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美国海军独立看护兵的培训浅析我国舰艇军医的教育培训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兴锋 田泾 +3 位作者 雷蕾 蒙德鹏 余丽群 杨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独立看护兵作为美国海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其选拔和培训均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美国海军独立看护兵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对我国海军舰艇军医的培养有着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海军独立看护兵的培训模... 独立看护兵作为美国海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其选拔和培训均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美国海军独立看护兵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对我国海军舰艇军医的培养有着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美国海军独立看护兵的培训模式,结合我国海军实际,浅析我国海军舰艇军医培养在人才培训机制、教育培训体系、课程改革进度、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看护兵 海军 舰艇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马小梅 符培亮 朱维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研究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在关节外科手术前,抽取31例患者的膝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方法检测膝关节液中IL-1β、IL-6、IL-8、TNF-α表达水... 目的研究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在关节外科手术前,抽取31例患者的膝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方法检测膝关节液中IL-1β、IL-6、IL-8、TNF-α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所有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骨关节炎(OA)、假体置换后翻修(RPR)、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和类风湿关节炎(RA),另根据滑膜组织内含铁血黄素情况分为含铁血黄素沉着组和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根据滑膜组织内炎细胞浸润情况分为炎细胞浸润组和非炎细胞浸润组,按照膝关节液颜色分为血性膝关节液组和非血性膝关节液组。结果31例患者中男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60±9.19)岁,左膝12例、右膝19例,OA 18例,RPR 5例,PVNS 5例,RA 3例。OA组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含量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1β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6水平高于PVNS组,但低于RPR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8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TNF-α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细胞浸润组(11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炎细胞浸润组(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含铁血黄素沉着组(7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性膝关节液组(4例)与非血性膝关节液组(27例)相比,IL-1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IL-8及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L-1β、IL-6、IL-8及TNF-α在多种关节疾病中有表达,且与其病理学特征等有相关性。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某些关节疾病的发病和发展,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液 炎症因子 骨关节炎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假体植入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徐锡明 孙璟川 +6 位作者 王元 孙凯强 朱健 孔庆捷 郭永飞 史国栋 史建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SAD)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因TCS合并脊柱侧凸行HSAD治疗的6例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 目的探讨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HSAD)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因TCS合并脊柱侧凸行HSAD治疗的6例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等资料。并于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反射、括约肌功能、功能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结果男3例、女3例,年龄为7~23岁,平均年龄为(15.7±6.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8±9)个月。其中5例患者伴大小便失禁,3例伴足下垂,4例伴下肢肌力下降,1例存在腰痛,1例合并髋关节脱位。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0~320 min,平均(261±63)min;术中失血量为650~1 100 mL,平均(925±167)mL。1例腰痛患者术后腰痛症状完全缓解,4例伴下肢肌力下降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均有改善。1例患者因术后未行尿动力学检查未予统计;其余5例患者于术前、术后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例术前尿道外括约肌过动、1例失调,术后2例尿道外括约肌协调、1例改善、2例过动。术前、术后功能膀胱容量分别为195.0(127.5,233.5)mL、213.0(188.5,251.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P=0.70)。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分别为7.3(1.4,10.3)mL/s、130(106,200)mL,与术后[10.3(5.6,16.2)mL/s、30(6,174)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均=-2.0,P均=0.04)。5例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肌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减少。结论 TCS合并脊柱侧凸可以通过HSAD一期手术治疗,该手术可同时缓解脊髓轴向张力、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和脊髓的协调性。患者术后下肢症状和膀胱功能均得以有效改善,同时避免了脑脊液漏、出血多和神经功能恶化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柱侧凸 脊柱均匀短缩 脊髓轴性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4
作者 白玉树 翟骁 +29 位作者 陈自强 魏显招 杨明园 杨操 周许辉 李危石 李利 吴继功 许建中 赵建华 王达义 钱邦平 朱泽章 胡勇 孙武权 房敏 郑召民 王征 李淳德 丁文元 夏磊 沈建雄 仉建国 孙天胜 罗卓荆 海涌 吕国华 郝定均 邱勇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十分重要。经全国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ERAS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制定本共识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外科学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治疗老年难治性跖筋膜炎 被引量:4
5
作者 祝云利 缪志和 +2 位作者 刘福存 符培亮 祝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9-682,共4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治疗老年难治性跖筋膜炎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跖筋膜炎患者22例。纳入患者年龄均≥70岁,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并经多种方法治疗后疼痛缓解...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治疗老年难治性跖筋膜炎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跖筋膜炎患者22例。纳入患者年龄均≥70岁,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并经多种方法治疗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接受关节镜下骨刺切除并部分跖筋膜松解术。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时间。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跟痛症评分(CS)以及术后6个月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12)评分,并与术前数据进行比较以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术后恢复日常行走的平均时间为(12.4±5.5)d。术后2例双足跖筋膜炎患者失访,共20例患者(22足)完成随访。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CS均改善[0.7(0.0~3.2)vs 5.3(3.8~7.0),Z=2.1,P<0.01;87.0±11.3vs 38.9±10.1,t=14.2,P<0.01]。术后6个月SF-12生理和心理评分均较术前升高(50.9±10.7 vs 45.3±9.6、47.2±9.2 vs 34.2±10.6,t=4.3、4.1,P均<0.01)。结论关节镜下跟骨刺切除并部分松解跖筋膜可有效缓解跖筋膜炎患者症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刺 跖筋膜炎 疼痛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术治疗的儿童第5腰椎峡部裂及滑脱的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骁 尹佳 +5 位作者 邵为 马君 王策 高瑞 林涛 周许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2-280,共9页
目的基于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提出一种新的儿童L5峡部裂和滑脱分类方法,并探讨该分类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儿童L5峡部裂或滑脱患者。参照腰椎滑脱... 目的基于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提出一种新的儿童L5峡部裂和滑脱分类方法,并探讨该分类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儿童L5峡部裂或滑脱患者。参照腰椎滑脱严重程度(Meyerding分级标准)、L5/S1椎间盘退变情况(Pfirrmann分级标准)、发育不良特征的风险程度(Mac-Thiong和Labelle提出的分类方法),将L5峡部裂和滑脱分为4型:Ⅰ型(采用椎弓根螺钉-U形棒系统行单纯峡部缺损修补,不进行节段融合)、Ⅱ型(单节段L5/S1融合型,需行后路L5/S1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Ⅲ型(双节段L4~S1融合型,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L4~S1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Ⅳ型(L5~S2融合型,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行L5~S2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评估各型患者术前和术后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Ⅰ型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Ⅱ型14例(男6例、女8例)、Ⅲ型11例(男4例、女7例)、Ⅳ型9例(男3例、女6例),年龄分别为(14.6±2.1)、(15.7±2.4)、(13.2±2.3)、(14.6±3.2)岁,术后2年腰椎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分别为(19.2±2.1)分vs(14.7±2.5)分和(16.1±1.8)%vs(56.2±1.7)%,(20.2±1.9)分vs(14.3±2.4)分和(14.7±1.7)%vs(54.8±1.8)%,(21.1±2.2)分vs(13.3±2.4)分和(13.7±2.2)%vs(55.7±2.4)%,(20.7±1.9)分vs(11.8±2.4)分和(12.9±1.7)%vs(52.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儿童L5峡部裂和滑脱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椎弓根螺钉-U形棒系统在单纯L5峡部裂的治疗中更有优势,L5~S2融合更适用于伴有高发育不良风险的L5峡部裂和滑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第5腰椎 峡部裂 腰椎滑脱 分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梅子健 潘伟成 +1 位作者 郭永飞 史建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8-1412,共5页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暴力作用下使得颈椎过度仰伸所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是颈椎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多见于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人群,临床上较少出现严重的骨折脱位,主要表现为颈脊...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暴力作用下使得颈椎过度仰伸所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是颈椎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多见于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人群,临床上较少出现严重的骨折脱位,主要表现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本文就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及其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过伸性损伤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行走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动态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尹佳 张珂 +3 位作者 马骁 李唐波 高瑞 周许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评估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步行前后整体和局部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9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根据行走前矢状面参数将患者分为两组:代偿组(行走前矢... 目的评估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步行前后整体和局部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9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根据行走前矢状面参数将患者分为两组:代偿组(行走前矢状面平衡,矢状面躯干偏移<40 mm且骨盆倾斜角>20°)和失代偿组(行走前矢状面失平衡,矢状面躯干偏移≥40 mm且骨盆倾斜角>20°)。步行15 min前后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脊柱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比较两组步行15 min前后脊柱矢状面参数,并对每组步行15 min前后矢状面躯干偏移变化值与其余矢状面参数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代偿组19例,其中女16例、男3例,平均年龄为(64.1±5.9)岁,BMI为(24.2±4.6)kg/m^2;失代偿组79例,其中女67例、男12例,平均年龄为(66.7±7.2)岁,BMI为(24.9±5.1)kg/m^2,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步行前,代偿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大于失代偿组(Z=2.784,P=0.003),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均小于失代偿组(Z=1.953,P=0.028;Z=3.815,P<0.01);两组间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步行15 min后,两组间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步行前比较,代偿组和失代偿组患者步行15 min后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均增大(代偿组Z=1.718、P=0.043,Z=2.198、P=0.015,Z=3.875、P<0.01;失代偿组Z=1.842、P=0.031,Z=1.943、P=0.021,Z=2.917、P=0.002),骨盆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均减小(代偿组Z=1.639、P=0.047,Z=3.624、P<0.01;失代偿组Z=1.812、P=0.039,Z=3.893、P<0.01);失代偿组患者步行15 min后胸椎后凸角也较步行前增大(Z=2.287,P=0.012)。代偿组、失代偿组患者步行15 min前后矢状面躯干偏移变化值均与骨盆倾斜角变化值呈负相关(rs=-0.519、-0.625,P=0.024、0.001),与骶骨倾斜角变化值、腰椎前凸角变化值、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变化值均呈正相关(代偿组rs=0.519、0.645、0.645,P均<0.05;失代偿组rs=0.625、0.407、0.407,P均<0.01)。结论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时间行走后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逐渐减弱或消失,骨盆及脊柱伸肌肌群的疲劳可能是代偿机制消失的原因。对于初次就诊时矢状面躯干偏移<40 mm、骨盆倾斜角>20°的患者,建议在行走15 min后再次拍摄X线片重新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矢状面失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脊柱侧凸 矢状面参数 矢状面失衡 影像学评估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椎弓根下壁截骨术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力学性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涛 马骁 +3 位作者 尹佳 书伦 张郑 王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建立胸腰椎模型,比较保留椎弓根下壁截骨术及SRS-Schwab四级截骨术在前屈、后伸、旋转及侧弯时钉棒系统和椎体前缘内植物的应力及整体脊柱力的传导和分布。方法利用CT数据建立正常男性脊柱T11~L3模型,以L1为拟...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建立胸腰椎模型,比较保留椎弓根下壁截骨术及SRS-Schwab四级截骨术在前屈、后伸、旋转及侧弯时钉棒系统和椎体前缘内植物的应力及整体脊柱力的传导和分布。方法利用CT数据建立正常男性脊柱T11~L3模型,以L1为拟手术椎体,建立SRS-Schwab四级截骨术式(A术式)、保留1/3椎弓根下壁截骨术式(B1术式)、保留1/2椎弓根下壁截骨术式(B2术式)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钛笼支撑椎体前缘。比较A、B1、B2术式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旋转、侧弯时的总应力、各椎间隙的活动度、各内植物的应力情况,以及钛笼植入区域、剩余椎体部分、椎体剩余附属结构及钉棒系统3个部分分别的应力情况。结果在前屈、后伸、旋转和侧弯时,B2术式的总应力最小(205.6 MPa),其次为B1术式(207.0 MPa),A术式最大(217.0 MPa)。3种术式间各椎间隙活动度情况相似。内植物应力分析结果显示,B2术式在前屈、后伸、旋转及侧弯活动时,前路钛笼植入区域和后路椎体剩余附属结构及钉棒系统的应力均最小,分别为22.2、187.7、105.8、141.6和75.4、168.4、75.9、214.8 MPa;A术式均最大,分别为27.3、241.8、133.4、188.0和97.5、216.4、98.5、243.0 MPa,均远小于钛合金的屈服应力和拉伸极限(分别为760、860 MPa)。结论保留椎弓根下壁截骨术式(保留1/2椎弓根下壁)在减少手术节段应力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其可以减少内植物的应力,从而降低断钉断棒风险,但在保留椎间隙活动度方面与SRS-Schwab四级截骨术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胸椎 腰椎 截骨术 关节突关节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部队中青年人群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Pavlov比值特征
10
作者 罗溪 季承龙 +3 位作者 孙凯强 孙川 袁媛 史建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4-1381,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Pavlov比值对部队中青年人群颈椎退变和颈椎相关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8月间以“颈痛”为主诉且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的18~40岁军人患者的人口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X线片测量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 目的探讨颈椎Pavlov比值对部队中青年人群颈椎退变和颈椎相关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8月间以“颈痛”为主诉且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的18~40岁军人患者的人口学、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X线片测量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样本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的骨性退变、椎间盘退变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结果共纳入129名病例,均为男性。系统聚类将样本分为3个群组:高Pavlov比值组,21例,Pavlov比值为1.12~1.23(1.18±0.04);中Pavlov比值组,84例,Pavlov比值为0.83~1.11(0.96±0.06);低Pavlov比值组,24例,Pavlov比值为0.69~0.82(0.77±0.04)。3组间椎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侧块宽度、椎板宽度、Pavlov比值、侧块宽度/椎板宽度比值、骨性退变、Pfirrmann分级和Kang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Pavlov比值组主要表现为低椎体矢状径、高椎管矢状径和高椎板宽度,骨性退变最严重;中Pavlov比值组表现为高侧块宽度、高侧块宽度/椎板宽度比值,骨性退变最轻;低Pavlov比值组表现为高椎体矢状径、低椎管矢状径和低椎板宽度,Pfirrmann分级和Kang分级最高。3组间年龄、颈椎曲度和N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体Pavlov比值与N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35,P=0.691),高Pavlov比值组Pavlov比值与NDI评分呈正相关(r=0.541,P=0.011),中Pavlov比值组Pavlov比值与NDI评分无明显相关(r=-0.057,P=0.604),低Pavlov比值组Pavlov比值与NDI评分呈负相关(r=-0.642,P=0.001)。结论与颈椎Pavlov比值居中的患者相比,比值偏高或偏低的患者存在椎体和椎弓的发育不均衡,骨性退变及椎间盘退变更加明显;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随Pavlov比值的离中趋势增加而增加。Pavlov比值可作为颈痛及颈椎退变高危解剖因素,或可成为衡量部队特定岗位胜任力的参考选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vlov比值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聚类分析 职业胜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