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ESUS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田霞 田冰 +4 位作者 张雪凤 李帅 彭雯佳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ESUS组和SVD组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ESUS组患者47例,SVD组患者6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责任斑块体积(OR=1.097,95%CI 1.004~1.199;P=0.041)、斑块整体强化率(OR=1.124,95%CI 1.026~1.232;P=0.012)与ESUS独立相关。结论:责任斑块体积、斑块整体强化率是ESUS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高危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ESUS的一个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伴海马损伤的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为森 杜冰滢 +3 位作者 李丙翰 张馨元 彭雯佳 毕晓莹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8,共8页
目的探究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伴海马损伤患者的临床、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4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GA患者,统计TGA伴海马损伤的部位及发病至完... 目的探究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伴海马损伤患者的临床、血管危险因素及神经心理因素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4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GA患者,统计TGA伴海马损伤的部位及发病至完成头颅MRI的时间。根据是否伴有海马损伤将TGA患者分为TGA伴海马损伤组和TGA不伴海马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血管危险因素、小血管标志物、大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72例患者,平均年龄(63.7±11.7)岁,男性27例(37.5%),伴有海马损伤者21例(29.2%)。TGA伴海马损伤主要累及海马体部(57.1%),患者发病后3~<5 d完成头颅MRI的海马损伤检出率较高(42.9%)。与TGA不伴海马损伤组相比,TGA伴海马损伤组高血压(76.2%vs.49.0%,P=0.034)、发病1周内完成头颅MRI(95.2%vs.66.7%,P=0.025)、中重度白质高信号(38.1%vs.11.8%,P=0.025)以及脑室旁白质高信号3分(33.3%vs.9.8%,P=0.037)的比例均显著较高,而HAMA评分(3.0分vs.7.0分,P=0.008)和焦虑状态比例(4.8%vs.29.4%,P=0.048)显著更低。结论海马损伤是部分TGA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标志物,可能与高血压和小血管损伤有关。不伴海马损伤的TGA则可能与神经心理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海马损伤 血管危险因素 白质高信号 神经心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参数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疗化疗效果预测
3
作者 张翟文 陈阗 吴士臣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评估接受放疗及化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诊断科收治的82例中晚期NSCLC患者。给予患者放、化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33...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评估接受放疗及化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诊断科收治的82例中晚期NSCLC患者。给予患者放、化疗,连续治疗4个周期,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33)和无效组(n=4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能谱CT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CT参数预测放化疗疗效的效能。结果有效组治疗后ΔCT_(AP)、ΔCT_(VP)、IC_(AP)、IC_(VP)、NIC_(AP)、NIC_(VP)、λ_(AP)、λ_(VP)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有效组NIC_(AP)、NIC_(VP)、λ_(AP)、λ_(VP)均低于无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C_(VP)(OR=6.990)、λ_(VP)(OR=5.300)为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联合NIC_(VP)、λ_(VP)预测放化疗疗效的AUC值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能谱CT参数NIC_(VP)值和λ_(VP)值可预测中晚期NSCLC放化疗疗效,两者联合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能谱成像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颈椎MR图像脊髓及椎管自动测量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超 冯小晨 +7 位作者 杨家诚 林丽娜 张雪媛 王晓雯 任菲 邵成伟 曹鹏 曹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实现颈椎MR脊髓和椎管自动测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558例颈椎MR图像,以8: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436)、调优集(n=61)和测试集(n=61)。由一位低年资医师标注所有图像的椎管和脊髓,在测试集中测量脊髓最大受...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实现颈椎MR脊髓和椎管自动测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558例颈椎MR图像,以8: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436)、调优集(n=61)和测试集(n=61)。由一位低年资医师标注所有图像的椎管和脊髓,在测试集中测量脊髓最大受压程度、椎管最大狭窄程度、横截面积及压缩比,由一位主任医师审核所有结果后作为金标准。另一位高年资医师在测试集中进行测量作为人工组结果。以Swin Transformer为骨干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的分割和测量作为模型组结果。采用Dice相似系数(DSC)、交并比(IoU)评价模型分割性能。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散点图比较各组结果一致性。结果:测试集中,深度学习模型分割脊髓(横轴面、矢状面)和椎管(矢状面)的DSC值(%)为93.10±0.57、94.60±0.09、86.17±0.22,IoU值(%)为87.09±1.00、89.76±0.17、75.70±0.34。人工组、模型组和金标准的ICC值为0.770~0.945,模型组与金标准的组间ICC值为0.782~0.913,人工组与金标准的组间ICC值为0.692~0.903,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深度学习模型对颈椎MR椎管和脊髓的分割测量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椎 深度学习 自动分割 自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组学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颖 边云 邵成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9-1403,共5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准确的术前诊断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等相关评估对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影像组学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其通过从影像图像中提取海量特征来量化肿瘤,可以有效解决肿...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准确的术前诊断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等相关评估对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影像组学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其通过从影像图像中提取海量特征来量化肿瘤,可以有效解决肿瘤异质性难以定量评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影像组学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预测、鉴别诊断、肿瘤行为和治疗预后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运动校正算法对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伟 王敏杰 +4 位作者 徐瑞敏 贾紫珺 赵冰辉 胡信心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运动校正(CardioCapture)算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CCTA数据,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固定时相(A组)和最佳时相(ePhase)(B组)重建图像,并在ePhase条件下...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运动校正(CardioCapture)算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CCTA数据,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固定时相(A组)和最佳时相(ePhase)(B组)重建图像,并在ePhase条件下采用不同等级[level-3(C组)、level-5(D组)、level-7(E组)、level-9(F组)]CardioCapture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记录各组图像重建所需时间,测量各组图像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以及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及其SD值,计算各组图像上冠脉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制对RCA、LAD与LCX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心率≤65次/min(29例)时与心率>65次/min(29例)时6组图像RCA、LAD与LCX的主观评分,以及3支冠脉节段的可诊断(3~5分)率和优秀(5分)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图像客观指标的差异,Friedman检验评估各组图像之间主观评分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3支冠脉节段的可诊断率和优秀率,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A组至F组图像重建时间分别为(28.80±0.17)、(28.61±1.00)、(90.92±0.20)、(123.48±0.78)、(156.86±1.35)和(190.08±5.19)秒。C组图像平均CT值、SD值、SNR以及CNR分别为(446.35±70.36)HU、(25.09±3.25)HU、18.02±3.33和16.22±3.43,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心率≤65次/min时,C组RCA、LAD和LCX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92±0.24)、(4.94±0.25)和(4.90±0.30)分,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冠脉节段的可诊断率和优秀率分别为100%和94.85%,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心率>65次/min时,C组中RCA、LAD和LCX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83±0.26)、(4.95±0.12)和(4.90±0.34)分,C组中仅RCA的主观评分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指标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上冠脉节段的可诊断率(100%)高于A组(9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上冠脉节段的优秀率(91.39%)高于A组(69.87%)和B组(8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运动校正算法可提升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尤其是在心率>65次/min时可显著提升CCTA图像质量。推荐使用低校正等级(level-3)进行图像重建,可优化重建时间,并提高CCTA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辅助运动校正算法 图像质量 运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玉坤 张绍婷 +2 位作者 沈浮 王敏杰 陆建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弥散加权成像(MP-D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P-DWI检查,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 目的:探讨多参数弥散加权成像(MP-D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P-DWI检查,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计算相关参数指标:表观弥散系数(ADC),真弥散系数(Dt),灌注分数(PF),伪弥散系数(D^(*)),非高斯分布校正表观弥散系数(D_(app)),表观弥散峰度(K_(app))。根据术后病理T分期将患者分为T1-2期(未突破肌层)组和T3-4期(突破肌层)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评价多参数指标与直肠癌T分期的关系,寻找影响T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分别建立各参数指标及联合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计算各指标的cut-off值。比较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结果:最终纳人病例127例,其中T1-2期组39例,T3-4期组88例。单因素逻辑回归显示ADC、Dt、D_(app)、K_(app)值与直肠癌T分期相关(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Dt(OR=3.277,P=0.042)、D_(app)(OR=3.778,P=0.041)、K_(app)(OR=8.199,P=0.001)、ADC(OR=85.241,P<0.OOOl)4项指标与T分期相关,联合模型ROC曲线的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96、75.79%、87.50%,NRI优于单个指标的诊断效能。结论:MP-DWI的ADC、Dt、D_(app)、K_(app)值与直肠癌T分期相关,结合4个指标的联合模型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评估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直肠癌 T分期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术前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等级的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振 沈浮 +4 位作者 陆海迪 王敏杰 白辰光 王颢 邵成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各灌注参数术前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B)等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的临床、DCE-MRI及术后病理资料。2名医师分别在术前DCE-MRI伪彩图上勾画靶区...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各灌注参数术前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B)等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的临床、DCE-MRI及术后病理资料。2名医师分别在术前DCE-MRI伪彩图上勾画靶区,得到半定量灌注参数:平均强化时间(MTE)、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及正性增强积分(PEI),计算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各参数与术后病理TB等级的相关性。将出芽1级及2级纳为低-中级别TB组,3级纳为高级别TB组,绘制各灌注参数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最终LARC患者纳入高级别TB组7例,中-低级别TB组65例。2名医师测量得到的MSI、MTE、PEI、TTP各参数ICC值分别为0.724、0.980、0.803、0.743。参数PEI和MSI与TB等级呈正相关(P<0.05)。参数PEI与MSI的ROC分析均表现出比较好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10及0.784,准确度分别为87.5%与63.9%。结论:DCE-MRI的参数指标PEI和MSI与LARC肿瘤出芽等级之间具有相关性,对术前定量分析肿瘤出芽等级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IVWI与DSA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士跃 田霞 +7 位作者 王振 陈玉坤 金爱国 王敏杰 田冰 郝强 刘崎 陆建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3D IVWI)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3D IVWI和DSA上分别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长度;并评价3D IVWI和DSA测量...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3D IVWI)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2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3D IVWI和DSA上分别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长度;并评价3D IVWI和DSA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42例患者共检出102个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2种检查手段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和斑块长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77(分别为0.84和0.85)。在测量管腔狭窄程度(r=0.69,P<0.001)和斑块长度(r=0.84,P<0.001)上,3D IVWI与DSA存在相关性。3D IVWI测量的斑块长度较DSA长(P<0.001)。结论:与DSA相比,3D IVW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准确,重复性好,能检测到更多的斑块,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诊断及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中不同分割方法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振 沈浮 +2 位作者 陆海迪 王敏杰 陆建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法对基于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I)的影像组学中直肠癌病灶特征提取稳定性以及术前T分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且术前行3.0 T磁共振高分辨T2W1检查的直肠癌...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法对基于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I)的影像组学中直肠癌病灶特征提取稳定性以及术前T分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且术前行3.0 T磁共振高分辨T2W1检查的直肠癌患者资料,依时间顺序分别纳入训练集及测试集。根据病理结果将T1-2期患者归为未突破肌层组,T3-4期患者归为突破肌层组。分别采用最小轮廓法(Model 1)和最大轮廓法(Model 2)手动分割感兴趣容积(VOI)。2名医师分别采用2种方法勾画VOI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并比较全部特征的组内相关系数(ICC),选择ICC大于0.8的特征,之后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降维,选择出对病理T分期有价值的特征。在训练集中建立多层感知机(MLP)机器学习模型,并在测试集中验证,分别绘制2种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2种方法的曲线间差异。结果:共纳入317例患者,依次纳入训练集(152例)和测试集(165例)。Model 1和Model 2的ICC中位数分别为0.994和0.977,ICC小于0.8的特征数分别为121个(8.59%)和136个(9.6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odel 1降维筛选出16个相关特征,Model 2筛选出14个相关特征。测试集中Model 1的AUC为0.838(95%CI 0.764~0.912),Model 2的AUC为0.928(95%CI 0.864~0.992),2组曲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在基于高分辨T2W1的影像组学MLP模型中,直肠癌病灶的2沖不同分割方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最小轮廓法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的稳定性较高,而最大轮廓法的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 DANTE CUBE序列对动脉管壁的定量评估:与病理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海燕 陈玉坤 +5 位作者 陈录广 蒋慧 陈士跃 李帅 彭雯佳 陆建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116,123,共7页
目的定量评价基于延迟交变章动调整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DANTE)预脉冲3D CUBE磁共振序列对动脉管壁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主动脉内膜拉伤手术制作12只新西... 目的定量评价基于延迟交变章动调整激发(delay alternating with nutation for tailored excitation,DANTE)预脉冲3D CUBE磁共振序列对动脉管壁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主动脉内膜拉伤手术制作12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期普通饲料喂养8只作为对照组。运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对腹主动脉行冠状位黑血DANTE预备的CUBE容积扫描,包括T1WI和T2WI序列,而后行病理HE染色及高清数字化扫描。对磁共振图像进行横轴位重建,测量磁共振和病理图像管腔面积(lumen area,LA)、血管总面积(total area,TA),计算管壁面积(wall area,WA),WA=TA-LA,以及计算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NWI=WA/TA。T1WI和T2WI的NWI分别用NWI_(T1)和NWI_(T2)表示。根据病理图片勾画血管壁外膜内边缘和外膜外边缘,相应的NWI分别用NWI_(P1)和NWI_(P2)表示。比较影像和病理定量指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Bland-Altman plots评估磁共振序列之间、磁共振与病理之间的NWI一致性。结果最终19只兔(实验组1只磁共振成像检查前死亡)纳入统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LA明显较小(T1WI,P=0.033;T2WI,P<0.0001)、NWI明显较大(T1WI,P<0.0001;T2WI,P<0.0001)。整体一致性分析发现,NWI_(T1)和NWI_(T2)之间的一致性较好(ICC=0.7552),NWI_(T1)或NWI_(T2)与NWI_(P1)的一致性次之(ICC=0.438;ICC=0.444),NWI_(T1)或NWI_(T2)与NWI_(P2)的一致性最差(ICC=0.285;ICC=0.292)。实验组的一致性分析与上述结果类似。对照组中,NWI_(T1)和NWI_(T2)之间的一致性也较好(ICC=0.6304),但NWI_(T1)或NWI_(T2)与NWI_(P1)的一致性较差(ICC=-0.1917;ICC=-0.05949),NWI_(T1)或NWI_(T2)与NWI_(P2)的一致性也较差(ICC=-0.1989;ICC=-0.1441)。结论3D DANTE CUBE的T1WI和T2WI可以量化区分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管壁与正常管壁,且这两个常用加权序列之间的一致性较好。根据与病理的一致性分析,DANTE CUBE序列测量的NWI相对接近病理图像中血管外膜内边缘测量的结果,但总体而言一致性欠佳,在管壁菲薄的正常血管比较中尤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黑血成像 延迟交变章动调整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帅 蒋慧 彭雯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分析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唾液腺的上皮-肌上皮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表现。结果:5例涎腺上皮-肌上皮癌中有3例发生... 目的:分析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唾液腺的上皮-肌上皮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表现。结果:5例涎腺上皮-肌上皮癌中有3例发生于腮腺、2例发生于颌下腺。CT或MRI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除1例呈囊性为主外,余4例在影像学上呈实性,边界较清晰,CT呈软组织密度,MRI的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对比增强后较明显强化。病理上有4例表现符合经典的上皮-肌上皮癌特征,有1例未见典型双层腺管样结构伴多发小囊变(小囊在影像上不可见)。有2例病理可见明确侵袭性生长,影像表现为较大肿块(短径>3 cm)且边界突出于涎腺轮廓。结论:涎腺上皮-肌上皮癌在影像上表现为孤立性边界清晰的肿块,较大者可囊变,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确诊须依靠全面的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上皮-肌上皮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婕妤 边云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影像组学正在突破传统影像学评估肿瘤形态学和解剖学的局限性,应用大量的自动化数据特征算法,对医学图像中像素的分布信息进行数学分析,将感兴趣区域的影像数据转化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可发掘的特征空间数据,高通量获取一系列肉眼无法识别... 影像组学正在突破传统影像学评估肿瘤形态学和解剖学的局限性,应用大量的自动化数据特征算法,对医学图像中像素的分布信息进行数学分析,将感兴趣区域的影像数据转化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可发掘的特征空间数据,高通量获取一系列肉眼无法识别的量化参数,高保真地获得病变的整体信息,充分反映医学图像底层本质特征。近年来,影像组学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理特征的预测、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预后预测,甚至在相关基因分类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基于CT和MRI的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部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14
作者 罗鹏飞 查婧 +6 位作者 张雪凤 丁可 慕鉴 刘崎 汪军 邵成伟 陆建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分析腹盆部Castleman病(CD)的CT、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腹盆部CD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合病理结果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39例腹盆部CD患者经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33例,浆细胞型5... 目的:分析腹盆部Castleman病(CD)的CT、MRI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腹盆部CD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合病理结果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分析误诊原因.结果:39例腹盆部CD患者经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33例,浆细胞型5例,混合型1例.33例透明血管型CD均为单中心型,CT主要征象为单发类圆形或卵圆形实性肿块,强化显著(30例,90.9%)并伴有镶边征(21例,63.6%)、周围滋养血管征(32例,97.0%),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灶(22例,66.7%)及筋膜反应(14例,42.4%),病灶内可见钙化(9例,27.3%)及条状或裂隙状低密度(8例,24.2%).肿块实性成分在MRI平扫T1W上表现为相对肌肉低信号,T2W相对肌肉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测得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86±0.09)x10^(-3)mm^(2)/s,肿块的MRI强化方式与CT一致.CT及MR分型Ⅰ型22例,Ⅱ型11例,Ⅱ型较Ⅰ型误诊率高(P<0.05).17例透明血管型CD误诊为腹腔实体肿瘤.5例浆细胞型CD中表现为多中心型4例(2例误诊为淋巴瘤),单中心型1例(误诊为肾盂癌).1例混合型CD表现为多中心型,误诊为淋巴瘤.结论:腹盆部CD尤其是透明血管型多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但易误诊为腹腔实体肿瘤及淋巴瘤,临床工作中需熟悉CD的影像特征及伴随征象以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平滑肌瘤一例
15
作者 汪剑 阳青松 景国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1-472,共2页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5岁,已婚,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睾丸结节,无疼痛、坠胀等不适,近来自觉结节增大。体格检查:右侧睾丸下极可触及一2.5cm×1.5cm结节,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5岁,已婚,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睾丸结节,无疼痛、坠胀等不适,近来自觉结节增大。体格检查:右侧睾丸下极可触及一2.5cm×1.5cm结节,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2.8ng/ml,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0.1IU/L,均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右侧睾丸 下极 体格检查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质量对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症状性斑块的影响
16
作者 赵海燕 彭雯佳 +5 位作者 陈玉坤 王烁 王皓冉 张雪凤 陈录广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1268,共8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MR-VWI)的图像质量对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症状性斑块预测模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行MR-VWI检查且因图像质量不佳而即刻重复扫描的病例作为本研究的第一部分。MR-VWI序列包括全脑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MR血管壁成像(MR-VWI)的图像质量对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症状性斑块预测模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行MR-VWI检查且因图像质量不佳而即刻重复扫描的病例作为本研究的第一部分。MR-VWI序列包括全脑3D SPACE T_(1)WI平扫和增强,目标血管(单侧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的2D TSE T_(2)WI。拟分析100个常用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形状特征9个,一阶梯度特征18个,纹理特征73个。通过比较重复扫描的斑块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出易受图像质量影响的不稳定特征。回顾性搜集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行MR-VWI检查的病例作为本研究的第二部分。首先,基于全部病例的斑块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症状性斑块的预测模型(模型A);其次,剔除所有不稳定特征后构建预测模型(模型B);最后,剔除图像质量不佳者,构建预测模型(模型C)。重复扫描影像组学特征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诊断效能高低主要通过曲线下面积(AUC)体现,以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效能的差异。结果:第一部分纳入24例患者,发现3D SPACE T_(1)WI序列的形状特征和一阶梯度特征均无不稳定特征,纹理特征中的不稳定特征仅占1/73。3D SPACE T_(1)WI增强序列的形状特征、一阶梯度特征以及纹理特征中的不稳定特征占比分别是3/9、2/18和17/73。2D TSE T_(2)WI序列的形状特征、一阶梯度特征以及纹理特征中的不稳定特征占比分别是2/9、2/18和19/73。第二部分,102例患者的120个斑块纳入分析,其中症状性斑块51个,无症状斑块69个。模型A的AUC为0.708±0.022;与第一部的不稳定特征比对,模型A筛选出的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有3个不稳定特征。模型B的AUC为0.740±0.007。模型C预测颅内症状性斑块的预测效能最好,AUC为0.758±0.013;与第一部分的不稳定特征比对,模型C的8个影像组学特征均为稳定特征。结论:基于MR-VWI影像组学构建颅内症状性斑块的预测模型时,图像质量的优劣对斑块影像组学特征的有一定影响,图像质量越好则预测效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