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治现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于乐成
陈成伟
-
机构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海军军医大学九〇五医院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6,共6页
-
文摘
胆汁淤积性肝病(CSLD)是指能够引起胆汁淤积的多种肝病的集合和统称,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有待深入阐明,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十余年来对CSLD的多个方面有了较多新认识,为其精准诊治提供了更多层面和更为有效的抓手,同时也反映了许多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亟需继续深入研究。本期重点号从6大方面介绍了有关CSLD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1) CSLD的"上升"病理生理学模式;(2)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处置对策;(3)肠肝循环和肠道微生态与CSLD的关系;(4)药物性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和诊疗问题;(5)肝衰竭时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及处置对策;(6)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研发进展等。
-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硬化
肠肝循环
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学
述评
-
Keywords
cholestasis
liver cirrhosis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liver failure
diagnosis
therapeutics
editorial
-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当前认识和未来需求
被引量:29
- 2
-
-
作者
于乐成
陈成伟
-
机构
东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
海军军医大学九〇五医院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15-2524,共10页
-
文摘
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涉及人体因素(包括一般性非遗传因素和特异质性遗传及免疫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固有(直接)肝毒性、特异质肝毒性和间接肝毒性,此外还有某些药物对肝脏的致瘤与致癌性。不同类型肝毒性的发生机制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多环节的内在关联。以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为中心的三步机制进程模型和以肝细胞再生及肝组织修复能力为转归节点的两阶段机制进程模型,从不同视角展示了DILI的机制进程。阐明DILI复杂的发生机制,需要长期的病例积累和系统研究,这对于其科学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
Keywords
Chemical an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Risk Factors
Pathogenesis
-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