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肥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贾东海 宋贤明 +5 位作者 顾元国 李强 曾幼玲 苗昊翠 郭美丽 侯献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肥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0~2021年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设置2年定位施肥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6个处理:(1)对照CK:不施肥;(2)CF:复合肥20 kg/667m^(2);(3)OF:微生物菌肥2...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肥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0~2021年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设置2年定位施肥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6个处理:(1)对照CK:不施肥;(2)CF:复合肥20 kg/667m^(2);(3)OF:微生物菌肥20 kg/667m^(2);(4)CF+25M:化肥15 kg/667m^(2)(化肥减量25%)+微生物菌肥5 kg/667m^(2);(5)CF+37.5M:化肥12.5 kg/667m^(2)(化肥减量37.5%)+微生物菌肥7.5 kg/667m^(2);(6)CF+50M:化肥10 kg/667m^(2)(化肥减量50%)+微生物菌肥10 kg/667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处理CF+25M和CF+37.5M有利于红花的生长发育,可以显著增加红花株高、分枝数、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等,并能促进红花干物质积累,调节干物质分配,协调改善红花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增加红花花丝和籽粒产量。其中以CF+37.5M处理下红花综合性状表现最优,其单株果球数、千粒重、花丝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比CF处理显著提高了87.85%、12.29%、11.42%和15.78%,同时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亦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化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肥CF+37.5M:化肥12.5 kg/667m^(2)(化肥减量37.5%)+微生物菌肥7.5 kg/667m^(2)最优,能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促进红花生长发育,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化肥减量 微生物菌肥 干物质积累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侯献飞 宋贤明 +5 位作者 李强 顾元国 苗昊翠 曾幼玲 郭美丽 贾东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1-803,共13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水平为主区。播前施基肥磷酸二铵(总养分64%,N-P_(2)O_(5)=18-46)150 kg/hm^(2),氧化钾(30%)75 kg/hm^(2)。设灌水量(W)和...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水平为主区。播前施基肥磷酸二铵(总养分64%,N-P_(2)O_(5)=18-46)150 kg/hm^(2),氧化钾(30%)75 kg/hm^(2)。设灌水量(W)和施氮量(N)2个因素,3个灌水量水平:W_(1):1200 m^(3)/hm^(2)(低灌量)、W_(2):1500 m^(3)/hm^(2)(中灌量)和W_(3):1800 m^(3)/hm^(2)(高灌量);3个施氮量水平:N_(0):不施氮(空白)、N_(1):300 kg/hm^(2)(传统施氮量)和N_(2):600 kg/hm^(2)(高施氮量)。测定不同处理下红花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评估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结果】适宜的灌溉量和施肥量对红花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W_(2)N_(0)和W_(2)N_(1)处理下红花的株高、分枝数和叶片数等农艺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W_(2)N_(1)处理下红花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积累量、单株果球数和每果粒数均达到最高水平,花丝产量和籽粒产量在W_(2)处理下均比W_(1)和W_(3)处理显著增加了8.09%和20.84%,但在N_(1)和N_(2)处理下差异较小,却均比N_(0)处理显著增加了10.69%和25.66%。【结论】中灌量和传统施肥量处理W_(2)N_(1)(灌溉量1500 m^(3)/hm^(2)及施肥量300 kg/hm^(2))最优,可以促进红花的生长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达到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水氮耦合 干物质积累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宋贤明 侯献飞 +5 位作者 顾元国 苗昊翠 李强 郭美丽 曾幼玲 贾东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1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构建红花高光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1年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设置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设4个处理:1.0×10^(4)株/667m^(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构建红花高光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1年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设置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设4个处理:1.0×10^(4)株/667m^(2)(A_(1))、1.5×10^(4)株/667m^(2)(A_(2))、2.0×10^(4)株/667m^(2)(A_(3))和2.5×10^(4)株/667m^(2)(A_(4)),行距设2个处理:20 cm(B_(1))和30 cm(B_(2)),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红花株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指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单株果球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不同行距则对红花的各指标影响较小。A_(3) B_(1)和A_(3) B_(2)处理下红花的综合指标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A_(3)处理下花丝产量分别比A_(1)、A_(2)和A_(4)处理增加了15.73%、11.23%和7.97%,籽粒产量分别比A_(1)、A_(2)和A_(4)处理增加了18.75%、11.96%和14.50%。【结论】种植密度(2.0×10^(4)株/667m^(2)(A_(3)),20 cm(B_(1))或30 cm(B_(2)),等行距)为红花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能协调红花生长,显著提高红花花丝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种植密度 行距 干物质积累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程雨薇(综述) 杨峰 张运昌(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631,共6页
基于纳米粒子的光疗主要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近年来,光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疗法显示出治疗恶性肿瘤的巨大潜力。这种联合疗法结合了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和激光激活的一系列生物/物理机制,能准确诱导癌细胞快... 基于纳米粒子的光疗主要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近年来,光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疗法显示出治疗恶性肿瘤的巨大潜力。这种联合疗法结合了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和激光激活的一系列生物/物理机制,能准确诱导癌细胞快速死亡,同时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ICI与光疗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目前,这种联合疗法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潜力,可用于大部分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的治疗,但面临着激光穿透不足、不良反应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光热疗法 光动力疗法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菌耦合发酵策略的烟酰胺单核苷酸合成
5
作者 孙婷 张洪涛 +3 位作者 杨峰 柴文刚 薛皓阳 谭淑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01-210,共10页
本研究构建了分别含有烟酰胺核苷激酶(nicotinamideribosidekinase,NRK)和多聚磷酸酶(polyphosphatekinase,PPK)的双菌耦合发酵体系,实现了基于PPK的ATP再生系统在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生产中的应用。首先... 本研究构建了分别含有烟酰胺核苷激酶(nicotinamideribosidekinase,NRK)和多聚磷酸酶(polyphosphatekinase,PPK)的双菌耦合发酵体系,实现了基于PPK的ATP再生系统在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生产中的应用。首先分别构建表达NRK1和NRK2的工程菌株,筛选得到高活性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pET28a-NRK1,NMN产量5.17 g/L,产率77.4%;然后对NRK1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发现低温16℃、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吡喃糖苷0.7 mmol/L、接种量3%、诱导时长22 h更利于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进一步对E. coli BL21(DE3)-pET28a-NRK1合成NMN的最优体系进行探索,发现在菌体质量浓度100 g/L、温度18℃、时间12 h、ATP与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浓度比1∶1.5时,NMN产量最高为5.73 g/L,产率85.78%;最后,通过对E. coli BL21(DE3)pET28a-PPK和E. coli BL21(DE3)-pET28a-NRK1耦合发酵系统进行优化,得到最优体系为ATP与NR浓度比1∶3.5、菌体质量浓度比1∶2、发酵时间16 h,NMN产量达11.81 g/L。本研究所建立的高密度双菌耦合发酵产NMN工艺为高效、低成本的大规模发酵生产NMN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单核苷酸 烟酰胺核苷激酶 多聚磷酸酶 ATP再生 耦合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梦雪 李欢欢 +3 位作者 邵峰 李宏基 吴文惠 孙鹏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4-472,共9页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是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对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进行菌株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株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是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对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进行菌株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株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放线菌素D(化合物1)、胡萝卜苷(化合物2)、环-((S)-脯氨酸-(R)-亮氨酸)(化合物3)、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4)、3′-氧-乙酰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5)和3-羧基吲哚(化合物6)。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种属放线菌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两株胰腺癌细胞系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丰富了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可为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 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链霉菌MA1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硕 李宏基 +6 位作者 张梦雪 张天勇 樊少武 周金华 马明 孙鹏 吴文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71,共8页
对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MA1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采用MCI中压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综合运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 对一株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MA1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采用MCI中压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综合运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解析和鉴定。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sp.MA12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3种化合物,分别是trienomycin A(化合物1)、trienomycin B(化合物2)和ansatrienin B(化合物3)。抗菌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3对3株白色念珠菌(标准敏感白色念珠菌SC5314,临床分离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901,实验室基因编辑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816)有明显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4、8、4μg·mL^(-1)。从该海洋放线菌中发现了安莎三烯类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其对氟康唑耐药真菌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丰富了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可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赛龙 缪朝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1-271,共11页
面对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并流行,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在COVID-19患者中进行的初步临床治疗表明,氯喹和羟氯喹显示一定疗效,由此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以测试它们治疗COVID-19的有效... 面对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并流行,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寻找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在COVID-19患者中进行的初步临床治疗表明,氯喹和羟氯喹显示一定疗效,由此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以测试它们治疗COVID-19的有效性。由于氯喹和羟氯喹有很大的表观分布容积和很长的半衰期,长期较大剂量应用有导致视网膜病变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要临床注意。为了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本文简要概括它们的临床应用发展史,重点介绍其药动学特征、不良反应及最近COVID-19治疗应用和潜在的药理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 羟氯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药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法及网络药理学预测紫红参质量标志物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源 朱雪艳 +4 位作者 黄豆豆 黄宝康 王宏瑞 卜其涛 张成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3-619,共7页
目的 基于UPLC-MS法及网络药理学预测紫红参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UPLC-Q/TOF-MS法研究紫红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运用多元统计分析解析炮制前后差异化合物,运用多种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紫红参-成分-靶点-通路... 目的 基于UPLC-MS法及网络药理学预测紫红参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基于UPLC-Q/TOF-MS法研究紫红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运用多元统计分析解析炮制前后差异化合物,运用多种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紫红参-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预测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 UPLC-MS检测发现,紫红参含有较多其原药材不具有的稀有皂苷,根据其质谱特征鉴定出7个稀有皂苷类化合物,结合数据库文献分析,选择紫红参中皂苷类差异性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这些成分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是紫红参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基于UPLC-MS及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人参皂苷Rg5、Rk1、Rh3、compound K等是紫红参中的差异性化合物,与EGFR、VEGFA、JUN、Akt、PIK3CA、MAPK、MTOR、STAT等关键指标相关,可作用于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癌、降糖等多种药理作用,这些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紫红参潜在的质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参 质量标志物 多元统计分析 网络药理学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喉毒素及其衍生物在脑胶质瘤靶向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方桢(综述) 杨峰 王欢(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白喉毒素(DT)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作用穿越血脑屏障(BBB),并将毒素或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是有前景的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策略之一。目前,用于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研究的DT衍生物主要有CRM107、DT389-EGF、CRM197、DTAT/D... 白喉毒素(DT)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作用穿越血脑屏障(BBB),并将毒素或药物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是有前景的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策略之一。目前,用于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研究的DT衍生物主要有CRM107、DT389-EGF、CRM197、DTAT/DTAT13/DTATEGF和DTEGF13。其中,CRM107和DT389-EGF已经进入临床Ⅱ期试验,其余衍生物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根据现有研究进展,CRM107和CRM197是最有希望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取得突破的两种衍生物,但关键在于降低其毒副作用和提高靶向性。因此,明晰DT及其衍生物在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关键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可为促进开发高效低毒的脑胶质瘤治疗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白喉毒素(DT) 白喉毒素受体(DTR) 血脑屏障(BBB) 受体介导的胞吞转运(RMT)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组胺H_(3)受体反向激动剂必妥利生:促醒及治疗睡眠和认知障碍新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妍 王治 +1 位作者 林建生 缪朝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2-1626,共5页
必妥利生(pitolisant)是由法国Bioprojet集团合成的口服小分子组胺H_(3)受体反向激动剂,经里昂大学INSERM清醒机制研究室在正常和病理动物模型中发现其促醒效应后并经临床检验,先后于2016和2019年由欧盟医药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必妥利生(pitolisant)是由法国Bioprojet集团合成的口服小分子组胺H_(3)受体反向激动剂,经里昂大学INSERM清醒机制研究室在正常和病理动物模型中发现其促醒效应后并经临床检验,先后于2016和2019年由欧盟医药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白天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和猝倒。该文介绍和综述本疗法的作用机制和靶点、临床特征及最新研究成果,期望未来该新药在我国临床精准应用,并探索开发新的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妥利生 促醒药物 组胺H_(3)受体 睡眠障碍 白天过度嗜睡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军道德创伤测量介绍与评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强 谭坤 常运立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近年来,外军研究表明,战争中所出现的道德创伤已经逐渐成为老兵的一个新的创伤行为。如何有效的评估与预防道德创伤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外军道德创伤测量的介绍和评述,介绍了国外道德创伤测的主要三种量表——MIES、MIES改... 近年来,外军研究表明,战争中所出现的道德创伤已经逐渐成为老兵的一个新的创伤行为。如何有效的评估与预防道德创伤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外军道德创伤测量的介绍和评述,介绍了国外道德创伤测的主要三种量表——MIES、MIES改进版、MIQ-M。道德创伤是国内伦理研究的新视界,开展道德创伤研究的测量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创伤 测量量表 道德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