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光谱法研究苯烯莫德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孙燕
严丽俊
+2 位作者
张洁雪
王如意
刘浩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8-25,37,共9页
目的探讨苯烯莫德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揭示其构象变化。方法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等,在分子水平上系统分析苯烯莫德与血清白蛋白(S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Stern-Volmer...
目的探讨苯烯莫德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揭示其构象变化。方法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等,在分子水平上系统分析苯烯莫德与血清白蛋白(S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Stern-Volmer方程式和Van’t Hoff方程式计算出苯烯莫德分别与BSA和HSA在298、303、310 K下的速率常数(Ksv)、猝灭速率常数(Kq)、结合位点数(n)、焓变(ΔH)、熵值(ΔS)和吉布斯自由能(ΔG)。结果随着苯烯莫德浓度的递增,BSA和HSA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均发生了变化,这两种SA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峰位移,Ksv和Ka随温度升高而降低,n为1.0~1.5,ΔH、ΔS和ΔG均<0。同步荧光和三维荧乐的结果表明,BSA和HSA色氨酸(Trp)和酪氨酸(Tyr)残基与苯烯莫德生成了复合物,且苯烯莫德主要影响BSA和HSA中Trp残基的微环境,对Tyr残基的微环境影响较弱。此外,苯烯莫德与HSA的作用力明显强于BSA。结论苯烯莫德能够与SA生成复合物,导致SA的内源性荧光静态猝灭,苯烯莫德与SA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作用力,反应为自发反应。苯烯莫德使用初始剂量应较大,与其他高结合率药物合用时,应考虑血药浓度增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牛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苯烯莫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红外光谱结合极限学习机用于红参产地鉴别研究
2
作者
宋梦如
李丹
+3 位作者
朱青霞
刘姗姗
蒋红
姬瑞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质量的鉴别研究与中药现代化进程关系密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K-近邻算法(KNN)、极限学习机(ELM)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7种不同来源的红参药材样品进行产地鉴...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质量的鉴别研究与中药现代化进程关系密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K-近邻算法(KNN)、极限学习机(ELM)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7种不同来源的红参药材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研究,以期为其他中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NIRS采集来自不同产地的红参光谱信息(900~2200 nm),通过光谱预处理手段消除噪声和样品组内差异的影响,进而建立主成分分析、K-近邻算法(KNN)、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对不同来源的红参进行产地鉴别。结果表明:7种红参(1种高丽红参+6种国产红参)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分类聚集特征,但仍存在误判的可能;在K-近邻算法(KNN)模型中,当K值为5时,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准确率达到96%;相比KNN模型,极限学习机模型中的21个红参样本产地识别正确率达100%。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ELM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无损地鉴别不同产地的红参,可以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很难克服的中药材鉴别规模庞大、分类多、建模速度慢等问题,且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中药材分类
红参
产地鉴别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溶血风险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津婴
宋洪杰
+2 位作者
李津杞
顾海慧
钱宝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药物性溶血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d)发生急性溶血的常见诱因之一,随着新药研发和面市,涉及G6PDd溶血的药物逐年增加。本文分类介绍对G6PDd有溶血风险的抗生素、抗病毒、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消炎药,代谢类药物,扩血管药物,麻...
药物性溶血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d)发生急性溶血的常见诱因之一,随着新药研发和面市,涉及G6PDd溶血的药物逐年增加。本文分类介绍对G6PDd有溶血风险的抗生素、抗病毒、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消炎药,代谢类药物,扩血管药物,麻醉剂,解毒剂,其他药物,中草药、植物,外用药、试剂、化学品及食品,为临床医生治疗选择和病患警示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溶血风险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药物
化学品
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谱法研究苯烯莫德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孙燕
严丽俊
张洁雪
王如意
刘浩
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院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8-25,37,共9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A2024054)。
文摘
目的探讨苯烯莫德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揭示其构象变化。方法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等,在分子水平上系统分析苯烯莫德与血清白蛋白(S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Stern-Volmer方程式和Van’t Hoff方程式计算出苯烯莫德分别与BSA和HSA在298、303、310 K下的速率常数(Ksv)、猝灭速率常数(Kq)、结合位点数(n)、焓变(ΔH)、熵值(ΔS)和吉布斯自由能(ΔG)。结果随着苯烯莫德浓度的递增,BSA和HSA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均发生了变化,这两种SA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峰位移,Ksv和Ka随温度升高而降低,n为1.0~1.5,ΔH、ΔS和ΔG均<0。同步荧光和三维荧乐的结果表明,BSA和HSA色氨酸(Trp)和酪氨酸(Tyr)残基与苯烯莫德生成了复合物,且苯烯莫德主要影响BSA和HSA中Trp残基的微环境,对Tyr残基的微环境影响较弱。此外,苯烯莫德与HSA的作用力明显强于BSA。结论苯烯莫德能够与SA生成复合物,导致SA的内源性荧光静态猝灭,苯烯莫德与SA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作用力,反应为自发反应。苯烯莫德使用初始剂量应较大,与其他高结合率药物合用时,应考虑血药浓度增大的影响。
关键词
光谱法
牛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苯烯莫德
Keywords
Spectrometry
Bovine serum albumin
Human serum albumin
Tapinarof
分类号
R96 [医药卫生—药理学]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红外光谱结合极限学习机用于红参产地鉴别研究
2
作者
宋梦如
李丹
朱青霞
刘姗姗
蒋红
姬瑞瑞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药剂
科
上海交通
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第九人民
医院
药剂
科
出处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基金
海军军医大学青年启动基金项目(2023QN096)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培育项目(2021JCQN18)。
文摘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质量的鉴别研究与中药现代化进程关系密切,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K-近邻算法(KNN)、极限学习机(ELM)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7种不同来源的红参药材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研究,以期为其他中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NIRS采集来自不同产地的红参光谱信息(900~2200 nm),通过光谱预处理手段消除噪声和样品组内差异的影响,进而建立主成分分析、K-近邻算法(KNN)、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对不同来源的红参进行产地鉴别。结果表明:7种红参(1种高丽红参+6种国产红参)在主成分分析模型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分类聚集特征,但仍存在误判的可能;在K-近邻算法(KNN)模型中,当K值为5时,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准确率达到96%;相比KNN模型,极限学习机模型中的21个红参样本产地识别正确率达100%。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结合ELM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无损地鉴别不同产地的红参,可以解决传统检测方法很难克服的中药材鉴别规模庞大、分类多、建模速度慢等问题,且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中药材分类
红参
产地鉴别
极限学习机
Keywords
near infrared spectrum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alinum paniculatum
origin identificati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分类号
R28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溶血风险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津婴
宋洪杰
李津杞
顾海慧
钱宝华
机构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输血
科
全军儿童溶血性贫血研究创新基地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出处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0165)
医院“234学科攀峰计划”(2020YXK036)。
文摘
药物性溶血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d)发生急性溶血的常见诱因之一,随着新药研发和面市,涉及G6PDd溶血的药物逐年增加。本文分类介绍对G6PDd有溶血风险的抗生素、抗病毒、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消炎药,代谢类药物,扩血管药物,麻醉剂,解毒剂,其他药物,中草药、植物,外用药、试剂、化学品及食品,为临床医生治疗选择和病患警示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溶血风险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药物
化学品
食物
Keywords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hemolysis risk
methemoglobinemia
drugs
chemical
food
分类号
R994.11 [医药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光谱法研究苯烯莫德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孙燕
严丽俊
张洁雪
王如意
刘浩
《中国医药导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红外光谱结合极限学习机用于红参产地鉴别研究
宋梦如
李丹
朱青霞
刘姗姗
蒋红
姬瑞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溶血风险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
李津婴
宋洪杰
李津杞
顾海慧
钱宝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