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辐射奇球菌R1对Mn^(2+)清除作用研究
1
作者 蒋定文 何颖 +2 位作者 王庆蓉 沈先荣 张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1-84,共4页
观察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R1在不同作用条件下对溶液中Mn^(2+)的清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R1清除放射性废水中的Mn^(2+)奠定基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作用时间、温度、pH值、初始接菌浓度和初始Mn^(2+)浓度对R1... 观察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R1在不同作用条件下对溶液中Mn^(2+)的清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R1清除放射性废水中的Mn^(2+)奠定基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作用时间、温度、pH值、初始接菌浓度和初始Mn^(2+)浓度对R1菌清除溶液中Mn^(2+)的影响。结果显示,活的R1菌对Mn^(2+)的有较好的清除效果,而死R1菌对Mn^(2+)没有清除能力;作用时间(0.5~48 h)对Mn^(2+)的清除率影响不大,相对较适作用时间为2~4 h,随着环境温度增高,R1菌对溶液中Mn^(2+)的清除率增加,相对较适温度为30~45℃时;p H低于4不利于R1对Mn^(2+)的清除,p H 5~10时,对R1菌清除Mn^(2+)影响不大,最适p H值为5~8;初始Mn^(2+)浓度相同时,加入R1量越多,清除率越高,但单位质量的R1对Mn^(2+)的吸附量越少;初始R1量相同时,加入Mn^(2+)浓度越高,清除率越低,最后随着Mn^(2+)浓度增高,R1清除Mn^(2+)的能力达到饱和,R1对Mn^(2+)的饱和清除量为1.35 mg/g。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温度和p H环境中,活的R1菌在较短作用时间内对溶液中Mn^(2+)就有较好的清除作用(>90%),R1菌在放射性核素污染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 放射性废水 锰离子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胶囊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定文 张洁 +6 位作者 何颖 刘琼 刘玉明 陈伟 王庆蓉 李珂娴 沈先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9-724,共6页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胶囊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组[110mg/(kg.d)]及灵芝多糖低[20mg/(kg.d)]、中[60mg/(kg.d)]和高[18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胶囊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组[110mg/(kg.d)]及灵芝多糖低[20mg/(kg.d)]、中[60mg/(kg.d)]和高[18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5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开始给药后第13天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连续注射3d,然后所有组均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称重法观察免疫器官重量指数,MTT法测定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率,乳酸脱氢酶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碳廓清实验观察小鼠碳廓清能力,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m 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灵芝多糖胶囊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WBC数量(P<0.05),中剂量灵芝多糖胶囊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PLT数量(P<0.05)。灵芝多糖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Con A和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率、NK细胞杀伤活性及碳廓清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灵芝多糖胶囊能够上调脾淋巴细胞中IFN-γ基因的表达(P<0.01),但未观察到灵芝胶囊对脾淋巴细胞IL-2基因表达有上调作用。结论灵芝多糖胶囊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细胞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属 多糖类 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与电离辐射剂量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琼 何颖 +9 位作者 沈先荣 莫琳芳 王庆蓉 陈伟 蒋定文 侯登勇 何晓义 钱甜甜 刘玉明 李珂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2-825,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对电离辐射剂量敏感的血清细胞因子并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辐射组(n=60)。辐射组大鼠分别接受剂量为3、5、10Gy的60Co一次性照射,每个剂量组20只。照射后6...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对电离辐射剂量敏感的血清细胞因子并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辐射组(n=60)。辐射组大鼠分别接受剂量为3、5、10Gy的60Co一次性照射,每个剂量组20只。照射后6h经眼球取血,留存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出有变化的细胞因子,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共筛选96种细胞因子。当辐射剂量为3Gy时,有44种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当辐射剂量为5Gy和10Gy时,分别有47种和66种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有14种因子表达呈剂量-效应依赖,其中7种随剂量上升表达增加,7种随剂量上升表达下调。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的辐射敏感的细胞因子,其随辐射剂量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这种规律对估算电离辐射剂量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细胞因子类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D30在电离辐射剂量估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琼 何颖 +6 位作者 沈先荣 侯登勇 刘玉明 陈伟 蒋定文 王庆蓉 李珂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 3 0(s CD 3 0)作为电离辐射剂量估算的生物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3、5、7Gy辐照组(n=60)。辐照组小鼠接受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辐照,剂量率为0.78Gy/min。各组分别于辐...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 3 0(s CD 3 0)作为电离辐射剂量估算的生物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3、5、7Gy辐照组(n=60)。辐照组小鼠接受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辐照,剂量率为0.78Gy/min。各组分别于辐照后24、48、72h留取血清样本(每组每时间点20只小鼠),采用定量抗体芯片检测s CD30浓度,并通过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s CD30浓度与辐照剂量的相关性。结果未辐照小鼠s CD30正常值范围为121.2±25.6pg/ml;辐照后24、48、72h,血清s CD30浓度随辐射剂量增大而降低。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 CD30浓度与辐照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913),其回归方程为y=1.1489x^2-21.139x+121.44。结论小鼠血清s CD30表达基线稳定,其浓度变化与急性辐照剂量相关,可作为γ电离辐射剂量估算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辐射剂量 抗原 CD30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布考等药物对溶血磷脂酰胆碱引起的牛脑基底动脉条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蕾 芮耀诚 储智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 (L PC)对牛脑基底动脉条收缩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等药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描记基底动脉条的张力变化 ,测定 L PC对基底动脉条收缩的影响。结果 :L PC能剂量依赖性 (1× 10 - 9~ 1× 10 - 5 mol/ L ...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 (L PC)对牛脑基底动脉条收缩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等药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描记基底动脉条的张力变化 ,测定 L PC对基底动脉条收缩的影响。结果 :L PC能剂量依赖性 (1× 10 - 9~ 1× 10 - 5 mol/ L )促进基底动脉条收缩 ,在 1× 10 - 5 mol/ L时 ,收缩达最大 ,为 (15 1.0± 18.4) %。当用 Triton X- 10 0 (0 .1% )破坏血管内皮层后 ,L PC诱导的血管收缩作用消失。银杏叶提取物 (EGb)、普罗布考 (Pro)和维生素 E(Vit E)能剂量依赖性地减弱 L PC诱导的牛脑基底动脉条收缩。 结论 :药物 EGb,Pro和 Vit E能拮抗 L PC诱导的牛脑基底动脉条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收缩 基底动脉 硝脂酰胆碱类 普罗布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3-only成员参与辐射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
6
作者 陈松 冯旭 +4 位作者 邹赢锌 栾洁 张术 周意 储智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7-841,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急性肝脏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以^60Co 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建立急性肝脏辐射损伤动物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病变48h。然后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Caspase...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急性肝脏辐射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以^60Co γ射线进行全身照射,建立急性肝脏辐射损伤动物模型,光镜和电镜观察病变48h。然后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Caspase8、Bcl-2、Bcl-XL、Bax、Bad、PUMA和Slug蛋白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辐照后4h出现肝细胞变性和凋亡,辐照后12h出现细胞坏死,辐照后24~48h肝细胞凋亡达到峰值并检测到Caspase3激活;Bcl-2在辐照后4~24h上调,于辐照后48h回落;PUMA在辐照后4~48h上调;Bcl-XL、Bad在辐照后6~48h上调;Bax、Slug仅在辐照后12h上调。结论辐射诱导的PUMA、Bad表达上调与辐辐照后肝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细胞凋亡 依赖p53上调的凋亡调节子 B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锰放射性核素皮肤沾染去污剂的初步研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原维鸿 沈先荣 +6 位作者 刘琼 何颖 陈伟 王庆蓉 罗群 侯登勇 唐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有效清除皮肤钴(Co^(2+))、锰(Mn^(2+))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去污剂。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研究去污剂配方组成;采用国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去污剂配方的皮肤刺激强度,按该标准中的评分方... 目的研制一种可以有效清除皮肤钴(Co^(2+))、锰(Mn^(2+))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去污剂。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研究去污剂配方组成;采用国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去污剂配方的皮肤刺激强度,按该标准中的评分方法评价其刺激性;采用常规去污沐浴露制备工艺制备去污剂;采用国标推荐的化学方法测定去污剂pH值、总活性物质、乙二胺四乙酸(EDTA)含量和稳定性;采用志愿者手背皮肤进行Co^(2+)和Mn^(2+)稳定性核素沾染的去污效率测定。结果筛选获得放射性沾染皮肤去污剂配方组成,制备获得高效去污剂。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去污剂pH值为6.99,总活性物质含量为20.49%,EDTA含量为5.99%。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去污剂经–5℃和40℃环境放置24h后,无异味,无沉淀和变色现象,产品透明不混浊。皮肤冷态去污试验结果显示,去污剂对Co^(2+)和Mn^(2+)皮肤沾染的去污效率(分别为103.13%±0.05%和100.62%±0.09%)明显高于蒸馏水对照的去污率(分别为81.77%±0.23%和79.63%±0.23%,P<0.01)。结论所研制的放射性沾染皮肤去污剂对冷态钴、锰核素沾染具有显著的去污效果,有望开发成放射性沾染皮肤的高效去污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沾染 去污剂 表面活性剂 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对低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肠道免疫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何颖 张俊玲 +7 位作者 沈先荣 赵忆宁 刘玉明 刘琼 李珂娴 陈伟 罗群 原维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2-667,共6页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小鼠肠道免疫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照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33.3、100、300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1.0Gy ...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小鼠肠道免疫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照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西咪替丁低、中、高剂量(33.3、100、300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1.0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剂量率为8.33m Gy/min。西咪替丁各剂量组于照射前按设定剂量连续灌胃给药6d,每天1次,照射后5h再给药1次;阳性对照组于照射前、后各给药1次。照射后24h,检测小肠免疫组织病理变化、小肠黏膜免疫细胞凋亡情况、肠派伊尔结(PP)内淋巴细胞凋亡率和T、B淋巴细胞数量。结果1.0Gy照射后24h,小鼠小肠隐窝处可见淋巴细胞凋亡,肠PP内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CD3^+T细胞、CD19^+B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P<0.01,P<0.05)。与照射模型组比较,西咪替丁各剂量组小肠隐窝内淋巴细胞凋亡减少,肠PP内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西咪替丁低、高剂量组B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西咪替丁可有效改善1.0Gy ^(60)Coγ射线照射小鼠肠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辐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低剂量电离辐射 肠道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