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吗啡蛛网膜下腔镇痛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吴向南
陶芸生
王仕芳
-
机构
海军安庆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7-148,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吗啡注入蛛网膜下腔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较为理想的剂量。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足月妊娠需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采用配方为0.5%布比卡因2ml+50%GS 0.2 ml+吗啡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四组吗啡剂量分别是Ⅰ组0.2 mg、Ⅱ组0.3 mg、Ⅲ组0.4 mg和Ⅳ组0.5 mg。麻醉平面控制在T8以下。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48 h内每12小时的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Ⅲ和Ⅳ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较Ⅰ和Ⅱ组长(P<0.01),Ⅳ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4 mg吗啡用于蛛网膜下腔是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剂量。
-
关键词
吗啡
蛛网膜下腔
术后镇痛
-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
-
题名吸入全麻与静脉内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比较
- 2
-
-
作者
吴向南
余聚生
-
机构
安徽省安庆市海军安庆医院麻醉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78-479,共2页
-
文摘
目的 比较N2 O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与 10 g/L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对BP、HR、SpO2 、PaO2及术毕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除肺部病变外无明显肺功能障碍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成人 2 0例 ,随机分成A组 (吸入全麻组 )和B组 (静脉复合全麻组 ) ,每组 10例。术中连续监测ECG、BP、HR、SpO2和PEtCO2 ,间断采桡动脉血查PaO2 ,并记录术毕苏醒及拔管时间。结果 ①两组MAP、HP、SpO2 无显著差异。②单肺通气后两组PaO2 均显著下降 ,且A组较B组下降显著 ,但均在正常范围。③两组术毕清醒和拔管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N2 O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用于胸腔镜手术虽有PaO2 下降 ,但不足以引起低氧血症 ,而术毕病人苏醒及拔管时间较 10g/L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明显缩短。
-
关键词
恩氟烷
投药
剂量
普鲁卡因
麻醉
静脉内
胸腔镜检查
-
分类号
R655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异丙酚静脉全麻对初孕与经产妇人工流产效果比较
- 3
-
-
作者
余聚生
毕素娟
付淑珍
吴向南
-
机构
海军安庆医院麻醉科
海军安庆医院妇产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50-451,共2页
-
文摘
目的 异丙酚静脉全麻对初孕与经产妇人工流产效果的比较。方法 ASAⅠ~Ⅱ级孕妇 10 0例 ,孕期 6~ 8周 ,初孕妇与经产妇各 5 0例。异丙酚 2~ 3mg·kg-1静脉全麻行人工流产。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血压 (BP)血氧饱和度 (SpO2 ) ,心率 (HR)的变化 ,记录用药剂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BP、SpO2 、HR变化无差异。初孕组异丙酚平均剂量为 (195 30± 40 )mg ,经产妇组平均剂量为 (12 0 2 5± 30 )mg。手术时间初孕组 (5 5 4± 2 14)min ,经产妇组 (4 4± 1 2 5 )min。清醒时间初孕组 (6 5± 1 2 )min ,经产妇组 (5 6± 2 3)min。初孕妇组术后发生呕吐及清醒前轻度燥动各 2例。经产妇组未发生呕吐。结论 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 ,初孕组的剂量明显大于经产妇组 。
-
关键词
二异丙酚
静脉麻醉
人工流产
产次
-
Keywords
propofol
anesthesia, intravenous
abortion, induced
parity
case-control studies
-
分类号
R714.4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614.24
[医药卫生—麻醉学]
-
-
题名腰麻致椎管内血肿一例
- 4
-
-
作者
余聚生
-
机构
安徽省安庆市海军安庆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72-572,共1页
-
-
关键词
腰麻
椎管内血肿
-
分类号
R614.4
[医药卫生—麻醉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