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道德韧性:道德创伤中的承接要素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易黎
武润哲
肖楚兰
常运立
-
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
海军军医大学政教室
-
出处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9期32-34,共3页
-
基金
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X061)
2016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6M592210)
-
文摘
以道德创伤为出发点考察道德韧性概念,超越传统文献中的“能力”定义,通过系统梳理现有对韧性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以及道德韧性的特质及表现等内容,认为道德韧性本质上是大脑对道德创伤事件能动地、良好地应答处置的反映,道德韧性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个体的道德创伤过程中,“道德韧性”与“韧性整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通过整体和解构两大层次、解构分析的三个主要分支(心理、道德、社会),协同承接道德创伤的发生。
-
关键词
道德韧性
道德创伤
韧性整体
-
Keywords
moral resilience
moral injury
integral resilience
-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
-
题名儒家文化视域下的道德创伤及治理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王璐颖
常运立
-
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政教室
-
出处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9期35-39,共5页
-
基金
2017年上海市教委阳光计划课题(17YG13)
-
文摘
文化与道德唇齿相依,紧密联系。道德创伤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的视域中,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是社会主流价值的文化基础。儒家文化中的仁爱贵生、知行合一、重义贵和的思想与当下践踏生命、知行背离、盲目私利的道德现实构成了强烈冲突,引发了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道德创伤。要寻求创伤的修复之道,须借鉴儒家文化中教化思想、身心智慧及忠恕之道,从认知、情感和韧性三个维度建构。
-
关键词
道德创伤
文化社会学
儒家文化
-
Keywords
moral injury
cultural sociology
Confucian culture
-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
-
题名思考和超越——医疗智能化背景下的医学伦理学
- 3
-
-
作者
黄强
肖人铨
王璐颖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药剂科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海军军医大学政教室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7期836-840,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道德创伤:军事创伤的实践转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医学生群体道德创伤防治与道德韧性建构研究”(2019EKS005)
上海市教育科学一般项目“虚拟现实在医学生道德创伤教育中的应用研究”(C20038)。
-
文摘
21世纪,人工智能高速的发展,医疗系统也在这种环境下趋向于智能化。医疗智能的研发与应用,为患者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人工智能也暴露了一定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赋权、道德价值取向、临床责任归因。针对于此,正确认识医学人工智能、赋予人工智能伦理算法规则、建立完善的医疗智能化法律体系将会是解决这些困惑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道德
伦理
道德价值
-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ral
Ethics
Moral Value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