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导航装置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绍丰 李博 +3 位作者 侯藏龙 陈凯 白玉树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3-906,共4页
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已被证实是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法,然而随着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如破裂穿孔、重要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损伤等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已有许多学者通过一些辅助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 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已被证实是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法,然而随着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如破裂穿孔、重要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损伤等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已有许多学者通过一些辅助技术和手段来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电生理监测技术、术中透视和CT等,虽然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电子导航装置(ECD)是一种新型的徒手探测装置,可以实时检测椎弓根壁的医源性断裂。本综述主要介绍了ECD的结构和作用原理及在脊柱外科领域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电子导航装置 椎弓根螺钉系统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戚 李博 +4 位作者 陈锴 周潇逸 翟骁 陈自强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 目的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矢状位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对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3名住院医师两次测量结果进行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测量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49.4°±8.2°和41.4°±15.6°,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差值为8.29°±4.36°;测量时间分别为(5.2±0.7)min、(8.8±1.5)min,测量时间差为(3.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可信度分析显示,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24、0.875、0.962)。可重复性分析显示,3名住院医师前后2次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75~0.984)。结论 Surgimap软件测量Cobb角优于传统测量法,具有效率高、学习曲线短、数据可统一导出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COBB角 Surgimap软件 传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文 赵检 +5 位作者 李博 周潇逸 翟骁 赵颖川 陈自强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腰椎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以腰椎滑脱率为因变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对照组患者PT、PI、SS、LL、TLK、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TLK、SVA明显改变,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脊柱-骨盆参数 滑脱率 脊柱矢状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与双下肢不等长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锴 杨依林 +3 位作者 赵检 杨明园 杨长伟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下肢不等长(LLD)与脊柱侧凸的关系,并分析矫形手术后LLD的改善情况及影响LLD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就诊的85例青少...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下肢不等长(LLD)与脊柱侧凸的关系,并分析矫形手术后LLD的改善情况及影响LLD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就诊的8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站立位X线片双侧股骨头高度差(HD-bFH)及矫形术后该参数的变化。根据患者术前HD-bFH,将患者分为非LLD组(HD-bFH<5 mm)和LLD组(HD-bFH≥5 mm),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并分析HD-bFH变化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85例患者术前HD-bFH为(0.80±5.57)mm,术后2年患者HD-bFH为(-0.49±4.93)m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主胸弯型(LenkeⅠ、Ⅱ、Ⅲ型,n=50)和胸腰弯/腰弯型(LenkeⅤ和Ⅵ型,n=33)患者术前HD-b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5.86)mm vs (1.53±5.12)mm,P=0.427]。85例患者中,31例(36.5%)发生LLD。非LLD(n=54)与LLD(n=31)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D-bFH的变化与Risser征(rs=-0.512,P=0.020)及腰弯矫形程度(r=-0.605,P=0.018)相关。结论本研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LLD的发生率为36.5%。双下肢长度差异的改变与矫形手术密切相关,腰弯矫形程度和Risser征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双下肢不等长 危险因素 Risser征 矫形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文 李博 +5 位作者 周潇逸 杨明园 翟骁 赵颖川 陈自强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测量成人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探讨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近端交界角(PJA)是否>20°... 目的测量成人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探讨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近端交界角(PJA)是否>20°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胸椎后凸角(TK)、胸腰椎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躯干偏移(SVA)、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PJK组19例、非PJK组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上端固定椎位置、下端固定椎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JK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SVA、术前PT、末次随访时PT均大于非PJK组,术前SS、末次随访时SS均小于非PJ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K、末次随访时TK、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PT、术前SS是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术前TK、末次随访时TK、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PT、术前SS是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交界性后凸 成人脊柱侧凸 脊柱矢状位参数 骨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袁佳滨 王超 +5 位作者 杨长伟 李孝明 刘澍 林徐苗 李明 石志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i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因腰椎融合术后ASDis行翻修手术的患者为ASDis组,匹配同...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ASDi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因腰椎融合术后ASDis行翻修手术的患者为ASDis组,匹配同期行腰椎融合手术且经过相同时间随访未发生明显ASDis的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前者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后者包括胸椎后凸角(TK)、矢状位躯干偏移(SVA)、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腰椎前凸角(s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结果共纳入ASDis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及初次手术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Dis组患者LL、sLL、SS均小于对照组(36.00°±5.44°vs43.88°±10.62°,17.80°±5.79°vs27.62°±6.74°,27.50°±5.30°vs31.06°±7.48°,P均<0.05),PT大于对照组(26.12°±8.24°vs 18.80°±7.67°,P<0.01),两组间TK和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ASDis组中SVA>50 mm、PI与LL的差值(PI-LL)≥10°及sLL占LL比例(RL)<6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18/25 vs 21/50、16/25 vs 11/50、21/25 vs 17/50,P均<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矢状位失衡与ASDis的发生密切相关,手术节段前凸恢复不良导致邻近节段腰椎代偿性后凸可能是引起腰椎融合术后ASDis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病变 脊柱-骨盆参数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点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邹一鸣 赵检 +2 位作者 白锦毅 杨长伟 康一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脊柱畸形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与治疗方法选择上,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脊柱及其附件的空间载荷不均等、椎体发育的不平衡以及骨盆倾斜和旋转导致的基座不稳均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情演变有重要影响,...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脊柱畸形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与治疗方法选择上,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脊柱及其附件的空间载荷不均等、椎体发育的不平衡以及骨盆倾斜和旋转导致的基座不稳均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情演变有重要影响,而支具治疗和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都以生物力学特点为中心不断发展进步。本文从发病过程和治疗策略出发,总结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物力学 病因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置钉密度选择性置钉法对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邹一鸣 陈锴 +4 位作者 赵检 白锦毅 杨长伟 李明 康一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评估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应用选择性置钉法进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疗效,并比较不同置钉密度对术后矫形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行脊柱... 目的评估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应用选择性置钉法进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疗效,并比较不同置钉密度对术后矫形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选择性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Ⅰ型AIS患者。参考文献定义置钉密度为置钉数量/(融合节段×2),按置钉密度将患者分为高密度组(置钉密度>0.7)和低密度组(置钉密度≤0.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术后2年手术矫正率、2年矫正率丢失及矫正比率。结果纳入LenkeⅠ型AIS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13.97±1.89)岁。高密度组23例、低密度组13例,置钉密度分别为0.80±0.04、0.6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9,P<0.0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品牌、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侧屈位Cobb角、术前侧凸柔韧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高密度组比较,低密度组患者术后2周冠状位主弯Cobb角、手术矫正率及术后2年冠状位主弯Cobb角、矫正率丢失均无明显劣势(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矫正比率及术后2年矫正率丢失与置钉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9、0.348、0.217,P=0.387、0.874、0.177)。结论对于柔韧性较好的LenkeⅠ型AIS患者,使用选择性置钉进行矫形时适当减少置钉数目可能不会对术后近期和中期疗效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选择性置钉 置钉密度 矫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协作阶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与展望 被引量:33
9
作者 翟骁 陈锴 +5 位作者 孙武权 李建华 胡建辉 蒲江 房敏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9-355,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腰痛是导致生理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西医协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有助于降低社会和家庭负担。结合目前国际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的界定,我们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保守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腰痛是导致生理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西医协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有助于降低社会和家庭负担。结合目前国际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的界定,我们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保守治疗期、手术干预期、术后康复期3个阶段。本文从中西医协作角度出发,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治疗的意义、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协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阶梯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