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的多中心研究
2
作者 蒋琪霞 展颖颖 +7 位作者 蒋炜 王亚玲 何燕敏 李丽 宋彩萍 郑喜灿 罗丽琴 白育瑄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 调查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为制定规范化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8所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24 h、年龄≥65岁的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为研究对象,选择210名培训合格... 目的 调查军队医院老年保健对象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预防现况,为制定规范化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入选8所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作为多中心研究单位,纳入住院≥24 h、年龄≥65岁的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为研究对象,选择210名培训合格的护士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和方法,于2023年5月和7月两个时间点,从一般资料、健康状况、皮肤检查、Braden量表计分、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五个方面收集资料,发现皮肤损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压力性损伤及分期,并根据发生时间判断是否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7638例,获得有效资料7615例,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比62.59%和37.41%,军队和地方保健对象分别占比10.23%(n=779)和89.77%(n=6836),前者年龄大于后者[(90.11±8.66)岁vs (72.72±6.33)岁,P<0.001],前者失禁率高于后者(13.86%vs 3.58%,P<0.001),前者有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者(Braden计分≤18分)的比例高于后者(55.58%vs 26.18%,P<0.001),前者的减压垫使用率(72.29%)、定时翻身落实率(76.22%)、结构化失禁护理落实率(97.22%)及营养护理落实率(74.67%),均高于后者(P均<0.05),前者压力性损伤现患率高于后者(4.62%vs 2.00%, P<0.001),前者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后者(1.28%vs 0.44%,P<0.001)。两者压力性损伤分期均以2期为主(50.00%和37.23%)。结论 军队保健对象年龄大、失禁率高、处于危险状态者多,因此,压力性损伤现患率及医院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措施未达100%,是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老年 保健 压力性损伤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宋晨蕊 刘艳群 毕晓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例。用ELISA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ET-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实验室检验指标、情绪认知功能及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在三组中,IIDDs组血清ET-1含量最高(P<0.0001),血清ET-1在血管性脱髓鞘疾病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IDDs中EDSS评分重度障碍患者血清ET-1水平较EDSS评分轻中度障碍患者升高(Z=-3.250,P=0.001);EDSS评分与血清ET-1水平(r_(s)=0.503,P=0.010)、脑脊液总蛋白(r_(s)=0.475,P=0.016)、脑脊液白蛋白(r_(s)=0.480,P=0.020)、脑脊液IgG(r_(s)=0.544,P=0.007)、脑脊液IgA(r_(s)=0.660,P=0.002)及脑脊液IgM(r_(s)=0.555,P=0.011)水平存在正相关性。(3)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脑脊液IgM水平(r_(s)=0.455,P=0.044)存在正相关性,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反映了IIDDs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且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脑脊液IgM水平存在正相关性,提示血清ET-1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程度,并在IIDDs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内皮素-1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残疾程度 情绪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临床数据的两阶段专业级大语言模型微调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丽萍 童子龙 +5 位作者 钱乾 陆鑫涛 凌晨 方诚 汤其宇 蒋晓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06-2910,共5页
通用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缺乏对专业领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专业领域问题回答的准确度不够,常常产生幻觉,阻碍了大语言模型的商业应用落地。因此,基于专业领域特有数据提高大型语言模型的专业性成为当前大语言模... 通用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缺乏对专业领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专业领域问题回答的准确度不够,常常产生幻觉,阻碍了大语言模型的商业应用落地。因此,基于专业领域特有数据提高大型语言模型的专业性成为当前大语言模型应用落地的关键挑战。针对通用大语言模型在特定领域知识理解与生成内容专业性不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P-Tuning v2与Freeze两种参数高效微调方法,提出了一种专业级大语言模型的两阶段微调框架。依赖该框架与肝胆科临床数据对ChatGLM-6B进行微调,得到一个针对肝胆专科的专业级大语言模型,命名为MedGLM.H。根据实验显示,微调后的大语言模型对于肝胆专科问题的准确率从31%提升到了62%;得分率从57%提升到了73%。在进行两阶段微调后,模型在肝胆专科的问答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与专业性,根据三名临床医生进行的对话实验,证明了微调后的模型在更专业的医疗场景中具备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微调 肝胆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导管接头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志辉 邵雪晴 +2 位作者 仲冬梅 柴明珍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留置患者导管接头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CVC留置患者导管接头的堵塞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 目的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留置患者导管接头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实践证据应用的依从性,从而降低CVC留置患者导管接头的堵塞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采用现场观察法、查阅护理文献进行资料收集。证据应用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前后共纳入258例CVC留置患者及25名护士,进行2轮质量审查,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方案。结果证据应用之后,10条循证依从性较差的审查标准有显著性提高(均P<0.05);护士对基于循证的CVC导管维护知识大大提高,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C留置患者导管堵塞率由45.9%降为29.3%。结论将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循证依从性,降低CVC留置患者导管堵塞率,节约患者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接头 最佳证据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