剂溶液逐滴加入的方法,在反应温度为70℃以及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微胶囊产品。结论 PEG-Cu_2O微胶囊能够有效控制防污剂释放速度,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延长防污期效。该方法工艺简单,符合原子经济学和绿色化学理念,在海洋防污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凝聚法 氧化亚铜 聚乙二醇 微胶囊 防污剂 单因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