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CT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与预后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叶国伟 许兵 +4 位作者 邹建勋 鲍丽娟 兰俊 陈旭高 林黎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及核心梗死体积应用价值,以及在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使用MIstar软件定量评...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定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及核心梗死体积应用价值,以及在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T灌注成像。使用MIstar软件定量评估缺血半暗带及核心梗死区体积。重建动态4D-CTA,按照ASITN/SIR制定的侧支循环分级系统对AIS患者进行侧支循环量化分级评分。用重复度量检验分析不同侧支循环分级之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差异,以及与基线缺血半暗带区、核心梗死区体积、最终梗死区体积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侧支循环分级患者在基线、溶栓后1天、1周及1月内NIHSS评分,基线缺血半暗带区、核心梗死区体积、最终梗死区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评分3~4级,基线及溶栓后1月内NIHSS评分明显较低。基线缺血半暗带体积越大,最终梗死区体积就越小。结论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静脉溶栓后最终梗死区体积小、临床预后好。多模式CT定量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可更好的预测静脉溶栓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 预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