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负载BMSC来源纳米囊泡的硒化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胶质瘤GL261细胞的杀伤作用
1
作者
张转转
周旋
+2 位作者
陈翠敏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目的:构建纳米囊泡杂化透明质酸水凝胶(ICG-NV@SeHA)并探讨其联合声动力疗法(SDT)杀伤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的机制。方法:通过挤出法制备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纳米囊泡(BMSC-NV),再将吲哚菁绿(ICG)掺入其中制备ICG-NV。在EDC存在下用ED...
目的:构建纳米囊泡杂化透明质酸水凝胶(ICG-NV@SeHA)并探讨其联合声动力疗法(SDT)杀伤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的机制。方法:通过挤出法制备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纳米囊泡(BMSC-NV),再将吲哚菁绿(ICG)掺入其中制备ICG-NV。在EDC存在下用ED对HA进行氨基化,合成AHA,进一步通过亲核加成反应与γ-硒代丁内酯(SBL)连接,合成SeHA。将AHA、ICG-NV和SBL溶液混合,发生氧化交联获得ICG-NV@SeHA,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DiD标记ICG-NV和ICG-NV@SeHA后与GL261细胞共培养12 h,观察细胞内吞情况。用CCK-8法检测ICG-NV和ICG-NV@SeHA与GL261细胞和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将GL261细胞分为PBS+超声处理(US)、ICG+US、IVG-NV+US和ICG-NV@SeHA+US组,Calcein-AM/PI染色法和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分别检测联合SDT对GL261细胞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对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RT)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BMSC-NV,粒径约154.3 nm;ICG成功被包入囊泡中,包封率为40.6%;氨基成功连接在HA上,接枝率为32.5%。最后成功制备了ICG-NV@SeHA,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流变结果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均符合水凝胶特性,且具有剪切变稀特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ICGNV可以被GL261细胞有效摄取。CCK-8实验和Calcein-AM/PI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ICG-NV和ICG-NV@SeH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GL261和HT22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而ICG-NV+US和ICG-NV@SeHA+US组细胞存活率较ICG+US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01)。ICG-NV+US和ICG-NV@SeHA+US组细胞DCFH-DA探针绿色荧光强度显著高于PBS、PBS+US和ICG+US组(P<0.0001或P<0.001),反映细胞内产生大量的ROS,且细胞表面CRT表达显著增加(P<0.0001),上清液中HMGB1和ATP的释放也增多(P<0.05或P<0.01)。结论:成功制备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可注射性的ICG-NV@SeHA,生物相容性好,联合SDT能有效杀伤GL261细胞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纳米囊泡
GL261细胞
声动力疗法
吲哚菁绿
复合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工程化外泌体的抗胰腺癌治疗
2
作者
赵士瑾
蔡东昊
+1 位作者
陈翠敏
王凯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外泌体作为一种天然纳米囊泡,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运输能力,能够携带多种治疗性分子,被视为药物递送的优质载体。目前,工程化外泌体的生产与构建策略,包括选择来源细胞、优化产量的方法、表面修饰与载药技术等,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能...
外泌体作为一种天然纳米囊泡,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运输能力,能够携带多种治疗性分子,被视为药物递送的优质载体。目前,工程化外泌体的生产与构建策略,包括选择来源细胞、优化产量的方法、表面修饰与载药技术等,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能够增强外泌体功能并克服天然外泌体的局限性,因而开发出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多种应用。联合声光动力疗法,通过提高携带光敏剂或声敏剂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治疗效果;与化疗药物结合,提高药物稳定性、靶向性和递送效率,降低毒性;协同免疫治疗,作为癌症疫苗抗原和佐剂,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摄取;以及用于RNA治疗,有效传递siRNA、shRNA和miRNA等核酸分子,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工程化外泌体在胰腺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在未来实现临床转化,推动胰腺癌治疗新策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外泌体
肿瘤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响应性材料一体化抗幽门螺杆菌和预防胃癌研究进展
3
作者
宫英丽
李梦凡
+1 位作者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HP归类为1类致癌因子,治疗胃癌和根除H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然而,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正面临着耐药性增加和破坏肠道微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HP归类为1类致癌因子,治疗胃癌和根除H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然而,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正面临着耐药性增加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挑战,这促使科研人员寻求新的治疗策略。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能够根据体内环境的变化智能地调节药物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如pH响应、酶响应、光响应、超声响应和磁响应等,有效杀灭HP,同时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胃肠道黏膜。此外,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在中和胃酸、抑制脲酶活性、破坏细菌膜和生物膜、以及激活自噬机制以清除胞内菌等抗HP机制中都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对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在HP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中的机制和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述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环境响应材料
胃癌
胃黏膜损伤
肠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一体化
4
作者
钟锐
季珂钦
+1 位作者
薛芊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在癌症治疗领域,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和放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严重、复发率高和对正常组织损伤严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一体化的生物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癌症治疗领域,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和放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严重、复发率高和对正常组织损伤严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一体化的生物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根据维度结构,这些生物材料可分为小分子药物、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生物材料、多维度复合材料及活性生物材料等。零维材料如普鲁士蓝纳米酶、金纳米颗粒可实现抗肿瘤和促修复;一维生物材料纳米管可负载药物并促进创伤修复;二维生物材料如锂皂土可构建纳米复合体系明胶-锂皂土-多柔比星(GLD),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提高;三维生物材料如水凝胶可用于肿瘤治疗和组织修复。零维生物材料与二维、三维生物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可长效缓释零维材料,同时发挥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功能。设计生物材料时需综合考量其优缺点,结合纳米技术和生物工程手段,实现肿瘤精确治疗与器官保护。这些材料通过整合抗肿瘤药物与组织修复因子,旨在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肿瘤
器官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肠癌细胞膜仿生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对DC的激活和促血管新生作用
5
作者
张欣怡
张梦亚
+1 位作者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CCK-8法研究MOF@...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CCK-8法研究MOF@CCM的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MOF@CCM对DC2.4成熟比例的影响,以验证MOF@CCM激活免疫细胞的潜力。通过血管生成实验验证MOF@CCM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MOF@CCM,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形状近似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MOF@CCM的平均粒径为(150.5±7.89)nm,平均Zeta电位为-(5.12±1.67)mV。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F@CCM能够显著提高DC2.4成熟的比例(P<0.01)。此外,MOF和MOF@CCM均能促进HUVEC形成管状结构(P<0.05或P<0.01),且细胞膜修饰对MO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没有影响。结论:制备的MOF@CCM在所使用的剂量下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够显著促进DC2.4的成熟和促进HUVEC血管生成,有望成为抗结肠癌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双功能治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膜
金属有机框架
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载BMSC来源纳米囊泡的硒化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胶质瘤GL261细胞的杀伤作用
1
作者
张转转
周旋
陈翠敏
张停琳
高洁
机构
上海
大学
转化
医学
研究院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
河南
大学
药学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航海医学与药械转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2072051)。
文摘
目的:构建纳米囊泡杂化透明质酸水凝胶(ICG-NV@SeHA)并探讨其联合声动力疗法(SDT)杀伤小鼠胶质瘤GL261细胞的机制。方法:通过挤出法制备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纳米囊泡(BMSC-NV),再将吲哚菁绿(ICG)掺入其中制备ICG-NV。在EDC存在下用ED对HA进行氨基化,合成AHA,进一步通过亲核加成反应与γ-硒代丁内酯(SBL)连接,合成SeHA。将AHA、ICG-NV和SBL溶液混合,发生氧化交联获得ICG-NV@SeHA,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DiD标记ICG-NV和ICG-NV@SeHA后与GL261细胞共培养12 h,观察细胞内吞情况。用CCK-8法检测ICG-NV和ICG-NV@SeHA与GL261细胞和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将GL261细胞分为PBS+超声处理(US)、ICG+US、IVG-NV+US和ICG-NV@SeHA+US组,Calcein-AM/PI染色法和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分别检测联合SDT对GL261细胞杀伤作用,以及对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对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RT)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BMSC-NV,粒径约154.3 nm;ICG成功被包入囊泡中,包封率为40.6%;氨基成功连接在HA上,接枝率为32.5%。最后成功制备了ICG-NV@SeHA,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流变结果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均符合水凝胶特性,且具有剪切变稀特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ICGNV可以被GL261细胞有效摄取。CCK-8实验和Calcein-AM/PI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ICG-NV和ICG-NV@SeH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GL261和HT22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而ICG-NV+US和ICG-NV@SeHA+US组细胞存活率较ICG+US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01)。ICG-NV+US和ICG-NV@SeHA+US组细胞DCFH-DA探针绿色荧光强度显著高于PBS、PBS+US和ICG+US组(P<0.0001或P<0.001),反映细胞内产生大量的ROS,且细胞表面CRT表达显著增加(P<0.0001),上清液中HMGB1和ATP的释放也增多(P<0.05或P<0.01)。结论:成功制备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可注射性的ICG-NV@SeHA,生物相容性好,联合SDT能有效杀伤GL261细胞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新手段。
关键词
胶质瘤
纳米囊泡
GL261细胞
声动力疗法
吲哚菁绿
复合水凝胶
Keywords
glioma
nanovesicle
GL261 cell
sonodynamic therapy(SDT)
indocyanine green(ICG)
composite hydrogel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R730.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工程化外泌体的抗胰腺癌治疗
2
作者
赵士瑾
蔡东昊
陈翠敏
王凯旋
机构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消化内科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航海医学与药械转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3,共7页
文摘
外泌体作为一种天然纳米囊泡,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运输能力,能够携带多种治疗性分子,被视为药物递送的优质载体。目前,工程化外泌体的生产与构建策略,包括选择来源细胞、优化产量的方法、表面修饰与载药技术等,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能够增强外泌体功能并克服天然外泌体的局限性,因而开发出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多种应用。联合声光动力疗法,通过提高携带光敏剂或声敏剂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治疗效果;与化疗药物结合,提高药物稳定性、靶向性和递送效率,降低毒性;协同免疫治疗,作为癌症疫苗抗原和佐剂,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抗原的摄取;以及用于RNA治疗,有效传递siRNA、shRNA和miRNA等核酸分子,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工程化外泌体在胰腺癌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在未来实现临床转化,推动胰腺癌治疗新策略的开发。
关键词
胰腺癌
外泌体
肿瘤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光动力疗法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响应性材料一体化抗幽门螺杆菌和预防胃癌研究进展
3
作者
宫英丽
李梦凡
张停琳
高洁
机构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航海医学与药械转化重点实验室
牡丹江医科
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基金
全国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创新开放课题(No.JCKFKT-MS-006)
上海市航海医学与药械转化重点实验室首批开放课题(Grant No.2025QN13)。
文摘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HP归类为1类致癌因子,治疗胃癌和根除H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然而,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正面临着耐药性增加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挑战,这促使科研人员寻求新的治疗策略。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能够根据体内环境的变化智能地调节药物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如pH响应、酶响应、光响应、超声响应和磁响应等,有效杀灭HP,同时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胃肠道黏膜。此外,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在中和胃酸、抑制脲酶活性、破坏细菌膜和生物膜、以及激活自噬机制以清除胞内菌等抗HP机制中都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对环境响应性生物材料在HP治疗和预防胃癌的发生中的机制和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述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环境响应材料
胃癌
胃黏膜损伤
肠道微生态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R730.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一体化
4
作者
钟锐
季珂钦
薛芊
高洁
机构
上海
理工
大学
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航海医学与药械转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2072051)。
文摘
在癌症治疗领域,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和放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严重、复发率高和对正常组织损伤严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一体化的生物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根据维度结构,这些生物材料可分为小分子药物、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生物材料、多维度复合材料及活性生物材料等。零维材料如普鲁士蓝纳米酶、金纳米颗粒可实现抗肿瘤和促修复;一维生物材料纳米管可负载药物并促进创伤修复;二维生物材料如锂皂土可构建纳米复合体系明胶-锂皂土-多柔比星(GLD),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提高;三维生物材料如水凝胶可用于肿瘤治疗和组织修复。零维生物材料与二维、三维生物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可长效缓释零维材料,同时发挥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功能。设计生物材料时需综合考量其优缺点,结合纳米技术和生物工程手段,实现肿瘤精确治疗与器官保护。这些材料通过整合抗肿瘤药物与组织修复因子,旨在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肿瘤
器官保护
Keywords
biomaterials
tumor
organ protection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730.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肠癌细胞膜仿生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对DC的激活和促血管新生作用
5
作者
张欣怡
张梦亚
张停琳
高洁
机构
上海
大学
转化
医学
研究院
海军
军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临床研究中心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航海医学与药械转化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2072051)。
文摘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CCK-8法研究MOF@CCM的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MOF@CCM对DC2.4成熟比例的影响,以验证MOF@CCM激活免疫细胞的潜力。通过血管生成实验验证MOF@CCM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MOF@CCM,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形状近似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MOF@CCM的平均粒径为(150.5±7.89)nm,平均Zeta电位为-(5.12±1.67)mV。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F@CCM能够显著提高DC2.4成熟的比例(P<0.01)。此外,MOF和MOF@CCM均能促进HUVEC形成管状结构(P<0.05或P<0.01),且细胞膜修饰对MO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没有影响。结论:制备的MOF@CCM在所使用的剂量下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够显著促进DC2.4的成熟和促进HUVEC血管生成,有望成为抗结肠癌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双功能治疗平台。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膜
金属有机框架
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
Keywords
colon cancer
cell membrane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
tumor vaccine
tumor immunity
分类号
R735.35 [医药卫生—肿瘤]
R73-36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负载BMSC来源纳米囊泡的硒化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胶质瘤GL261细胞的杀伤作用
张转转
周旋
陈翠敏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工程化外泌体的抗胰腺癌治疗
赵士瑾
蔡东昊
陈翠敏
王凯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环境响应性材料一体化抗幽门螺杆菌和预防胃癌研究进展
宫英丽
李梦凡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防治和器官保护一体化
钟锐
季珂钦
薛芊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结肠癌细胞膜仿生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对DC的激活和促血管新生作用
张欣怡
张梦亚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