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1
作者 柴玥 邵洪明 +3 位作者 吴文斌 韩婷 王培 庄春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0-797,共8页
腹主动脉瘤是发生于主动脉膈下段的一种血管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全层不可逆性扩张,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结构变异以及免疫失衡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病的病理改变... 腹主动脉瘤是发生于主动脉膈下段的一种血管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全层不可逆性扩张,好发于老年人群。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遗传结构变异以及免疫失衡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基质弹性纤维降解以及平滑肌细胞死亡。瘤体破裂是其最危险的并发症,有很高的死亡率。手术仍是该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干预手段,存在一定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对小型腹主动脉瘤尽早进行干预、延缓瘤体扩张进程、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是目前药物和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药物的临床研究及新靶点、新技术的运用进行总结,为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发病机制 干预策略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水醇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骨丢失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李琨 夏天爽 +6 位作者 范围晴 关梦瑶 王迅康 赖立勇 蒋益萍 辛海量 岳小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0-718,共9页
目的探索马齿苋水醇提取物(POHA)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及相关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C57BL/6小鼠UC模型。5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美沙拉秦肠溶片(MS)组、低POHA组、高POHA组。除对照组自由饮... 目的探索马齿苋水醇提取物(POHA)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及相关骨量丢失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C57BL/6小鼠UC模型。50只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美沙拉秦肠溶片(MS)组、低POHA组、高POHA组。除对照组自由饮用饮用水外,DSS组、MS组、低POHA组、高POHA组连续8周饮用含DSS的饮用水。第2周起,对照组和DSS组予生理盐水灌胃,MS组予100 mg/kg的MS溶液灌胃,低POHA组和高POHA组分别予1000 mg/kg和2000 mg/kg的POHA灌胃。每2 d记录体重并统计疾病活动指数(DAI)。第56天计算各组小鼠肠重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观察结肠组织学形态变化,测定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检测股骨骨微结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组DAI评分、肠重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均增加(均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血清中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含量均增加(P<0.01)。DSS组骨丢失明显,表现为骨密度、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降低,骨表面积/骨体积和骨小梁分离度升高(P<0.05或P<0.01)。与DSS组相比,MS组和高POHA组小鼠股骨骨密度、相对骨体积、骨小梁数、骨小梁厚度均增加(P<0.05或P<0.01),骨表面积/骨体积均降低(P<0.05或P<0.01),骨小梁分离度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POHA组的上述骨微结构参数与DSS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OHA对DSS诱导的UC以及相关骨丢失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亢进的骨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马齿苋 葡聚糖硫酸钠 骨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邦伟 刘雨 +1 位作者 胡良皞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常伴发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下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目前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漏诊率和误诊率,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创且活检难度大,故慢...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常伴发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下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目前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漏诊率和误诊率,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创且活检难度大,故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与胰腺癌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年研究发现胰酶、miRNA、外泌体、特异性代谢物、血浆可溶性受体等生物学标志物在慢性胰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一定作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阐述了慢性胰腺炎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慢性胰腺炎诊断、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生物标志物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徐金杰 刘雨 胡良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1,共6页
慢性胰腺炎通常表现为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的进展性炎症改变,常引起持续性腹痛症状,并继发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呈... 慢性胰腺炎通常表现为胰腺局部或弥漫性的进展性炎症改变,常引起持续性腹痛症状,并继发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少数发达国家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趋于平稳或呈下降趋势。本文就全球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差异化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性 慢性胰腺炎 流行病学 地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检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封加栋 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2-879,共8页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辅助药物研发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不断向着高灵敏度、高通量、极短时间、极低检测限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膜...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辅助药物研发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不断向着高灵敏度、高通量、极短时间、极低检测限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膜干涉、背向散射干涉以及微量热泳动这4种常见的、基于光学检测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最新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与比较,为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膜干涉 背向散射干涉 微量热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表面催化发夹组装无酶信号放大快速荧光法检测微RNA-721
6
作者 刘英 奚潇雨 +1 位作者 封加栋 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24,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自催化发夹组装无酶信号放大的靶标快速荧光法,用于检测靶标miRNA。方法首先在金纳米颗粒(AuNP)表面修饰5-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DNA发夹探针H1,形成探针AuNP-H1,H1的荧光被AuNP猝灭。加入靶标miRNA会导致AuNP上的H1标记荧... 目的构建一种自催化发夹组装无酶信号放大的靶标快速荧光法,用于检测靶标miRNA。方法首先在金纳米颗粒(AuNP)表面修饰5-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DNA发夹探针H1,形成探针AuNP-H1,H1的荧光被AuNP猝灭。加入靶标miRNA会导致AuNP上的H1标记荧光素远离AuNP而重新发射荧光,随后H1与DNA发夹探针H2发生循环自组装,靶标循环被利用,导致荧光信号放大。将探针AuNP-H1、探针H2及不同浓度的miRNA-721共反应后,在480 nm激发波长下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结果以急性心肌炎生物标志物miRNA-721为模型靶标,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使用20μL探针AuNP-H1、50μL 3μmol/L探针H2(退火缓冲液为2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NaCl、5 mmol/L MgCl_(2),pH 7.4)与50μL不同浓度(0.1~5μmol/L)的miRNA-721在30℃共反应20 min,发现在520 nm处的相对荧光强度变化值(ΔF=F-F_(0))与miRNA-721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线性方程为ΔF=29232×lgC-52435(R2=0.9910)。该荧光法检测限为1.23 nmol/L。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2.71%~104.02%。一次完整的miRNA分析可以在20 min内完成。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生物样品中miRNA-721的检测,为急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无酶信号放大 催化发夹组装 微RNA-721 金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对石房蛤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
7
作者 奚潇雨 刘英 +1 位作者 连志兰 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染料噻唑橙和核酸适配体45e-1的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以快速、灵敏地检测石房蛤毒素(STX)。方法将50 nmol/L 45e-1溶解在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NaCl、2.5 mmol/L MgCl_(2)、5 mmol/L KCl,pH=7.5)中,... 目的建立基于荧光染料噻唑橙和核酸适配体45e-1的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以快速、灵敏地检测石房蛤毒素(STX)。方法将50 nmol/L 45e-1溶解在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100 mmol/L NaCl、2.5 mmol/L MgCl_(2)、5 mmol/L KCl,pH=7.5)中,在95℃水浴中加热10 min,冰水浴中冷却5 min。随后加入STX标准溶液,充分混匀,室温孵育10 min后。再加入噻唑橙溶液,添加缓冲液使反应体系体积为100μL,充分混合后室温孵育2 min。最后在496 nm激发波长下测定体系的荧光强度。结果当噻唑橙与45e-1的摩尔浓度比为5∶1、噻唑橙与45e-1的孵育时间为2 min、STX与45e-1的孵育时间为10 min、Mg^(2+)的浓度为2.5 mmol/L、K^(+)的浓度为5 mmol/L时,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与STX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线性方程为Y=3639.8X+2341.5[R^(2)=0.9725,X为STX浓度(nmol/L)的常用对数],检测限为0.67 nmol/L,对其他常见海洋毒素的交叉反应可以忽略。在海水中,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0.7%~108.7%,RSD为7.1%~10.9%。结论所建立的非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定量检测STX,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记型 噻唑橙 石房蛤毒素 适配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防治减压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程 李志勇 +1 位作者 张彦洁 郭美丽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减压病是由于环境压力下降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由溶解于体内的惰性气体在血管或组织中形成气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以威胁生命安全。目前,再加压吸氧治疗是减压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并不能满足重症减压病的治疗需求,仍需... 减压病是由于环境压力下降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由溶解于体内的惰性气体在血管或组织中形成气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可以威胁生命安全。目前,再加压吸氧治疗是减压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并不能满足重症减压病的治疗需求,仍需药物辅助治疗。防治减压病的可选药物有限,尚未发现特效药物。多年来,学界不断探索用于治疗减压病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抗炎药、抗氧化药、气泡消融药及中药等。其中,应用中药防治减压病可能会是减压病防治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减压病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病 抗炎药 抗血小板药 抗氧化药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转移队列模型的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
9
作者 韩丹 严文韬 秦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以预测不同阶段伤员状态及数量,评估不同救治方案的救治效果。方法以常见海战伤为例,采用专家访谈法获取伤员伤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救治方案下转归概率数据,建立包括死亡、待... 目的探讨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研究中的应用,以预测不同阶段伤员状态及数量,评估不同救治方案的救治效果。方法以常见海战伤为例,采用专家访谈法获取伤员伤后不同时间节点、不同救治方案下转归概率数据,建立包括死亡、待后送和归队3种状态下的状态转移队列模型,预测不同救治方案下的伤员伤情演变及转归。结果在假定有100名伤员被击中并处于受伤待后送的初始状态下,比较分析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的7种救治方案,结果显示方案4(伤员在受伤后10 min内接受初级急救、1 h内接受高级急救、3 h内接受早期救治)死亡人数最少(21.4人),归队人数最多(53.8人),救治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状态转移队列模型在战时伤员伤情演变规律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制定卫勤保障方案、调控保障行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转移队列模型 海战伤 伤情演变 救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生物体内低丰度蛋白多肽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耿舒文 杨文 +1 位作者 毛峻琴 周婷婷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6-1303,共8页
蛋白多肽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维持机体各项功能的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准确地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及药物的研发等,在临床医学、生物学及药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蛋白多肽检测方法... 蛋白多肽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维持机体各项功能的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准确地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效果的监测及药物的研发等,在临床医学、生物学及药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蛋白多肽检测方法(如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等)存在灵敏度低、难以同时测定多个待测物等问题。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具有专属、灵敏、高通量等优势,但蛋白多肽大分子的低离子化效率及强基质效应等限制了其直接检测蛋白多肽的可行性,基于LC-MS的信号转化与放大策略应运而生。本文针对近年来基于LC-MS分析生物体内蛋白多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信号转化与放大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基于LC-MS开发复杂样品中低丰度蛋白多肽的专属高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多肽 液相色谱-质谱法 样品前处理 信号转化与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的开发之路
11
作者 王蔚 盛春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9,共9页
靶向蛋白降解是当前热门的化学敲除工具和新药研发策略。与传统小分子抑制剂相比,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利用机体固有的蛋白清除机制(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或溶酶体途径)特异性降解致病目标蛋白,在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克服耐药及靶向“... 靶向蛋白降解是当前热门的化学敲除工具和新药研发策略。与传统小分子抑制剂相比,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利用机体固有的蛋白清除机制(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或溶酶体途径)特异性降解致病目标蛋白,在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克服耐药及靶向“难成药”靶点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本文结合笔者团队的相关研究,聚焦多种新兴的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如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分子胶、溶酶体靶向嵌合体、自噬体绑定化合物、自噬靶向嵌合体等,分析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蛋白降解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溶酶体途径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酚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及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12
作者 韩健勇 夏天爽 +4 位作者 蒋益萍 范围晴 李琨 赵志新 辛海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7,共8页
目的考察黄腐酚(XAN)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的降血尿酸(UA)及调控骨代谢活性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8):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ALLO)组,黄腐酚低剂量(XAN-L)组、中剂量(XAN-M)组、高剂量(XAN-H)组。采用氧嗪酸钾(2... 目的考察黄腐酚(XAN)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的降血尿酸(UA)及调控骨代谢活性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8):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ALLO)组,黄腐酚低剂量(XAN-L)组、中剂量(XAN-M)组、高剂量(XAN-H)组。采用氧嗪酸钾(200 mg·kg^(-1)·d^(-1))与次黄嘌呤(250 mg·kg^(-1)·d^(-1))联用法建立HUA模型。造模2 h后,各药物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混悬液(ALLO 20 mg·kg^(-1)·d^(-1),XAN5 mg·kg^(-1)·d^(-1),XAN 15 mg·kg^(-1)·d^(-1),XAN 45 mg·kg^(-1)·d^(-1)),灌胃干预14 d。分别于第3、7、10、14天进行眼眶取血,检测血清中UA、肌酐(CRE)、尿素氮(BUN)水平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实验结束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骨代谢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组织蛋白酶K(CTS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因子(OPG)水平,并对RANKL/OPG比值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第3、7、10、14天模型组大鼠血清UA水平升高(均P<0.01),表明大鼠HUA模型成功构建。与模型组相比,XAN-M、XAN-H可有效降低急、慢性HUA大鼠血清UA水平(均P<0.01)、抑制XOD活性(均P<0.01)、改善肾功能指标CRE(均P<0.01)和BUN(均P<0.05)。XAN-L虽未明显降低急性HUA大鼠的血清UA水平,但可有效降低XOD活性(P<0.01),并改善其肾功能指标CRE(P<0.01)和BUN(P<0.05);而对于慢性HUA大鼠,其能够有效降低血清UA水平(均P<0.01),却无明显肾保护作用。各剂量组XAN还可不同程度增强HUA大鼠的ALP活性(均P<0.01)、上调Runx2表达(XAN-L组除外,均P<0.01)、下调CTSK的表达(均P<0.01)、抑制RANKL分泌(均P<0.01)、促进OPG的表达(仅XAN-H组,P<0.01)、纠正RANKL/OPG的比值(均P<0.05)。结论XAN具有降低HUA大鼠血UA水平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XOD活性以减少UA生成及保护肾功能以加强UA排泄有关;XAN还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有效调控骨代谢的作用,这可能与其通过RANKL/OPG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黄腐酚 高尿酸血症 尿酸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念珠菌群体感应分子的含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玲 吕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2-71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和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用于检测白念珠菌分泌的3种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Agilent 647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通过正离子...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和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用于检测白念珠菌分泌的3种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Agilent 6470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通过正离子监测模式,以卡马西平为内标,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μm)上进行色谱分离。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洗脱梯度为0~3 min 20%~40%B、3~4 min 40%~80%B、4~8 min 80%B,流速为0.5 mL/min,进样量为5μL,柱温为25℃,分析时间为8 min,平衡时间为2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专属性和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5%,准确度的绝对值均<10%),平均回收率为90%~115%;3种条件(室温放置4 h、4℃自动进样器放置24 h及冻融3次)下的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在浮游型样品中,3种群体感应分子的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在被膜型样品中,法尼醇和酪醇在被膜成熟阶段含量降低。结论该UHPLC-MS/MS方法可用于测定白念珠菌分泌的法尼醇、酪醇、3-吲哚乙醇的含量,为真菌群体感应分子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白念珠菌 群体感应分子 法尼醇 酪醇 3-吲哚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静静 沈越 +2 位作者 刘文武 钱皎 刘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生命活动离不开氧,但氧过多(分压过高)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称为氧中毒。呼吸较高分压的氧,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以惊厥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或急性)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是限制潜水作业、水下特种作战、... 生命活动离不开氧,但氧过多(分压过高)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称为氧中毒。呼吸较高分压的氧,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以惊厥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或急性)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是限制潜水作业、水下特种作战、疾病治疗等用氧的主要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的发生机制目前不明确,除了间歇性吸氧和严格控制用氧的压力-时程外,尚未有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的有效手段,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的发病机制和防治仍是潜水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研究报道的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氧中毒 氧化性应激 神经递质 腺苷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基因的乳腺癌预后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坤铭 谢玮 +4 位作者 袁梓珂 蔡孟成 金永生 罗鹏飞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6-293,共8页
目的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挖掘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与临床数据,获取与预后相关的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 目的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挖掘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模型。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与临床数据,获取与预后相关的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将TCGA数据库中获取的患者信息作为模型测试集数据,通过ROC曲线评估预后模型的效能,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和风险评分能否作为预后因子。利用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CGC)数据库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数据作为验证集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51个在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11个差异表达的铁死亡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相关。利用这11个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ALOX15×0.11+CHAC1×0.07+CISD1×0.15+CS×0.24+GCLC×0.04+GPX4×(-0.07)+NCOA4×0.17+EMC2×0.30+G6PD×0.19+ACSF2×(-0.04)+SQLE×0.12,ROC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2、4、6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78、0.680、0.6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子(HR=3.104,P<0.001)。根据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是否≥4.277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在测试集与验证集中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低风险组患者(P均<0.001)。结论基于铁死亡基因的乳腺癌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该模型中的铁死亡基因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铁死亡 预后模型 靶向治疗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极体静电场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媛媛 涂晔 +1 位作者 崔黎丽 江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常温下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放电法(栅控恒压电晕放电)制备得-2000 V聚丙烯驻极体,借助常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方法研究驻极体在储存和实验条件下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用紫外线消... 目的探讨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常温下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放电法(栅控恒压电晕放电)制备得-2000 V聚丙烯驻极体,借助常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方法研究驻极体在储存和实验条件下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用紫外线消毒后的驻极体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实验、荧光探针示踪法研究在驻极体静电场作用下细胞的迁移和形态变化。结果-2000 V驻极体在常温、常湿条件下放置14 d时其表面电位稳定在初始值的70%,置于细胞培养箱28 h后其表面电位与0 h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驻极体静电场作用28 h时RAW264.7细胞向划痕区迁移、增殖能力增强,划痕面积减小。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驻极体静电场作用12和24 h时跨膜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增加(P均<0.01)。荧光探针示踪实验结果显示,驻极体静电场作用下RAW264.7细胞体积变大,发生延展,褶皱增多,生出板状伪足、丝状伪足等突足结构。结论制备的-2000 V驻极体可在体外提供稳定的静电场并持续作用于细胞,其静电场促进巨噬细胞体积变大、发生延展、褶皱增多并生出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等突足结构,增强了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驻极体 巨噬细胞 细胞迁移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兵用防晒防护用品的需求分析及配方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静如 张翮 +2 位作者 孙治国 朱敏 鲁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日光照射对人体的伤害往往受到忽视,尤其是部队官兵的防晒知识有限,防晒用品使用率较低。随着我军战略转型的发展,军事训练逐渐多样化,作训官兵长期暴露在日光照射环境下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困扰着官兵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导致非... 日光照射对人体的伤害往往受到忽视,尤其是部队官兵的防晒知识有限,防晒用品使用率较低。随着我军战略转型的发展,军事训练逐渐多样化,作训官兵长期暴露在日光照射环境下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困扰着官兵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导致非战斗减员。本文针对海军、驻高原部队的驻地环境、训练特点等分析了不同岗位官兵对防晒防护产品的需求,对我军单兵防晒防护用品的配方设计进行了综述,并对军用防晒防护用品的研究开发提出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 防晒剂 护肤霜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文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的二陈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孟成 周志浩 +1 位作者 金永生 俞超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3-1239,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历代医家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处方规律,归纳核心处方与药物,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核心处方的潜在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肥胖型PCOS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利用Excel...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历代医家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处方规律,归纳核心处方与药物,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核心处方的潜在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肥胖型PCOS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利用Excel 2018建立肥胖型PCOS处方数据库,借助SPSS Modeler 18及Gephi 0.9.7软件对符合肥胖型PCOS表现的处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核心药对的成分及靶基因,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肥胖型PCOS靶基因,进一步获取核心药物靶基因与肥胖型PCOS靶基因的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交集基因网络,并利用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组织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符合肥胖型PCOS的处方47首,涉及中药98味,使用频次≥5的中药为茯苓、半夏、甘草、陈皮、川芎、香附、白术、当归、苍术、南星、人参、滑石、枳壳、白芍、黄连、地黄、橘红、砂仁;有强关联的核心药对组合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二陈汤)。利用TCMSP数据库获得二陈汤的药物成分125个、靶基因218个,利用GeneCard数据库及OMIM获得肥胖型PCOS靶基因2962个,获得肥胖型PCOS靶基因与核心药物靶基因的交集基因149个。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度值较高的药物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度值较高的靶基因包括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雌激素受体1、雄激素受体等。组织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交集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胎盘、肝脏、肺、上皮等组织。结论数据挖掘结果提示,历代医家治疗肥胖型PCOS时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要原则,同时佐以养血调经的药物。网络药理学结果验证了古文献分析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调控激素受体改善肥胖型PC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痰湿 闭经 不孕 组织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化学成分及其促造血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威 徐希科 +6 位作者 吕燕慧 魏艳平 丁倩倩 王杰 隗鑫曈 李展鸿 祖先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9-615,共7页
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的经典中药名方,具有促进造血、保护肾组织、调节免疫、抗纤维化、抗肿瘤及抗抑郁等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15年关于当归补血汤促进造血功能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当归补血汤的化学成分,并从促进造血干细胞和外周血细胞... 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的经典中药名方,具有促进造血、保护肾组织、调节免疫、抗纤维化、抗肿瘤及抗抑郁等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15年关于当归补血汤促进造血功能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当归补血汤的化学成分,并从促进造血干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的形成、抑制造血干细胞衰老、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系统及调节髓外器官造血等方面综述当归补血汤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化学成分 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氧化机制的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赖立勇 徐圣焱 +2 位作者 夏天爽 蒋益萍 辛海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3-950,共8页
目前,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活性氧及相关氧化产物的蓄积可打破骨代谢平衡,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近年来,中药及其化学成分通过改善氧化应激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较多进展。本文在对... 目前,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活性氧及相关氧化产物的蓄积可打破骨代谢平衡,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近年来,中药及其化学成分通过改善氧化应激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较多进展。本文在对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症关系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常见中药及其抗氧化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多酚类、皂苷类等经由抗氧化应激机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做出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新药研发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骨质疏松 中药 化学成分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