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毅 李唯 +1 位作者 邵杰 白玉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85-792,共8页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发生椎体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发生椎体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PVP或PKP术的患者130例,其中男33例,女97例,年龄70.20±8.46岁(55~92岁),随访时间14.75±2.17个月(12~22个月)。根据术后有无椎体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n=26)和无二次骨折组(n=104),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既往骨折史、手术椎体数、PVP/PKP、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差、术前术后局部后凸(segmental kyphosis,SK)差、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和有无骨水泥渗漏等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建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的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dds ratio(OR)=44.33,95%confidence interval(CI)=2.98~659.51,P=0.0059]、低BMD(OR=10.70,95%CI=2.50~45.75,P=0.0014)、既往骨折史(OR=14.76,95%=2.40~90.57,P=0.0036)和多手术节段(OR=6.36,95%CI=1.51~26.72,P=0.0115)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椎体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了基于上述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经ROC、决策曲线及校正曲线验证发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高龄、低骨密度、多手术节段、既往骨折史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VP/PKP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PKP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为术后评估二次骨折的风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二次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智信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破骨细胞是起源于骨髓单核细胞的多核细胞,成熟的破骨细胞位于骨小梁和骨皮质内表面。骨组织稳态受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调节。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配体和炎性蛋白质等... 破骨细胞是起源于骨髓单核细胞的多核细胞,成熟的破骨细胞位于骨小梁和骨皮质内表面。骨组织稳态受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调节。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配体和炎性蛋白质等都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使骨代谢失去平衡,导致骨组织过度吸收和过度形成。破骨细胞过度活化常见于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等骨代谢疾病。破骨细胞功能障碍同样会导致如石骨症等疾病。因此,破骨细胞是骨代谢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重要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有关破骨细胞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本文就破骨细胞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RANKL LGR4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脂肪组织调节调控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智信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骨髓脂肪组织是由脂肪细胞在骨髓腔内累积所形成。骨髓脂肪细胞主要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生成,并且认为其优先于成骨细胞生成。研究表明,骨髓脂肪组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衰老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导致的骨质丢失等均有密切联系。骨... 骨髓脂肪组织是由脂肪细胞在骨髓腔内累积所形成。骨髓脂肪细胞主要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生成,并且认为其优先于成骨细胞生成。研究表明,骨髓脂肪组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衰老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导致的骨质丢失等均有密切联系。骨髓脂肪细胞分化增加会导致成骨细胞分化减少,同时也会通过分泌相关因子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功能,包括PPARγ、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Omentin-1等。笔者就骨髓脂肪组织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脂肪组织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SCFAs影响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家宁 陆一风 唐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635-640,共6页
肠道微生物群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复杂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关键调节代谢产物,在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各系统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SCFAs是肠道微生物群和骨骼之... 肠道微生物群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复杂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关键调节代谢产物,在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各系统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SCFAs是肠道微生物群和骨骼之间的关键环节。SCFAs可通过影响肠道粘膜屏障的完整性、调控G蛋白偶联受体、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等途经影响骨代谢。SCFAs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国内SCFAs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的作用以及SCFAs影响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骨代谢疾病提供创新的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群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