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关联: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1
作者 韩雨书 郭超 +1 位作者 季倩菲 邹俊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线获取SLE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筛选与SLE密切相关的独立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IV),用R 4.3.1软件MR... 目的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线获取SLE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筛选与SLE密切相关的独立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IV),用R 4.3.1软件MR-PRESSO包进行离群值检验并剔除离群值,分别运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加权众数法(WM)、加权中位数法(WME)和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SM)进行MR分析,以OR及95%CI评价SLE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分别对IVW和MR-Egger结果进行Cochran’s Q异质性检验,用Egger-截距法进行多效性检验,用逐个剔除检验进行敏感性分析,并计算F值以评估是否存在弱IV偏倚。结果MR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人群中SLE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正向的因果关系,IVW、MR-Egger、WM、WME所得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1.004(1.002~1.005)、1.004(1.001~1.008)、1.004(1.002~1.007)、1.004(1.002~1.006)。IVW和MR-Egger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分别为P=0.086和P=0.098,即不存在异质性;Egger-截距法检验结果为P=0.295,即不存在多效性;敏感性分析显示MR结果稳定;全部F值>10,提示不存在弱IV偏倚。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SLE患者罹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风险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与糖尿病创面愈合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炎森 郭超 +1 位作者 汪茂玉 陈向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0,共7页
在糖尿病患者的创面愈合过程中常出现炎症迁延、血管新生困难及角质形成细胞上皮化能力下降等表现,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延缓。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途径,有促进细胞存活、维持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 在糖尿病患者的创面愈合过程中常出现炎症迁延、血管新生困难及角质形成细胞上皮化能力下降等表现,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延缓。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途径,有促进细胞存活、维持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自噬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糖尿病创面的愈合。本文综述了细胞自噬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潜在机制,即自噬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延缓创面的愈合:引起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和极化障碍、减弱内皮祖细胞的血管新生能力、降低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以及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本综述旨在为探索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创面愈合 细胞自噬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TWEAK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郝伟 万仁辉 +1 位作者 郑龙轶 鲁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sTWEAK)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颈动脉和/...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sTWEAK)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46例)和无斑块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物化学指标及血清sTWEAK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sTWEAK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和血清sTWEAK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55.87±10.65)岁vs(44.04±11.96)岁,P=0.001;79.53(26.87,113.03)pg/mL vs 47.70(18.62,78.15)pg/mL,P=0.018]。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TWEAK水平与患者年龄(r=0.247,P=0.035)、斑块数量(r=0.270,P=0.02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1,95%CI 1.036~1.148,P=0.001),而血清sTWEAK水平并非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CI 0.999~1.025,P=0.063)。结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2DM患者有更高的血清sTWEAK水平,其血清sTWEAK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年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