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及其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景熙 时冬辰 +6 位作者 孙沁莹 聂小蒙 陈琳 王冬梅 赵立军 黄怡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 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假期前10个工作日)及2020年1月31日至2月12日(春节假期后10个工作日)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377例和702例,同时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均工作在该门诊的医护人员10名。比较门诊独立单位运行前和运行后的就诊人数、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人数等医疗指标,患者空间密度和医护人员防护情况等感染控制指标,以及医护人员的焦虑倾向等心理状态指标。结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即春节假期前10 d门诊量为5377例,同比增长15.31%(2019年同时期为4663例);春节假期后10 d的门诊量为702例,较春节假期前10 d减少86.94%,同比下降83.43%(2019年同时期为4236例)。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分别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25例和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78.33±36.24)min缩短至运行后的(8.5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总比例分别为46.61%(2506/5377)和34.90%(245/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咳嗽原因待查患者比例[2.42%(17/702)]较运行前[5.41%(291/537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独立单元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配药、支气管哮喘配药总比例为29.34%(206/702),较运行前[15.23%(819/537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1)。诊疗区患者人数密度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85±0.35)/m^2下降至运行后的(0.31±0.08)/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运行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规范、戴口罩规范、戴工作帽者分别为7、7、5人和10、10、10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护人员焦虑评分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38.33±2.79)分下降为运行后的(33.6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医护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较运行前提高(9人vs 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3)。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是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门诊工作的一种可行的优化模式,具有满足门诊患者需求、缩短就诊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优势,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和控制 门诊 医院感染控制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效果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汤林宁 李民 +4 位作者 黄海东 全勇 李宾 贾文荣 杨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部署前维和军医战伤救治能力现状,分析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借鉴。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纳入部署前中国维和分队一级医院军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理论考核、桌面推演和实...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部署前维和军医战伤救治能力现状,分析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借鉴。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纳入部署前中国维和分队一级医院军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理论考核、桌面推演和实训演练(包括现场评估、检伤分类、胸腔闭式引流术),对35名完成战伤救治培训的维和军医进行调查。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理论考核与桌面推演分别使用知识点错误率与推演合理率评估,现场评估和检伤分类使用联合国医疗队模拟训练5分法评估,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考核使用百分制评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名维和军医的掌握程度、授课质量、任务需求、个人需求的维度均分分别为(3.99±0.68)、(4.48±0.64)、(4.55±0.54)和(4.41±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5,P<0.01),其中掌握程度的维度均分最低。理论考核结果显示,7个知识点错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5,P<0.001),其中战伤急救基本技术(止血原理)错误率最高,伤票与伤标错误率最低。桌面推演结果表明,35名维和军医均能完成21道题目的措施推演,其中2道题目推演合理率为100.00%,6道题目推演合理率低于60%,3道题目存在不合适推演措施。现场评估结果显示,装备准备、现场处理、伤员后送均分为3.00分,安全意识均分为2.89分,伤员查体顺序及重点均分为2.78分,伤员查体内容均分为2.67分;检伤分类评估结果显示,整体分类观念均分为3.00分,救治分类(二次评估)、伤员查体顺序及重点均分为2.89分,伤员查体内容均分为2.11分,伤势与处置顺序、手术方式、伤员流向均分为1.00分。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考核成绩为77~97(91.33±5.84)分。结论部署前维和军医整体伤员救治能力仍存在一些弱项。未来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应加强武器伤救治、损伤控制手术和批量伤员救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实训课程比重,增加综合能力训练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救治 培训 军医 调查 维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2株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彭浩然 李成忠 +13 位作者 唐海琳 薛建亚 陈志辉 梁雪松 朱咏梅 夏炳辉 朱勇喆 吴俊杰 赵兰娟 任浩 江亮亮 何燕华 戚中田 赵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培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方法将来自上海市COVID-19患者的3份鼻/咽拭子样本以TPCK胰酶处理,然后接种Vero E6细胞;待大部分细胞出现明显病变时,取细胞... 目的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培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方法将来自上海市COVID-19患者的3份鼻/咽拭子样本以TPCK胰酶处理,然后接种Vero E6细胞;待大部分细胞出现明显病变时,取细胞培养上清用q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并用反转录PCR扩增病毒受体结合区(RBD)基因片段;将病毒扩增培养后感染接种于96孔板中的Vero E6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蛋白。结果2份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接种的Vero E6细胞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新复制产生的SARS-CoV-2核酸,扩增出的RBD序列与早期分离出的SARS-CoV-2相应序列完全一致;病毒感染的Vero E6细胞病变迅速,并能与SARS-CoV-2核衣壳蛋白(N蛋白)单克隆抗体、刺突蛋白(S蛋白)单克隆抗体及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清发生反应。结论从2份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样本中成功分离出SARS-CoV-2,为后续开展SARS-CoV-2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防治药物与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鼻拭子 咽拭子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部分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症特征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冯秀敏 葛海燕 +13 位作者 顾文超 杭晶卿 周敏 韩锋锋 钱叶长 金晓燕 李圣青 高蓓兰 包红 余莉 揭志军 王健 张景熙 朱惠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上海地区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设计,通过普查的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上海地区14家二、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 目的调查并分析上海地区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设计,通过普查的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上海地区14家二、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诊治的532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8个类别33种合并症资料,并采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对合并症进行评分。根据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和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将患者分为多症状(CAT评分≥10分或mMRC评分≥2分)与少症状(CAT评分<10分且mMRC评分为0~1分)组;根据过去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将患者分为频繁急性加重(FE,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2次或≥1次但导致住院)与非频繁急性加重(NFE,未出现急性加重或1次急性加重但未导致住院)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合并症分布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合并症与COPD患者多症状和FE的相关性。以CCI评分4分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CCI高分(≥4分)与低分(<4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3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44±8.98)岁,男472例(88.7%),吸烟指数为30(20,42)包年;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为73.9%(393例),发生率居前4位的合并症依次是肺动脉高压症(182例,34.2%)、高血压(144例,27.1%)、支气管哮喘(135例,25.4%)、代谢综合征(122例,22.9%);按系统分类,居前4位的依次是慢性肺部疾病(221例,41.5%)、过敏性疾病(183例,34.4%)、心血管疾病(172例,32.3%)、代谢性疾病(141例,26.5%)。多症状组与少症状组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4%(317/438)和80.9%(76/9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与NFE组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1.5%(191/267)、76.2%(202/26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支气管扩张症发生率高于NFE组[11.6%(31/267)vs 6.0%(16/265),P=0.024],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是COPD患者FE的危险因素(OR=2.127,95%CI 1.114~4.060,P=0.022)。CCI高分组患者年龄、吸烟指数、COPD病程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均高于CCI低分组[分别为76(71,82)岁vs 66(61,69)岁、30(20,50)包年vs 30(20,40)包年、8(3,10)年vs 7(3,8)年、39×10^-9(22×10^-9,50×10^-9)vs 28×10^-9(19×10^-9,45×10^-9)],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CCI低分组[分别为(1.02±0.39)L vs(1.21±0.52)L、(1.97±0.60)L vs(2.33±0.7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上海地区稳定期COPD患者合并症发生率高且不受患者症状多少及是否FE影响,并以慢性肺部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为主。CCI高分COPD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肺功能更差。支气管扩张症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FE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支气管扩张症将有助于提高COPD管理水平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症 支气管扩张症 Charlson合并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X1的生理功能及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江 朱成杰 +1 位作者 商艳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4-669,共6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家族蛋白X1(NLRX1)是NOD样受体(NLR)家族的一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表明,NLRX1能够调控NF-κB信号和Ⅰ型干扰素生成,调节活性氧的产生,参与自噬、细胞死亡和固有免疫反应...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家族蛋白X1(NLRX1)是NOD样受体(NLR)家族的一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表明,NLRX1能够调控NF-κB信号和Ⅰ型干扰素生成,调节活性氧的产生,参与自噬、细胞死亡和固有免疫反应,并影响JNK和MAPK途径。NLRX1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肺部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了解NLRX1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家族蛋白X1 活性氧 炎症 核因子ΚB 呼吸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DNA疫苗与重组亚单位疫苗在小鼠中诱导中和抗体的效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铮昊 王诚 +7 位作者 余润芷 丁翠玲 何燕华 江亮亮 彭浩然 吴俊杰 赵平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目的探讨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受体结合区(RBD)和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S1亚基为疫苗靶抗原诱导中和抗体的效果。方法构建SARS-CoV-2 RBD与小鼠IgG1 Fc段(mFc)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VRC-RBD-mFc,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并进... 目的探讨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受体结合区(RBD)和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S1亚基为疫苗靶抗原诱导中和抗体的效果。方法构建SARS-CoV-2 RBD与小鼠IgG1 Fc段(mFc)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VRC-RBD-mFc,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并进行培养。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RBD-mFc融合蛋白,用微量中和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RBD-mFc及CHO细胞重组表达的SARS-CoV-2 S1与人IgG1 Fc段(S1-hFc)融合蛋白对SARS-CoV-2感染的抑制作用。分别用质粒pVRC-RBD-mFc及S1-hFc融合蛋白通过肌内注射接种BALB/c小鼠,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S1 IgG,用微量中和实验检测小鼠血清的病毒中和活性。结果pVRC-RBD-mFc质粒转染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RBD-mFc融合蛋白,超滤浓缩的细胞培养上清及S1-hFc融合蛋白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ARS-CoV-2对Vero E6细胞的感染;经pVRC-RBD-mFc质粒及S1-hFc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中均可检测出抗-S1 IgG,且能中和SARS-CoV-2的感染;S1-hFc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及病毒中和活性均高于质粒pVRC-RBD-mFc免疫小鼠血清(P均<0.01)。结论SARS-CoV-2 RBD和S1蛋白均可能作为有效的疫苗抗原,重组亚单位疫苗较DNA疫苗能更有效地诱导中和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DNA疫苗 亚单位疫苗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景熙 范韵鑫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0-487,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初诊或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12例,根据血清IL-8水平将其分为高IL-8组(≥62 pg/m L)和低IL-8组...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初诊或未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112例,根据血清IL-8水平将其分为高IL-8组(≥62 pg/m L)和低IL-8组(<62 pg/m L),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以及肺功能检查指标。随访1年,记录患者自随访开始至第1次出现中重度急性加重的时间及随访期间急性加重次数。血清IL-8和各变量间的单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加重的相对危险度(RR),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随访12个月两组无急性加重患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和风险比(HR)。结果高、低IL-8组患者分别为47例和65例,IL-8水平[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分别为170.00(111.00,472.00)pg/m L和22.40(7.90,34.45)pg/m L。高IL-8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比例高于低IL-8组[51.06%(24/47)vs 10.77%(7/65),P<0.01],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高于低IL-8组(24.81±5.10 vs 19.38±4.27,P<0.01),既往急性加重次数多于低IL-8组[1.5(1.0,2.5)vs 1.0(0.0,1.5),P<0.01]。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高IL-8组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FEF25%-7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呼气75%用力肺活量流速(FEF75%)、FEF7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低于低IL-8组[(0.73±0.55)L/min vs(1.26±1.15)L/min、(23.89±16.64)%vs(35.21±26.88)%、(0.32±0.19)L/min vs(0.57±0.53)L/min、(25.32±13.27)%vs(39.97±29.42)%,P均<0.05]。患者血清IL-8水平与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d)呈负相关(r=-0.402 1,P=0.001 8),且高IL-8组DLCO%Pred低于低IL-8组[(51.52±26.41)%vs(72.98±18.70)%,P=0.029]。随时间累积高IL-8组急性加重的风险高于低IL-8组,RR为3.750(95%CI:1.200~11.716,P=0.029);高IL-8组距第1次发生急性加重的中位时间较低IL-8组短,HR为3.066(95%CI:1.053~8.927,P=0.039)。结论血清IL-8水平增高对COPD急性加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能与COP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过敏体质和小气道功能、弥散功能受损加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趋化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疫区发热门诊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珍丽 李付琦 +7 位作者 叶强 杨骅 高白 林欢 顾雪辉 陆建平 白冲 蒲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0-975,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各项措施调整后的诊疗数据,为非疫区COVID-19的防控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非COVID-19疫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发热门诊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22日和20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院发热门诊各项措施调整后的诊疗数据,为非疫区COVID-19的防控工作积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非COVID-19疫区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发热门诊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22日和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5日相关诊疗数据,并将其分为4组:A组(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为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22日,B组(2020年COVID-19疫情前)为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21日,C组(2019年与A组同期)为2019年2月2日至2019年3月5日,D组(2019年与B组同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对收集的2020年及2019年发热门诊数据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结果2020年春节前后发热门诊诊疗总体情况与2019年同期相当。同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171.7±37.0)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6.5±1.3)min],但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2.8±1.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环比结果显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每日就诊患者减少[(114.3±62.9)例vs(216.3±41.8)例],每位医师单次接诊时间延长[(11.7±1.8)min vs(5.6±0.8)min],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减少[(7.5±0.6)min vs(23.3±3.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CT检查比例明显多于2019年同期[7.9%(292/3658)vs 3.7%(206/5493)],虽因加强防护措施延长了检查时间[(12.5±3.8)min vs(10.0±3.2)min],但患者获取CT检查报告时间明显减少[(10.6±2.5)min vs(58.4±9.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非疫区发热门诊调整相关的流程和配置、配备专门CT机等举措可减少每位医务工作者每日接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 防控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及相关职业防护 被引量:2
9
作者 宁允叶 黄海东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发展为全球大流行,对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总结了SARS-CoV-2首次分离、鉴定样本的来源及病毒RNA病原学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支气...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发展为全球大流行,对民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总结了SARS-CoV-2首次分离、鉴定样本的来源及病毒RNA病原学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支气管镜技术应用于COVID-19诊断的必要性和局限性,阐述了在对COVID-19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操作中的职业防护措施,提出加快研发支气管镜操作相关的一次性防护装置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断 职业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云春 黄海东 +5 位作者 宁允叶 王琴 杨宇光 董宇超 李强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评估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因良恶性气管病变而接受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100例患者的资料,共进行硬质支气管镜操作124例次,统计硬质... 目的评估现代硬质支气管镜相关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因良恶性气管病变而接受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100例患者的资料,共进行硬质支气管镜操作124例次,统计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术中并发症。结果硬质支气管镜操作的术中并发症为一过性低氧血症(4.03%,5/124)、声带及周边黏膜损伤(4.84%,6/124)、暴露性角膜炎(1.61%、2/124)、气道管壁结构破坏(2.42%,3/124)、可弯曲支气管镜外皮损伤(2.42%,3/124),硬质支气管镜插入失败1例(0.81%,1/124),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现代硬质支气管镜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开展规范化的硬质支气管镜及相关技术培训是提高其操作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及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支气管镜 硅酮支架 并发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H19特异性吸附微RNA-760调控nanog基因表达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莎 朱怡卿 +5 位作者 石荟 戈霞晖 许靖 商艳 王芳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4-859,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2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的2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人NSCLC细胞系A549、NCI-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中lncRNA-H19的表达。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lncRNA-H19后,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lncRNA-H19与微RNA(miRNA)-760的结合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lncRNA-H19对miRNA-760的吸附作用,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lncRNA-H19过表达对miRNA-760及下游靶基因nanog表达的影响。通过对A549细胞转染miRNA-760模拟剂过表达miRNA-760后,检测过表达miRNA-760对lncRNA-H19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LncRNA-H19在NSCLC组织和A549、NCI-H1299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分别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和BEAS-2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H19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迁移能力提高(P<0.01)。在线数据库starBase v3.0预测分析结果显示lncRNA-H19能特异性吸附miRNA-760。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lncRNA-H19与miRNA-760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H19可抑制A549细胞中miRNA-760的表达(P均<0.05),并促进其下游基因nanog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均<0.01)。过表达miRNA-760可抑制lncRNA-H19对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与lncRNA-H19过表达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ncRNA-H19可通过特异性吸附miRNA-760调控nanog基因表达,从而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H19 微RNA-760 NANOG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楷炼 宁方政 +6 位作者 徐莹 陈怡 赵志越 孔祥毓 董宇超 赵峰 万小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早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物化学、电解质、超敏肌钙蛋白T、凝血功能、脑钠肽前体、肺部CT表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治疗方式和早期治疗转归等资料。根据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改善组和临床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缓解组患者43例,经治疗后均转为普通型;临床进展组患者28例,10例死亡,15例进展至危重型,3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发病前均存在武汉疫区居住史。临床进展组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75.0%,21/28)高于临床缓解组患者(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临床缓解组患者相比,临床进展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0(0.70,0.90)×10^9/L vs 0.70(0.60,0.70)×10^9/L]、血小板计数[222(174,310)×10^9/L vs 193(152,232)×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4.22(3.71,4.80)g/L vs 3.81(2.96,4.38)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SOFA评分、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88,95%CI 1.33~25.00,P=0.020)、白细胞计数≤3.5×10^9/L(OR=10.00,95%CI 1.47~100.00,P=0.008)、淋巴细胞计数<0.1×10^9/L(OR=16.67,95%CI 3.33~100.00,P<0.001)是影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3.5×109/L及淋巴细胞计数<0.1×10^9/L的重型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较高,建议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重型COVID-19患者进行重点诊疗,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型肺炎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浸没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恺铖 王健男 +1 位作者 夏阳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9-1374,共6页
淹溺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意外伤害因素,其病程进展十分迅速,患者病情往往较危重,且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十分有限。冷水浸没综合征作为淹溺的特殊类型之一,通常当患者浸没于冷水中后立即发生并贯穿患者溺水的始终。... 淹溺是致残、致死率极高的意外伤害因素,其病程进展十分迅速,患者病情往往较危重,且因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十分有限。冷水浸没综合征作为淹溺的特殊类型之一,通常当患者浸没于冷水中后立即发生并贯穿患者溺水的始终。冷水浸没综合征常导致患者心搏骤停等危急情况,在淹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对冷水浸没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其临床诊疗手段,以期为进一步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水 冷水浸没综合征 复温 正压呼吸 体外膜氧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例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戈霞晖 许靖 +6 位作者 哈明昊 张丽葳 宋黎涛 王杰宁 林研 高晓燕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 目的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腔内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健男 黄海东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4-1051,共8页
随着胸部CT筛查的普及,肺外周、纵隔病灶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为了提高传统支气管镜的诊断率,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是一种同时结合了支气管镜和超声的微创诊疗技术,可以提供气道壁和支气管树邻近结构的超声图像及实时... 随着胸部CT筛查的普及,肺外周、纵隔病灶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为了提高传统支气管镜的诊断率,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是一种同时结合了支气管镜和超声的微创诊疗技术,可以提供气道壁和支气管树邻近结构的超声图像及实时引导活检,类型主要包括凸探头式支气管腔内超声(CP-EBUS)和径向微探头导管支气管腔内超声(RP-EBUS)。CP-EBUS主要应用于大气道及肺中央型病变,在肺癌纵隔分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P-EBUS综合导引技术主要用于诊断肺周围型病变,此外EBUS也可用于一些肺外毗邻脏器疾病的微创诊断和治疗。EBUS具有风险低、诊断良恶性病灶灵敏性高、重复性好等优势,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不断发展。本文就EBUS的发展史和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支气管镜 肺肿瘤 微创诊断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肺周围型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分析
16
作者 冯伟 陆乘俊 +6 位作者 吴俊杰 李玉涛 倪宏宇 金力 卢大儒 王久存 李菊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9-775,共7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上海市及江苏省泰州地区肺癌患者974例和健康对照1 0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液后提取全血基因组DNA...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上海市及江苏省泰州地区肺癌患者974例和健康对照1 0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液后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基因分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总人群中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个体肺癌的发生风险均低于CC基因型个体[比值比(OR)=0.801,95%置信区间(CI):0.651~0.985,P=0.035;OR=0.754,95%CI:0.582~0.975,P=0.032],但经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恶性肿瘤家族史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OR=0.841,95%CI:0.677~1.045,P=0.118;OR=0.799,95%CI:0.609~1.047,P=0.104)。校正后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中CT+TT基因型男性和恶性肿瘤家族史阳性者肺癌发生风险均较CC基因型对应人群降低(OR=0.764,95%CI:0.597~0.977,P=0.032;OR=0.600,95%CI:0.385~0.925,P=0.022),CT+TT基因型人群发生肺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较CC基因型人群降低(OR=0.727,95%CI:0.542~0.976,P=0.033)。结论 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C>T突变降低了男性和恶性肿瘤家族史阳性者肺癌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rs1801133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