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科麻醉相关内分泌急症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冰 程婷婷 +1 位作者 黎娜 侯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8,共5页
妊娠期母体内分泌系统的生理状态及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从而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这些变化对母体的麻醉生理、麻醉药理及麻醉管理方式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变化更... 妊娠期母体内分泌系统的生理状态及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从而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这些变化对母体的麻醉生理、麻醉药理及麻醉管理方式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变化更加显著,并可能由此引起相应的内分泌急症。产科手术多为急诊手术,任何一种内分泌急症对母体与胎儿来说都可能是致命打击。本文概述了常见的妊娠期内分泌急症及其麻醉处理要点,旨在帮助麻醉医师更好地了解此类问题、掌握相关急症的处理方法与麻醉管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内分泌急症 麻醉 甲状腺疾病 葡萄糖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 陆军 +3 位作者 李博 陈辉 薄禄龙 卞金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6-1351,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R组和TR组,每组30例。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R组和TR组,每组30例。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半数效应浓度(EC50),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TR组患者瑞芬太尼EC50分别为3.448ng/mL(95%CI 1.636~3.946 ng/mL)和2.523 ng/mL(95%CI 0.744~2.99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相当(P均>0.05),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呼吸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组患者瘙痒发生率[6.7%(2/30)vs 26.7%(8/30),P=0.038]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0.0%(3/30)vs 56.7%(17/30),P<0.001]低于R组。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胰管结石ESWL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体外震波碎石术 胰管结石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战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昌理 薄禄龙 +1 位作者 卞金俊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5-890,共6页
现代战争中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提升将使伤员成批集中,野战救护难度增加,给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战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分类和救治带来巨大挑战。超声在战场环境或野战医院能简便、快捷地对伤病员进行筛查与诊断,提高分类和救治... 现代战争中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提升将使伤员成批集中,野战救护难度增加,给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战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分类和救治带来巨大挑战。超声在战场环境或野战医院能简便、快捷地对伤病员进行筛查与诊断,提高分类和救治效率。超声可视化技术可提高胸部、腹部、颅脑和骨骼软组织损伤的战创伤患者的筛查和诊断效率,还可对战创伤患者的紧急救治提供帮助,提高紧急救治效果。本文主要就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战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和紧急救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军队卫生 创伤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楷炼 宁方政 +6 位作者 徐莹 陈怡 赵志越 孔祥毓 董宇超 赵峰 万小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早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物化学、电解质、超敏肌钙蛋白T、凝血功能、脑钠肽前体、肺部CT表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治疗方式和早期治疗转归等资料。根据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改善组和临床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缓解组患者43例,经治疗后均转为普通型;临床进展组患者28例,10例死亡,15例进展至危重型,3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发病前均存在武汉疫区居住史。临床进展组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75.0%,21/28)高于临床缓解组患者(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临床缓解组患者相比,临床进展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0(0.70,0.90)×10^9/L vs 0.70(0.60,0.70)×10^9/L]、血小板计数[222(174,310)×10^9/L vs 193(152,232)×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4.22(3.71,4.80)g/L vs 3.81(2.96,4.38)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SOFA评分、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88,95%CI 1.33~25.00,P=0.020)、白细胞计数≤3.5×10^9/L(OR=10.00,95%CI 1.47~100.00,P=0.008)、淋巴细胞计数<0.1×10^9/L(OR=16.67,95%CI 3.33~100.00,P<0.001)是影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3.5×109/L及淋巴细胞计数<0.1×10^9/L的重型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较高,建议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重点诊疗,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肺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输注库存红细胞致高钾血症(心电图示Littmann征)1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尹光敏 谢芳 +2 位作者 薄禄龙 盛颖 卞金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年龄58岁,体质量47kg,身高155cm。因“排便时自感下腹部肿物突出4个月余”于2018年5月30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腹膜后占位,盆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提示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伴出血,大小约15cm&#... 1病例资料患者男,年龄58岁,体质量47kg,身高155cm。因“排便时自感下腹部肿物突出4个月余”于2018年5月30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腹膜后占位,盆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提示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伴出血,大小约15cm×20cm×8cm。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规律服用降糖药,血糖(glucose,Glu)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高钾血症 库存红细胞 Littmann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预防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席鹏 周懿 +3 位作者 李晓菲 陈元杰 彭泳涵 刘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ETH)预处理对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尿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接受PCNL且具有尿脓毒症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按性别分层的随机序列分为METH组(n=40)和对照组(n=40)。全身麻醉诱导后,在手术操作...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ETH)预处理对高危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尿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80例接受PCNL且具有尿脓毒症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按性别分层的随机序列分为METH组(n=40)和对照组(n=40)。全身麻醉诱导后,在手术操作前METH组患者静脉推注METH 40 mg,而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研究结果为术后尿脓毒症的发生率(脓毒症3.0版定义);次要结果包括尿脓毒性休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 h、24 h血浆中炎症标志物(CRP、前降钙素原、TNF-α、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的80例患者中有6例被剔除。术前两组患者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H组(n=37)术后尿脓毒症、尿脓毒性休克和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5.4%(2/37)、0和18.9%(7/37),而对照组(n=37)分别为24.3%(9/37)、10.8%(4/37)和51.4%(19/37),两组尿脓毒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2 h METH组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26.3(149.5)pg/mL vs 5.0(3.6)pg/mL,P<0.01],但术后24 h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5.0(1.5)pg/mL vs 5.9(13.8)pg/mL,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中IL-6水平高于METH组[34.4(46.5)pg/mL vs 20.7(15.8)pg/mL,P<0.01]。其他炎症标志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ETH预处理可降低高危患者PCNL术后尿脓毒症和SIRS的发生率,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预防性给予METH促进了炎症反应起始阶段IL-10的释放,从而抑制后续的过度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脓毒症 甲泼尼龙 预处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背角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致持续性疼痛大鼠中枢敏感化及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秀娟 李黛 +1 位作者 陈辉 熊源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MIR)致持续性疼痛大鼠中枢敏感化及痛觉过敏的影响,为探讨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MIR后持续性疼痛大鼠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MIR)致持续性疼痛大鼠中枢敏感化及痛觉过敏的影响,为探讨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MIR后持续性疼痛大鼠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和SMIR后1、5、10、20 d组以及SMIR+鞘内注射SDF-1中和性抗体组,每组6只大鼠。用up-down法测定术后大鼠痛行为学,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SDF-1的表达。再取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MIR组和SMIR+脊髓表面给予SDF-1中和性抗体组(每组6只大鼠),检测3组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场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SMIR后第5、10、20天大鼠脊髓组织SDF-1表达均增加(P均<0.05),且SMIR后大鼠痛阈降低(P<0.01),鞘内注射SDF-1中和性抗体可部分逆转SMIR引起的痛阈下降(P<0.05)。SMIR后1 h脊髓背角LTP升高(P<0.01),脊髓表面给予SDF-1中和性抗体可抑制SMIR导致的LTP升高(P<0.01)。结论脊髓背角SDF-1参与了SMIR致持续性疼痛大鼠中枢敏感化及痛觉过敏,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疼痛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中和性抗体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号令 周亚兰 +2 位作者 周书转 季锋 许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观察经呼吸道吸入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单关节炎组、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假手术+氢气0~14 d组,每组8只。于大鼠左侧踝关节腔注射完全... 目的观察经呼吸道吸入氢气对单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单关节炎组、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假手术+氢气0~14 d组,每组8只。于大鼠左侧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单关节炎模型。单关节炎组大鼠不吸入氢气,另4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当天及造模后第1~3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造模后第4~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在假手术当天及造模后第1~14天每天吸入65%氢气1.5 h。采用von Frey纤毛测定单关节炎大鼠双侧后爪在建模后0、1、3、5、7、10、14 d的机械刺激抬腿反应阈值(PWT)。另取15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3只,于造模或假手术后第10天取致炎侧脊髓腰膨大组织,用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MDA的含量。结果单关节炎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在建模后第1天即低于健侧,在第3天达到最低值并维持稳定至第14天(P<0.01)。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均高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P<0.05,P<0.01);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大鼠致炎侧后爪PWT与单关节炎组致炎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关节炎+氢气0~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水平均高于单关节炎组(P均<0.05),MDA水平低于单关节炎组(P<0.05),而单关节炎+氢气0~3 d组和单关节炎+氢气4~14 d组致炎侧脊髓组织中SOD、CAT和MDA水平与单关节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呼吸道吸入65%氢气在大鼠单关节炎模型的起始阶段可减轻机械痛敏及氧化应激,预先给予氢气可抑制单关节炎机械痛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单关节炎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谢芳 赵汉卫 +3 位作者 杨锴 陈元杰 万小健 朱科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脓毒症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CLP+DEX组,每组36只。CLP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1 m L无菌生理盐水,CLP+DEX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脓毒症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CLP+DEX组,每组36只。CLP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1 m L无菌生理盐水,CLP+DEX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50μg/kg DEX。记录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在CLP术后0、6、12、24 h时取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分为脂多糖(LPS)组(1μg/m L LPS)和LPS+DEX组(1μg/m L LPS+0.2μg/m L DEX),处理0、6、12、24 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CLP+DEX组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高于CLP组(P<0.05),6、12、24 h时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均低于CLP组(P<0.05,P<0.01)。6、12、24 h时LPS+DEX组MLE12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和ERK1/2磷酸化水平均低于LPS组(P<0.05,P<0.01),6、12 h时JNK的磷酸化水平也低于LPS组(P<0.05,P<0.01)。结论 DEX能减少脓毒症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产生,提高脓毒症小鼠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和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右旋美托咪定 脂多糖 肺泡上皮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策略与要点
10
作者 朱凯敏 孙国林 +1 位作者 薄禄龙 杨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8-65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发展成全球大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可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在手术室或ICU接受治疗时,如何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发展成全球大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可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在手术室或ICU接受治疗时,如何在实施全面有效治疗的过程中避免病毒进一步播散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针对SARS-CoV-2的传播特征、围手术期特殊环境及特定操作下的疾病处理和感染控制措施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围手术期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诱发电位预警标准对颈椎及胸椎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减压术后运动功能的预测作用
11
作者 李莉 李欢 +7 位作者 陈凯 刘佳 沈文文 王雨晴 吴秀芳 白玉树 李强 刘建民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8期2898-2905,共8页
目的 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在颈椎和胸椎两个不同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减压手术中的最佳预警阈值,及不同MEP参数对术后下肢运动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医院诊断为颈椎或胸椎OPLL且行减压手术的227... 目的 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在颈椎和胸椎两个不同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减压手术中的最佳预警阈值,及不同MEP参数对术后下肢运动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医院诊断为颈椎或胸椎OPLL且行减压手术的227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31例,女96例,年龄(60±10)岁。术中所有患者均全程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减压过程中MEP波幅变化的最小值与入室基线的比值Dmax,及减压结束后MEP终末波幅改变与入室基线的比值Dend,比较两个比值和术后即刻、1年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根据医学研究理事会肌肉力量评分(MRC)标准,将术后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1分定义为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Dmax和Dend与术后即刻、1年下肢运动功能相关性,绘制Dmax、Dend预测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227例患者中,186例为颈椎OPLL,41例为胸椎OPLL。其中颈椎组在术后即刻、1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发生例数分别为7例(3.76%)、2例(1.08%),胸椎组分别为9例(21.95%)、3例(7.32%),胸椎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颈椎组(P<0.001)。颈椎组双侧下肢运动诱发电位的基线诱发率为98.92%(368/372),胸椎组为96.34%(79/82)。颈椎组和胸椎组的Dend与术后即刻双侧下肢运动功能情况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Dmax,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组r=0.669、0.517,P=0.001 2;胸椎组r=0.882、0.727,P=0.003 6),而颈椎组和胸椎组的Dend及Dmax与术后1年双侧下肢运动功能情况的Pearson相关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组r=0.457、0.352,P=0.088;胸椎组r=0.760、0.625,P=0.098)。颈椎组在术后即刻及1年Dend的cut-off值均为0.853,Dmax的cut-off值分别为0.881、0.978;胸椎组在术后即刻及1年Dend的cut-off值分别为0.532、0.639,Dmax的cut-off值分别为0.532、0.64。结论 在OPLL手术中,MEP监测策略需根据手术节段调整,颈椎应侧重Dmax以平衡高灵敏度与特异度,而胸椎可灵活选用Dmax或Dend。颈椎OPLL术中需采用更高的MEP预警阈值(Dmax:术后即刻0.881、1年0.978;Dend:0.853),而胸椎OPLL的预警阈值则显著更低(Dmax/Dend:术后即刻0.532、1年0.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诱发电位 运动 胸椎手术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