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1倾斜角及其在脊柱矢状位平衡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群响 倪斌 韩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0-473,共4页
良好的全脊柱矢状面平衡可以降低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并且与术后症状改善密切相关。脊柱作为一个整体,人们逐渐意识到手术重建颈椎矢状面平衡时必须考虑胸、腰椎及骨盆序列对它的影响。目前对颈椎平衡与全脊柱平衡关系的研究较少,而且... 良好的全脊柱矢状面平衡可以降低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并且与术后症状改善密切相关。脊柱作为一个整体,人们逐渐意识到手术重建颈椎矢状面平衡时必须考虑胸、腰椎及骨盆序列对它的影响。目前对颈椎平衡与全脊柱平衡关系的研究较少,而且评价颈椎平衡的参数如C2矢状面轴向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2-7 Cobb角、C0-2角、颈部倾斜角(neck titl,NT)等均仅能体现颈椎区域平衡,无法反映颈椎与其他区域的关系。第1胸椎(T1)可视为头颅及颈椎的“基座”,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与T1倾斜角(T1 slope,T1S)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近年来对T1S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试图以T1S为“桥梁”找到颈椎与脊柱其他区域之间平衡的内在联系,为术前规划提供参考。现就近年来对T1S的研究成果以及T1S在脊柱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简要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平衡 脊柱疾病 倾斜角 胸椎 应用 矢状位 颈椎前凸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后枕颈角对枕颈融合时下颈椎运动范围和椎间压力的影响
2
作者 张鹏 金根洋 +3 位作者 郭群峰 杨军 郭翔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分析以不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行枕颈固定时下颈椎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探讨枕颈融合(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术中POCA的选择策略。方法:选... 目的:分析以不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行枕颈固定时下颈椎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探讨枕颈融合(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术中POCA的选择策略。方法:选取8具新鲜冰冻人体枕颈部标本(C0~T1,头端包括枕骨粗隆以下的颅底骨性结构),年龄为25~45岁,男4具,女4具,X线透视排除骨性异常及破坏。剔除附着的肌肉、脂肪组织,完整保留各种韧带、关节囊及椎间盘,作为正常组。将标本置于2N·m载荷下,运用伺服液压材料测试系统、光电运动分析系统及微型压力传感器测量C3/4、C4/5、C5/6、C6/7运动节段在前屈、后伸、左旋及左侧弯4个方向上的ROM以及IDP。后将标本以不同POCA行枕颈固定作为实验组,5组分别为:中立位组(POCA=111°)、中立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组(POCA=101°)、中立位+SD组(POCA=121°)、中立位-2SD组(POCA=91°)及中立位+2SD组(POCA=131°)。固定节段为C0、C2及C3。各实验组均采用位移控制模式进行实验,测量4个运动节段在4个方向上的ROM及IDP。结果:枕颈固定以后,C0~C34个方向上的ROM较正常组均显著减小(P<0.001)。POCA的变化对4个运动节段前屈和后伸方向上的ROM及IDP的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前屈方向上,随着POCA的增大,各节段的ROM及IDP呈递减趋势;后伸方向上,随着POCA的增大,各节段的ROM呈递增趋势,而IDP呈减小趋势。POCA固定于中立位时,各运动节段前屈、后伸方向上的ROM虽明显大于正常组,但未出现POCA过小时前屈方向上或过大时后伸方向上极度增大的ROM,且IDP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左旋及左侧弯方向上,随POCA变化4个运动节段的ROM较正常组显著增加,但其对ROM及IDP的影响无规律性。结论:OCF术中,POCA于中立位固定时,下颈椎的ROM、IDP最接近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后枕颈角 运动范围 椎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并发症现状与新动向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新伟 袁文 吴晓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99,共3页
手术并发症与外科技术发展如影相随,近10年间关于颈椎外科新技术、新方法的文献有13000篇,较之前10年增加6000篇,而相关手术并发症的文献1100篇,较前并未明显减少。最新文献报道统计。颈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在11%-38%左右。而... 手术并发症与外科技术发展如影相随,近10年间关于颈椎外科新技术、新方法的文献有13000篇,较之前10年增加6000篇,而相关手术并发症的文献1100篇,较前并未明显减少。最新文献报道统计。颈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仍在11%-38%左右。而且,随着颈椎外科技术的更新,颈椎手术并发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并发症 颈椎外科 并发症发生率 外科技术 颈椎手术 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与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占超 顾一飞 +6 位作者 陈宇 吴晓东 曹鹏 刘洋 陈华江 王新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经手术治疗患者,选取其中35例3个节段及以上OPLL或者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根据术前MRI及CT影像学特点将患者分为OPLL组(A组18例)与颈椎间盘突出组(B组17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方式均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mJOA评分及ASIA分级,计算并比较mJOA评分改善率和ASIA分级改善值。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5±12min,B组为95±15min (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450±55ml,B组为440±60ml(P>0.05);A组住院时间为10.5±1.3d,B组为10.2±1.4d(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mJOA评分分别为5.2±5.6分、7.1±4.3分、8.6±3.7分、12.9±3.8分,B组分别为4.8±3.8分、6.7±4.1分、7.0±3.8分、9.3±3.6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m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16.2%和14.1%,ASIA分级改善值分别为1.2分和1.0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6.5%和16.5%,ASIA分级改善值分别为2.3分和1.5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m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2.3%和33.6%,ASIA分级改善值分别为2.6分、1.8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其中合并OPLL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程度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优于合并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该差异可能与脊髓致压物的性质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间盘突出 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周鑫 倪斌 杨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全身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患病率为0.5%~1.0%。RA常累及手足等外周关节,其次是颈椎,寰枢及寰枕关节、齿状突及维持上颈椎稳定性的重要韧带受侵蚀破坏后,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全身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患病率为0.5%~1.0%。RA常累及手足等外周关节,其次是颈椎,寰枢及寰枕关节、齿状突及维持上颈椎稳定性的重要韧带受侵蚀破坏后,可致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脊髓神经受压时可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损害症状。若不积极治疗,神经功能进一步损害,将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死亡。因此,充分认知、尽早诊断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但RA是全身系统性疾病,且患者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等,围手术期风险较常规上颈椎手术大,治疗难度增加。笔者就上颈椎RA的病理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研究进展和预后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风湿药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上颈椎 神经受压 寰枕关节 人群患病率 自身免疫性疾病 齿状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影响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睿哲 徐辰 +2 位作者 李真 钟华建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在当今社会,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数量庞大,LBP患者也因此饱受病痛折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作为LBP的最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已知的就有基因、年龄和包括职业因素、吸烟、... 在当今社会,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数量庞大,LBP患者也因此饱受病痛折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作为LBP的最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已知的就有基因、年龄和包括职业因素、吸烟、酗酒在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MIRNA 不良生活习惯 患者数量 DISC 发病机制 职业因素 L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