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挑战和展望 被引量:58
1
作者 杜奕奇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以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癌为代表的三大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也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本文从近年来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入手,分别针对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筛查流程加以评述,评估...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以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癌为代表的三大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也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本文从近年来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入手,分别针对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的筛查流程加以评述,评估胃癌的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检测、结肠癌的粪便和血液基因检测、胰腺癌的" 血清液体活组织检查 "等新技术对早癌的筛查效果,并提出消化道早癌筛查工作现阶段存在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回顾和展望,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消化道早癌筛查行动和研究对于降低我国消化道肿瘤病死率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肿瘤 结肠肿瘤 筛查 早期诊断 血清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交感分子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健 李兆申 刘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2-1036,共5页
基质交感分子1是新近发现的位于内质网膜上的Ca^(2+)感受器,是一种与细胞Ca^(2+)内流有关的跨膜蛋白。它作为钙库操纵性Ca^(2+)内流过程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非兴奋细胞Ca^(2+)稳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国内外研究证实基质交感分子... 基质交感分子1是新近发现的位于内质网膜上的Ca^(2+)感受器,是一种与细胞Ca^(2+)内流有关的跨膜蛋白。它作为钙库操纵性Ca^(2+)内流过程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非兴奋细胞Ca^(2+)稳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国内外研究证实基质交感分子1在肿瘤、炎症、免疫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基质交感分子1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简述其潜在的基础研究与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交感分子1 钙库操纵性钙内流 消化系统疾病 肿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郝璐 胡良皞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血淀粉酶升高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且无明显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即可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高淀粉酶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同工酶分析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上,应对... 血淀粉酶升高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值上限的3倍,且无明显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即可诊断为高淀粉酶血症。高淀粉酶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同工酶分析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临床上,应对高淀粉酶血症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当的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淀粉酶血症 唾液腺型淀粉酶 胰腺型淀粉酶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成功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临床经验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楷炼 张优 +5 位作者 王琼娅 徐莹 王辉 孔祥毓 李奕 董宇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报道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救治成功的病例,分享重型COVID-19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和结果患者为武汉市医务工作者,起病前曾多次接触COVID-19患者,2020年1月16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 目的报道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救治成功的病例,分享重型COVID-19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和结果患者为武汉市医务工作者,起病前曾多次接触COVID-19患者,2020年1月16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许白黏痰,1月22日出现发热(最高38.5℃)并入院治疗,查CT示双肺散在少量渗出,予口服奥司他韦、静脉输注莫西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强营养等治疗。1月26日出现胸闷气急,咽拭子检测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阳性,CT示双肺渗出较前增加。1月28日气急加重,输注甲泼尼龙(40 mg,每天1次)和人免疫球蛋白(10 g,每天1次)治疗。1月30日体温升高至40.7℃,气急进一步加重,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83%(吸氧量10 L/min),淋巴细胞计数降至0.5×10^9/L,调整甲泼尼龙剂量(40 mg,每12 h 1次)及人免疫球蛋白剂量(20 g,每天1次),增加胸腺法新(1.6 mg,皮下注射,每天1次)等治疗,体温恢复正常,胸闷气急逐渐好转。1月31日SpO288%(吸氧量10 L/min),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大片渗出影。2月2日SpO295%(吸氧量5 L/min),开始逐渐减少甲泼尼龙用量。2月3日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炎症较前好转,2月4日及9日复查咽拭子示SARS-CoV-2核酸阴性。结论早期及轻型COVID-19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失代偿时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免疫指标,但剂量不宜过高,必要时可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帮助平衡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皮质激素 免疫球蛋白 救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胰腺星形细胞 被引量:3
5
作者 安薇 施新岗 +2 位作者 朱建伟 李桂香 孙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胰腺星形细胞(PS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OPN慢病毒过表达载体(OPN-O/E)并转染PSC,设置空载体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OPN-O/E转染及OPN-O/E转染联合Akt抑制剂LY294002(1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胰腺星形细胞(PS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OPN慢病毒过表达载体(OPN-O/E)并转染PSC,设置空载体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OPN-O/E转染及OPN-O/E转染联合Akt抑制剂LY294002(10μmol/L、50μmol/L)处理后PSC增殖活性和趋化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OPN-O/E转染上调OPN表达后,PSC增殖活性增高、趋化活性增高,细胞中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和α-SMA表达水平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中PI3K和Akt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10μmol/L或50μmol/L Akt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细胞中α-SMA及p-Akt的表达被抑制,与OPN-O/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k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OPN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PSC活化,活化后PSC的增殖及趋化活性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胰腺星形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治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雨 胡良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8,共6页
慢性胰腺炎继发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EI目前尚无单一的、可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胰腺外分泌功能、营养状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做出诊断。PEI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胰酶替代治疗(PERT),此外... 慢性胰腺炎继发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EI目前尚无单一的、可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胰腺外分泌功能、营养状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做出诊断。PEI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胰酶替代治疗(PERT),此外还需配合营养状态改善和生活方式调整。PERT过程中应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测血清营养物质含量等监测疗效,对于PERT疗效欠佳者需仔细分析原因以制订合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胰酶 酶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焦点的转移 被引量:19
7
作者 杜奕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3-237,共5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急症,临床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新分类标准,临床上将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重点聚焦于早期识别、脏器功能的维持、抗炎性反应、肠道功能维护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随着更多重...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急症,临床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新分类标准,临床上将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重点聚焦于早期识别、脏器功能的维持、抗炎性反应、肠道功能维护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随着更多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成功度过急性期,其后期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围绕急性胰腺炎的"二次打击",有必要开展针对胰周液体积聚、感染性坏死、血管并发症等后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降低后期病死率。这是急性胰腺炎治疗焦点的再次转变,也是急性胰腺炎多学科协作理念的进一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焦点 并发症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春 陆军 +3 位作者 李博 陈辉 薄禄龙 卞金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46-1351,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R组和TR组,每组30例。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首次接受ESWL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R组和TR组,每组30例。R组患者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R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半数效应浓度(EC50),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TR组患者瑞芬太尼EC50分别为3.448ng/mL(95%CI 1.636~3.946 ng/mL)和2.523 ng/mL(95%CI 0.744~2.99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相当(P均>0.05),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呼吸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R组患者瘙痒发生率[6.7%(2/30)vs 26.7%(8/30),P=0.038]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0.0%(3/30)vs 56.7%(17/30),P<0.001]低于R组。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胰管结石ESWL提供满意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体外震波碎石术 胰管结石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雨 胡良皞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胆系疾病,可导致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故去除胆总管结石非常重要。目前胆总管结石一线治疗手段是内镜取石。对于内镜取石失败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成为新的选择。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文...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胆系疾病,可导致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故去除胆总管结石非常重要。目前胆总管结石一线治疗手段是内镜取石。对于内镜取石失败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成为新的选择。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文献报道其结石清除率为73%~93%。ESWL疗效与是否放置鼻胆管、冲击波频率、麻醉方式等因素有关,当ESWL与其他内镜技术联合时疗效更佳。尽管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好、技术成熟,但也存在并发症,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胆绞痛、胰腺炎、胆道梗阻等。本文就近年ESWL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胆总管结石 适应证 影响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病理数据集建设和数据标注质量控制专家意见(2019) 被引量:5
10
作者 《实体瘤病理数据集建设和数据标注质量控制专家共识》筹备组 于观贞 +10 位作者 陈颖 褚君浩 樊嘉 高强 高云姝 李郁 李庆利 刘西洋 宋志刚 朱明华 倪灿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治疗的基石。人工智能在肿瘤组织和细胞检测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有助于病理医师准确、高效、定量地识别出肿瘤细胞和(或)肿瘤特征,提高工作效率,弥补病理医师短缺。发展病理人工智能的前提是高效、... 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治疗的基石。人工智能在肿瘤组织和细胞检测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有助于病理医师准确、高效、定量地识别出肿瘤细胞和(或)肿瘤特征,提高工作效率,弥补病理医师短缺。发展病理人工智能的前提是高效、精准的标注工作,即将各种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勾勒出来。为了促进行业规范性发展、加强数据标注质量控制,肿瘤学、病理学、电子信息学等领域专家共同组建了《实体瘤病理数据集建设和数据标注质量控制专家共识》筹备组,致力于推进实体瘤病理人工智能标准化数据集的建设。本文从实体瘤病理数据的标本来源、标注团队、标注规则、标注流程、质量控制、疑难病例解决方案等多个环节介绍肿瘤细胞标注过程中达成的初步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病理学 人工智能 数据标注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楷炼 宁方政 +6 位作者 徐莹 陈怡 赵志越 孔祥毓 董宇超 赵峰 万小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早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物化学、电解质、超敏肌钙蛋白T、凝血功能、脑钠肽前体、肺部CT表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治疗方式和早期治疗转归等资料。根据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改善组和临床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缓解组患者43例,经治疗后均转为普通型;临床进展组患者28例,10例死亡,15例进展至危重型,3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发病前均存在武汉疫区居住史。临床进展组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75.0%,21/28)高于临床缓解组患者(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临床缓解组患者相比,临床进展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0(0.70,0.90)×10^9/L vs 0.70(0.60,0.70)×10^9/L]、血小板计数[222(174,310)×10^9/L vs 193(152,232)×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4.22(3.71,4.80)g/L vs 3.81(2.96,4.38)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SOFA评分、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88,95%CI 1.33~25.00,P=0.020)、白细胞计数≤3.5×10^9/L(OR=10.00,95%CI 1.47~100.00,P=0.008)、淋巴细胞计数<0.1×10^9/L(OR=16.67,95%CI 3.33~100.00,P<0.001)是影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3.5×109/L及淋巴细胞计数<0.1×10^9/L的重型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较高,建议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重点诊疗,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肺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改变解剖结构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家速 李宛桐 +1 位作者 刘枫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改变解剖结构(SAA)后ERCP(SAA-ERCP)内镜技术要求更高,操作失败及并发症风险大,对内镜医师而言极具挑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术者经验的成熟,SAA-E...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其中外科手术改变解剖结构(SAA)后ERCP(SAA-ERCP)内镜技术要求更高,操作失败及并发症风险大,对内镜医师而言极具挑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术者经验的成熟,SAA-ERCP取得诸多进展,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与正常解剖结构患者相当。本文就近年来SAA-ERCP有效性和安全性、内镜及辅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SAA-ERCP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外科手术改变解剖结构 胃肠吻合术 ROUX-EN-Y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在恶性胆管梗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琪 周玮 +1 位作者 邹多武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0-884,共5页
恶性胆管梗阻(MBO)因胆汁排泄障碍引起梗阻性黄疸,可能导致胆管炎、脓毒血症、肝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胆管引流是解除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对于无手术机会的MBO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金属... 恶性胆管梗阻(MBO)因胆汁排泄障碍引起梗阻性黄疸,可能导致胆管炎、脓毒血症、肝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胆管引流是解除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对于无手术机会的MBO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金属支架是姑息性治疗的一线方法。近年来,对ERCP失败的MBO,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引流(EUS-BD)技术逐渐被接受,认为是优于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的替代方法。有证据表明,由经验丰富的术者操作,对于远端MBO患者,EUS-BD甚至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替代ERCP。本文就EUSBD在MBO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恶性胆管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淋巴细胞3群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佳怡 胡良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与肠道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固有淋巴细胞3群(ILC3)是一类富集于肠黏膜的固有免疫细胞,是抵御肠道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线。一方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影...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与肠道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固有淋巴细胞3群(ILC3)是一类富集于肠黏膜的固有免疫细胞,是抵御肠道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线。一方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ILC3的发育、增殖及功能,在不同的微生物信号的作用下,ILC3表型可以发生转变,其作用亦具有两面性;另一方面,ILC3维护了肠道菌群的共生平衡,并调节了其他免疫细胞对共生菌的反应。本文就ILC3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淋巴细胞3群 肠道菌群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疾病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