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4
1
作者 薛晨 叶强 +7 位作者 张艳君 陈志强 姜倩倩 马秀珍 谈锦艳 赵月秀 蒲江 黄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0-405,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被报道,2020年3月11日(当地时间),WHO宣布COVID-19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阻止COVID-19在医疗机构内发生院内感染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消灭疫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被报道,2020年3月11日(当地时间),WHO宣布COVID-19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阻止COVID-19在医疗机构内发生院内感染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消灭疫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的挑战和问题,分别从人员、硬件和流程管理3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控对策,以期更好地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挑战,保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免遭职业伤害,尽早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医院感染 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患者感染风险分层及防控管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程超 张英英 +5 位作者 茅娟莉 邱爽 刘佳珺 黄怡 孙高峰 左长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传播性和隐匿性,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流程与管理需要根据就诊患者被感染的风险程度进行相应的安排及防控管理。本文根据核医学影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进行感染风险程度分层,针对核医学影像...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传播性和隐匿性,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流程与管理需要根据就诊患者被感染的风险程度进行相应的安排及防控管理。本文根据核医学影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进行感染风险程度分层,针对核医学影像检查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核医学检查前需要关注的是甄别出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或可疑病毒携带者,将就诊患者划分为普通患者组、潜在风险组、较高风险组和疑似COVID-19组,根据感染风险程度从低到高安排检查,并采取相应等级的个人防护、场所及设备消毒等措施。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程度分层进行相应的检查安排及防控管理,有助于避免就诊者交叉感染,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医学影像检查 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船在传染病高发区医疗服务期间传染病防控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梁雪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89,共4页
随着我国远赴非洲等传染病高发区提供医疗服务的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成为任务完成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和谐使命―2017"医院船对吉布提、塞拉利昂、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进行了为期155 d的医... 随着我国远赴非洲等传染病高发区提供医疗服务的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成为任务完成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和谐使命―2017"医院船对吉布提、塞拉利昂、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进行了为期155 d的医疗服务。任务部队采取任务前积极准备(仔细研究任务地传染病流行趋势、目标疾病筛查、强制疫苗接种及药物预防)和任务中严格防控(人员培训、卫生防疫和分级防护等)等策略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了任务期间全体任务人员传染病"零"感染的佳绩。本次任务中采用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可为后续在传染病高发区执行任务的各类人员提供经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船 感染性疾病 预防和控制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云 黄晓春 +5 位作者 马炜 李亚周 朱俊 张艳君 万玉香 秦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0-715,共6页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烧伤患者院内病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534例烧伤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烧伤患者院内病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534例烧伤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Microfle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 2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77株(71.9%),位列前4位的菌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03株,16.7%)、铜绿假单胞菌(183株,15.0%)、鲍曼不动杆菌(176株,14.4%)和大肠埃希菌(101株,8.3%);革兰阳性菌342株(28.1%),位列前3位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6株,11.2%)、屎肠球菌(72株,5.9%)和粪肠球菌(60株,4.9%)。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创面分泌物(577株,47.3%)、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41株,28.0%)和尿液(147株,12.1%),93.5%(319/341)的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534例患者中有311例(58.2%)患者分离出2株及以上细菌。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偏高,呈现多重耐药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不容忽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为35.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高达93.2%,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80.0%。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9.1%(94/136),肠球菌属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8.9%~66.3%,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菌。结论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患者呈多重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院内感染 抗菌药 细菌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单人空气加压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感染控制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茜 王海霞 +2 位作者 杨丽英 肖瑛 陈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实施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为今后类似公共卫生事件中实施高压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组建病区高压氧治疗护理小组,设立专职感染控制护士岗位,明确感染控制护士职责,开...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实施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情况,为今后类似公共卫生事件中实施高压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组建病区高压氧治疗护理小组,设立专职感染控制护士岗位,明确感染控制护士职责,开展院内感染监测,对感染控制工作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专职感染控制护士针对性监督工作实施前后,观察医师、护士、患者的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执行次数/手卫生指征总数×100%)。在病区执行高压氧舱消毒制度后,每周定期对高压氧舱内外和病区多个位点采样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采用移动式单人空气加压舱对4例COVID-19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专职感染控制护士针对性监督工作实施后,医师、护士、患者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实施前提高[82.94%(175/211)vs 73.27%(148/202)、94.70%(268/283)vs 89.39%(236/264)、78.41%(69/88)vs 46.64%(2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635、5.3084、17.9972,P均<0.05)。专用病房执行高压氧舱消毒制度后,高压氧舱、专用病房运转第1周、第2周时,病房门把手、高压氧舱内、高压氧舱外、转运床表面、病房物品表面SARS-CoV-2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与高压氧治疗前相比,高压氧治疗后4例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91.62±3.65)%vs(85.63±4.52)%],6 min步行距离增加[(346.3±43.6)m vs(272.2±61.9)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1、1.9574,P=0.042、0.049),且患者均自述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CT提示肺部炎性病变均有不同程度消退。结论建立高压氧护理小组,设立感染控制护士,能促进和督导全科人员正确贯彻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感染控制措施,保证了病房内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感染监测,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移动式单人空气加压舱 高压氧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2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彭浩然 李成忠 +13 位作者 唐海琳 薛建亚 陈志辉 梁雪松 朱咏梅 夏炳辉 朱勇喆 吴俊杰 赵兰娟 任浩 江亮亮 何燕华 戚中田 赵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培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方法将来自上海市COVID-19患者的3份鼻/咽拭子样本以TPCK胰酶处理,然后接种Vero E6细胞;待大部分细胞出现明显病变时,取细胞... 目的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培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方法将来自上海市COVID-19患者的3份鼻/咽拭子样本以TPCK胰酶处理,然后接种Vero E6细胞;待大部分细胞出现明显病变时,取细胞培养上清用q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并用反转录PCR扩增病毒受体结合区(RBD)基因片段;将病毒扩增培养后感染接种于96孔板中的Vero E6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蛋白。结果2份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接种的Vero E6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新复制产生的SARS-CoV-2核酸,扩增出的RBD序列与早期分离出的SARS-CoV-2相应序列完全一致;病毒感染的Vero E6细胞病变迅速,并能与SARS-CoV-2核衣壳蛋白(N蛋白)单克隆抗体、刺突蛋白(S蛋白)单克隆抗体及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清发生反应。结论从2份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中成功分离出SARS-CoV-2,为后续开展SARS-CoV-2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防治药物与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鼻拭子 咽拭子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楷炼 宁方政 +6 位作者 徐莹 陈怡 赵志越 孔祥毓 董宇超 赵峰 万小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早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物化学、电解质、超敏肌钙蛋白T、凝血功能、脑钠肽前体、肺部CT表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治疗方式和早期治疗转归等资料。根据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改善组和临床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缓解组患者43例,经治疗后均转为普通型;临床进展组患者28例,10例死亡,15例进展至危重型,3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发病前均存在武汉疫区居住史。临床进展组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75.0%,21/28)高于临床缓解组患者(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临床缓解组患者相比,临床进展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0(0.70,0.90)×10^9/L vs 0.70(0.60,0.70)×10^9/L]、血小板计数[222(174,310)×10^9/L vs 193(152,232)×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4.22(3.71,4.80)g/L vs 3.81(2.96,4.38)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SOFA评分、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88,95%CI 1.33~25.00,P=0.020)、白细胞计数≤3.5×10^9/L(OR=10.00,95%CI 1.47~100.00,P=0.008)、淋巴细胞计数<0.1×10^9/L(OR=16.67,95%CI 3.33~100.00,P<0.001)是影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3.5×109/L及淋巴细胞计数<0.1×10^9/L的重型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较高,建议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重点诊疗,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肺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姣 薛建亚 +4 位作者 黄飞虎 尹伟 黄倩云 梁雪松 李成忠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归纳截至2020年2月12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归纳截至2020年2月12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结果6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5例,女1例。青年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28、29岁;中老年患者4例,年龄分别为45、62、71、75岁。6例患者起病前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2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6例患者经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5例正常,1例略降低;淋巴细胞计数3例减少,3例正常。未见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证据。6例患者CT检查结果均具有磨玻璃样或双侧斑片状影等典型病毒性肺炎特征。结论COVID-19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尽早识别感染者并隔离传染源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史仍然是COVID-19诊断的重中之重,CT联合病毒PCR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通讯手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薛建亚 朱咏梅 +1 位作者 余姣 尹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08,共2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一线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我科在COVID-19疑似和确诊患者隔离病房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如病床呼叫对讲系统、病房监控系统等,并尝试利用移动通讯、对讲机等通讯设备,极大地减少了...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一线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我科在COVID-19疑似和确诊患者隔离病房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如病床呼叫对讲系统、病房监控系统等,并尝试利用移动通讯、对讲机等通讯设备,极大地减少了职业暴露时间,缩短了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医疗防护用品的使用量,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院内感染 数字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