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波致伤时神经-内分泌-炎症系统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春晖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1-557,共7页
冲击波可刺激机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也可损伤下丘脑和垂体,激活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蓝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引起机体内分泌水平改变;此外还可以激活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不同的炎症介质,造成机体炎症反... 冲击波可刺激机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改变;也可损伤下丘脑和垂体,激活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蓝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引起机体内分泌水平改变;此外还可以激活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不同的炎症介质,造成机体炎症反应的改变。本文就冲击波致伤时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水平和炎症反应的改变及相互作用进行综述,阐释冲击波的致伤机制,为冲击伤的救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爆震伤 自主神经 内分泌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一白 张丹枫 +2 位作者 朱开鑫 张叶磊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2-797,共6页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吞噬及直接杀菌等方式杀灭病原体。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NET)这一新的中性粒细胞抗菌方式被发现,其不仅能够通过释放核酸物质及颗粒蛋白形成网状结构捕获杀灭病原体,还与人体...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含量最高的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吞噬及直接杀菌等方式杀灭病原体。近年来,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NET)这一新的中性粒细胞抗菌方式被发现,其不仅能够通过释放核酸物质及颗粒蛋白形成网状结构捕获杀灭病原体,还与人体多个病理生理过程相关,如肿瘤细胞迁移、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自身免疫等。中枢神经系统曾被认为是免疫特权部位,而研究发现在受到外伤、炎症、脑血管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脑微血管和脑实质内有大量NET形成,这可能加重了脑血管和脑实质损害。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及NET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炎症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医疗在舰船外科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晓翔 张丹枫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28,共5页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医疗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及数字化技术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促进了医疗的精准化、移动化、远程化。数字医疗在舰船外科的应用充满着巨大的潜能。本文主要分析了舰船外科及其目前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运用数字医...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医疗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及数字化技术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促进了医疗的精准化、移动化、远程化。数字医疗在舰船外科的应用充满着巨大的潜能。本文主要分析了舰船外科及其目前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运用数字医疗技术来解决舰船外科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促进我国舰船外科领域更加科学、快速发展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疗 舰船外科 远程医学 超声检查 便携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开鑫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1235,共5页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对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较大,目前对于PSH的发病机制研究还不透彻。本文回顾了PSH的病因,包括创伤性脑损伤、缺氧性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的脑损伤、颅脑感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和其他一些较少见的病...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对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较大,目前对于PSH的发病机制研究还不透彻。本文回顾了PSH的病因,包括创伤性脑损伤、缺氧性脑损伤、脑血管相关的脑损伤、颅脑感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和其他一些较少见的病因。本文还介绍了有关PSH发病机制的癫假说、断连假说和新提出的神经内分泌假说,为PSH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脑损伤 脑炎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透析患者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君玉 张丹枫 +5 位作者 王春晖 李一明 于明琨 黄承光 侯立军 卢亦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0-462,共3页
尿毒症是各类晚期肾病的综合表现,血液透析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当前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类透析技术的进步,尿毒症透析患者逐渐增多,其生存时间也逐渐延长。尿毒症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是正常... 尿毒症是各类晚期肾病的综合表现,血液透析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当前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类透析技术的进步,尿毒症透析患者逐渐增多,其生存时间也逐渐延长。尿毒症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是正常人群的3~10倍,且预后更差[1-2]。血液透析治疗会增加出血可能,而脑出血是当前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4]。手术作为脑出血治疗的主要手段,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尿毒症 透析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冲击波致比格犬肺和颅脑损伤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吉钢 张丹枫 +3 位作者 王春晖 李振兴 董艳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3-768,共6页
目的研究水下冲击波对水下比格犬肺和颅脑的损伤程度。方法取标准比格犬18只,根据爆炸距离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距离爆源5 m、7 m、9 m、11 m、13 m组)。利用自制的水下爆炸装置对比格犬进行爆炸致伤,采用水下高速摄像观察爆... 目的研究水下冲击波对水下比格犬肺和颅脑的损伤程度。方法取标准比格犬18只,根据爆炸距离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距离爆源5 m、7 m、9 m、11 m、13 m组)。利用自制的水下爆炸装置对比格犬进行爆炸致伤,采用水下高速摄像观察爆炸致伤的动态过程。爆炸后6 h对比格犬行头颅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检查。爆炸后24 h取脑和肺标本,观察并记录颅脑和胸肺损伤的情况,对海马组织和肺组织进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高速摄影观察到爆炸对比格犬的毁伤包括冲击波和气泡脉动2个过程。实验组比格犬总死亡率为40.0%(6/15)。CT检查示实验组比格犬颅脑无大体损伤,肺部有胸腔积液、气胸等表现。H-E染色结果示实验组比格犬海马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红细胞淤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各实验组比格犬海马组织中IL-6、IL-1β、IL-10、TNF-α和TGF-β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肺部等重要脏器受水下冲击波作用后会发生严重病变,是致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探索水下冲击波致颅脑损伤的机制对于水下冲击伤的防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水下冲击波 颅脑损伤 肺损伤 水下高速摄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葛爱青 张丹枫 +5 位作者 陈吉钢 于明琨 胡国汉 侯立军 卢亦成 王君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2-1294,共3页
颅内出血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高,近半数患者于1年内死亡或残疾[1-2]。据报道,目前我国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每年增加约8.7%,同时70%的幸存者会遗留功能障碍,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 颅内出血由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致残率高,近半数患者于1年内死亡或残疾[1-2]。据报道,目前我国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每年增加约8.7%,同时70%的幸存者会遗留功能障碍,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4]。70%~80%的颅内出血为高血压颅内出血,是由高血压合并颅内小动脉硬化所致,是最常见的颅内出血形式[5]。手术治疗是处理高血压颅内出血的有效手段,它可以降低颅压、清除血肿并减少其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伤害。为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不少高血压患者都会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高血压性颅内出血 血肿清除术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治疗伴高泌乳素血症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瑾翔 孙伟 +6 位作者 闾倩 蔡铮 王鹏 洪新杰 胡国汉 孙亮亮 丁学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治疗伴高泌乳素血症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治疗、泌乳素水平>25 ng/mL但<200 ng/mL的无功能垂体腺瘤患...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治疗伴高泌乳素血症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治疗、泌乳素水平>25 ng/mL但<200 ng/mL的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8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高泌乳素血症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高泌乳素血症缓解的预测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21例,女59例,术前泌乳素水平为51.11(25.20~136.52)ng/mL,肿瘤体积为3.99(0.23~37.11)cm3,头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37.5%,30/80)。男女患者首发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女性患者中以性腺功能障碍起病者占比高于男性[28.8%(17/59)vs 9.5%(2/21)];男性患者在就诊时更容易出现2条及以上垂体激素功能轴功能减退(47.6%,10/21),与女性患者(15.3%,9/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80例患者均接受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治疗,完全及近完全切除占88.8%(71/80)。65例(81.2%)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高泌乳素血症缓解,术后3个月泌乳素水平为13.44(1.74~24.19)ng/mL;未缓解患者15例,术后3个月泌乳素水平为32.69(25.20~115.23)ng/mL。高泌乳素血症缓解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泌乳素水平与未缓解组相比均较低[术前:45.47(25.20~136.52)ng/mL vs 64.82(33.17~130.88)ng/mL,P=0.003;术后第1天:13.12(0.60~36.35)ng/mL vs 40.06(26.25~118.01)ng/mL,P<0.01],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体积、手术方式、肿瘤切除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第1天泌乳素水平≤25 ng/mL是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术后3个月高泌乳素血症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OR=13.500,95%CI 3.623~50.298,P<0.01)。术后患者视力视野改善率为87.9%(29/33),头痛症状改善率为93.9%(31/33),17例术前存在月经紊乱的女性患者中14例(82.4%)术后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结论经鼻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是伴高泌乳素血症的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的可靠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高泌乳素血症 垂体切除术 治疗结果 性腺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武蒙蒙 胡红建 梅其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7-902,共6页
颅内压的变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提示颅内生理病理变化情况,科学合理的颅内压监测能够为预防和治疗颅脑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现有的颅内压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有创的颅内压监测和无创的颅内压监测2种。有创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因其高精确度一直... 颅内压的变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提示颅内生理病理变化情况,科学合理的颅内压监测能够为预防和治疗颅脑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现有的颅内压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有创的颅内压监测和无创的颅内压监测2种。有创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因其高精确度一直被视为金标准,但同时也因其费用高、并发症多而限制了其适用范围。为追求一种廉价、可靠、适用范围广且并发症少的颅内压监测方法,近年来不断有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工作者对各种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对近年来多种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方法、原理、现状、相关产品的优缺点及研究新动向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颅内压监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双深度经眼眶多普勒超声检查 视神经鞘直径 鼓膜位移 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3a受体1与低级别胶质瘤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开鑫 张叶磊 +4 位作者 侯晓翔 曲笑霖 张丹枫 王申浩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502,共8页
目的借助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研究低级别胶质瘤(LGG)组织中补体C3a受体1(C3AR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LGG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514例LGG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C3AR1基因在LGG组织... 目的借助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研究低级别胶质瘤(LGG)组织中补体C3a受体1(C3AR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LGG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514例LGG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C3AR1基因在LGG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WHO分级LGG组织样本中C3AR1基因的表达量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LGG患者临床特征和C3AR1基因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LGG组织中C3AR1基因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及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与C3AR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群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LGG组织中C3AR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C3AR1基因在WHOⅢ级LGG组织中的表达高于WHOⅡ级(P<0.05),C3AR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优于高表达组(HR=1.7,95%CI 1.1~2.4,P=0.0036)。患者年龄、LGG级别和C3AR1基因表达水平是LGG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1)。C3AR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LGG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且后者影响LGG患者预后。与C3AR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基因群的干扰素γ介导的信号通路、Ig/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保守位点、Ig样Cl型结构域、MHCⅠ/Ⅱ类抗原识别蛋白、连接肽特定区域、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参与调控LGG。结论C3AR1与LGG的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可能成为LGG分级诊断、免疫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a受体1 低级别胶质瘤 预后 肿瘤免疫细胞浸润 肿瘤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炸致水面舰艇人员损伤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晏铭 张丹枫 陈吉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3-576,共4页
海战中水面舰艇在遭受水下爆炸攻击后会产生急剧的加速运动,造成舰艇上人员损伤,被称为舰艇冲击伤。舰艇冲击伤是造成舰艇上人员丧失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已经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舰艇冲击伤的历史、研究方法、损伤机制与特... 海战中水面舰艇在遭受水下爆炸攻击后会产生急剧的加速运动,造成舰艇上人员损伤,被称为舰艇冲击伤。舰艇冲击伤是造成舰艇上人员丧失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已经对其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就舰艇冲击伤的历史、研究方法、损伤机制与特点、防护及救治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加深广大军医对舰艇冲击伤的了解,为该类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战 舰艇冲击伤 损伤特点 防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阻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及其旁路激活通路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机制
12
作者 韩硕 李一明 +3 位作者 张丹枫 韩凯伟 黄振宇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602,共7页
目的筛选敲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后胶质瘤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探讨联合阻断mTOR信号通路及其旁路激活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有效性。方法选取5种人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U373、T98、LN229),采用蛋白质印... 目的筛选敲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后胶质瘤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探讨联合阻断mTOR信号通路及其旁路激活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有效性。方法选取5种人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U373、T98、LN229),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mTOR蛋白表达。构建靶向mTOR基因的短发夹RNA稳定转染的U87细胞,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敲减mTOR基因细胞中表达上调最显著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细胞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抑制率最高的通路抑制剂,用CCK-8实验进行细胞活性分析。结果筛选出mTOR蛋白相对高表达的U87细胞建立mTOR基因敲减胶质瘤细胞模型。高通量测序共筛选出24528个新转录本和1906个差异表达基因,选取的log2|差异倍数|排在前12位的表达上调基因分别位于9条旁路激活通路。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抑制剂的抑制率最高,体外实验证实STAT3通路抑制剂可增强mTOR基因敲减对U87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P<0.05)。结论敲减人胶质瘤细胞mTOR基因能激活旁路信号通路,联合应用旁路激活通路抑制剂可增强肿瘤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神经胶质瘤 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ZNF292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氧化及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韩硕 徐涛 +3 位作者 赵亮 戴大伟 张建忠 侯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1-1348,共8页
目的建立原代神经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模型,探讨环状RNA-ZNF292(cZNF292)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胎龄为18 d的胎鼠培养原代神经元,采用4、10 mmol/L Na_(2)S_(2)O_(4)和无糖培养基处理细胞1、2、3、4 h... 目的建立原代神经元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模型,探讨环状RNA-ZNF292(cZNF292)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胎龄为18 d的胎鼠培养原代神经元,采用4、10 mmol/L Na_(2)S_(2)O_(4)和无糖培养基处理细胞1、2、3、4 h后复氧培养0、5、15、30 h,建立氧糖剥夺/复氧细胞模型。通过细胞骨架蛋白和β3-微管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原代神经元的形态变化,FITC标记鬼笔环肽染色观察不同浓度Na_(2)S_(2)O_(4)对原代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及细胞周期蛋白G1(CCNG1)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模型和cZNF292敲减细胞模型,并发现缺氧培养4 h时复氧、10 mmol/L的Na_(2)S_(2)O_(4)对原代神经元的生长抑制率最高,且在复氧培养15 h时细胞中cZNF292表达水平最高,因此选择缺氧培养4 h、复氧培养15 h、10 mmol/L Na_(2)S_(2)O_(4)为最佳实验条件。氧糖剥夺使细胞培养基中ROS和MDA水平上升,SOD和LDH水平下降(P均<0.05);而敲减cZNF292后,细胞培养基中ROS和MDA水平下降,SOD和LDH水平上升(P均<0.05)。敲减cZNF292可使caspase 3和CCNG1表达下降(P均<0.05)。结论脑缺血可以诱导原代神经元cZNF292表达增加,而敲减cZNF292可以缓解原代神经元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发生的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锌指蛋白292 氧糖剥夺/复氧 细胞模型 脑缺血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