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宋涛 陆建平 张倩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38,共6页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临床表现多变的、具有显著异质性和复杂性的肿瘤,发病率低,具有恶性潜能。它的组织学分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若能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病理分级,将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随着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临床表现多变的、具有显著异质性和复杂性的肿瘤,发病率低,具有恶性潜能。它的组织学分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若能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病理分级,将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以深度学习、影像组学、纹理分析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精准影像分析技术可对图像表征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这些图像表征信息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本文针对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分期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生长特点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涛 刘敬禹 +3 位作者 马超 陈录广 陆建平 邢朋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2-1297,共6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研究其生长特点,以提高对SPTP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PTP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研究其生长特点,以提高对SPTP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PTP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肿瘤形状、是否有假包膜、是否有囊性退变、是否有瘤内出血及钙化等资料,并根据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103例SPTP患者104枚病灶,其中男25例(24.3%)25枚肿瘤,女78例(75.7%)79枚肿瘤。男性、女性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0.4±11.3)岁和(32.9±1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男性、女性患者肿瘤平均最大径分别为(36.8±25.3)mm和(50.0±3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肿瘤更容易出现假包膜(62枚)、囊性退变(41枚)及瘤内出血(37枚),与男性患者(分别为13枚、3枚、6枚)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40岁SPTP患者更容易出现肿瘤囊性退变(37枚)及瘤内出血(37枚),与年龄>40岁患者(分别为7枚、6枚)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最大径>3 cm的肿瘤主要分布在胰尾(33枚),且更容易形成假包膜(59枚)及发生囊性退变(40枚)、瘤内钙化(26枚),与最大径≤3 cm肿瘤(分别为14枚、16枚、4枚、5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胰尾肿瘤更容易形成假包膜(40枚)及囊性退变(25枚),其次为胰头肿瘤(分别为26枚、17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SPTP的发生、发展可能是一个经完全实性、囊实性、囊性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的不同阶段,影像学表现随着肿瘤内部成分的不同而不同。女性患者、≤40岁患者、胰尾肿瘤、最大径>3 cm的肿瘤更容易形成假包膜,以及发生囊性退变、瘤内出血及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囊性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涛 刘敬禹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胰头钩突1例、胰尾4例。病灶最大径为44.6~142.3 mm,平均为86.14 mm。5例患者病灶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1例患者病灶内部见出血、坏死、钙化,余4例内部仅见坏死。位于胰头的1例肿瘤包膜完整,位于胰尾的4例肿瘤包膜均不完整。5例肿瘤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均于门静脉期达到强化峰值,内部均有坏死。病灶位于胰头钩突的1例患者伴有胰胆管扩张;位于胰尾部的4例肿瘤均侵犯脾静脉,其中2例有肝脏转移瘤。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朋毅 宋涛 +4 位作者 王铁功 陈录广 马超 阳青松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前列腺癌风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风险组(Gleason评分≤3+4分)60例、高风险组(Gleason评分≥4+3分)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 MR... 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前列腺癌风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风险组(Gleason评分≤3+4分)60例、高风险组(Gleason评分≥4+3分)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 MRI检查,采集参数相同。统计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灶体积、病灶位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等。按7∶3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影像组学模型的机器学习和验证。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基于梯度的直方图特征、形态特征、灰度共生矩阵(GLCM)、灰度游程矩阵(GLRLM)、灰度大小区域矩阵(GLSZM)和Haralick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3个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的预测模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分别通过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与临床效益。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验证集的预测效能相当(AUC=0.78,95%CI 0.63~0.93),并且均优于临床模型(AUC=0.75,95%CI 0.60~0.91)。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临床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与仅评估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相比,基于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的临床-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高对前列腺癌风险分层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胰管梗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倩雯 宋涛 +3 位作者 郝强 马青 周振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分析伴有胰管梗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伴有胰管梗阻的pNEN患者资料,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统计资料并总结其影像... 目的分析伴有胰管梗阻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伴有胰管梗阻的pNEN患者资料,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统计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25例患者共26枚病灶纳入研究,包括G1级病灶6枚、G2级19枚、G3级1枚,病灶大小为(2.5±1.7)cm(0.4~9.1 cm)。26枚病灶中,主胰管轻度扩张12枚(46.2%),中度扩张8枚(30.8%),显著扩张6枚(23.1%)。17枚(65.4%)病灶上游胰腺实质重度萎缩,6枚(23.1%)上游胰腺实质中度萎缩,1枚(3.8%)上游胰腺实质轻度萎缩,2枚(7.7%)未见上游胰腺实质萎缩。术前14枚(53.8%)病灶正确诊断为pNEN,8枚(30.8%)误诊为胰腺癌,2枚(7.7%)误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枚(3.8%)误诊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枚(3.8%)误诊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误诊原因主要为病灶表现不典型、对疾病的不典型表现认识不足、影像细节观察不到位、未完整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判断等。结论伴有胰管梗阻的pNEN有时与其他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难度,熟悉该病的不典型表现、细心观察影像细节,同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减少误诊,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5例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婧娇 宋涛 衣月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1-817,共7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5例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资料,总结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影... 目的总结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5例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资料,总结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治疗经验。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46~60岁(平均51.8岁),均有子宫肌瘤病史,其中2例有子宫及双侧附件全切除术史。2例患者平滑肌瘤侵及右心房,表现为心功能受损症状,余3例分别以右下肢肿胀不适、腹部肿块、下腹胀就诊。4例患者行超声及下腔静脉CT造影检查,2例行盆腔或腹部MRI平扫+增强检查,1例行血管造影检查。5例患者均行血管平滑肌瘤切除+血管成形术。2例病灶累及右心房的患者中,1例患者行一期手术治疗,1例行二期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术后4年复发再次手术。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较多,未切除右侧髂总静脉内肿瘤,行肿瘤大部切除+髂总静脉起始端结扎术。5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表现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钙调理蛋白(CALP)(+)、抑癌基因P53(-)、CD31(-)、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仅1例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为阳性,1例ER、PR均为部分阳性,1例为ER部分阳性、PR少量阳性,2例患者未见ER、PR染色相关资料。5例患者术后均定期复查,随访至2021年2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影像学检查特征明确,结合临床表现及妇科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子宫肿瘤 血管肌瘤 血管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主成分分析法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臧书芹 沈浮 郝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的影像组学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因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后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0... 目的探讨基于MRI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的影像组学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因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后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0例患者资料,男60例、女20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56.2±9.9)岁。患者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前接受3.0 T MRI检查,在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再采用PCA法进行特征值降维,使用降维后的特征与病理完全缓解(pCR)标签建立logistic回归分类器模型,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进行机器学习,分别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MRI高分辨率T2加权图像共提取到1409个影像组学特征,PCA法重新组合并选取了前5个最能代表整个影像组学特征矩阵的新特征,分别能代表整个影像组学特征矩阵中9.92601667×10^-1、4.85454500×10^-3、2.50901391×10^-3、2.48903230×10^-5、7.37298450×10^-6的信息。Logistic回归分类器模型交叉验证测试集的平均AUC为0.761(95%CI:0.694~0.828),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40.0%,准确度为79.0%。结论基于MRI高分辨率T2加权影像组学PCA法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的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射化学治疗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软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萍 张敏敏 +4 位作者 杨鹏飞 陆建平 刘建民 张永巍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3-1018,共6页
日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RAPID软件在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血... 日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RAPID软件在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血管内治疗,完成脑CTP检查及RAPID软件进行后期图像分析,且术后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2b级及以上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以及RAPID软件分析结果,包括达峰时间>4s、>6s、>8s、>10s的低灌注区体积(V_(Tmax>4s)、V_(Tmax>6s)、V_(Tmax>8s)、V_(Tmax>10s))和梗死核心区体积(V_(CBF<30%))、脑血流不匹配体积和不匹配指数(MM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获得预测公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预测公式的预测能力。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37例,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45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4.06,P均<0.01)。预后良好组V_(Tmax>6s_、V_(Tmax>8s_、V_(Tmax>10s)、V_(CBF<30%)均小于预后不良组,MMR大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3.17、-3.38、-4.52、-3.74,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V_(CBF<30%)小是大血管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0.904,95%置信区间(CI):0.860~0.950;OR=0.976,95%CI:0.964~0.988;P均<0.01]。预测公式为Logit(P)=8.454-0.024×V_(CBF<30%)-0.101×年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公式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99~0.873,P<0.01)。结论 V_(CBF<30%)和年龄是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越小、V_(CBF<30%)越小预后良好的可能越大。基于CTP的RAPID软件可用于术前筛选适合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RAPID软件 血管内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征差异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田冰 王铁功 +6 位作者 杨鹏飞 尹伟 许兵 陈录广 刘崎 刘建民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梗死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入院治疗,且入院后、治疗前均行多模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AIS患者99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46例,心源性栓塞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及二者差值以及后循环血管闭塞率、颅内大动脉闭塞率。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AI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心源性栓塞组[9.5(2.0,16.0)分vs 15.0(6.0,24.0)分,Z=2.31,P<0.001],GCS评分高于心源性栓塞组[(13.52±2.69)分vs(11.60±3.31)分,t=1.04,P=0.002]。心源性栓塞组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分别为1(0,22)m L和64(30,126)m L,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0(0,1)m L和10(0,70)m L;Z=3.85、3.43,P均<0.001];但心源性栓塞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缺血半暗带与梗死核心区体积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103)m L vs 10(0,64)m L,Z=1.92,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颅内大动脉闭塞率和后循环血管闭塞率分别为30.43%(14/46)和36.96%(17/46),与心源性栓塞组[分别为50.94%(27/53)和9.43%(5/5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77,P均<0.001)。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AIS患者的临床症状、脑组织改变及颅内大动脉改变不同,基于临床及多模态CT检查的病因学评估有助于精确评估AIS患者缺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缺血半暗带 梗死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立鹏 阳青松 +3 位作者 张威 王振 陈玉坤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6-1241,共6页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PCa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非常关键。目前PCa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PCa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非常关键。目前PCa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但这些方法的诊断效能均较低。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推广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成为目前公认的诊断PCa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其不仅能够进行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还能进一步预测PCa病理评分,以及指导后续的靶向穿刺及局部治疗。mpMRI对PCa的精确诊断和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其在PCa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肿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扫描模式下单扇区重建对图像质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尹伟 王铁功 +2 位作者 许兵 叶风平 王敏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进行冠状动脉成像中发生非预期自由呼吸时,单扇区重建算法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10日至7月10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且CT横...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进行冠状动脉成像中发生非预期自由呼吸时,单扇区重建算法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10日至7月10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且CT横断面图像在肺窗上观察存在运动伪影的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CT原始数据进行单扇区重建(单扇区重建组)与多扇区重建(多扇区重建组),两组重建算法选取相同时相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图像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图像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共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的350个节段,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的可诊断率为98.3%(344/350),高于多扇区重建算法的84.0%(29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1,P<0.05)。单扇区重建组的图像噪声高于多扇区重建组[(51.3±9.8)HU vs(40.7±6.0)HU,t=-4.647,P<0.05]。两种重建方法信噪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1,P=0.351)。两组对比噪声比在升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初段、中段、末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9、0.610、0.571、0.438、0.396,P=0.304、0.548、0.574、0.666、0.696)。结论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成像时,应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可以减少图像因患者屏气不佳或心脏波动产生的运动伪影,提高医师的诊断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单扇区重建 多扇区重建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要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旭 边云 +4 位作者 刘芳 蒋涛 邵成伟 王莉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提高对COVID-19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征。男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提高对COVID-19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征。男6例、女1例,年龄为(51.1±18.8)岁(29~75岁)。7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记录COVID-19病灶分布、病灶位置、病灶密度、累及肺叶数量,以及空气支气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表现。结果7例COVID-19患者从首次出现临床症状至CT检查时间为1~9 d,平均3.6 d。病灶分布于单肺1例、双肺6例;病灶累及肺野外中带5例、全肺野2例;病灶呈磨玻璃影4例、混合影3例;病灶累及≤2个肺叶4例、累及5个肺叶3例;1例有空气支气管征;7例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COVID-19患者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OVID-19的诊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确诊需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疫区发热门诊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珍丽 李付琦 +7 位作者 叶强 杨骅 高白 林欢 顾雪辉 陆建平 白冲 蒲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0-975,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各项措施调整后的诊疗数据,为非疫区COVID-19的防控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非COVID-19疫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发热门诊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22日和20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各项措施调整后的诊疗数据,为非疫区COVID-19的防控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非COVID-19疫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发热门诊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22日和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5日相关诊疗数据,并将其分为4组:A组(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为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22日,B组(2020年COVID-19疫情前)为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C组(2019年与A组同期)为2019年2月2日至2019年3月5日,D组(2019年与B组同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对收集的2020年及2019年发热门诊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结果2020年春节前后发热门诊诊疗总体情况与2019年同期相当。同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171.7±37.0)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6.5±1.3)min],但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2.8±1.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环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216.3±41.8)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5.6±0.8)min],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3.3±3.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CT检查比例明显多于2019年同期[7.9%(292/3658)vs 3.7%(206/5493)],虽因加强防护措施延长了检查时间[(12.5±3.8)min vs(10.0±3.2)min],但患者获取CT检查报告时间明显减少[(10.6±2.5)min vs(58.4±9.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非疫区发热门诊调整相关的流程和配置、配备专门CT机等举措可减少每位医务工作者每日接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 防控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导管拔除后致肺栓塞合并脑空气栓塞1例报告
14
作者 沈红健 赵明 +6 位作者 吴涛 陈蕾 黄石仁 尹伟 邢鹏飞 张永巍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8-140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3 d”于2019年1月8日由我院胃肠外科转入脑血管病中心治疗。患者于2018年12月29日行胃贲门占位切除术,术后恢复可。2019年1月5日15:10拔除右侧颈静脉导管后约1 min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 1病例资料患者女,73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3 d”于2019年1月8日由我院胃肠外科转入脑血管病中心治疗。患者于2018年12月29日行胃贲门占位切除术,术后恢复可。2019年1月5日15:10拔除右侧颈静脉导管后约1 min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眼上翻,小便失禁,无呼吸、心跳停止,测收缩压为160~18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为90~100 mmHg,心率波动在100~140/min,诊断为“癫持续状态”,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地西泮10 mg静推止惊,丙戊酸钠缓慢静滴,10 min后停止抽搐,但意识仍不清,偶有阵发性左侧肢体抽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导管 脑空气栓塞 海绵窦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T_2加权成像联合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鉴别诊断肌层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海虎 阳青松 +7 位作者 边云 史张 刘芳 方旭 张振声 陆建平 许传亮 王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高分辨率T_2加权成像(H R-T_2W I)、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 S-E P I)和两者联合鉴别肌层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经膀胱镜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膀胱癌、最终行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磁共振高分辨率T_2加权成像(H R-T_2W I)、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 S-E P I)和两者联合鉴别肌层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经膀胱镜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膀胱癌、最终行手术治疗并明确病理分期的9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HR-T_2WI、RS-EPI检查。分别应用HR-T_2WI、RS-EPI及HR-T_2WI+RS-EPI图像明确膀胱癌是否浸润肌层,并采用Kappa检验将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采用De Long检验对3种诊断方法的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HR-T_2W I、R S-E P I和H R-T_2W I+R S-E P I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70、0.787、0.936(P均<0.01)。3种方法鉴别肌层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899、95.5%(42/44)、82.4%(42/51)和88.4%(84/95),0.891、84.1%(37/44)、94.1%(48/51)和89.5%(85/95),以及0.966、93.2%(41/44)、100.0%(51/51)和96.8%(92/95)。HR-T_2WI+RS-EPI鉴别诊断肌层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UC大于HR-T_2WI和RS-EPI(Z=-2.627 8、-2.720 5,P=0.008 6、0.006 5)。结论 HR-T_2WI联合RS-EPI可作为术前无创、准确鉴别诊断肌层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 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 膀胱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盛彧 边云 王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530,共6页
胰腺囊性肿瘤组织学分类广泛,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的不断发展,其检出率增加,因此规范化诊治成为临床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认识不足,未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影响力较高的胰腺囊性肿瘤诊... 胰腺囊性肿瘤组织学分类广泛,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的不断发展,其检出率增加,因此规范化诊治成为临床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对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认识不足,未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影响力较高的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规范有国际共识指南、欧洲专家共识声明、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本文围绕上述指南/专家共识声明对比分析其提出的诊治策略及建议,并结合超声内镜相关检查技术,为临床处理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肿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国际共识指南 欧洲专家共识声明 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寻 尹伟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 目的探讨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评估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动脉起源变异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使用Kappa检验评价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对肿瘤大小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对血管侵犯以及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达0.97以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9、0.75、1.00、1.00、0.83。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均>0.75)。结论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胰腺动脉CT增强检查能够全面评价胰腺癌病灶、病灶边缘、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提高了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小成像视野薄层靶扫描 胰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涵潇 宋子健 +3 位作者 程超 阳青松 陈锐 高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行^(68)... 目的对比分析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行^(68)Ga-PSMA-11 PET-CT及WB-MRI的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核医学科及影像医学科主治医师各2名分别对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和WB-MRI检查结果进行盲法分析,并以最佳比较标准(BVC)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对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的5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0例无远处转移、32例发生远处转移。WB-MRI检测远处转移的AUC为0.844(95%CI 0.719~0.9^(68)),灵敏度为93.75%(30/32)、特异度为75.00%(15/20);^(68)Ga-PSMA-11 PET-CT检测远处转移的AUC为0.959(95%CI 0.893~1.000),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95.00%(19/20),2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远处转移患者中有25例发生骨转移、2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68)Ga-PSMA-11 PET-CT检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2.00%(23/25)、特异度为100.00%(27/27),WB-MRI检测灵敏度为60.00%(15/25)、特异度为88.89%(24/27),2种方法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检测的灵敏度[89.66%(26/29)vs 86.21%(25/29)]及特异度[95.65%(22/23)vs 91.30%(2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68)Ga-PSMA-11 PET-CT与WBMRI检测前列腺癌远处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在骨转移的诊断方面,^(68)Ga-PSMA-11 PET-CT的诊断效能优于WB-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霞 王剑 +2 位作者 康钦钦 白辰光 郝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 R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3例成人Xp11.2/TFE3 RCC患者的... 目的探讨成人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 R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3例成人Xp11.2/TFE3 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Xp11.2/TFE3 RCC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为(47.5±15.2)岁。首发症状为肉眼血尿5例,腰腹部不适6例,转移部位症状表现1例;健康体检时发现、无明显症状者31例。影像学上,病灶最大径1.1~9.5 cm,平均为(5.1±2.7)cm;病灶为类圆形29例,不规则形14例;边界清楚、有假包膜37例,边界不清晰6例;病变多出现密度或信号不均质改变,主要表现为出血(21例)、囊变或坏死(24例)及钙化(11例);中度至明显强化30例,轻度强化13例,其中乳头状强化23例;肾周侵犯10例,远处转移8例。43例患者中15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13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7例行智能臂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开放肾局部切除术,1例行肾穿刺活检术,1例行转移性椎管肿瘤清除术。43例患者的TF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及3例患者的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碳酸酐酶Ⅸ(CAⅨ;74.4%,32/43)、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93.0%,40/43)、CD10(93.0%,40/43)、希佩尔林道蛋白(VHL;72.1%,31/43)、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83.7%,36/43)阳性表达率较高,Ki-67阳性率为1%~60%(平均为9.7%)。除6例失访外,其余37例患者术后随访11~68个月,平均(47.4±17.5)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出现肿瘤全身多发转移,其中3例死亡,2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明显进展、患者仍存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Xp11.2/TFE3 RCC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及腰腹部不适,健康体检时发现及无症状者较多,影像学表现多样,确诊依赖组织病理检测。外科手术尤其根治性肾切除术是Xp11.2/TFE3 RC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1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 肾肿瘤 成年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钟婧娇 郑杰 +2 位作者 马文杰 弓静 詹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评价MRI对CSP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及病理证实为CSP患者的MRI资料。患者年龄为19~50岁,既往剖宫产1~2次,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11年,停经时间为32~90 d,尿人绒毛膜...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评价MRI对CSP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及病理证实为CSP患者的MRI资料。患者年龄为19~50岁,既往剖宫产1~2次,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11年,停经时间为32~90 d,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阳性,血β-HCG为159.7~210800.0 U/L。29例以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就诊,9例以下腹痛就诊。结果矢状面T2加权像上38例患者孕囊均显示清楚,其中28例孕囊形态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10例孕囊呈不规则混杂囊实性病灶,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增强后内容物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囊壁均完整,并位于子宫前下壁峡部剖宫产瘢痕处。MRI 0级2例,孕囊位于瘢痕表面,向宫腔内生长,未累及肌层;1级13例,孕囊稍向肌层侵犯,但主要在宫腔内生长,与肌层分界较清楚;2级14例,孕囊较小且完全植入肌层,子宫内膜结合带连续性中断,子宫前下壁菲薄,呈“W”或“U”形,未侵及浆膜层;3级9例,孕囊较大,完全植入肌层后并凸出于子宫轮廓外,压迫膀胱。15例MRI 0级、1级患者主要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或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和(或)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23例2级、3级患者主要予清宫术、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及瘢痕修补术治疗。结论CSP的MRI表现典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尤其是手术方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瘢痕妊娠 剖宫产术 异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