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分型研究及治疗策略分析
1
作者 侯洋 赵天翌 刘孝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3-750,共8页
目的提出一种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临床分型及各分型的诊断标准和相应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LDD患者共245例,按照提出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神经根型(42例)、椎间盘... 目的提出一种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临床分型及各分型的诊断标准和相应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LDD患者共245例,按照提出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神经根型(42例)、椎间盘突出型(73例)、椎管狭窄型(61例)、滑脱型(29例)和局部型(40例)。比较各分型LDD的治疗效果,应用一致性检验评估分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手术治疗205例,非手术治疗40例。手术方法主要为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随访时间为(20.37±6.13)个月。按照Nakai标淮,临床疗效为优146例(59.59%)、良89例(36.33%)、可8例(3.27%)、差2例(0.82%),优良率为95.92%。各分型LDD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一致性评价结果证实该分型方法在观察者内、观察者间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该临床分型有助于深化对LDD发病机制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临床分型 神经根型腰椎病 治疗策略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卢春闻 王辉 +3 位作者 吴宏日 杜诗尧 王振伟 许天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术式分为UBE-TLIF组(46例)和PLIF组(39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术前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156.42±26.65)min vs(141.36±21.46)min,P=0.006],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170.15±10.87)mL vs(203.15±15.67)mL,P<0.001],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6.73±2.42)d vs(9.61±2.56)d,P<0.001]。UBE-TLIF组的腰椎前凸角及节段角在术后3个月[(42.52±8.57)°vs(46.61±7.31)°、(10.93±2.59)°vs(12.16±3.05)°]及末次随访时[(41.35±7.46)°vs(44.62±6.42)°、(10.65±2.43)°vs(11.87±2.53)°]均小于PLIF组(均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低于PLIF组[34.78%(16/46)vs 58.97%(23/39),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43/46)vs 94.87%(37/39),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2.43±0.92)分vs(3.12±1.03)分、(26.81±9.14)分vs(33.35±8.76)分,均P<0.01],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T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融合率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DLS-LS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在骨创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虹 杨素霞 +6 位作者 孙璟川 陈宇童 李烟花 濮世俊 季美丽 朱有华 隋明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2-777,共6页
目的 探讨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在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骨创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 目的 探讨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在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骨创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补液方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各1 000 mL/d静脉滴注,其中5%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1.5 g氯化钾和1 g葡萄糖酸钙),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2 000 mL/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手术与术后相关指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术后第1、2、5天给药后即刻及给药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试验组(P均<0.01),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试验组患者术后1、5 d全血比高切黏度、全血比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拆线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骨创伤患者的术后补液治疗,对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等影响均较小,同时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果糖电解质注射液 骨创伤 血糖 电解质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翻修原因和策略分析及翻修术后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4
4
作者 侯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3-477,共5页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开展,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然而,由于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因素,患者术后可能因再次出现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开展,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然而,由于手术方案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因素,患者术后可能因再次出现症状而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翻修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和重建腰椎稳定性。深入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翻修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手术治疗策略、正确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翻修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 翻修手术 手术策略 并发症 神经压迫 腰椎稳定性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海水浸泡创面的抗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梅子健 蒋佳霖 +2 位作者 张卫航 宋哲明 郭永飞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究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大鼠海水浸泡创面的抗炎效果。方法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制备海水浸泡创面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创面使用海藻酸盐敷料覆盖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敷料覆盖。... 目的探究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大鼠海水浸泡创面的抗炎效果。方法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制备海水浸泡创面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创面使用海藻酸盐敷料覆盖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敷料覆盖。造模后第5天取大鼠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造模后第7天取大鼠创面组织,提取总RNA,采用qPCR分析TNF-α与IL-6 mRNA表达。造模后第7天取创面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L-6与TNF-α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新生血管垂直于创面生长,创面可见明显上皮化;对照组上皮化不充分,肉芽组织内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海水浸泡创面,海藻酸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微血管生成,从而促进伤口的良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海藻酸盐敷料 负压封闭引流 炎症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栋 王珑清 +6 位作者 陈清 赵琦 吴昊 臧祖胜 张耀 宋劭晨 杨立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58,共8页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 目的观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形态及三维空间下的各相关径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92例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检查。选择来院体检的191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成人组。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和X线片观测C_(5)/C_(6)椎间孔形态并测量最佳投射角度下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高度等径值,分析病例组与正常成人组之间、病例组观察侧(狭窄或严重狭窄一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的差异。结果病例组C_(5)/C_(6)椎间孔形态因骨赘增生等,以纺锤形、不规则形为主。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横径均值、纵径、横截面积、椎间隙平均高度分别为(5.81±1.40)mm、(10.45±1.70)mm、(50.02±15.46)mm^(2)、(4.99±0.89)mm,均小于正常成人组[分别为(7.60±1.37)mm、(11.66±1.95)mm、(72.80±22.48)mm2、(5.78±0.9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观察侧椎间孔与对侧椎间孔之间及病例组男女患者之间各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C_(5)/C_(6)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孔的形态发生改变,导致椎间孔的横径均值及横截面积减小。术中减压时应更加注重椎间孔横径的有效扩大,以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孔狭窄 横径 纵径 横截面积 数字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支架修复骨缺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军强 陈煜 +2 位作者 王浩田 叶晓健 许国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1327,共7页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降解性、成骨活性、缓释功能,将其作为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和药物载体用于骨修复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年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复合支架负载细胞生长因子、细胞...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降解性、成骨活性、缓释功能,将其作为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和药物载体用于骨修复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年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复合支架负载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和药物在骨损伤或骨缺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合物 复合支架 生长因子 载药支架 载细胞支架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固定装置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喆如 邵加华 +3 位作者 曹嘉 陈宜 符培亮 王波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5,共7页
目的了解将外科手术固定装置应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常规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之间的区别。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 目的了解将外科手术固定装置应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常规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之间的区别。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月1日至3月31日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月1日至6月30日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外科手术支架固定患肢,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第一助手度过消毒铺巾学习曲线所需病例数、手术所需助手数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6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评分。结果共入组患者110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消毒铺巾占用时间更短[(15.3±2.1)min vs(21.4±4.3)min,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第一助手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病例数分别为(4.7±0.6)例和(7.3±1.2)例,观察组第一助手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病例数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需助手更少(2位助手vs 3位助手)。观察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小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4°±3.4°vs 21.3°±2.2°,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周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VAS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科手术固定装置用于直接前方入路全髋置换可以缩短术前消毒铺巾时间,减少手术室的占用时间,对助手数量及培训时间要求较少,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更容易掌握髋臼假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 微创外科手术 假体位置 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诊断标志物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晨峰 卢旭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88-894,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策略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差异基因,寻找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AS相关的芯片数据,分析筛选出AS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注...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策略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差异基因,寻找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方法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AS相关的芯片数据,分析筛选出AS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注视、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然后利用在线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筛选PPI网络中显著的蛋白质模块获取关键基因。计算ROC曲线的AUC值,评估关键基因对AS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筛选出1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96个上调基因和91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核糖核苷一磷酸代谢过程、核苷一磷酸代谢过程和嘌呤核糖核苷一磷酸代谢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主要信号通路富集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亨廷顿病和氧化磷酸化等。基于PPI网络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ATP合成酶H~+转运线粒体F0复合体亚基F6(ATP5J)、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B3(NDUFB3)、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结合蛋白(UQCRB)、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7A2(COX7A2)、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UQCRH)。它们对AS的诊断效能显著,AUC值分别为0.859、0.852、0.840、0.820、0.805。结论ATP5J、NDUFB3、UQCRB、COX7A2和UQCRH也许可作为外周血AS疾病相关的新型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基因表达汇编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神经功能分型及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洋 赵天翌 +3 位作者 史洪洋 刘孝文 史建刚 史国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8-944,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神经功能分型,并初步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LDD患者163例,根据相应诊断标准分别将其分为神经根型(50例)、脊髓马尾型(42例... 目的提出一种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神经功能分型,并初步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LDD患者163例,根据相应诊断标准分别将其分为神经根型(50例)、脊髓马尾型(42例)、混合型(38例)、马尾综合征型(7例)和局灶型(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统计分析手术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9.92±4.95)个月。根据Nakai评定标淮,优68例(41.72%)、良82例(50.31%)、可8例(4.91%)、差5例(3.07%),优良率为92.02%(150/163)。马尾综合征类型的LDD患者中手术效果差的患者比例高于其他各类型L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根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判断LDD的神经功能分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并取得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神经功能分型 椎体间融合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脊髓轴向张力改变中脊髓周围血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峰 季承龙 +3 位作者 孙凯强 王元 徐锡明 史建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探索实验猪不同脊髓轴向张力条件下脊髓周围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3头雄性广西白猪进行造模,应用术中超声测量猪脊髓原始状态、腰椎间隙L撑开5 mm状态、腰椎间隙L短缩5 mm状态下脊髓横断面和矢状面的直径及脊髓M波振幅、脊髓周围血... 目的探索实验猪不同脊髓轴向张力条件下脊髓周围血流的变化。方法采用3头雄性广西白猪进行造模,应用术中超声测量猪脊髓原始状态、腰椎间隙L撑开5 mm状态、腰椎间隙L短缩5 mm状态下脊髓横断面和矢状面的直径及脊髓M波振幅、脊髓周围血流的时间-强度曲线数据,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结果与猪脊髓原始状态相比,在撑开状态下猪脊髓直径变小、脊髓搏动幅度降低、脊髓周围血流减慢、血流曲线上升幅度减缓、血流灌注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短缩状态下猪脊髓直径变大,搏动幅度增加,脊髓周围血流曲线上升幅度减缓,血流灌注量减少,与猪脊髓原始状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猪脊髓张力变化与脊髓的搏动振幅和周围血流灌注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张力 弓弦病 超声造影 脊髓周围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