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急症介入超声的诊疗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航 赵佳琦 张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下我院急症介入超声工作的诊疗过程及体会,为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开展介入超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回顾COVID-19疫情期间我院超声诊疗科紧急实施的3例急症患者介入超声诊疗经过,重点分析疫...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下我院急症介入超声工作的诊疗过程及体会,为疫情期间安全有效开展介入超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回顾COVID-19疫情期间我院超声诊疗科紧急实施的3例急症患者介入超声诊疗经过,重点分析疫情形势下急症介入超声工作中对COVID-19重型患者的排查、介入穿刺适应证的选择、介入超声围手术期的防护及术后管理。结果经流行病学筛查,患者1曾与COVID-19确诊患者有近距离接触史,胸部CT提示两肺下叶弥漫间质性渗出,经医院专家组会诊为COVID-19疑似病例,入院诊断为"咽后间隙感染",需迅速清除感染灶;患者2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需迅速引流胆汁,解除胆囊梗阻;患者3经查排除COVID-19,入院诊断为"急性心包填塞",需迅速引流心包积液。3例患者均经严格COVID-19排查流程,明确介入穿刺指征,术中患者1采用三级防护措施,另外2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措施。3例重症患者介入超声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中平均耗时较短,出血量极少。结论介入超声有微创、便捷、高效等诸多优势,非常贴合COVID-19疫情下急诊救治的需求,可成为某些急诊手术的替代方案或为重型COVID-19确诊/疑似患者提供一定的安全窗口期。我们的诊疗实践对于COVID-19疫情期间介入超声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症 介入性超声检查 诊断 治疗 围手术期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兰婷 赵佳琦 +1 位作者 张世奇 杨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19,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超声设备具有便携、方便消毒、检查模式多样等优点,可应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评估,为诊治决策的调整提供指导。超声专家还可通过智能化超声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超声设备具有便携、方便消毒、检查模式多样等优点,可应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评估,为诊治决策的调整提供指导。超声专家还可通过智能化超声装备在4G/5G网络支持下进行超声远程会诊,通过异地操作超声机器人机械臂完成实时扫查,有效缓解隔离区超声医师不足的问题,降低感染风险。目前,超声是唯一能进入隔离区对COVID-19患者进行床旁检查的可视化影像设备。本文分析了超声技术在COVID-19所致肺部损伤及全身多脏器病变检查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就远程超声、超声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超声检查 远程超声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后修复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赵佳琦 章建全 +4 位作者 赵璐璐 宋家琳 潘倩 盛建国 刘士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70-976,共7页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损伤后肌肉组织弹性的自然恢复情况。方法 4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余40只随机分为2组:30 W组和50 W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用2 450 MHz的微波消融仪(K...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损伤后肌肉组织弹性的自然恢复情况。方法 4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4只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余40只随机分为2组:30 W组和50 W组,分别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用2 450 MHz的微波消融仪(KY-2100型)启动30 W或50 W功率微波热凝右侧股内侧肌肉3 min。分别于消融后1 h、1 d、2 d、7 d、28 d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消融区弹性应变率(SR);并于每个时间点切取30 W和50 W组兔右侧股内侧热凝固化肌肉组织与正常组兔同侧相同区域肌肉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以蓝色为主,消融后7 d可见以蓝色为主的消融区内出现较多绿色,而在消融后28 d时50 W组消融区比30 W组仍有更多蓝色。与正常组比较,消融后1 h、1 d、2 d,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消融后7 d、28 d,两组兔骨骼肌消融区SR逐渐降低,但两组在消融后7 d时SR仍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28 d时仅50 W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W组SR与对照组相近(P>0.05)。H-E染色结果显示,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消融区有不同程度组织损伤、碳化、周边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消融后1~2 d消融区中心与边缘交界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50 W组巨噬细胞较30 W组增加更多;消融后7~28 d时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瘢痕形成,炎症、浊肿等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1 h时,30 W和50 W组兔骨骼肌纤维含量较少,无明显纤维增生,消融后1~2 d交界处可见不同程度新生胶原纤维,肌间质纤维增生;消融后7~28 d交界处可见明显大量新生胶原纤维并伴随血管壁周边纤维明显增多。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消融后30 W和50 W组交界处可见逐渐增生的新生胶原纤维修复损伤区。消融后1 h和1 d时两组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消融后2 d时不仅有Ⅰ型胶原纤维,还开始出现Ⅱ型胶原纤维;消融后7 d和28 d时可见较多Ⅱ型胶原纤维呈网状分布。结论不同功率微波消融可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在消融后1~2 d进行性加重,消融后7~28 d呈修复趋势,50 W组修复晚于30 W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组织学的再生纤维化趋势改变较为一致,可动态、无创评估肌肉损伤修复不同时期相应组织的弹性变化,从而间接反映骨骼肌的损伤后修复过程,是常规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骨骼肌 微波消融术 损伤 修复 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超声医学新发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赵佳琦 刁宗平 +1 位作者 徐琪 章建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8-482,共5页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至今已在许多研究领域和产业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大大推动了高度依赖机器操控和海量信息数据分析的医学超声影像学的发展。目前AI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医工结合交叉研究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超声医学专家和数学家...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至今已在许多研究领域和产业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大大推动了高度依赖机器操控和海量信息数据分析的医学超声影像学的发展。目前AI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医工结合交叉研究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超声医学专家和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共同致力于推动超声医学研究与AI的融合实践,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缩短报告时间,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本文主要就超声医学在AI领域的研究进展、AI时代我国超声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 超声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价肌肉急性挫伤后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佳琦 贾兰婷 +2 位作者 徐琪 潘倩 章建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定量评价急性钝挫伤后人体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10例男性上臂肌肉单纯急性挫伤患者的局部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于脱机状态下通过Matlab 7.... 目的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定量评价急性钝挫伤后人体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10例男性上臂肌肉单纯急性挫伤患者的局部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于脱机状态下通过Matlab 7.0软件选取患者同一图像上的肌纹理正常感兴趣区(ROI)和肌纹理疑似损伤ROI,提取两个ROI的纹理灰度值的均值(Mean)、灰度值的标准差(SDev)、纹理的密致性(NOB)、纹理基元形状的不规则度(IRGL)、纹理基元的平均大小(SOB)、纹理分布的均匀性(HOD)、纹理分布的方向性(DOD)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POD)8个特征参数,采用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自动计算两个ROI之间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选取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同部位正常肌肉二维超声图像作为对照,任意选取两个ROI,计算两个ROI之间上述8种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对上臂肌肉挫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个纹理特征的相似度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上臂肌肉挫伤区局部肌束回声增强,肌纤维层次紊乱,纹理模糊,回声变化较周边肌纹理正常区显著。急性上臂肌肉挫伤患者肌纹理疑似损伤ROI和肌纹理正常ROI之间IRGL、DOD、POD、Mean和SDev等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与健康志愿者任意两个ROI之间该5个纹理特征相似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基于超声回波强度界面多级分解法的计算机辅助定量评价技术能够对急性挫伤后肌肉高频超声二维图像纹理特征变化做出较人眼识别更精细的量化诊断,可能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挫伤 超声检查 计算机辅助诊断 纹理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及微波消融治疗下颌下腺良性结节3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章建全 闫磊 +1 位作者 陈红琼 吴震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7-1211,共5页
1病例资料病例1,男,57岁。因"右侧颌下胀痛1个月余,自觉右颌下区有硬结,轻度压痛"于2013年3月13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就诊,体格检查未见右侧颌下腺部位明显隆起,但该处触及一直径约1 cm的结节,... 1病例资料病例1,男,57岁。因"右侧颌下胀痛1个月余,自觉右颌下区有硬结,轻度压痛"于2013年3月13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就诊,体格检查未见右侧颌下腺部位明显隆起,但该处触及一直径约1 cm的结节,质地韧,有触痛。高频超声检查示右侧下颌下腺内见一枚低回声结节,大小约为10.2 mm×9.8 mm×9.3 mm,边界清晰,内部以低回声为主但欠均匀,可见散在的点状稍强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亦无声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 多形性腺瘤 炎性肉芽肿 粗针活组织检查 微波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超声纹理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佳琦 徐琪 +2 位作者 潘倩 章建全 黄禾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1-997,共7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超声纹理变化。方法4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择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微波消融;其余40只随机平均分为30 W和50 W组,在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功率微波消融致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超声纹理变化。方法4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择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微波消融;其余40只随机平均分为30 W和50 W组,在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分别用30 W、50 W功率对右侧股肌肉微波消融3 min。微波消融后1 h、1 d、2 d、7 d、28 d采集右侧下肢股动脉干与股肌肉长轴平面二维超声图像,正常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采集图像。运用Matlab 7.0软件提取各组图像感兴趣区包含的8个肌纤维纹理特征(纹理灰度均值、纹理灰度标准差、纹理密致性、纹理基元形状不规则度、纹理基元平均大小、纹理分布均匀性、纹理分布的方向性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进行肌纹理定量分析。结果在微波消融后1 h、1 d、2 d,30 W组、50 W组微波消融区兔骨骼肌的8个纹理特征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微波消融后7 d,30 W组、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灰度均值、纹理密致性、纹理基元平均大小、纹理分布均匀性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灰度标准差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微波消融后28 d,30 W组、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灰度均值、纹理灰度标准差、纹理密致性、纹理基元平均大小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微波消融后1 h、2 d、7 d时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灰度均值均高于30 W组,1 h、1 d、2 d、7 d、28 d时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灰度标准差均高于30 W组,1 h、1 d时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密致性均高于30 W组,2 d时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基元形状不规则度高于30 W组,1 d、2 d、7 d、28 d时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基元平均大小均高于30 W组,1 d时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分布均匀性高于30 W组,1 h、2 d时50 W组兔骨骼肌纹理分布的周期性均高于30 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计算机技术提取的微波消融致兔肌肉急性损伤修复不同时期超声纹理特征可定量描述兔骨骼肌损伤后肌纤维的几何特征,有望为骨骼肌损伤修复临床超声定量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骨骼肌 损伤 修复 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2例超声诊断
8
作者 张航 刁宗平 章建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4-93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MEN-2)的发病特点及超声诊断思路,以期提高MEN-2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MEN-2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超声诊断过程,总结... 目的探讨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MEN-2)的发病特点及超声诊断思路,以期提高MEN-2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就诊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MEN-2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超声诊断过程,总结超声诊断思路。结果病例1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腹部超声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多发嗜铬细胞瘤,因双侧受累故引起注意,从而进一步对其他内分泌腺体进行排查发现右侧甲状腺中上交界处占位,胰腺区未见异常,超声最终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病例2因反复尿路结石发作多年,考虑其症状可能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随后超声检查发现甲状旁腺增生及甲状腺髓样癌,因此进一步检查了胰腺、肾上腺等多个内分泌器官,最后发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从2例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入手,配合超声影像检查与之关联的多个病变的内分泌腺体,再经病理证实从而对2例MEN-2做出精准诊断。结论MEN-2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难度高,掌握其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超声诊断思路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诊治MEN-2这一多器官受累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多发性内分泌瘤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嗜铬细胞瘤 甲状旁腺增生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版人工智能自动检测系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评估效能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芳琪 赵佳琦 +1 位作者 陈蕊 刘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应用2.0版人工智能(AI)自动检测系统AI-SONICTM Thyroid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术前超声评估,并与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主观诊断结论进行比较,探讨2.0版AI自动检测系统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 目的应用2.0版人工智能(AI)自动检测系统AI-SONICTM Thyroid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术前超声评估,并与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主观诊断结论进行比较,探讨2.0版AI自动检测系统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4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325枚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术前均由1名有13年甲状腺超声诊断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超声医师和1名有4年工作经验的初级职称超声医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同时由另1名有20年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在不知前2名医师判读结果的条件下利用2.0版AI自动检测系统进行超声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不同年资医师常规超声检查及2.0版AI自动检测系统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后病理确诊恶性结节229枚,良性结节96枚。低年资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15%(195/229)、66.67%(64/96)、79.69%(259/325),高年资超声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5%(214/229)、79.17%(76/96)、89.23%(290/325),2.0版AI自动检测系统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8%(212/229)、71.88%(69/96)、86.46%(281/325)。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高年资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8,P<0.01),低年资医师应用常规超声检查、2.0版AI自动检测系统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55、0.74,P均<0.01)。结论2.0版AI自动检测系统AI-SONICTM Thyroid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与高年资医师应用常规超声的检查结果相近,有望成为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靠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频超声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自动检测系统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郭芳琪 赵佳琦 刘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3-1189,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自动检测系统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37个甲状腺结节),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学资料和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自动检测系统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37个甲状腺结节),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学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AI自动检测系统检测,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常规超声检查与AI自动检测系统检测两种方法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90/96)、80.49%(33/41)、89.78%(123/137),AI自动检测系统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58%(86/96)、68.29%(28/41)、83.21%(114/137)。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5,P<0.001);AI自动检测系统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9,P<0.001)。结论 AI自动检测系统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度稍逊于常规超声检查,但较相近,可作为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人工智能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与微波消融治疗异位甲状腺结节2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章建全 闫磊 +1 位作者 陈红琼 程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3-706,共4页
1病例资料病例1,女,39岁,因“发现颈前正中隆起近2年,加重近1个月”于2008年4月15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外科门诊就诊。体格检查示颈前正中明显隆起(图1A),扪及一直径约4 cm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较小,无明显局部压... 1病例资料病例1,女,39岁,因“发现颈前正中隆起近2年,加重近1个月”于2008年4月15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外科门诊就诊。体格检查示颈前正中明显隆起(图1A),扪及一直径约4 cm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较小,无明显局部压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甲状腺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引导 粗针活组织检查 微波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漏诊小肾癌1例并国内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畅 赵佳琦 张正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8-1443,共6页
目的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患者,并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超声诊断小肾癌的方法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病例的诊治过程,回顾199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国内超声诊断小肾癌的相关文献,总结小肾癌的超声诊断方法及漏诊... 目的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患者,并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超声诊断小肾癌的方法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报告1例超声漏诊小肾癌病例的诊治过程,回顾1995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国内超声诊断小肾癌的相关文献,总结小肾癌的超声诊断方法及漏诊、误诊原因。结果患者首次超声检查漏诊右肾占位,仅检出左肾占位,首次超声复查未改变检查设备仅改善检查条件仍未检出右肾占位,后连续2次更换成像质量更高的超声设备,同时改善检查条件,最终超声诊断为双肾占位,恶性可能。术后病理双肾占位均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检索共获得37篇超声诊断小肾癌相关文献,计1611个小肾癌病例。小肾癌超声回声类型以高回声[39.4%(329/836)]和低回声[39.0%(326/836)]为主,血流分布以病灶实质内树枝状血流信号最常见[44.7%(220/492)],超声造影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且不同病理类型的小肾癌其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c)^(2)=37.58,P=0.01)。常规超声诊断小肾癌的灵敏性与超声造影、CT平扫+增强、MRI平扫+增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96)。小肾癌常规超声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5.3%(139/908)、1.8%(17/919),误诊疾病以肾错构瘤最常见[47.3%(52/110)],漏诊因素主要包括超声设备图像质量、小肾癌的相对位置、操作医师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小肾癌的回声类型、血流特点、造影剂充填和消退速度均呈现不同特点。超声设备条件可能影响小肾癌的筛查效果,超声医师充分了解设备性能并全面把握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肾肿瘤 小肾癌 透明细胞癌 漏诊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后6个月消融区细胞活性的酶组织化学检测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闫磊 章建全 +2 位作者 陈红琼 吴震中 程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消融区组织内细胞活性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消融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评估的患者20例24个消融区。使用切割式活检针分别对消融区中央...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消融区组织内细胞活性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进行消融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评估的患者20例24个消融区。使用切割式活检针分别对消融区中央域及边缘域进行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取得标本条置入液氮制成冰冻切片。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的活性,并与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对比。结果微波消融术后6个月24个消融区的中央域及边缘域均成功取材。消融区中央域SDH及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一致性好,阴性率均为95.83%(23/24)。消融区边缘域SDH及NADPH-d酶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一致性好,阴性率均为91.67%(22/24)。23个中央域及22个边缘域的H-E染色切片均显示为红染无结构的大片坏死组织;1个中央域、2个边缘域H-E染色切片显示部分为坏死结构、部分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处与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区域位置一致。结论微波消融术后6个月甲状腺结节消融区组织符合凝固性坏死改变,仍处于失活状态,酶组织化学染色结合H-E染色能够对陈旧消融区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热消融术 酶组织化学染色 琥珀酸脱氢酶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后液化性坏死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闫磊 章建全 +1 位作者 陈红琼 吴震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后消融区出现液化性坏死的可能原因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3 480枚甲状腺结节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术后消融区液化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与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后消融区出现液化性坏死的可能原因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3 480枚甲状腺结节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术后消融区液化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与结果。结果 3 480枚甲状腺结节中,18枚(0.52%)微波消融术后消融区出现液化性坏死。18枚(100.00%)甲状腺结节术前最大长径均≥2.5 cm,位置均紧邻甲状腺包膜,术中均采用热阻断血流法,液化性坏死发生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比例均在正常范围。18例术后消融区发生液化性坏死的患者均临床痊愈,其中2例口服抗炎药即自行消散,消融区局部未作处理;10例行手术切开清除消融区液化性坏死物,14~26 d后切口愈合(2例颈部皮肤形成明显瘢痕);6例行超声引导下扩开消融针穿刺窦道引流,10~20 d后液化坏死物消散,皮下窦道愈合,颈部均无瘢痕形成。16例患者行液化坏死物标本细菌培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术后消融区凝固性坏死组织液化是一种无菌性过程,可能与结节体积大、位置贴近包膜、热阻断血流有关,"液化与吸收失平衡"假说或许为探索其潜在机制提供线索;超声引导下扩开穿刺窦道可成功引流坏死物并避免颈部皮肤形成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术 并发症 液化性坏死 液化与吸收失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林波 章建全 +2 位作者 蒋霞 蒋小燕 沈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的效果及技术安全性。方法 2例曾行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自体组织移植术(PTX+AT)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因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显著升高及伴发症状加重,确诊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的效果及技术安全性。方法 2例曾行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自体组织移植术(PTX+AT)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因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显著升高及伴发症状加重,确诊为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对移植物进行多模态高频超声检查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超声检查清晰显示2例患者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的位置、数量、大小、血流灌注状态。测定2例患者各移植组织内iPTH水平后,保留测定值最低的1枚,其余均实施微波消融术,消融治疗均获技术成功。2例患者共消融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分别为5枚和4枚,最大者分别为15 mm×6 mm和13 mm×5 mm。2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1 d移植侧、非移植侧前臂静脉血iPTH水平分别为87.3 ng/L、79.6 ng/L和66.3 ng/L、65.2 ng/L。术后1年随访期间患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均下降并持续稳定,骨和关节痛明显缓解,且未出现移植侧前臂皮肤感觉麻木以及指、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异常。结论 PTX+AT后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可发生功能亢进,微波消融可有效治疗移植组织功能亢进,其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切除术 自体移植 组织移植 前臂甲状旁腺移植组织功能亢进 微波消融术 介入性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门静脉瘤误诊为胆囊窝脓肿致穿刺引流治疗陷入致命危险1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章建全 刁宗平 +2 位作者 盛建国 张航 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4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77岁,2012年4月27日因“胆囊结石”于我院普通外科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约90 mm×40 mm×40 mm,与邻近大网膜粘连,胆囊壁未明显增厚、无明显水肿;清晰显露胆囊动脉前后支,用Hem-o-lok... 1病例资料患者女,77岁,2012年4月27日因“胆囊结石”于我院普通外科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约90 mm×40 mm×40 mm,与邻近大网膜粘连,胆囊壁未明显增厚、无明显水肿;清晰显露胆囊动脉前后支,用Hem-o-lok夹分别夹闭后予以切断;在距胆总管5 mm处用Hem-o-lok夹夹闭胆囊管后予以切断;胆囊剥离后对胆囊床彻底电凝止血;术中观察胆囊床及术野无渗血、渗胆汁,未留置腹腔引流条。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2012年5月1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假性门静脉瘤 脓肿 置管引流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组织病理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7
作者 章建全 闫磊 +3 位作者 陈红琼 郑建明 吴震中 程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0-1196,共7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近期消融区内组织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寻找消融区病理评估的适宜时间。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即刻及术后1、3、6、12个月复诊时接受消融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评估的患...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近期消融区内组织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寻找消融区病理评估的适宜时间。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即刻及术后1、3、6、12个月复诊时接受消融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评估的患者60例共69个消融区,活组织检查标本取自各消融区的中央域和边缘域。采取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消融区细胞形态、组织结构表现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程度。结果消融术后即刻和1、3、6、12个月活组织检查分别成功取材69、12、19、25和13个消融区。消融术后即刻69个(100.00%)消融区的中央域和边缘域均无坏死,仅为凝固变性;1个月时9个(75.00%)中央域及9个(75.00%)边缘域呈现完全坏死;3个月时16个(84.21%)中央域及15个(78.95%)边缘域呈现完全坏死;6个月及12个月时所有(100.00%)中央域及边缘域均完全坏死。结论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后其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经时演变的特点。消融术后即刻消融区组织仅为凝固性变性,尚未发生坏死;随时间推移消融区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的程度与范围渐进趋于完全,且无区域间差异。提示微波消融对甲状腺结节的可靠疗效源于细胞的完全坏死。此外,术后6个月时消融区细胞全部即已达到完全坏死,提示消融后若对消融区进行病理学评估,第6个月是适宜的时间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微波消融术 组织病理学 坏死 纤维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